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江苏省宜兴市为研究区域,对宜兴市城市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及功能划分进行了研究,对宜兴市生态保护规划主要指标进行了讨论,提出了6系统层36项的宜兴市未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指标体系,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2.
针对东台市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首次在江苏省提出了"桑—禽(蚕)—菌—沼"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开辟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新途径。总结开发了一批技术成果,集成推广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东台市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现就生态农业良性循环链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根据徐州市林业的区域特点,以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建立起了徐州市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的39个指标.采用Delphi-AHP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徐州市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林业处于传统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过渡阶段,同时分析了徐州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国内外对城镇化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由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城镇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组成的生态安全型城镇发展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减法原则,应用该评估指标体系,对河北省3个典型区域的城镇化发展状况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评估体系不但可以判断城镇的综合发展质量,还可以体现城镇的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增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示范区的基本涵义、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建设程序等方面分析了生态示范区的可持续性,并以湖南省绥宁县生态示范区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其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该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成效表明,通过生态示范区建设能够实现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基于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建设用地适宜性影响因素分析,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扬州市为实证区域,运用Arc GIS9.3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评价建设用地潜在空间的适宜性,为建设用地空间合理配置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县域生态安全预警研究,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PSR模型构建了平山县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结合Excel程序,设计了生态安全预警评价计算模型,利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对平山县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预警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平山县2010年的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综合指数为4.938,处于预警状态,总体上生态安全状况较好;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GDP能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耕地粮食单产、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是制约平山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差异分析——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71-15474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因子36项,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甘肃省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影响因素可概括为综合经济发展因素、工业发展因素、土地利用因素、环境质量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人口因素6个方面,其累积贡献率达到92.808%;通过Q型聚类分析,将甘肃省14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划分为发达区、较发达区、欠发达区和落后区4种地域类型。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鉴于生态足迹法存在的缺陷,增加新的指标以改进该方法在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不足,构建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新指标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评价法。【方法】在生态足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4个概念,且制定了相应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形成新的指标体系。【结果】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球147个国家及中国部分省、市和县作了评价。【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可运用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可持续评价。  相似文献   

10.
运用系统科学和协调发展观建立REES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获得1990,1995 ̄2004年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值,对内江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①内江市近15a来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处于弱可持续发展阶段;在生态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上,总体是发展不足;2000—2004年社会经济系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表现出对西部大开发的响应。②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法进行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具有层次分明、形象直观、符合实际的特点;评价中选用标准参考系,与区域时间序列数据相对照,具有时空有机结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概括国内外现有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大兴县的区域特征,提出了由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指标所构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系统科学的原理构建了能力测度的综合评模型,对该区域的发展水平、能力以及趋势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指数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定量评估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本研究在总结以往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评估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指标--生态足迹指数.生态足迹指数是指一定区域的生物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差额占生物承载力的百分比,可视为区域为今后保留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百分比;设定其状况可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值:大于0且小于等于100%为弱可持续性和强可持续性,小于0为不可持续性和严重不可持续性,等于0为边际可持续性.由于本方法为单指标分析方法,所以具有较好的分析、比较功能,而且能够为制定或调整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和对策提供定量(百分比)依据.通过计算时间序列上的不同年份的生态足迹指数,可用来反映其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变动及进行趋势预测,进而提出政策和战略建议.对1962-2001年我国生态足迹指数计算的结果表明:我国生态足迹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呈显著下降趋势,先从1962年的46%逐步下降到1975年的11%,继而在1975年至1980年之间降为负值,再从1980年的-6%逐步下降到1995年的-62%,达到本期谷底,2001年虽然回升到-45%, 但总的可持续发展状况逐渐恶化,由1962年的强可持续性转变为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郭佳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37-8141
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2007年的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把湖南省划分为三大类和若干亚类,并提出了提高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联系环境与发展的重要纽带。文中在分析了中国森林、林业的现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与困难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基本的要求、任务和途径分别是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并不断扩大新的森林资源和实验森林的分类经营。为了促进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施,当前紧要的任务是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支撑体系,这些体系包括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监测体系,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林业生态保障体系,森林资源规划与管理体系,森林与林业政策、法规的保证体系,以及加强公众在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的参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借鉴"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控制力"概念模型,依据数据可获取性,构建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江苏省南通市海岸带为例,利用状态空间法开展研究区2005年、2008年和2009年综合承载力评估,五县(市)陆域、滩涂、海洋和区域的综合承载力基本处于可载状态,部分县(市)出现满载。从2005年至2009年,滩涂、海洋和区域综合承载力基本呈上升趋势,海门市海洋和区域的综合承载力上升分别为124.61%和142.98%;而陆域综合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如东县下降达22.42%。基于指标承载力贡献率分析,污染物及能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压力是影响综合承载力关键因子。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的评估与分析,可作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毅  宗刚  赵子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13-1714,1720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地协调人类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迫切需要。西藏普兰县经济发展紧迫、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和敏感,并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实现该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区域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上,投入产出率>林地面积比重提高率>耕地产出提高率>增加耕地系数,耕地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划分为4个等级,从潜力等级的分布来看,耕地整理潜力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三峡生态经济区,而耕地整理潜力次之的区域主要在渝西地区。就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而言,渝西地区经济基础比较好,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投入产出率高,耕地整理投入优势显著,而三峡库区未来生态效益较高,耕地整理对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  相似文献   

18.
京郊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农田保护性耕种技术实施意义的基础上,剖析了构建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程序,最后提出了构建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南省2006年各方面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消费情况,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定量测度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结果显示,河南省2006年生态赤字为2.2567hm^2,表明在现有发展和消费水平下,河南的发展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针对此问题,分析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河南省区域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区域生态安全空间格局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生态安全是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通过分析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采用少量、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生态安全空间格局模型;提出了用区位系数表达自然地域差异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特征,为定量化表达地理空间生态环境特征和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支持系统能力提供了新方法;用GDP和人口数量两个指标,描述区域人类社会系统所产生的生态安全负荷量;用区域森林分布生物量作为生态安全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标。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对以水土流失为特征的长汀县生态安全问题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为生态安全和比较安全的区域占全县面积的8775%。文中讨论了区域森林资源、地理特征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其中,人为活动是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