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由于水稻种植效益不高,加上许多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部分农民纷纷退稻还棉,并且棉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亩纯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为此,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稻改棉的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江苏沿海棉区棉花连作的现状,提出了在该地区实施稻棉轮作的必要性。并详细剖析了该地区实施稻棉轮作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和实施稻棉轮作的相关条件及配套政策。实践表明,在沿海棉区实施稻棉轮作,不仅可有效的减少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的使用量,而且可有效的平衡土壤养分和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冀东地区水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以节水增效为目标,及时调整滨海稻田种植结构,政稻田为旱田,其中在稻改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总结出一套较完善的管理技术措施,实现了“三节一增”,即节水、节肥、节药与增收。  相似文献   

4.
节水抗旱稻研究进展及其在水稻绿色生产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水稻生产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带来严重的面源污染。通过梳理节水抗旱稻研究进展及近几年多年多点示范数据,指出节水抗旱稻在高产稻田种植可大幅度减少灌溉用水和化肥及农药施用,降低面源污染;在中低产田表现高产稳产。近几年,节水抗旱稻在"玉米改稻"和"棉改稻"上的成功应用,也为当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方向。推进节水抗旱稻的选育和开发,将有利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建立标准的审定体系和完善配套栽培技术是节水抗旱稻今后发展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世界各国在协调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制度和管理问题,区域合作机制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长效思路.京冀两地的“稻改旱”项目是区域合作机制下的一项有益尝试,农户生计的提升则是此项目成功的关键.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密云水库上游的农户生计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参加“稻改旱”项目的农户和未参加该项目的农户生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稻改旱”项目显著改变了当地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行为和生计后果.参加“稻改旱”项目的农户拥有较多的生产性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减少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种类,减少了碳酸氢铵使用量;增加了工资性劳动供给,“稻改旱”项目对农户的总体收入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调查显示,农户普遍支持“稻改旱”项目和区域合作的长期继续进行.研究也为提升区域合作和构建可持续生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冀东滨海稻区稻改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的基本措施和可推广应用的种植模式,以为稻改旱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稻棉轮作的优越性 稻棉轮作是我国农民群众的宝贵经验。在浙江的慈溪、余姚、平湖,江西的崇仁、临川、新余,江苏的太仓、沙洲、南通和上海市郊的奉贤、南汇、川沙、宝山、嘉定等地区,采行较广,有的地区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稻棉轮作虽因棉花和水稻种植年数多少,有种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中水田改旱作的发展现状,对湖南省14个州市的29个县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同时重点对醴陵市进行了座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湖南省稻田水改旱种植结构调整比率为8.42%,比2017年稍有增加,且2019年预计仍将增加;调整推进速度主要受政府引导、水稻生产效益和改制作物市场预期的影响。稻田种植结构调整后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其次为粮食作物,此外果蔬、中药材和园艺观赏类作物也占有一定比例;影响稻改作物选择的主要因素有种植效益、产品市场和种植技术难易度。此外,综合考虑稻改旱粮模式的种植成本、效益和机械化、产业化发展潜力可以发现,稻改大豆和红薯具有相对较高的发展潜力。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水田改旱作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杂草稻和假稻这"两稻"在湖南直播稻田发生危害有加重趋势,在"两稻"发生危害较重的田块,采取直播改移栽等方式(包括人工栽插、抛秧、机插秧等),能有效控制田间"两稻"危害。直播改移栽后,耕整后的水稻田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传统培养方法和PCR-DGGE技术,分析了新疆南疆稻、棉轮作与棉花连作健康土壤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在不同的生育期的变化情况,为揭示新疆南疆长期连作健康棉田的土壤微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提供支持.结果表明,与连作棉田相比,稻、棉轮作的棉田的苗期、蕾期的土壤细菌总数较少,花铃期和吐絮期的细菌总数差别不大,DGGE图谱分析表明稻...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易洪易涝区避灾减灾种植模式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长江洪水之后 ,对湖北省目前主要的种植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和评价。“油、瓜、玉、稻”和“肥、稻、荠”种植方式经济效益、避灾效果均佳 ,但经济作物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新型油、稻、稻”方式 ,虽然经济效益略差 ,但能确保粮食安全 ;在稻区应将 3种类型模式按一定比例合理布局。“头、春玉米、秋玉米” ,“油、瓜、玉、棉” ,“麦、瓜、棉” ,“菜、辣椒、棉”安全产出率均达到 6 0 %以上 ,适宜在沿江洲滩和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桃源县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了主要耕地利用方式的调查任务。现阶段水田主要种植制度有油-稻-稻、稻-稻、油-稻、油-棉、稻-闲、瓜-稻、烟-稻等,旱土主要种植制度有油-棉、果园、茶园、麻、蔬菜、玉米、油-豆等。通过对桃源县主要耕地利用方式及效益分析,按照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特征的类似性、发展生产方向及增产途径的共同性,对桃源县土地进行了农业区划,有利于合理利用桃源县土地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解放以来,我国主要产稻地区,大规模地进行了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秈稻改粳稻等一系列的改制工作。为了适应改制的需要,在引种和选种上,也做了很多的工作。经过十年来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在生产上已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理论上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棉稻豆茶立体间作与棉花油菜连作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熟立体间作比两熟连作年每公顷增加产值10491.9元,纯收入增加6857.7元。提出棉稻间作共生期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剧毒农药。  相似文献   

