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获得多倍体植物,是现代育种方法之一,目前,我们在茶树育种中尚未获得诱导的多倍体。日本和东南亚天然三倍体茶树表现出强的越冬性,并具有良好的滋味和制茶工艺特性。利用柯尔希达的幼嫩根尖和叶原体,研究秋水仙素对茶树分生组织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影响。用秋水仙素的水溶液(0.05%;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间茶树育种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以前,甚至西晋。茶树专业育种,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五十年代起,我国应用现代育种技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茶树育种和良种繁育的研究工作,使越来越多的茶树良种在生产上得以应用。三十多年来,我国茶树育种与良种繁育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先后开展了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研究,引种驯化,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新技术在茶树育种上的应用,茶树良种  相似文献   

3.
茶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涛  余继忠  倪伯荣 《茶叶》2006,32(1):14-17
本文综述了茶树自然多倍体选育,茶树多倍体育种技术和鉴定技术等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树多倍体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自然四倍体野生茶树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倍体对于以叶用为目的的茶树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国内外利用自然选择、人工杂交及物理、化学的诱变法,已在茶树多倍体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一些学者还对多倍体茶树进行了细胞遗传学观察。作者在全面调查收集四川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时,首次发现了一株自然四倍体茶树“9006”。经鉴定,属张宏达分类系统中的秃房茶(Camelliagymnogyna Chang),现将具体细胞染色体分  相似文献   

5.
多倍体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多倍体(polyploid)是高等植物染色进化的显著特征。高等植物中多倍体占65%以上,多倍体表现的营养体增大,营养成分增加等特征是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的目的所在。利用多倍体为遗传桥梁,进行有目的的遗传渐渗(geneticintrogression)和基因转移已取得巨大成功。关于多倍体基因表达的许多研究依赖于同工酶分析,DNA水平上的研究没有广泛开展。新兴的RT-PCR技术由于需要了解基因的DNA序  相似文献   

6.
诱导橡胶多倍体及其细胞学研究续报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已经用化学和物理方法诱导出多倍体无性系及无性系材料共12个,经过3~7代分离筛选,获得稳定的多倍体植株共1000多株,最大的已高达4米以上。二、从诱导多倍体研究中,提出了从诱变处理,分离筛选,到细胞学鉴定和形态、组织学鉴定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在一般情况下,已有把握对所需要诱导的优良品系在1.5~2年内诱导成稳定的多倍体无性系。三、对诱导出的多倍体无性系进行了叶脉胶预测产量鉴定,其中许多无性系有比对照(二倍体)高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低浓度秋水仙素离体诱导甜叶菊多倍体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同低浓度秋水仙素在甜叶菊试管苗茎段再生苗初期进行长时间持续处理,以探讨低浓度秋水仙素诱导甜叶菊多倍体的优势及适合长时间诱导甜叶菊的秋水仙素浓度,简化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技术环节。结果表明:0.025%的秋水仙素浓度适合于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的持续诱变,直至试管苗再生而无需清洗外植体和更换培养基,简化了诱导技术环节,提高了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效率;多倍体植株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为叶片大而厚实、开花延迟、花蕾较大等特征。旨在建立低浓度秋水仙素离体诱导甜叶菊多倍体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茶树未成熟胚培养根的诱导及形态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迄今能培养出完整植株,而且得以实际应用的,还为数不多。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诱导生根。茶树为木本植物,不像很多草本植物那样容易诱导出不定根。1986年以来,笔者围绕着茶树未成熟胚的培养,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芽苗培养于低矿质、蔗糖和含有IBA的培养基,能较佳地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11.
秋水仙诱导多倍体培育新品种是植物育种的很重要的育种途径.在很多植物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西洋参上尚未见这方面的研究报导.鉴于西洋参产量低而不稳、病害严重的特点.开展了西洋参多倍体诱导研究,试图利用多倍体巨大性及强抗逆性,培育高产、抗病的新品种.多倍体诱变在人参上曾有人做过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李方元用梯度浓度秋水仙碱液,对人参裂口种子,种栽的芽孢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种子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种栽处理产生明显的效果.吉林农业大学庄文庆等人则对发芽前的种子进行处理,当代表现明显的变异.但其后代的变异遗传情况未见报导.西洋参多倍体诱导研究,我们是在吉林农业大学参场进行的(1992—1993)首先对上述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从分析看以往诱变所采取的材料均属体细胞,根据遗传变异的理论,体细胞诱导产生的变异初期多以嵌合体的形式存在.嵌合体很不稳定.同时象人参、西洋参这类多年生植物种植多年后易发生恢复突变.一般嵌合体  相似文献   

