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荆州市荆州区小麦适宜播量,完善区域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于2018—2019年在荆州区马山镇双垱村以鄂麦580和郑麦9023为材料,进行了5个播量的梯度试验。结果表明,鄂麦580和郑麦9023适宜的播量分别为300 kg/hm~2和225 kg/hm~2;在适当密植的条件下,要注意赤霉病的防控以及配套抗倒伏农艺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荆州区小麦适宜播量,完善区域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于2018-2019年在荆州区马山镇双垱村以鄂麦580和郑麦9023为材料,进行了5个播量的梯度试验。结果表明,鄂麦580和郑麦9023适宜的播量分别为300kg/hm2和225kg/hm2;在适当密植的条件下,要注意赤霉病的防控以及配套抗倒伏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育成了一大批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历小麦品种七次更新,产量由450kg/hm2提高到6000 kg/hm2左右,高产地块9000 kg/hm2,并育成一批9000 kg/hm2~10500 kg/hm2高产潜力的品种.20世纪90年代以来,育成豫麦34、豫麦35、豫麦47、郑麦9023、郑麦366、郑农16、郑麦9405、郑麦98、新麦18、周麦19等10多个既优质又高产的强筋小麦新品种应用于生产,目前全省优质强筋小麦年种植面积超过4000万亩.育种途径由常规杂交育种拓宽到分子标记育种、生化标记辅助、矮败、航天、组织培养、辐射诱变等育种手段.今后强筋小麦育种方向: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提高质稳的定性差、抗寒性、抗到性、抗病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4.
宁麦11小麦在棉麦套种下的优良特性与高产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小麦品种宁麦11茎秆粗壮坚韧,耐肥抗倒性强;春性偏弱较抗(耐)寒;穗大粒多,增产潜力较大,成熟期较早,因此,十分适于作棉麦套种栽培。宁麦11号大面积种植的产量大多在7 200~7 800 kg/hm2,比郑麦9023等品种平均增产750~1 050 kg/hm2;而高产示范方(50 hm2左右)实收产量可达8 580 kg/hm2,比相邻种植的郑麦9023等品种增产1 050~1 200 kg/hm2。宁麦11棉麦套种的高产栽培要点为:(1)优化麦棉组合配置;(2)推广高低垄种植;(3)适期播种,降低播量;(4)早施苗肥促苗早发;(5)重施拔节肥,巧施孕穗肥,保花增粒提高粒重;(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提高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5.
2014年,针对郑麦9023、鄂麦580两个品种设置4个播种密度(基本苗),即:225万/hm2、300万/hm2、375万/hm2、450万/hm2,进行稻茬田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300万/hm2和375万/hm2的播种密度下,小麦的生物产量要显著大于其他3个处理。同时,在375万/hm2的播种密度条件下,小麦的穗长和穗粒数都达到最大值,小麦的籽实产量也最高(郑麦9023实产7 002 kg/hm2,鄂麦596实产7 488 kg/hm2)。  相似文献   

6.
以青杂5号为供试油菜品种,研究机械条播条件下填充物和播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物对油菜出苗率、成苗数、生育期、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尿素12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作填充物的油菜出苗率最低,为23.96%,相应的油菜群体密度28.50万株/hm2,生育期127.40 d,产量3 008.15 kg/hm2;炒熟的油籽225 kg/hm2作填充物的油菜出苗率最高,为43.00%,相应的油菜群体密度48.08万株/hm2,生育期122.47 d,产量2 676.13 kg/hm2。油菜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单株产量和全株有效角果数随着播量增加呈减小态势,株高也随播量增大降低,生育期随着播量增大而缩短,相反,分枝部位增高。产量最高的处理是播量4.5 kg/hm2,尿素12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作填充物,基本保苗数28.79万株/hm2,产量为3 920.20 kg/hm2;产量次之的处理是播量6 kg/hm2,尿素12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作填充物,基本保苗数38.78万株/hm2,产量为3 853.53 kg/hm2。提出针对北方寒旱区油菜机械化播种适宜推广的播量为4.5~6.0 kg/hm2,选择尿素120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作填充物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选用对路品种选好用好优质小麦品种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根据近2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内黄县以豫麦34号、郑农16为主要品种,搭配种植郑麦9023,扩大示范藁麦9415、新麦9408。2选好茬口,施足底肥一般以豆科、玉米茬为好,其他作物茬口应增施有机肥和化肥。施肥原则是:稳氮固磷增钾,增施有机肥45000~75000kg/hm2。前氮后移,磷、钾肥一次底施。氮肥施用方法是:底施50%~60%,拔节期40%~50%。3适期播种播期偏晚,播量偏大时有利于蛋白质积累,能提高品质,但不利于产量的提高。为了兼顾优质和高产,要求以适播期下限、适播量的上限为宜…  相似文献   

