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椰枣树(Phoenix dactylifera L.)属多年生棕榈科热带植物,是阿拉伯国家重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果实被称为“沙漠面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2]。 目前我国对椰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椰枣化学成分分析[3]、基因表达[4]、植物组织培养[5]、逆境胁迫[6]等领域,对椰枣病害发生及病原菌种类鲜有报道。2020年11月—2021年6月,对海南省椰枣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2.
引起花生果腐病的新孢镰刀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0引言花生果腐病(俗称花生烂果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主要导致花生荚果腐烂。近年来花生果腐病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等花生主产区日趋严重,造成15%以上的减产甚至绝收[1]。国内外已报道的花生果腐病病原菌有Sclerotium minor[2]、Neocosmospora vasinfecta[3,4]、N. striata[5]、Fusarium sp.[6]、Pythium myriotylum[7]和Rhizoctonia solani[8]。其中,我国不同地域的花生果腐病病原菌有N. vasinfecta[3,4]、N. striata[5]、Fusarium sp.[6]、P. myriotylum[7]和R. solani[8]。  相似文献   

3.
<正>海芋(Alocasia odora)又名滴水观音,为天南星科海芋属多年生大型常绿观叶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福建、广西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2],广泛用于城市园林造景工程,也可作为室内观赏植物[3-4]。海芋常见的病害有叶斑病、枯萎病、基腐病等[5], 其病原菌分别为海芋链格孢(Alternaria alocasiae)、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6-7]。  相似文献   

4.
<正>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又名鳄梨、酪梨,原产于墨西哥与中美洲高原,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等[1]。随着油梨的规模化种植,病虫害问题也随之发生,炭疽病是油梨叶部常见病害之一。国外有学者报道油梨果实炭疽病病原菌有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2]、C. acutatum[3]等。近日,我国学者报道来自海南儋州的油梨炭疽菌病原菌为C. siamense[4],还有学者分析了购自广州一水果商铺油梨果(进口自秘鲁)上的炭疽病病原菌种类为果生刺盘孢(C. fructicola)[5]。  相似文献   

5.
<正>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为姜科植物,原产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具有去除血瘀、消炎和抗癌等多种功能[1]。目前,已被报道的温郁金病害包括叶枯病[2]、白绢病[3]、病毒病[4]等。2017年6月在海南省东山镇种植基地发生温郁金叶鞘腐烂病。主要危害分蘖期的茎基部和叶鞘,从茎基部开始发病;发病初期茎基部产生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逐渐向上延伸至叶鞘;后期形成水渍状、  相似文献   

6.
<正>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又叫活血根,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Salvia Linn)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干燥根入药,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1]。近年来,随着丹参种植规模的扩大,丹参根腐病[2-3]、枯萎病[4]和茎基腐[5]等病害的大规模发生,限制了丹参种植产业的发展。2019—2021年在河南省禹州、  相似文献   

7.
<正>0引言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为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凤仙花属(Impatiens)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栽培过程中凤仙花真菌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褐斑病、炭疽病和立枯病等[1-2]。有关凤仙花病毒病的报道,如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3]、凤仙花坏死斑点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irus,INSV)[4]、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5-6]、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7]、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8]、长叶车前花叶病毒(ribgrass mosaic virus,RMV)[9]等均可侵染凤仙花。  相似文献   

8.
<正>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 Lour.),为大戟科常绿果树[1],具有重要的观赏、食用及药用价值[2]。文献检索未发现木奶果致病菌相关报道[3]。本研究对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苗圃内患病木奶果进行病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分子鉴定,旨在明确木奶果白绢病致病菌种类,以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2021年10月于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苗圃内发现木奶果苗茎部病害,病部黄褐色,环境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白色丝状菌丝,缠绕病茎生长,随后病部生出白色至褐色直径约2 mm的圆形菜籽样粒状菌核(图1-A)。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国内由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弯孢属(Curvularia)真菌引起的玉米叶斑病在黑龙江、吉林、河南、海南等地都有报道[1-8];在青海发生的玉米叶斑病多由Alternaria引起[9];而在辽宁、内蒙古、北京、河北、山东、陕西和四川等地发生的玉米叶斑病多由Curvularia引起[6,10-12]。根据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的种有A. burnsii[3];据rDNA ITS[4,9]或多基因[3]鉴定的种有A. alternata、A. tenuissima和Alternaria sp.;  相似文献   

