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普洱市思茅区2005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ASTER-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分析该区思茅松在不同环境梯度上的空间分布阈值;运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对多个定量、定性因子进行空间降维,研究主要影响因子对思茅松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并对影响程度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在平均胸径、平均高、郁闭度、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坡度方面,思茅松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变化不明显,呈平稳状态或略有波状起伏变化;影响思茅松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按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海拔坡位坡度坡向。  相似文献   

2.
李玲  何方  吴楠  王文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973-16975
利用1995、2000年淮河上游山丘区土地利用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及数理统计方法,在各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的不同等级梯度上,分析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各地形因子的不同等级对土地利用变化分布特征的影响不同。低海拔、小坡度的地形对耕地、城乡居民用地的变化影响较大;高海拔、大坡度的地形对林地、草地的变化影响较大;坡向对各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大。另外,各地形因子对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垣曲县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和DEM数据,利用ArcGIS 10.3对研究区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进行提取,将地形特征与土地利用现状叠置分析,得到该地区不同高程、坡度、坡向上的土地类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低海拔、小坡度的无坡向和阳坡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耕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多分布于这一地区;高海拔、大坡度的地形对林地、草地的变化影响较大;水域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势平缓地区,受坡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地形因子是众多自然因素中对土地利用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以清水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综合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得流域2002、201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流域地形图(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借助空间叠加分析,对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清水江流域有林地面积减少幅度较大,减少量约占流域总面积的6.7%;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因海拔、坡度、坡向和坡位等地形因子等级的不同而不同;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海拔1 500 m、坡度5°≤S25°的地区;海拔对建筑用地变化有显著影响,坡向对未利用地变化有显著影响,其他地形因子对各土地利用斑块类型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不显著;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受同一地形因子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异,相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各地形因子的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四川牡丹生境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四川牡丹野外样方调查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四川牡丹生境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并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四川牡丹分布区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分类将四川牡丹生境群落24个样方划分为10个群丛;CCA样方和物种排序结果显示,四川牡丹生境群落分布格局是由坡度、海拔、土壤自然含水率等环境因子综合决定的。而四川牡丹生境群落类型在很大程度上由群落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决定,揭示了四川牡丹群丛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随环境梯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梯度格局法研究毛竹林下植物沿海拔梯度的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毛竹林下植物的分布和各环境因子进行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结果表明,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DCCA排序axes1效果和总体效果均为显著,其DCCA前2个排序轴特征值分别占总特征值的65.1%、65.6%、62.6%,排序效果良好;结合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和DCCA排序结果,海拔对毛竹林下植物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其次是坡向,而坡度和坡位与林下植物的分布规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DEM黑龙江省土地利用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黑龙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9.1软件的支持下,分别从高程、坡度与坡向3个方面, 对地形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处理,研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分布特征,揭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形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耕地分布主要集中于低地形、平坡平地区域上, 说明耕地对地形的选择性较强;园地主要分布在低海拔、缓坡区域,与当地在农业结构的调整有关;林地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大坡度的区域,有助于防止水土流失;草地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平坡区域,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普洱市45块思茅松天然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选用Shannon指数(H)、Simpson指数(D)和断面积Gini系数(G)对思茅松林分总体、思茅松和其他树种的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进行量化,并采用CCA直接梯度排序法分析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随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和林分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样地总体和思茅松的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D)的变化比较一致,其他树种的Shannon指数(Ho)、Simpson指数(Do)和断面积Gini系数(Go)变动幅度均比其他6个指数大。(2)气候、地形、土壤和林分因子直接排序的第一排序轴分别解释58.6%、92.0%、64.4%和76.4%的信息量,较好地反映了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3)从环境因子与排序轴的相关性上看,气候因子中除年降水外的8个降水因子相关性在0.15以上,而温度因子与林分直径大小多样性的相关性不高;地形因子中海拔(Alt)与第一排序轴的相关性最高(-0.467 5);土壤因子中全磷(TP)、全钾(TK)与第一轴排序相关性均高于0.30;林分因子中林分优势高(Ht)与第一排序轴呈现-0.418 0的负相关。(4)当较高气温和中等降水,海拔和坡度中等,全磷(TP)、全氮(TN)、有机质(OM)质量分数和p H值中等时,林分优势高和林分平均高最小;林分密度指数中等时,思茅松天然林具有最大的Ht、Hs、Dt、Ds值,而其他树种的林分直径多样性指数以及3个断面积Gini系数的规律性不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0—2018年MODIS NDVI数据,应用均值法、趋势分析法揭示吕梁山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地形因子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18年吕梁山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全区99.77%的植被覆盖稳定趋向良好转化,其中吕梁山脉中段NDVI较高,晋西、晋西北NDVI较低。地形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对NDVI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高程在1 250~2 400 m时,NDVI随海拔升高而增大,高程大于2 400 m时,NDVI随海拔升高而减小;坡度以35°为界,坡度35°时,NDVI均值随坡度增加而增大;阴坡的NDVI高于其他坡向且差异明显,平地的NDVI最小。  相似文献   