15.
该市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粮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约化产销水稻为主。为了全面提高大户直播稻栽培单产、效益,笔者在调查总结了部分大户直播稻栽培高产、高效经验,同时调查了部分大户直播稻单产、效益不高主要制约因素基础上,提出直播稻“六改”栽培技术:一改随大流种植中籼杂交稻组合为选用适宜直播杂交组合。二改传统水直播为旱直播。三改老经验播种期为根据杂交稻组合生育特性推算安全抽穗期直播期。四改老经验用种量为计算经济用种量。五改粗放播种为提高播种质量。六改老经验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为其精准实施技术。  相似文献   

16.
乐胺磷乳剂是苏州化工厂将乐果与甲胺磷复配的新杀虫剂.1980年经太湖地区农科所和吴县农科所盆栽接虫测定,认为有增效趋势.1981年由南京农学院等5个单位开展稻棉主要害虫的毒力测定,并请湖南常德地区农资公司和太仓县等28个单位进行稻棉害虫小区药效试验.1982年进行大面积示范和防治.使用单位和农户一致认为,乐胺磷乳剂是防治稻棉害虫的高效农药,是可以取代有机氯的新药种.兹将各单位试验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5月和6月是小麦生长关键期,是玉米、水稻和棉花生长初期,此时抓好麦蚜、一代玉米螟、棉盲蝽和稻水象甲的防治.对作物生长和保证粮食丰收致关重要.5月上、中旬是麦蚜和一代棉盲蝽发生高峰期,6月上、中旬是二代棉盲蝽和越冬代稻水象甲成虫本田发生高峰期,6月下旬是一代玉米螟发生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18.
曾隆爵教授     
曾隆爵,男,汉族,1939年9月出生,四川省宜宾县人,1964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专业,同年8月分配到新疆,从事农业生产技术、国营农场生产管理工作。曾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一团副团长。1989年调入塔里木农垦大学任教至今。曾隆爵教授在从事农业生产技术工作中,刻苦钻研,根据南疆地区的地域特点,总结出了在重盐碱地上实行稻棉轮作,种好稻茬棉,发展稻茬棉的成功经验。在从事长绒棉和陆地棉地膜覆盖高产栽培研究和推广工作中,经多年潜心研究,总结出了长绒棉和陆地棉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高效益的栽培理论…  相似文献   

19.
<正> 江淮丘陵地区是我省主要水稻产区之一,稻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左右.五十年代前后,这个地区部分稻田原实行中稻一休闲(冬沤或冬干晒垡) 的一年一熟种植制度.五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进行了沤改旱、一熟改两熟、单季稻改双季稻、发展油稻稻等耕作改制,熟制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这个地区北部和中部稻田;多实行稻麦两熟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南部稻田多实行肥稻稻或油稻稻为主的复种(轮)连作制.由于熟制类型单一,多数是复种连作,导致稻田土壤结构变坏,肥力日趋衰退,影响农作物持续增产.实践证明,实行多种复种方式相配合,建立用养结合、  相似文献   

20.
周勇  马锋 《江苏农业科学》1989,(11):19-20,29
为减轻农田施药的工作量,提高防治效益,1988年,我们采用高速旋水片配套手动喷雾器,对麦粘虫、棉盲蝽、稻纵卷叶螟、褐稻虱和二化螟等粮棉主要害虫进行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