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西北风沙区受气候环境条件制约,社会生产力低下,经济得不到突破发展。为此,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推行苜蓿、芍药综合栽培技术推广项目,以试点的方式,提高农户种植苜蓿和芍药的技术能力,以推动当地畜牧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本文分析了苜蓿、芍药综合栽培技术推广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科技意义,以期为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得桑树和苜蓿的种植力度也在持续增强,人们在追求产量的同时,对种植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桑树和苜蓿间作的种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植物对水分吸收的能力。专家通过大量的实践证实了间作技术的优势,间作系统与单作相比更容易促进桑树和苜蓿的前期生长,国内外的专家对桑树和苜蓿间作的种植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具备非常成熟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国内外专家研究的过程,也为桑树和苜蓿的种植者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使其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利用,来提高种植的水平,也使种植者明确了桑树和苜蓿的间作原则,在技术得到应用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外进展研究结果的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对桑树和苜蓿种植技术研究进展的分析,来探索间作种植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从之前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到当前的以保护环境为前提的发展,坚持人类和自然地和谐共存。辽西北风沙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开展农业种植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才能实现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本文主要以辽西北风沙区为切入点,从辽西北风沙区自然条件、辽西北风沙区苜蓿、芍药综合栽培原则以及辽西北风沙区苜蓿、芍药综合栽培技术创新,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畜牧业发展中,对于牧草的需求是较高的,苜蓿作为一种优质牧草,不仅环境适应能力强,同时还具备产量高、营养丰富等优点,因而在畜牧业发展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着"牧草之王"的美称。对苜蓿的种植技术,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途径进行探索,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苜蓿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价值。1苜蓿的种植技术要点1.1苜蓿种植的时间与土地选择由于冬北地区冬春季气候较寒冷,不适宜苜蓿生长,因而苜蓿种植的时间一般选择在五月初至七月初。同时,苜蓿种植还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选择,苜蓿在多种土壤中都能够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外15个广泛栽培的重点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于内蒙古中部地区开展苜蓿品种适应性评价,根据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内蒙古中部地区灌溉条件下综合性状优良的苜蓿品种。结果显示,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序方法下,巨能401、柏拉图、草原2号杂花苜蓿为综合排名较高的品种,是本地区优选苜蓿品种,斯贝德和陇东苜蓿表现最差,不适合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正>1技术方法华北中南部苜蓿生产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雨季晾晒干草困难;二是进入7~8月份高温季节,苜蓿生长缓慢,此时期苜蓿产草量约占全年的40%,品质也大幅下降,即苜蓿的"夏眠"现象;同时此期蓟马、蚜虫危害严重。但此期正是该地区雨热资源最丰富季节,年降雨量的70%集中于此。苜蓿不能充分利用,造成了光热  相似文献   

7.
提高河西地区苜蓿越冬性的几点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河西地区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资源丰富、水利设施完善、交通条件便利,是发展苜蓿的理想地区.但由于冬春季低温引起的冻害,往往造成苜蓿大片死亡,使苜蓿生产损失很大.因此,如何安全越冬是该区发展苜蓿的关键技术所在,现结合生产实践,就河西地区苜蓿安全越冬的几点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5年生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苜蓿单作、苜蓿/玉米间作和苜蓿/燕麦草间作条件下苜蓿产量、叶片氮含量以及光合特性,为探讨缓解苜蓿产量退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结果表明,2种间作模式下的苜蓿产量均显著高于单作苜蓿产量,苜蓿/燕麦草间作模式下苜蓿产量最高。2种间作模式均能显著提高苜蓿叶片氮含量,有效提高光合能力。因此,间作模式可以有效防止5年生苜蓿产量退化,在农牧地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张杰,李康,李菊艳,李新平,张露勇,赵永存,魏征,王晓玲,杨继军(新疆新天科文苜蓿公司,呼图壁 831204)随着苜蓿产业化发展,畜牧业迅猛扩张,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在西部地区的实施,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技术、产量、品质也随之不断提高。笔者通过3年研究及生产实践,现将北疆地区苜蓿栽培生产管理技术的研究结果作一总结。1 新品种引种2001~2003年,先后在阜北农场、方兴公司二分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7团及142团、呼图壁县、玛纳斯县进行了36个种(系)田间小区试验、小面积试种等,初步认定了北疆地区适宜种植的苜蓿品种秋眠级为3级,如…  相似文献   

10.
