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过对天津南部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枣树不同种植形式特点的分析,结合2003-2005年天津市农业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枣草间作"立体生态种植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成果,介绍了天津南部半干旱地区枣树行间种植苜蓿的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根据枣树间作或单种情况,宁夏压砂地枣树种植补灌技术可选择滴灌、小管出流补灌技术。在瓜枣间作、薯枣间作种植区选择滴灌补灌技术,在枣树单种地区选择小管出流补灌技术。并根据试验监测资料,提出了中部干旱带压砂地枣树微灌技术补充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大港地区枣粮间作模式和丰产栽培的技术要点。丰产栽培技术包括枣粮的肥水管理、保花保果技术、合理修剪和病虫害防治方法等。栽培模式可分为以枣为主、以粮为辅的间作模式;以粮为主、以枣为辅的间作模式;粮枣兼顾的模式。3种间作模式枣树栽植密度不同,但枣树定干高度应在1~1.4m,树高度应控制在5~6m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枣树有害生物的生态调控,采用系统调查方法,对太谷地区不同管理模式下枣园的不同功能团节肢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也探讨了枣园不同管理类型条件下生物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常规枣园的各功能团节肢动物物种数显著低于苜蓿枣园,而节肢动物群落的个体优势度显著高于苜蓿枣园;苜蓿枣园的节肢动物各类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高于常规枣园;枣草间作既可增加枣园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又可维持枣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模式会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产生不同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静态箱法结合气相色谱仪对枣棉间作、棉花单作、枣苜间作和苜蓿单作4种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测定,并对其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和综合分析,以确定综合收益最高的种植模式。结果表明,枣棉间作与棉花单作相比,CO2排放通量减少了15.78%,N2O排放通量减少了76.40%。枣苜间作与苜蓿单作相比CO2排放通量减少了1.06%,N2O排放通量减少了57.89%。枣棉间作与枣苜间作相比CO2排放通量增加了206.42%,N2O排放通量增加了375.00%。棉花单作比枣棉间作的产量增加了40.90%。在总共收割的两茬苜蓿中,第一茬的苜蓿单作比枣苜间作产量增加了93.24%,第二茬苜蓿单作比枣苜间作产量增加了27.31%。枣棉间作比棉花单作净收入增加了24.00%。两茬苜蓿间作比单作的净收入增加了35.00%。间作模式有利于土壤CO2、N2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静海县枣树生产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枣树规模栽植及突显的产业优势,天津市静海县政府确定了枣树在县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制订了以发展枣树为重点的远景规划,先后经历了枣树生产基地县、枣粮间作、枣树林网、百里万亩果园建设及冬枣种植等大发展时期,枣农经营观念也实现了从粗放型生产到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型生产的转化,达到了枣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共利。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喀什地区枣棉间作栽培发展较快,由于农户在掌握间作种植技术方面水平有限,管理粗放,栽培模式不合理,导致棉花产量低,影响农民收入。为提高喀什地区枣棉间作棉花产量和品质,通过试验,探索适合喀什地区枣棉间作的棉花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喀什地区疏附县吾克萨克乡4村3组。枣树间作地面积40公顷,枣树树龄5年,株行距1米×6米,土壤为壤土,前茬作物小麦、西瓜。  相似文献   

8.
新疆枣树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但早期幼龄枣园产出低,经济效益不理想。为了探索枣棉间作对棉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棉花产量的影响,助力推动新时代下农户脱贫致富,在此背景下开展试验,即选取新疆阿拉尔塔里木大学园艺试验站为试验点,在2019年春季平伐枣树,分别在距离枣树1.45、1.00、0.50 m处种植棉花新陆中82号,分析不同模式下经济产值、土壤水分变化及土壤容重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间作条件下在距离枣树1.45、1.00 m处种植棉花的种植模式下产生的经济效益优于其他种植模式,枣棉间作模式下土壤容重较棉花单作模式增加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李合  任宝君 《新农业》2012,(15):22-23
在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桃小食心虫、枣尺蠖、枣黏虫和红蜘蛛是危害枣树生长的主要虫害,对枣业栽培生产具有较大威胁,因此,科学掌握和适度防治枣树虫害,是保证枣树稳产高产的关键因素,也是保证枣业开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袁永生 《北京农业》2012,(12):22-23
介绍天津市南部半干旱地区盐渍土的形成,盐碱地水盐运移规律,针对本区域土壤、水资源、气候等特征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现状,提出新形势下,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枣麦间作对土壤微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求文通过对枣麦间作区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分析,说明枣麦间作这一种植方式,不仅能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和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也有助于土壤微生物性状的改善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琚慧媛  王嘉  李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963-964,1149