10.
黄河源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及其主控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黄河源区25 km的ECV土壤水分遥感数据为基础,根据黄河源区土壤覆被类型、植被覆盖指数(NDVI)、地形和气候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得出不同季节影响该地区土壤水分分布和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将不同季节的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和空间变异性进行定量的分析;分别分析不同海拔(4 000 m以下,4 001~5 000 m和5 000 m以上)和坡度(15°以下,15°~30°和30°以上)的土壤水分与空间变异性之,并得出以上不同环境因子区间的土壤含水量和变异情况(CV),最后根据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黄河源区不同季节影响土壤水分分布和空间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黄河源区土壤水分变异性(CV)都在较低变异的范围内,变异性由高至低依次为林地低覆盖度草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沙地、戈壁和裸地覆盖地区;暖季土壤含水量高于寒季,而寒季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较强;低海拔地区空间变异性达到了19.6%,强于高海拔地区;坡度较缓地区土壤水分变异性较强.【结论】暖季降水、海拔和气温因子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分别高达0.68、-0.55和0.51,并且降水和海拔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68.38%,得出暖季影响土壤水分分布和空间变异的环境因子强弱表现为降水海拔气温NDVI坡度;而寒季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可对田间昆虫分布的三种类型一波松分布、奈曼分布、负二项分布进行假设检验,最后能判定属于其中那种分布型,文中程序在PB—700微机上通过。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远景  李方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793-12794
参考有关专著,结合多年的教学研究,认为“二项”的基本分布类型有二项总体分布、二项分布(二项次数分布)和二项成数分布3种.前者为总体分布,后二者都是抽样分布.  相似文献   

13.
按国际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通行做法,论文的归属按第一作者所在的地区和单位确定。通过对作者群的学科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高产、高影响作者群分布等统计,分析我国科研队伍发表论文现状。目前,我国作者群的学科分布不均匀,高产作者群,特别是国际论文的高产作者群主要分布在化学、物理、生物和数学等学科。作者群的地区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地域广大、跨13个省(市)的大西北论文作者数,无论是国际或国内论文的比例都不足16%。高产作者群的4/5分布在我国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4.
按国际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通行做法,论文的归属按第一作者所在的地区和单位确定。通过对2004年中国自然科学论文发表作者群的统计与分析,对作者群的学科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高产、高影响作者群的分布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使人们了解中国科研队伍现状及配备情况。目前,中国作者群的学科分布不均匀,高产作者群,特别是国际论文的高产作者群主要分布在化学、物理、生物和数学学科。作者群的地区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地域广大、跨13个省(市)的大西北论文作者数,无论是国际或国内论文的比例都不足20%。高产作者群的4/5分布在中国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5.
大老岭林场日本落叶松直径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国营大老岭林场日本落叶松的20块标准地每木检尺资料,探讨了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中胸径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以95%的可靠性进行x^2检验,有13块遵从正态分布,有15块遵从Weibull分布。  相似文献   

16.
枣庄市黑杨直径结构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黑杨树的直径结构特征,分别利用5种分布函数即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Gamma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以及Logistic分布对黑杨树林的直径分布进行了拟合,同时用卡方统计量对5种分布进行了检验。拟合结果和检验结果一致表明,在这5个拟合分布函数中,Weibull分布用于拟合黑杨树林分直径分布的效果最好,Gamma分布的拟合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7.
斜纹夜蛾种群空间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频次分布法和分布型指数研究了斜纹夜蛾低中龄幼虫在菜芯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地内和种群空间分布图式,并研究了各龄幼虫在菜株上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斜纹夜蛾 龄幼虫在菜株上呈聚集颁上,频次分布拟事的结果大部分样本符合负二项分布,半产本符合奈曼分布,而不符合泊松分布,频次分布拟事的结果大部样本符合负二项分布,半数样本符合奈曼分布,而不符合泊松分布,幼虫在菜株上的分  相似文献   

18.
在Bayes分析中,先验分布的选取是其基本问题,尤其是在无先验信息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先验分布更是Bayes学派关注的焦点。基于Jeffreys提出的利用Fisher信息矩阵确定无信息先验分布的方法,给出了负二项分布和Weibull分布的先验分布公式。  相似文献   

19.
2001-2003年中国园艺学论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依据 ,统计了 2 0 0 1- 2 0 0 3年中国园艺学论文学科分布、论文作者机构及论文作者地区分布 ,从而展示 2 0 0 1- 2 0 0 3年中国园艺学基本概况及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高粱苗期病害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AG—5引起的土壤传染病害,该病害的病原菌土下分布状况可以通过病株、病斑的分布型间接地测定。病株为随机分布,而病斑则属于核心分布,但也符合负二项分布.病株分布型反映土内病菌的随机存在,病斑分布型则主要反映了病菌在土内接种势能的不均一分布(聚集分布)。以上结果为在病害调查中确定取样方式与样本大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