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在总结、概括国内外现有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大兴县的区域特征,提出了由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指标所构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系统科学的原理构建了能力测度的综合评价模型,对该区域的发展水平、能力以及趋势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基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特征和区域实际建立定量测度指标体系,以海口市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应时点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对海口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集约程度和综合效益、组合类型、多样化程度、集中化程度及区位指数等6个指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指标测度分析结果与区域实际一致,不同测度指标结果相互验证,说明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建立的测度指标体系是合理的。研究发现,根据海口市各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及各区土地利用组合类型结果,海口市域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相似情况划分建设用地集中及集约利用区、土地类型多样及适度发展区、土地类型集中区等3个综合区。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大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以人均粮食占有量为测度指标,从各区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标准差、变差系数等角度定量测度了1990-2015年省际人均粮食差异的总体水平及其变化特征,从各省份温饱水平的比率变化、人口-粮食比重等方面探讨了区域人均粮食占有量差异的空间结构特征,并因地制宜提出调控人粮关系的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顾正兴  邹志荣 《吉林农业》2010,(10):208-208
文章对云南省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测度和分析,得出主导产业优势的测量指标,对农业主导产业作了区域优化布局,提出了基于低碳经济的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区域布局思路。  相似文献   

5.
对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植物群落,分别以个体数、重要值、总和优势度为测度指标计算了9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该区森林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优于以个体数和总和优势度为指标测度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乔木层丰富度指数(R1、R2)对测度指标比较敏感,灌木层和草本层Alalato均匀度指数(Ea)对测度指标最敏感;灌木层以重要值测度的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H)大于其它指标测度的H值,草本层以盖度指标测度的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H)大于以重要值为指标计算的H值。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森林的典型代表,已被作为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试验、示范区.它对维持河西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采用目标法构建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可持续经营测度指标体系,包括6个类目指标,24个项目指标.运用多目标线性函数法,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的经营能力进行了测度.目标层实现率为0.679 1,测度结果为弱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7.
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比较评述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以前和现有物种进行多样性测度.学者们在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评价研究中提出了众多的测度指标和方法,各种测度方法所揭示的生态学意义不尽相同.为在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研究中选择更为适宜的测度指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研究中所应用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γ多样性的测度方法,并对各测度指标和方法进行比较,获得了最适合评价温带森林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或指标,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种间相遇机率和生态优势度指数是最适合评价温带森林群落α多样性的测度指标;Whittaker指数和Bray-Curtis指数是值得推荐的β多样性测度方法;γ多样性可由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来代替.参38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来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文地理研究的热点问题。【方法】本文基于能值理论,构建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能力综合评价体系,运用ArcGis软件分析2016年山西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其区域差异。【结果】①2016年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占据主导地位,对传统资源的依赖性过大;②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资源储量的差异,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在社会、经济和自然3个子系统的能值指标测度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③从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来看,忻州市对外经济贡献最大,晋中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运城市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状况最好。【结论】山西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但开发潜力较大,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政策措施,致力于提高系统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相似文献   

9.
王耀中  杨小顺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4):364-366,373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选取中国31个省级区域作样本,从经济力、开放力、规模力、科教力、设施力等五个方面设计17个指标,对区域金融竞争力进行了测度与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区分为3类,并对聚类结果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张润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92-1494
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建设是一个区域内森林食品经营者的公共品牌,森林食品区域品牌竞争力包含了森林食品区域品牌资源禀赋能力指标、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发展能力指标和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市场竞争能力指标。通过运用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分析了当前襄樊市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襄樊市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承载力研究可以为分析区域发展现状及确定区域发展方向提供依据。通过对东台市具体情况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了东台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旨在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郭佳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137-8141
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2007年的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湖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把湖南省划分为三大类和若干亚类,并提出了提高各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县域可持续竞争力的评价关系到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3层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理论构建了县域可持续评价模型,提高了县域可持续竞争力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得到了河南省108个县域实证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是云南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云南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前沿性课题。为探求云南山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之路,采用云南省山地民族行政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云南省永仁县直苴村1991——2001年间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此期间,直苴村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研究为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相关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根本上了解区域内部生态系统的网络运行效率和发展潜力的空间差异,采用EMA(能值分析)方法,以福建省县域单位农业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反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4大层面的13项能值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主要能值评价指标,结合G 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该省67个县(市)样本的农业各层面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沿海与内陆县(市)在农业发展各层面上都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沿海低地县(市)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上和农民生活水平上有绝对优势,但这种优势可持续力很弱;山区贫困县(市)在农业自然环境条件与可持续发展性能上有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结果为区域农业生态规划管理与决策提供客观的数据依据,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因地施策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为例,构建县域乡村地域系统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的“三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和耦合模型开展县域乡村“三生”系统优化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乡村“三生”系统具有东北-西南地域分异特征,75.82%的县域乡村子系统处在磨合耦合阶段,乡村可持续性和协调性有待加强。乡村“三生”系统发展功能区具体分为低等协调持续发展区、中协调低持续发展区、低协调中持续发展区、中等协调持续发展区、高协调中持续发展区和高等协调持续发展区等六种类型,以中低协调发展区为主,占总量的72.6%。不同类型县域乡村“三生”系统功能区,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鲁西南平原农区等低水平地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提高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胶东半岛等中等地区以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为主,形成特色产业品牌;鲁北的高等协调地区以科学发展与示范建设为主,构建成熟乡村发展模式。乡村“三生”系统以耦合协调机理为依据,科学划分县域乡村发展功能区,对县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乡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经济手段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目前国内外己获共识的一种有效的和根本的途径。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大兴县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区位商和PCA分析的方法对主导产业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在行政县域内亚湿润沿河沙地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模式和途径,以保证该区域内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必定要在具体区域内进行、区域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途径。本在概述了区域概念、特性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空间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安福县实际情况,运用模糊聚类和层次分析法,对该县内部可持续发展系统空间作出正确划分,并对划分出的各注区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领域的体现,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全面、科学准确的指标体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数量规范。文章在对渭源县农业与农村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本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加权求和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评价结果是渭源县总体上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其中资源环境方面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经济、社会方面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得出:渭源县应采取多项措施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活水平,同时也要注意保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梁会民  彭世揆  石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650-16652
分析了区域层次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要求和原则,并据此构建了适用于子午岭林区及其他黄土高原沟壑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