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方法]本文以1992年到2019年间,收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数中的“牦牛”(yak or Bosgrunniens)为主题词的1659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对论文发表数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研究方向、引用频次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印度和美国是牦牛研究领域发文量前三的国家,印度在1992年-2009年牦牛研究领域论文发表的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牦牛研究在进入2010年后,牦牛产业开始飞速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文量位居第一。其中,发文量前三的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甘肃农业大学,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农业、兽医科学、食品科学技术等,与国际的热门学科相一致。[结论]目前,中国牦牛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有明显的优势,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高质量本土期刊相对匮乏,因此中国应鼓励开发和提升本土期刊质量。[目的]以期提供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章,来推动全球牦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992年至2023年期间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及中国CNKI数据库中关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全面审视了30余年全球范围内肠道微生物研究的发展概况。检索关键词为“肠道微生物”与“牛肠道微生物”,结合Graph Pad Prism、VOSviewer和Excel软件,详细分析了全球肠道微生物领域的论文数量变化、关键词等信息。研究表明,美国及欧洲国家在肠道微生物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高质量文献和期刊多源自这些国家。同时,研究发现与牛肠道微生物相关的发文量在过去30年间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国际上对牛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主要关注微生物对牛生长的影响以及微生物与炎症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尽管近30年来牛肠道微生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面仍然相对狭窄,未来仍存在极大的挖掘空间。总体而言,肠道微生物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注重研究质量,深入挖掘与健康、疾病相关的关键问题。本综合性分析为未来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全球人工授精(AI)研究现状,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合数据库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分析2003~2019年AI研究领域发表刊文量,根据刊文数量、发表年份、国家、期刊、机构及国家合作关系等信息,结果发现全球AI发表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在AI研究领域优势明显且实力最强,全球AI主要研究方向为农学、兽医科学及繁殖生物学等,我国AI研究方向与国际接轨。本文通过对AI相关领域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研究者在国际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和开展国际合作提供参考,推动我国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近30年左右国际绵羊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借助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以“TI=(sheep OR ovine)”为检索式进行高级检索,利用Excel和Citespace等分析工具,对1992.1-2023.6期间发表的国际“绵羊”研究文献的国家/地区、作者、机构、期刊、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等进行计量学分析。分析发现:绵羊研究领域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国际绵羊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兽医学及繁殖方向。本研究解析了国际绵羊领域研究态势,为了解研究热点及在国际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提供参考,为进一步丰富绵羊领域研究提供思路,为我国绵羊种业发展提供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国际山羊整体发展态势,运用引文分析方法,以"山羊"为标题词进行检索,对1992—2019年期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全球有关山羊研究论文产出,以及同一时期中国CNKI数据库中中文有关山羊研究重点论文产出,进行了国、内外山羊研究论文全面解析。通过Web of Science平台共检索到SCI山羊论文18 329篇,其中国内文献1 934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论文7 271篇。将统计结果分成1992—1999年、2000—2009年和2010—2019年3个阶段进行动态分析,并运用Excel 2016、GraphPad Prism v5.01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发现中国在山羊研究领域内整体呈上升趋势,发展潜力较大,正在走向世界前列,但受限于领域内权威期刊较少、篇均被引频次较低。因此,我国应在注重文章数量提升的同时,增强研究的创新性与实用性,使得论文质量得以提升。此外,还要引导并鼓励国内期刊的国际化发展,使得我国山羊研究具有更大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对2006—2015年间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有关"树突状细胞"研究论文产出统计比较,分析全球范围内有关"树突状细胞"研究概况。根据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以"树突状细胞"作为标题词,从"树突状细胞"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国家/地区、科研机构、主要期刊分布及论文发表量高的作者及被引次数高的文献这几方面总结了"树突状细胞"的研究热点。结果显示,美国在"树突状细胞"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在第一位,德国和中国分别排在第二、三位;期刊《Journal of Immunology》载文量最多;法国国家医学与健康研究院、美国匹兹堡大学和哈佛大学论文发表数量居全球前三,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论文发表数量居国内前两位;被引次数最多的文章来自牛津大学;"树突状细胞"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肿瘤学。综上所述,中国有关树突状细胞研究的主要追踪目标是美国,重点研究集中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肿瘤学。  相似文献   

7.