[目的]研究辽宁地区玉米与紫花苜蓿间作的可行性。[方法]设置玉米、紫花苜蓿单作和间作3种种植方式,间作玉米采用控根育苗移栽,测定玉米和紫花苜蓿的株高、产量。[结果]间作玉米缓苗期、株高较低于单作,但抽穗后两者的株高差异不显著。间作紫花苜蓿的株高低于单作。1年生苜蓿与玉米相互间形成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参数,两者的实际高度相近时,紫花苜蓿具有较好的收获量,可以刈割。间作玉米产量达12 190.5 kg/hm2,比单作玉米低11.4%,经济系数显著高于单作玉米。间作苜蓿的产量低于单作,但可以多次循环刈割。[结论]玉米、苜蓿间作增加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量和产值,提高了综合效益,促进了辽北地区农业生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行道树悬铃木栽培与养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天津市区和滨海新区土壤盐碱、粘重、地下水位较高等不利因素影响悬铃木造林成活率的问题,经过研究并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从植树季节、选苗和定植等环节总结了行道树悬铃木栽培与养护技术,对盐碱地的绿化美化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渭南盐渍土有盐化塿土,盐化潮土和草甸盐土3类,属氯化物硫酸盐或硫酸盐氯化物盐土;其周年水盐运动可明显分为雨季脱盐(6~11月)和旱季积盐两个阶段;是“旱、涝、盐、瘦”相伴共存的一种低产土壤。改良中需综合运用水利、生物、农业措施,主要是开沟排水;种稻洗盐;淡水灌溉;引洪淤灌;种植绿肥;麦糠覆盖;因地种植;合理耕作及轮间套种等。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土壤盐渍化现状与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依据蒸发量/降水量、地下水矿化度和地形等评价因子,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天津市的土壤进行了盐渍化敏感性评价。盐渍化单因子敏感性和综合敏感性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土壤盐渍化以中度敏感区为主,主要分布天津中部广大平原区,而高度敏感区及极敏感区则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及大港区,不敏感区集中分布在北部蓟县山区。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苜蓿不同轮作模式效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地苜蓿多年连茬种植,导致产量持续低下、效益较低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宁夏灌区水地苜蓿不同轮作周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宁夏灌区的苜蓿轮作模式为两茬作物的轮作模式.该模式为春季老苜蓿割1茬,种植青贮玉米,第二年春季种春小麦,秋季复种新苜蓿,该模式可达到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优.这项成果的取得,为在宁夏灌区大力推广苜蓿种植业,促进农民种植苜蓿的积极性,推动宁夏苜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大苜蓿产业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红旗  李玉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33-36,61
对套种和不套种籽西瓜的杉木林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杉木连栽地套种籽西瓜可提高林分空间的利用率,改善林地小气候,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增加林地有机质含量,改良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水能力,能有效地防止林地的水土流失。套种籽西瓜所产生的良好环境效应,促进了杉木幼林生长,套种林分蓄积量和生物生产力分别较不套种的林分高191.22%和141.85%,使二代林的林分生产力比一代林的木材产量净增30%~50%。山地杉木幼林的套作方式经济效益显著,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利润、以短养长、以短促长的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8.
对果园-辣椒套作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园—辣椒套作每667 m2收干辣椒90.52 kg左右、猕猴桃增产739.08 kg、增产15.38%;每667 m2果园总收入8 146.54元,较猕猴桃单作增收2 533.90元左右,经济效益提高45.15%,既减少了化学农药施用,降低了成本,又达到了对果园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枣园不同间作种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枣园不同间作种植方式中土壤酶的动态变化,以及水分胁迫对间作复合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两种间作种植方式:红枣间作棉花、红枣间作苜蓿;副区设置四个水分梯度:W1:水量为3 750 m3/hm2(中度水分胁迫);W2:水量为4 500 m3/hm2(轻度水分胁迫);W3:水量为5 250 m3/hm2(适宜水分);W4:水量为6 000 m3/hm2(充分供水)。【结果】(1)灌水在4 500 m3/hm2水平下,间作土壤脲酶活性最高;灌水在3 750 m3/hm2水平下,间作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2)与单作相比,间作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红枣间作棉花的土壤酶活性整体低于红枣间作苜蓿,红枣间作苜蓿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结论】灌水量在3 750 m3/hm2水平下,枣园间作苜蓿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木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同时改善了田间气候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除草剂的使用,降低种植成本,有效地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木薯间作套种不同作物的栽培模式和经济效益以及国内木薯间作套种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政府和当地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和人才投入,为木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应因地制宜,发展与当地相适应的标准化种植模式,探索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道路的建议,为木薯间作套种栽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