枣树、紫花苜蓿间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永生 《北京农业》2012,(15):37-39
天津市南部半干旱地区多瘠薄盐碱地,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多年来,在天津市静海县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总结当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枣树、苜蓿耐盐碱能力强,苜蓿可改良盐碱地,培肥地力的特点,探索"枣草间作"技术。通过"枣草间作"立体生态种植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总结出天津市南部半干旱地区不同栽植形式枣树行间种植苜蓿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苜蓿是一种多年生的豆科牧草,因其蛋白质丰富、适口性好,常作为蛋白质饲料用于反刍动物,但受苜蓿生长特性和气候的影响,夏季收获的苜蓿在调制干草过程中极易腐败变质,而制作苜蓿青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苜蓿青贮的发展历程入手,对苜蓿不易青贮的原因进行分析,叙述苜蓿青贮技术的现状,指出苜蓿青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盐渍地苜蓿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三角洲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以横店草业、绿宝庄园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以及一些小型的苜蓿生产、加工企业的相继投入,使该地区苜蓿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仅2000年新增牧草种植面积达1 83×104hm2,其中苜蓿种植1 26×104hm2〔1〕。2003年苜蓿发展到2 5×104hm2。但是,从该地区苜蓿种植实际情况看,苜蓿产业化发展存在许多不利因素:技术落后,缺少成熟的大规模高产栽培技术;品种更新换代慢,产量、质量下降快;草产品质量差等。黄河三角洲本身也存在着一定制约因素,如较大面积土地土壤含盐量高,水资源少等,限制了苜蓿产业的更深层次发展。本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力推进苜蓿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三农”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分析山西发展苜蓿产业化在自然区位、政策支撑和经济比较三方面的优势出发,重点研究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山西发展苜蓿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豆科牧草,有"牧草之王"的美称。而苜蓿在我国也有近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牧草。但是近年来,我国苜蓿的产量在不断的降低,不能满足畜牧业的需求。而且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种植观念和种植技术制约了整个苜蓿产业的发展,本文就是通过分析苜蓿产量低的原因,讨论并研究出优质苜蓿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武威东沙窝地区苜蓿草地建设技术试验与示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在武威东沙窝地区苜蓿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沙区种植苜蓿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加强管理,冬春覆沙,提高保苗率和越冬率,年刈割3~4茬,可大大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发现种植苜蓿对改善沙地土壤养分,改良盐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苜蓿饲草生产基地的虫害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对该地区苜蓿田危害较严重的害虫有6种,分别是苜蓿蓟马、豆无网长管蚜、牧草盲蝽、潜叶蝇、草地螟、苜蓿叶象甲.依据这些虫害的发生规律看,主要危害高峰期在6月和8月中下旬,应在这两个时期进行重点防治,以减少虫害对苜蓿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陇东地区紫花苜蓿产业化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庆阳市为例,分析了陇东地区紫花苜蓿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提出加快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是高度重视种子工程建设、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开发陇东苜蓿品牌系列产品、加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加强科研推广.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2012,(9):56
最近,宁夏苜蓿青贮技术试验取得成功,将向全区推广。随着宁夏清真牛羊肉和奶产业的快速发展,优质苜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目前苜蓿收获和储存方法主要是晒制干草,容易受天气条件限制,严重影响饲草质量。为了解决苜蓿收获储存的难题,从2009年开始,宁夏开展苜蓿青贮加工利用技术试验示范并逐步推开,目前已在10个县市区开展此项工作,苜蓿调制总量达到1万多吨。宁夏畜牧工作站农业推广研究员张凌青表示,该项技术主要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枣树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采用系统调查方法,对太谷地区不同管理模式下枣园的不同功能团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也探讨了枣园不同管理类型条件下生物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常规枣园的各功能团节肢动物物种数显著低于苜蓿枣园,而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优势度显著高于苜蓿枣园;苜蓿枣园的节肢动物各类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高于常规枣园;枣草间作既可增加枣园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又可维持枣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宁夏中部干旱带苜蓿机械化生产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宁夏中部干旱带苜蓿机械化生产技术,并分析了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以促进该地区苜蓿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