8.
小麦品种花培5号适宜播期、播量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明小麦品种花培5号的最佳播期和适宜播量,进行了播期、播量复因子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以处理组合A2B3(10月15日播种,播量120 kg/hm2)产量最高,适宜播期为10月15-20日,适宜播量为97.5~120 kg/hm2。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五大主导小麦品种适宜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的适宜播量,以‘周麦22’、‘西农979’、‘郑麦7698’、‘矮抗58’和‘百农207’等五大主导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多点试验,研究了不同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加产量呈上升的趋势,当播量增加到187.50kg/hm2时,产量达到高峰,而继续增加播量则产量呈下降的趋势。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量的逐渐增加而呈现上升的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则呈现下降的趋势。在适宜播量范围内,5个品种的产量排名从大到小为‘百农207’、‘周麦22’、‘郑麦7698’、‘矮抗58’、‘西农979’。综上所述,当前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适宜播量为150.00~225.00kg/hm2,187.50kg/hm2播量产量最高,为最佳播量。  相似文献   

10.
滕康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80-11983,12062
[目的]主要研究播种量与追氮量互作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索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播种量与追氮量的最优组合。[方法]试验设播种量和追氮量2个因素,施入的氮肥为尿素(N 46%),播种量分3个水平(60、120、180kg/hm2),追氮量分4个水平(0、56、112、168 kg/hm2),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追氮量相同时,播量增大,茎蘖数越多,叶面积指数越大,干物质积累越大。播量相同时,追氮量对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大,追氮量168 kg/hm2处理的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高于对应播量的其他3个基追比例处理;不同播量条件下,追氮量对小麦各群体结构指标影响规律不一致,播量与追氮量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另外,播量、追氮量对小麦容重、蛋白质含量、出粉率均有显著影响,而对含水量影响不大;播量、追氮量对小麦面粉品质有一定影响。播量180 kg/hm2、追氮量168 kg/hm2时最有利于产量提高;播量120 kg/hm2、追氮量168 kg/hm2的籽粒品质协调且最优。[结论]播量、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显著,且播量与追氮量之间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1.
宁麦11在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综合性状优良,近年在棉套麦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以来,表现为茎秆粗壮坚韧,耐肥抗倒性强;春性偏弱较抗(耐)寒;穗大粒多增产潜力较大和成熟期较早,因此,十分适于作棉麦套种栽培。该品种大面积种植产量多在7200~7800kg/hm^2,比郑麦9023等品种平均增产750~1050kg/hm^2;而高产示范方(50hm2左右),实收产量可达8580kg/hm^2,比相邻种植的郑麦9023等品种增产1050~1200kg/hm^2。宁麦11棉麦套种的高产栽培要点为:1.优化麦棉组合配制;2.推广高低垄种植;3.适期播种、降低播量;4.早施苗肥促苗早发;5.重施拔节肥,巧施孕肥穗肥,保花增粒提高粒重;6.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提高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麦902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适宜的配比用量为N2P2K2处理。通过数学模拟得到肥料效应方程,并初步确定本地比较适宜N用量为240~255 kg/hm2,P用量为60~75kg/hm2,K用量为75~90kg/hm2。  相似文献   

13.
淮南农场于2001年开始推广强筋专用小麦郑麦9023,2004年大面积订单种植,但遇到冻害,减产严重。针对郑麦9023这一弱点,从2005年秋播时大力推广统一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006年午季丰产丰收,小麦平均产量6375kg/hm2。产量构成要素是基本苗615~675万/hm2,穗粒数29~32粒,千粒重37~4  相似文献   

