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批间的桑叶生长天数对桑叶产、质量都有明显的影响。桑叶产量随蚕批间的长叶天数的延长而增加。但桑叶质量则以15—20天为优,采叶饲养原蚕其收成率和种茧的化蛾率亦以15—20天为最高。10天或25天都有不良的影响。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原蚕批间的长叶天数应以15—20天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1.通过三年来的研究,达到畝产桑4667.2—5028.17公斤,产茧405.47—505.16公斤,基本实現了畝产万斤桑千斤茧(市斤)的高产指标。 2.桑树枝条密度大,个体生长发育受抑制,弱枝率大,单枝产量下降,但当个体數目增加百分率大于个体产量下降百分率时,单位面积产量仍得增加,反之,則下降。增加密度必須結合提高土壤肥力,才能使群体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最大的增产作用。 3.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与增加产量,但氮肥与增产的关系依土壤肥力而异,土壤肥力高者,增肥的增产效果沒有土壤肥力低者增肥的增产效果大,毎生产100斤桑叶需要带走氮素0.85—0.989斤。 4.密度过大,影响光照强度降低,下层枝叶日照不足,桑叶中光合生产物減少。土壤能力高,桑树生长旺盛,桑叶中糖的含量亦有偏少的傾向,但在正常的气候环境中,对蚕生命力的影响均不甚显著,若遇异常气候环境,(每造桑树生长前期干旱,后期多雨)由于桑叶成熟期延迟,未成熟叶多,特别在土壤肥力高的条件下,更为突出,桑叶中糖的含量显著下降,严重危害蚕造的稳定。 5.初步探明桑树高产栽培中,桑叶产量与品質的矛盾主要是反映植株生长发育要求与环境条件不相适应的矛盾;个体与群体的矛盾;桑树生长发育与利用的矛盾,因此,土壤肥力、密度与气候是影响产量与叶質的主要因素,其中气候(前干后湿)的影响有主导的作用。 6.为了实現桑树高产优質,初步認为肥水的使用,每造桑的生长前期宜足,后期宜少;枝条密度以培养均勻的壮枝为基础,在土壤肥力高的条件下,单枝莖粗9—18毫米吋,畝桑植枝10000—20000条,可产桑叶5000公斤左右,为了提高叶質,仍以減少枝条數为适,遇异常的气候环境时,採取根外追施磷肥或挫(?),对提高叶質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立高效提取桑叶植酸的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和蚕粪中的植酸含量,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降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及提高桑叶营养利用率的研究。运用Design-Expert 8.0.4 Trial软件的Box-Behnken模型,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因子对桑叶植酸提取效果的影响作用为原料质量浓度>提取液中盐酸的浓度>浸提时间,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液为1.25%盐酸+0.1 g/mL硫酸钠,浸提时间为2.18 h,原料质量浓度为0.05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桑叶和蚕粪中的植酸,并应用比色法测定5个桑品种春季成熟叶、嫩叶以及秋季成熟叶、嫩叶中的植酸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98、3.55、3.75、3.52 mg/g,5龄幼虫蚕粪中的植酸含量为3.78 mg/g,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接近。检测结果说明桑叶中的植酸随着桑叶的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家蚕不能吸收利用植酸态的磷。  相似文献   

