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黄河流域原始农业的特点以上我们对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各类作物的资料作了讨论。可以看出,这里从新石器时代起驯化的作物群就有着自己的特点,它主要以小粒子实的作物为代表,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小米”(但不是狭义指“粟”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它算作“以粟为代表的作物群”。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一作物群与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粟类作物群最基本的特点一是耐旱性;一是春种秋收,喜温性。关于粟类作物的特点,前人已有很精到的研究,有的学者还曾对粟、黍、高粱、小麦、玉蜀黍  相似文献   

2.
世界粟类作物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裕 《世界农业》1992,(5):20-21
粟类作物英文中统称“Millets”。除珍珠粟(pearl millet,Pennisetum glaucum)外的其它粟类作物种子较小,这类谷类作物统称为小粟类作物(Small或Minor millets),它包括龙爪稷或穇子(finger millet,  相似文献   

3.
论黍和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常常黍稷连称,周族的祖先称后稷,稷成为百谷之长。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黍的出现次数很多,黄河流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谷物遗存中又以粟最多。黍和稷到底是同一种作物或两种不同的作物?千余年来文献中一直争辩不休。以稷为粟和以稷为黍的,各自引经据典,互相辩驳,积累的文字,令人目眩,而且枝节横生,又有以稷为高粱的插曲,附和者都是经学大师、训诂名家。除以稷为高粱已遭摈弃外,稷即粟和稷乃黍(穄)的争论仍未结束,  相似文献   

4.
谷子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古称稷、粟,是起源于我国的传统古老作物。谷子具有抗旱、耐贫瘠、适应性广的特点,是发展绿色农业、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作物。北京市大兴区地处永定河冲积平原,土质以沙壤为主,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适合谷子栽培。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农业资料选集考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物(续1988午第2期)2,稷类:45.一期,选自《前》4、39、5……稷……二。过去不少学者对甲骨文中的()、()、()、()诸形的字,不是混而为一,就是误释了。末一字形,商承祚先生就曾误释为噩(或释为丧)。前三字一般又多释为禾或黍。孙诲波在《甲骨文编》中始释为粟。友人袁庭栋从其说,认为:“粟,在卜辞中是‘谷子’之专名”,“因为禾本为谷子,在用为谷类作物之泛称之后,为了使之与作为专名的禾有所别,遂于()字加上  相似文献   

6.
《河北农业科学》2010,(11):F0003-F0003
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属全国性粟类作物科研学术团体。挂靠单位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1986年2月24日经中国作物学会批复命名为“中国作物学会谷子专业委员会”,1987年5月3日批准更名为“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根据粟类作物科研、生产.购销以及人员变动等方面实际情况,共进行了6次换届选举,  相似文献   

7.
宋吉香 《农业考古》2006,12(4):163-168
粟即谷子,也称小米,是中国北方原始农业最早驯化的栽培谷物,中国历来被公认为其起源中心。(1)无论从考古发现还是在古代文献记载上,都能看出粟这种栽培作物一直贯穿在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长河中,(2)对中华文明的孕育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但是作为中国北方粟作农业中的一种重要农作物与作为南方稻作农业中主要农作物的稻相比,学者们对粟的研究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远不及对稻的研究。这种状况或许与考古发现的有关粟的材料较少有关,可喜的是近年由于浮选法的推广和普及,考古发现的有关材料开始增多,为更好地进行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汉唐时期北方旱地作物粟的产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怡华 《农业考古》2001,(1):103-104
在古代,中国北方是以种植粟黍为特征的旱作农耕文化区,从目前可以确认的最早的新石器遗址来看,粟和黍的种植遗存遍布黄河流域。在距今七八千年前的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中就已发现了粟的遗存,与其时代相当的河北武安磁山也发现了粟的遗存。仰韶时期,中原地区的先民的农作物以粟为主。西周以前,人们种植的谷物种类甚多,有“百谷”之称。春秋之后史籍中,开始有了不同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有禾、黍、麦、稻、寂、麻六类。不过,先秦至秦汉乃至隋唐,在北方,禾一直是五谷的首要作物,禾,即粟,这是一种耐旱作物,适宜于北方黄土高原种…  相似文献   

9.
1品种简介 懒谷1号是国家谷子改良中心育成的高科技新品种,2006年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命名为冀谷25.该品种黄谷黄米,品质较好,2005年在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第六届优质食用粟品质鉴评会"上评为一级优质米.  相似文献   