14.
淮南农场于2001年开始推广强筋专用小麦郑麦9023,2004年大面积订单种植,但遇到冻害,减产严重.针对郑麦9023这一弱点,从2005年秋播时大力推广统一配套高产栽培技术,2006年午季丰产丰收,小麦平均产量6375kg/hm2.产量构成要素是基本苗615~675万/hm2,穗粒数29~32粒,千粒重37~41g.  相似文献   

15.
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对小麦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调环酸钙在小麦上的应用潜力,选用小麦品种皖麦68和郑麦9023,分别在拔节前1周左右施用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结果表明,施用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1 500~2 100 g/hm2可显著降低小麦株高,增大植株基部节间直径,并能提高光合速率、千粒质量和产量。其中,皖麦68施用2 100 g/hm2和郑麦9023施用1 500 g/hm2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的产量最高,分别达6 678.75、7 666.80 kg/hm2,比各自对照(CK)分别增产9.89%和11.29%。5%调环酸钙泡腾颗粒剂对小麦控长和增产作用明显,值得在小麦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播期、播量和施氮水平对弱筋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如皋地区进行小麦播期、播量和施氮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穗数的影响是导致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该试验条件下,11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120 kg/hm2,施氮肥270 kg/hm2,小麦产量最高,达7 854.75 kg/h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量对郑麦7698群体结构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郑麦7698提供适宜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播量对郑麦7698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量的增加,郑麦7698各处理总茎数及穗数呈现增加的趋势(P0.01);播量与穗数呈对数曲线关系(y=536.4+80lnx);低播量条件下,增加播量增产显著,高播量条件下,增加播量增产不显著,播量与产量呈对数曲线关系(y=9 210.8+782.4lnx)。播量对产量三要素的影响效应表现为穗数穗粒数粒质量;增加播量可有效增加穗数,但穗粒数、粒质量随之下降,高产栽培必须协调好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郑麦7698属半冬性耐密植品种,适宜播量是该品种发挥高产潜力的关键。豫东潮土区10月10日播种的郑麦7698适宜播量为187.5~225.0 kg/hm2。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蛋白质及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强筋品种烟农15、郑麦9023、济麦20、中筋品种鲁麦21、弱筋品种扬麦9号)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个氮肥水平(0kg/hm2、120kg/hm2、240kg/hm2)对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各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各组分含量。增加施氮量提高强筋小麦籽粒总蛋白质、清蛋白和球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较中、弱筋小麦幅度大。各品质类型小麦的谷/醇比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相似文献   

19.
麦棉套作模式下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麦棉套作模式下,设置了187.5 kg/hm2、225.0 kg/hm2、262.5 kg/hm2、300.0 kg/hm2、337.5 kg/hm2、375.0 kg/hm26个小麦播量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内行小麦的影响大于边行,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穗数的边行优势总体降低,边行与内行差值由90万穗/hm2(播量187.5 kg/hm2)降至78.0万穗/hm2(播量375.0 kg/hm2);穗粒数边行优势总体先增后减,播量300.0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穗粒数差值最高(4.6粒);千粒质量与产量边行优势总体逐渐增加,播量337.5 kg/hm2处理边行与内行千粒质量差异最高(3.9 g),产量边行与内行差值以播量375.0 kg/hm2处理最高,为3 136.5 kg/hm2;播量对套作小麦产量三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麦棉套作小麦适宜播种量在225.0~262.0 kg/hm2。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期与播量对怀川916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怀川916小麦以10月8日(寒露)播种、播量135 kg/hm2的产量9 772.5 kg/hm2为最高,此后播期每推迟1 d,产量下降56.35 kg/hm2,但迟至12月7日(大雪)播种,仍可保持产量6 765.0 kg/hm2。实践证明,该品种不仅是早、中茬种植的高产、稳产、早熟优质的小麦品种,也是适合晚茬种植的稳产保收的良种,随着播期每推迟1 d,应相应增加播量5.8 kg/hm2,以密补晚,可挽回晚播而减产的损失9.0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