4.
不良桑叶是指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对蚕的营养生理不利的桑叶。不良桑叶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外来物质附着的不良桑叶。桑叶上附着有碍蚕生理的物质,如烟尘、氟化物、烟草、农药、病原微生物、尘埃、泥土等。二是化学成分上的不良桑叶。桑叶中缺乏蚕生理必需的营养成分,或某种成分过多,其中有自然原因造成的,如未成熟的过嫩叶、日照不足叶、旱害叶、过老叶;有人为造成的,如贮藏不当的蒸热叶、萎凋叶等。以上各种不良桑叶给蚕食下后,均不利于蚕的生长发育,以至诱发蚕病。因此,必须尽量避免产生不良桑叶,对已形成的不良桑叶也要认真处理,以减轻对蚕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5龄蚕进行不同比例的嫩叶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5龄全龄期全部用成熟叶饲蚕相比,用不同比例的嫩叶饲蚕,对饲蚕成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趋势是随嫩叶比例的提高,不良影响的程度越大。当嫩叶比例达到50%时,对茧质,收茧量,生命力等的影响非常明显,但嫩叶比例为20%时,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进行蚕桑技术指导时,常发现不少养蚕户使用不良桑叶。不良桑叶是指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对蚕的营养生理不适当的桑叶。不良桑叶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外来物质附着的不良桑叶。桑叶上附着危害蚕体生理的物质,如病虫粪便及尸体、泥土、农药等;二类是桑叶的化学成分中缺乏蚕体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或某些成分含量过多的不良桑叶,其中有自然原因造成的,如未成熟的过嫩叶、日照不足叶、旱害叶、过老叶等,也有人为造成的如桑叶贮藏不当而产生的萎凋叶、蒸热叶以及有害物质污染叶等。  相似文献   

7.
桑叶是家蚕最优良的天然饲料,养蚕必先种桑。所以养蚕生产一直被桑树的生长周期和桑叶产量所限制,尤其是在夏秋蚕期往往由于叶质较差、气候条件恶劣而引发蚕病,导致减产或失收。同时,桑树栽培期较长,肥培管理复杂,采叶养蚕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为此,国内外的蚕业科技工作者一直想改革这一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桑叶的快速干燥,而且新鲜桑叶不易发生蒸热、霉变等现象,还可以降低桑叶粉的生产成本。为此,我们用在新疆玛纳斯县新湖农场栽培的强桑1号桑叶,分别采用室外晒干法和室内阴干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养菁松B×R皓月、优食一号的1~2龄小蚕,以山东省泰安市栽培桑采用室外晒干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新疆栽培桑用2种不同干燥方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养1~2龄小蚕,与山东省泰安市栽培桑采用室外晒干法加工的桑叶粉配制的人工饲料相比,蚕的发育经过延长,起蚕率低,发育整齐度差。影响桑叶粉质量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种茧育桑园(夏伐)的培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林 《蚕桑通报》2011,42(4):37-38
种茧育在饲育技术上必须着眼于提高造卵数、产卵量和卵质。如果叶质差,将会导致生命力下降,造卵数减少,卵粒变小,对浸酸、冷藏、蚕种保护及催青中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从而给下代蚕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桑叶产质量的高低决定于桑树培护管理措施的好坏,为提高桑叶产质量从饲料角度保证蚕种生产,笔者集多年生产实践,认为须从土壤、树体及病...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广东是亚热带地区为桑树生长具备有利的条件,因此年中可育蚕六至七造。在年中各造桑的产量来说,由于历年来桑树整枝方法(冬刈注)以及年中气候因素而各造有所不同。第一造气温较低,第六造气温较干燥,加以一造值桑树生长初期,六造值桑树生长末期,故两造桑叶产量均较少;第二造气温较高,但湿度仍略低,桑叶产量增多,三至五造为高温多湿时期,桑树生长发育旺盛,产量特多。但以蚕造的良否来说,则以  相似文献   

11.
蚕儿吃下大气污染(含氟化物)的桑叶,产生中毒,影响蚕造收成。为了探讨自然污染下,桑叶不同的含氟量或接近相同的含氟量,实施提高饲养技术水平,对蚕造收成的影响程度,开展了试验,现将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由于我场多数蚕期干旱少雨,加之桑园与水泥厂相邻,粉尘和氟化物污染,致使五龄蚕儿食桑缓慢,食下量低,蚕儿体弱瘦小,影响蚕种生产成绩。对此,我们在桑叶先水洗晾干再喂食,减轻氟污染危害的试验基础上,去年秋季在连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进行了五龄蚕喂给水洗叶试验。  相似文献   

13.
蚕桑生产即是种植业,又是养殖业,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桑树的生长和桑叶产量,也影响到蚕期安排、发种量和家蚕的生长发育。过去我县对气候变化因素考虑不周,蚕期安排和各期发种量缺乏科学性,导致“种、叶失衡”蚕病多发。因此,根据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养蚕布局,对增加发种量,提高养蚕效益很有帮助。本文着重谈谈千阳县气候特点与养蚕布局。  相似文献   