12.
茶树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何丽卿 《茶叶科学》1989,9(1):39-48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18个茶树栽培品种和6个野生茶树的花粉作了形态观察,讨论了有关茶的种内分类问题。花粉形态观察的结果表明,所观察到的这类茶树放在同一个种是适合的,但从萌发孔的数目及外壁纹饰来看,茶树存在着种内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亚麻多倍体化学诱导技术体系,通过清水浸泡时间与秋水仙碱溶液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的比较试验,研究了外界因子对亚麻多倍体诱导形态变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多倍体诱导,以清水浸种16小时,转入0.16%的秋水仙碱溶液,在20℃条件下浸泡12小时为最佳,其成活率为36.07%,诱导率达到24.67%,则诱导成活率为8.9%。  相似文献   

14.
茶树花药诱导的研究工作,开展较迟,目前尚处于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根的阶段。由于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异花授粉植物,个体发育周期长,遗传性混杂,往往要一、  相似文献   

15.
对在生长季节里,引起茶树出现休止现象的原因,假说很多。苏联的巴赫达兹~([1])认为,新梢的生长和休止是茶树的遗传特性,是生长的节奏性表现。日本的中山仰~([1])认为,休止是因为芽要经过充实,并进行新叶和茎组织的分化和形成。印度的 Bond~([2])提出了“瓶颈”理论,他认为新梢生长到一定阶段,嫩茎维管组织的横切面缩小呈“瓶颈”状,从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向上输送,造成休止。Barua D.N.~([2])也认为,“瓶颈”是造成茶树休止的直接原因。刘宝祥~([3])认为,茶树新梢叶原基分化有一定阶段性,休  相似文献   

16.
提高橡胶树多倍体诱导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暴露条件和暗处理条件下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RRIM600,PR107,GT1,海垦1,海垦2,天任31-45,红星1和93-114等15个无性系的萌动芽,已全部诱导产生形态稳定的多倍体。经细胞学鉴定,这些多倍体无性系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大多为72条。在暗处理条件下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嫩芽,诱导率可高达60%,个别无性系高达100%。研究了多倍和二倍组织占不同比例的嵌合枝条在生长过程中的消长特点,发现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嵌合体的生长都是向着有利于二倍组织的方向发展的。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暗处理诱导法,只需处理个别植株韵少量萌动芽,即可获得人工诱导的多倍体,这种多倍体在不同程度上夹杂着少数的二倍性细胞,因而只能称为外部形态稳定的多倍体,即“外稳型多倍体”。只有经过进一步分离纯化,并在有性繁殖中不再出现二倍体时,才能称为遗传型稳定的多倍体。  相似文献   

17.
橡胶树多倍体开花习性及生殖器官形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2年,对橡胶树多倍体无性系的开花习性及生殖器官的的初步观察表明:(1)不同的多倍体无性系的始花期是不同的,开花迟早由遗传性所决定。(2)用环剥树皮等方法可以诱导多倍体无性系提早开花。(3)人工诱导产生的多倍体和自然突变产生的多倍体,在始花期和花的形态大小方面是一样的。(4)多倍体的雌花和雄花均比其相对应的二倍体的大,这可作为橡胶树多倍体在生殖器官的形态鉴定方面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对苎麻多倍体育种中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和效果、多倍体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及其经济性状和纤维品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苎麻多倍体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越冬防护区福鼎大白茶相关因子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区,春茶鲜叶百芽重、产量、折干率及茶叶主要品质成分水浸出物、多酚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降低了酚/氨比,有利于绿茶品质的形成;而夏茶变化不明显。这表明同一茶树品种在不同越冬防护条件下,它的物质代谢方向和速度是不同的,在停止防护措施后,此效应对春茶影响较明显,夏茶不明显。这为茶树安全越冬,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苎麻子叶苗茎尖秋水仙素处理的直接效应是产生倍性嵌合生长锥,继而由其分别发育成地上茎和地下茎。处理当季只有少部分植株表现出多倍体特征,但嵌合体地下茎在多季宿根年代中可间歇或连续地发出不同倍性分株,据两年观察鉴定,其累积平均多倍体诱导率已高达49.4%。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多倍体累积诱导率差异显著。用综合诱导率进行评价更能反映各处理的实际效果,以低浓度较长时间处理(0.1%,3天)的综合诱导效果最佳(59.7%)。关于苎麻多倍体诱导中嵌合体形成及其特点以前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