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对全球2011-2015年间发表的生物医用材料SCI论文,从年发文量、国家分布、研究机构分布、研究领域分布、期刊分布及高影响论文等角度进行计量分析,揭示该领域近5年的研究趋势,旨在从科学角度系统描述和揭示目前生物医用材料的国际研发态势,从而为相关机构和科研人员提供研究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全球鲤鱼研究的发展情况,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999~2021年相关论文进行专题检索,使用“鲤鱼”作为搜索词。数据通过 Excel 2016、GraphPad Prism v8.4.0 和 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结果显示,通过Web of Science平台共检索到鲤鱼SCI论文12401篇,其中国内论文2487篇。从CNKI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5817篇中文论文。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我国鲤鱼研究领域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论文数量居国际首位。中国拥有强大的研究机构、一流的农业大学和处于研究技术前沿的研究人员。近年来,水产与渔业科学、海洋与淡水生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是三个热门研究方向。此外,生态学、病理生理学、毒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论文质量较差,需要紧跟鲤鱼领域的国际研究形势,进一步提升论文水平。总体而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前列,鲤鱼研究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1992~2019年收录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以"奶绵羊"(dairy-sheep OR milk-sheep)为主题词的1008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对论文发表数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引用频次、研究方向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是在奶绵羊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国家。西班牙在第一阶段、第三阶段的奶绵羊研究领域论文发表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而意大利在第二阶段发文量为全球第一。其中,发文量前三的机构分别是法国里昂大学,意大利萨萨里大学和法国农科院,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农业、兽医科学、食品科学技术等,与国际的热门学科相一致。目前,中国奶绵羊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并无明显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地位。其与国内奶绵羊产业发展缓慢有一定关系,因此中国应鼓励和促进本土奶绵羊产业发展。以期提供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文章,来推动国内乃至全球奶绵羊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Medicago sativa”或“alfalfa”或“lucerne”为题目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1998-2021年间紫花苜蓿研究相关文献,并精炼中美两国的发文,以历年发文数量及变化趋势、研究方向、发文机构、发文期刊为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我国紫花苜蓿研究提供借鉴,使我国苜蓿产业更好地应用于社会生产。结果表明,美国作为紫花苜蓿研究大国,总发文量远超其他国家,近年主要以农学、乳品动物科学、昆虫学、食品科学等技术性研究为主,注重苜蓿经济性、效益性发展,发文期刊多为乳品类、作物类和动物类专业性期刊;我国作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苜蓿研究国,发文量近年迅速增加,自2016年起年发文量超出美国,主要以植物科学、农学、环境科学等基础性研究为主,侧重于苜蓿抗逆性、品质性研究,发文期刊多为植物类与综合类期刊。未来需根据我国当前苜蓿产业的发展需求,加强紫花苜蓿基础性研究,同时加强研究与生产利用紧密结合,使相关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苜蓿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猪的毛色类型、猪的毛色遗传模式,着重综述了猪毛色基因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并就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以国际标准强毒R株人工感染非免疫产蛋鸡,定时扑杀,分别从鼻窦、眶下孔、气管、肺、气囊、卵巢和输卵管分离MG,并收集感染鸡所产蛋分离MG。结果表明,人工感染48小时后上、下呼吸道及肺已被全面感染,96小时气囊已被感染,120小时输卵管已能分离到MG,卵巢始终分离不到MG。人工感染鸡自144小时便能在其所产蛋中分离出MG。药物治疗能在72小时内消除感染,油乳剂苗则需24天后逐渐降低蛋内MG分离率,药物卵内注射、种蛋药浴、高温处理均能杀死卵内MG,但以研制的种蛋浸泡剂药浴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13.