10.
陈有清 《农业考古》2001,(1):229-230
在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汉的遗址中,均出土高粱的遗存(1),说明我国种植高粱的时间甚早。但秦汉以前的文献中,一直未见有关高粱的明确记载。先秦时期高粱的名称是什么,至今未有定论。 吴瑞曰:“稷苗似芦,粒亦大,南人呼为芦 。”王念孙注《广雅》曰:“今之高粱,古之稷也。秦汉以来误以粱为稷,而高粱遂别名木稷矣。”程瑶田在《九谷考》中亦曰稷为高梁。但此说已被现代学者的研究所否定,认为稷即粟(2)。 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先秦文献中的“粱”即现在的高粱(3)。但从《仓颉篇》说“粱,好粟也”始,训诂学家、本草学家和农…  相似文献   

11.
~~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牛匕豚乞刂(郭注:亦割刺之名),糈用禾余。今按,此经起自“洞庭山之首”,中有“澧沅”、“潇湘”诸水,其倒数第二为“柴桑之山”,郭注:“今在浔阳柴桑县南,共庐山相连也。”则此《中次十二经》稻产区当分布于今湖南北部和江西北部。这与上述湘北、赣北史前稻遗存发现地点也是吻合的。史称“三苗之后,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战国策·魏策》)然而,三苗族所创造的文化类型,应属于稻作文化。南方多水稻。今本《海内经》说:“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豆)、膏稻、膏黍(黄米)、膏稷(即粟、谷子)…  相似文献   

12.
<正>1品种来源保谷19(原名保213)由保定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该品种2013年7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12年2月在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绿色,生育期91 d,株高  相似文献   

13.
<正>1品种来源保谷19(原名保213)由保定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该品种2013年7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12年2月在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绿色,生育期91 d,株高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种植的粟类作物主要是谷子。谷子生育期短,适应性广,耐干旱、瘠薄和盐碱等。为了了解我省粟类作物的生产现状,我们在省统计局的协助下,对1997—2001年间我省东部地区(包括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中部地区(包括长春市、四平市、辽源市、扶余县)和西部地区(包括白城市、松原市、双辽市)的谷子种植面积及产量凋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农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农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吴耀利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是以旱地粟作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这是被考古发现的许多事实完全证实了的。但是,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中,也发现有许多稻作遗存,这就向我们提出了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稻作农...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优质谷子新品种保谷1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该品种特点突出,优质、适口性好、高产。在第七届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006~2007年国家区域试验中11点平均产量为4 707.00 kg/hm2,较对照增产7.57%。2007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 619.15 kg/hm2,较对照豫谷5号增产5.43%。该品种于2008年1月通过了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7.
据考证,在泰安市农作物中,三大门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绿肥及饲料作物)、八大类别(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其他作物和绿肥饲料作物)、及蔬菜作物都有种植。主要作物分属于32科91种。建国前粮食作物中的谷类作物有小麦、玉米、粟(谷子)、高粱、大麦、养麦、黍子、稷子。豆类作物有:大豆、绿豆、豌豆、赤豆、豇豆。薯芋类作物有:地瓜(甘薯)、马铃薯、芋。经济作  相似文献   

18.
谷子又称粟,原产我国,根据考证已有7000多年栽培历史.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被誉为“五谷之首”。谷子浑身都是宝,是食饲兼用作物,小米是上等食品,谷糠是优质饲料,据说从谷糠中还可提取出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而谷叶和秸秆粉碎后是牲畜十分喜食的饲料。  相似文献   

19.
谷子属禾本科,古称稷、粟,亦称粱,去皮之后成为小米,谷子是我国一种常见农作物,在谷子栽种过程中要加强对栽种技术的控制,加强种植管理,提高谷子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谷子又称"粟",为禾本科的一种植物,秆粗壮,分蘖少,是传统的优势作物和抗旱耐贫瘠作物。谷子起源于中国,已有8000多年栽培史,种植面积占世界的80%,黄河中上游为主要栽培区,且广泛栽培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和热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作物。谷子具有营养丰富,耐旱耐瘠,粮草兼用等特点,在杂粮日益升温、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以及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谷子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谷子间苗除草费工,难以规模化生产等原因,近几年谷子种植面积逐渐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