14.
《江苏蚕业》2017,(2):1-3
文章报告了新疆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饲养5龄蚕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与江苏南通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相比,采用新疆栽培桑加工的人工饲料饲养5龄蚕,其粒茧丝长、解舒以及清洁、洁净等总体表现尚可,说明利用新疆特殊的气候条件生产桑叶粉,降低桑叶粉生产成本,从而带动蚕人工饲料成本下降,实现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实用化运行大有希望。但在桑叶粉生产技术方法、生产成本以及养蚕效果等方面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吕立峰  马建红  陆玲制  周月康 《蚕桑通报》2012,43(2):48+51-48,51
1产质量概况 晚秋蚕饲养时气候适宜,无明显极端不良气候影响,温度、湿度条件较佳,桑叶叶质好,农药中毒损失又明显少于中秋,晚秋蚕易获得稳产高产且蚕茧质量优良。因此,晚秋蚕一直受到蚕农欢迎,其饲养比例已越来越高,已是我县秋蚕生产中的主导。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推行全年蚕种一次性订购,春蚕饲养计划是在桑树发芽之前确定的。由于气候条件、蚕的品种、桑树生长势等一些因素,叶、蚕不平衡的情况常有发生。因此,在养蚕后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对桑叶进行估算,以便有计划及时做好桑叶的余缺调剂工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潘志新 《广西蚕业》2002,39(3):48-48
一头蚕一生要吃 1 5~ 1 7.5克桑叶 ,每生产 1公斤蚕茧需要桑叶 1 2~ 1 3公斤 ,饲养一张蚕种 ( 2 .5~ 3万头 )需桑叶 375~ 52 5公斤。其中 1~ 3龄期所需桑叶占 5% ,四龄期占 1 0 % ,五龄期食量最大 ,约占 85%左右。小蚕期 1~ 3龄用叶应采适熟、有光泽、叶肉厚、含蛋白质较高的新鲜桑叶。一般根据龄期不同选采叶的标准也不同 ,一龄可采选自顶芽向下数第 3~ 4片叶 ,叶色呈淡黄绿色 ;2龄可采选第 4~ 5张叶子 ;叶色嫩绿色 ;3龄采选深绿色的成熟叶。大蚕期 ( 4~5龄 )除嫩叶、枯黄叶、泥叶和虫害叶外 ,其余均可采用。若采用条桑育 ,最好提…  相似文献   

18.
夏秋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夏秋桑园的特点。在肥水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这期间桑树生长旺盛,增产幅度大。同时由于高温干燥、闷热、农药施用、废气排放等原因而影响桑叶产质量和病虫害发生,一者桑树的快速生长,成熟桑叶的硬化及嫩叶的成熟同时进行,造成桑叶老嫩不一;适宜的温湿度也促使桑虫的加快繁殖,发育周期缩短,世代重叠的现象时有出现;再者农药和废气等环境因子通过桑园影响蚕作安全。因此在生产上应掌握了夏秋桑园的特点,趋利避害,保证蚕茧生产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叶质问题在养蚕生产上向来比较重视。近几年来通过桑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对蚕的营养要求逐步清楚起来了。按照化学成分来衡量桑叶的成分,可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类和水六大类。其中水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是衡量叶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水分在蚕体内起着物质溶解、运输和保持体内循环等生理上的作用。蚕体水分来自桑叶,而桑叶含水率的高低,可以看出桑叶成熟程度,嫩叶含水率高,老叶含水率低,  相似文献   

20.
叶面消毒对桑叶叶质和蚕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漂白粉消毒叶、“八二八”消毒叶、清水处理叶中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变化以及用这种叶饲喂的蚕体胃蛋白酶、SOD、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的活力变化,发现生物测定结果、桑叶成份测定结果与酶活力测定结果是相一致的。漂白粉消毒叶对桑叶和蚕体的影响最大,“八二八”消毒叶对桑叶无不良影响,但对蚕体有轻微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