用硝酸和高氯酸消化蜂蜜,使硒游离出来,在微酸性环境下,硒和2,3-二氨基萘(DAN)生成有较强荧光的物质,用环己烷萃取,在激发波长378nm,荧光波长518nm处测定其荧光强度。蜂蜜中硒含量范围:0.10~0.82μg/g。表明:蜂蜜应视为天然富硒营养品。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两种绿头鸭(白羽绿头鸭和绿头鸭)肌肉营养组成和价值,为绿头鸭肉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选择白羽绿头鸭和绿头鸭60只(每个品种各30只,公母各半),依照国家标准测定胸肌粗蛋白质、粗脂肪、胆固醇含量及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组成和含量,并对胸肌进行氨基酸评价及脂肪酸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白羽绿头鸭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绿头鸭(P<0.05);两种绿头鸭肌肉中均检测到17种含量大于0.01%的氨基酸,其中白羽绿头鸭肌肉苏氨酸、组氨酸、丝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绿头鸭(P<0.05),赖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绿头鸭(P<0.05);检测到13种含量均大于0.01%的脂肪酸,其中白羽绿头鸭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显著低于绿头鸭(P<0.05);检测到9种矿物质元素(钠、镁、钾、钙、锰、铁、铜、锌和硒),两种绿头鸭差异不显著(P>0.05);检测到8种维生素,白羽绿头鸭肌肉维生素B1含量显著高于绿头鸭(P<0.05),维生素D和维生素E含量显著低于绿头鸭(P<0.05)。两种绿头鸭肌肉氨基酸比例接近世卫组织推荐的理想模式,富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乳酸杆菌益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杆菌作为益生菌广泛用于人和动物。本文综述了乳酸杆菌改善宿主健康的机制。乳酸杆菌可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如乳酸、过氧化氢、细菌素,或者通过竞争营养或肠道黏附位点来抑制致病菌;通过诱导黏附素的分泌或阻止细胞凋亡而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从而保护肠道。文章重点讨论了乳酸杆菌表面成分(表面蛋白、脂磷壁酸和肽聚糖)与肠道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Toll样受体和 Nod样受体),阐述了他们结合后启动免疫调节信号,调控肠道免疫功能以发挥改善健康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法律秩序中,商会自治规范是制定法的基础和必要的补充,甚至在某些方面替代了制定法;商会自治规范主要包括商会组织规范、行为规范、惩罚规范以及争端解决规范等;其效力仅及于其内部成员;商会自治规范和制定法之间存在冲突,但也存在整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Reasons for performing study: Clinical experiences indicate that centesis of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of the femorotibial joint is often unsuccessful.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accuracy of 2 published and 2 unpublished techniques of centesis of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of the femorotibial joint. Hypothesis: It was hypothesised that a drug can be administered into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of the femorotibial joint via a diverticulum of this joint that surrounds the medial aspect of the long digital extensor tendon and that this technique is more accurate than described techniques of centesis of this compartment. Methods: Twenty‐four stifles of 12 horses were divided equally into 4 groups and a radiocontrast medium injected into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of the femorotibial joint of each group using a hypodermic needle inserted: 1) caudal to the lateral patellar ligament and proximal to the tibial plateau, 2) caudal to the long digital extensor tendon and proximal to the tibial plateau, 3) between the long digital extensor tendon and bone of the extensor groove of the tibia or 4) directly through the long digital extensor tendon until it contacted bone. Twelve veterinary students who had no experience using any of these techniques performed the injections. Accuracy of each technique was determined by examining radiographs obtained after injecting the contrast medium. Results: The most successful technique for arthrocentesis was by inserting a needle through the long digital extensor tendon. This approach was successful in all attempted cases, whilst other techniques had lower rates of success. Conclusions: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of the femorotibial joint can be accessed accurately by inserting a needle through the long digital extensor tendon as it lies within the extensor groove. Other techniques may not be as accurate for clinicians inexperienced in arthrocentesis of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of the femorotibial joint.  相似文献   

18.
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records of 205 cats with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disease of the spinal cord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prevalence of disease in this nonrandomly selected population of cats. Clinical records were reviewed, and age, duration of neurologic illness, and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findings in cats with spinal cord disease were abstracted. Disease processes were classified into 7 categories and 23 groups.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affecting the spinal cord of cats were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FIP), lymphosarcoma (LSA), and neoplasia of the vertebral column secondarily affecting the spinal cord. Information on age, onset and duration of clinical signs, and lesion localization at the postmortem examination in cats belonging to the 7 categories of disease were analyzed to create a practical list of differential diagnoses. Cats were also subcategorized into 3 groups based on their age at death. FIP was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of cats younger than 2 years of age. LSA and vertebral column neoplasia were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affecting cats between 2 and 8 years of age. Vertebral column neoplasia was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affecting cats older than 8 years of age. Results of this histopathologic study showed that FIP and LSA were the most common disease processes affecting the spinal cord of cats. However, at least 21 other groups of diseases and their relative prevalence we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3~6月龄比格犬甲状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比格犬甲状腺实质由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构成。滤泡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22~220.00μm,平均90.80μm;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细胞高度3.04~7.11μm,平均5.18μm,电镜下可见功能状态不同的两型滤泡上皮细胞;滤泡旁细胞很多,直径4.40~8.82μm,平均6.23μm,位于滤泡之间或镶嵌于滤泡上皮细胞之间,也可聚集在一起形成滤泡样结构,胞质内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电镜下也可见两种类型的滤泡旁细胞。  相似文献   

20.
根据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肉中土霉素残留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评定过程包括建立测量程序、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量化。将不确定度归类为两大类。随机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可以通过一系列具有统计意义的重复观测值进行A类评定;系统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通过各测量器具、设备的说明书、校准证书提供的参数进行B类评定。本方法鸡肉中土霉素残留量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约为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