10.
<正>0引言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是北京市特色优势果品之一,为北京农民增收,区县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众多,是较难防治的草莓病害。据报道,引起草莓根腐病常见的病原菌有镰刀菌属(Fusarium)、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疫霉属(Phytophthora)和丝核菌属(Rhizoctonia)[1]。  相似文献   

11.
桑假单胞杆菌血清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Pseudomonas mori引起的桑细菌性疫病(旧称桑细菌性黑枯病)是我国蚕区桑的主要病害之一。前人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1、2]。  相似文献   

12.
<正>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病虫害是制约大豆生产的重要因素,由镰孢菌属(Fusarium)引起的根腐病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病害之一[1]。该病害通过破坏维管束影响水和养分的吸收和运输,从而减少光合作用进而导致植物过早死亡[2]。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主要侵染大豆茎基部至根部,引起根茎腐烂,一般田块减产10%~30%,重病田块减产达60%以上,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3]。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部分地区严重发生,2008年至今, 该病在黄淮海地区又呈暴发趋势[1]。引起我国北方玉米粗缩病的主要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2]。田间寄主植物和传毒昆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的发生数量、带毒率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因此,建立快速灵敏的RBSDV检测体系,明确RBSDV的田间寄主,对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0引言西瓜银斑驳病毒(watermelon silver mottle virus,WSMoV)是番茄斑萎病毒科(Tospoviridae)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主要通过蓟马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1-2]。WSMoV病毒粒子球状,外具包膜,基因组为三分体负单链RNA,分别为L RNA、M RNA和S RNA[1,3]。1982年IWAKI等最先在日本冲绳县发现WSMoV为害西瓜,在叶片上产生银色斑驳症状,遂命名为西瓜银斑驳病毒[4];随后,中国台湾、泰国、印度等地陆续报道该病毒[1,5-6]。  相似文献   

15.
<正>稻瘟病、稻曲病是水稻穗期的两大重要病害,属典型的“可防不可控”、与气候密切相关的病害[1]。稻瘟病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水稻10%~30%的产量损失,严重发生时损失高达80%以上[2]。稻曲病虽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小,但会产生多种毒素,对稻米品质影响大,威胁人畜安全[3]。江苏水稻穗期易遇连阴雨天气,十分有利于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近年来,“绿色植保、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理念深入人心,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等用药方案获得持续推广,筛选高效、低毒、  相似文献   

16.
 苹果花叶病的分布广泛。据国外报导,在苏联[55]、保加利亚[20]、法国[16]、英国[63]、荷兰[16]、瑞士[15]、比利时[58]、瑞典[36]、挪威[56]、意大利[30]、南斯拉夫[61]、美国[13]、南非联邦[38]、新西兰[10]、印度[12]以及德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处均有此病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大葱(Allium fistulosum L. var. giganteum Makino)为石蒜科(Amaryllidaceae)葱属(Allium)植物,是常见的调味品,具有杀菌祛痰、强心降压等多种功效。已报道的大葱叶枯病病原菌包括匍柄霉属(Stemphylium)、泛菌属(Pantoea)、疫霉属(Phytophthora)[1-3]等。调查发现陕西乾县漠西大葱种植基地一种大葱叶部枯萎病发病率较高,成为影响当地大葱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8.
棉疫病菌eliciti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疫病菌是我国棉花和苎麻疫病的主要病原菌,引起棉花烂铃、死苗,苎麻叶斑和茎腐,严重影响棉花和苎麻的产量和品质[1,2],该菌的主要寄主有棉花、苎麻和构树[3]。  相似文献   

19.
 大豆紫斑病是华北和东北的大豆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华东和西南地区也有这一病害的报告[3]。虽然这是一种重要病害,可是对于它的病原菌生物学的研究尚不多。  相似文献   

20.
<正>0 引言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又称为凉瓜,是葫芦科苦瓜属一年生攀缘植物,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也是广西“南菜北运”的重要瓜类蔬菜[1]。苦瓜棒孢叶斑病是苦瓜大棚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发生于苦瓜生长的中后期,以叶片为害为主。据调查,广西大棚中苦瓜棒孢叶斑病发病率约为40%,严重影响苦瓜的生长发育。该病害在韩国和我国的山东均有报道[2-3]。棒孢病菌产生的cassiicolin毒素蛋白是主要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