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编码的辅助成分-蛋白酶(helper component-proteinase,HC-Pro)是第一个被鉴定的RNA沉默抑制因子。本研究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获得了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HC-Pro的3个突变体, 利用农杆菌共浸润的方法分析了这些突变对HC-Pro抑制RNA沉默活性的影响。与野生型HC-Pro处理相比,Phe6、Asn11 缺失突变体的处理中绿色荧光减弱,而Ile250-Gly251-Asn252(IGN)基序中的Ile和Gly分别突变为Asp和Glu的处理中观察不到绿色荧光。该结果表明Phe6、Asn11 和IGN250  3个位点均参与调控HC-Pro的抑制RNA沉默活性。  相似文献   
2.
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引起的粗缩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文报道从山东枣庄玉米上得到的RBSDV分离物SDZZ10所有可读框(ORF)的序列.与全基因组序列已知的2个RBS-DV分离物Hbm和Zjr比较,SDZZ10的大多数ORF与Hbm相应ORF的核苷酸序列一致率更高,其蛋白与Hbm相应蛋白的氨基酸一致率也更高,但SDZZ10的ORF3,ORF4,ORF9-2和ORF10与jr相应ORF的核苷酸一致率更高,P4,P9-1和P9-2与Zjr相应蛋白的氨基酸一致率更高.根据ORF8和ORF10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SDZZ10分别属于不同的组,说明SDZZ10是一个自然发生的重排体.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部分地区严重发生,2008年至今, 该病在黄淮海地区又呈暴发趋势[1]。引起我国北方玉米粗缩病的主要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2]。田间寄主植物和传毒昆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的发生数量、带毒率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因此,建立快速灵敏的RBSDV检测体系,明确RBSDV的田间寄主,对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噻虫嗪在小麦生产上应用的安全性,本研究进行了21%噻虫嗪悬浮剂对田间麦蚜的防控试验,并测定了噻虫嗪在小麦植株及籽粒中的残留。结果表明:21%噻虫嗪SC 23.625 g/hm~2防治麦蚜效果最佳,药后3 d,对麦蚜相对防效可达到91.48%,其次为21%噻虫嗪SC 15.75 g/hm~2,药后3 d,相对防效可达到87.48%,且与噻虫嗪23.625 g/hm~2差异不显著。残留消解动态检测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期施用21%噻虫嗪SC 15.75 g/hm~2防治小麦蚜虫,在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为4.8 d,药后14 d消解92%,半衰期较短,消解速度较快。最终残留试验表明,21%噻虫嗪SC,用药量15.75~23.625 g/hm~2,小麦生长后期连续施药1~2次,最后一次用药后7、14、21 d采收的小麦籽粒中未检出噻虫嗪(0.01 mg/kg)。建议用21%噻虫嗪SC防治小麦蚜虫,最高制剂用药量75 g/hm~2(有效成分15.75 g/hm~2),在小麦抽穗期施药一次,安全间隔期14 d。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莲藕腐败病新病原旋柄腐霉(Phytopythium helic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法,研究了P.helicoides的生物学特性和12种杀菌剂对该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期为莲藕腐败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旋柄腐霉在15~43℃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5℃;在pH 5~11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为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种杀菌剂对旋柄腐霉具有抑制作用,毒力测定结果显示60%唑醚·代森联WG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85.33mg·L~(-1);68%精甲霜·锰锌WG、80%代森锰锌WP抑制效果次之,EC50分别为98.12、193.46mg·L~(-1);77%硫酸铜钙WP、25%嘧菌酯SC、72.2%霜霉威盐酸盐AS的抑制效果较差,EC50高达到1 878.85、1 119.73、965.86mg·L~(-1)。  相似文献   
6.
 玉米粗缩病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部分地区严重发生,2008年至今,该病在黄淮海地区又呈暴发趋势[1]。引起我国北方玉米粗缩病的主要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2]。田间寄主植物和传毒昆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的发生数量、带毒率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因此,建立快速灵敏的RBSDV检测体系,明确RBSDV的田间寄主,对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可用于抑杀藕田水绵(Spirogyra communis)的有效药剂,测试了7种药剂对水绵的抑杀效果和对莲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氯溴异氰尿酸对水绵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生石灰、灭苔护草胺和扑草净,对水绵抑制率均在60%以上。氯溴异氰尿酸对莲藕的安全性最高,其次是灭苔护草胺、生石灰、硫酸铜、苔藻净、青苔净,扑草净最低。  相似文献   
8.
 Peanut mottle virus(PeMoV) was detected via RT-PCR from two peanut samples(QD5 and QD6) with mottle symptom collected from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The 3'-terminal 892 bp fragments of their genome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The cp genes of QD5 and QD6 were 837 bp in length and encoded 278 amino acids(aa), with DAA at aa sites regulating aphid transmission.QD5 and QD6 shared nucleotide identities of 95.3%-99.4% and aa identities of 93.5%-99.6% in cp genes with other PeMoV isolates available in the GenBank.The phylogenetic results showed that PeMoV were clustered to three groups, America, Asia and Australia,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ir geographical origins.This is the first molecular evidence on the incidence of PeMoV in China.  相似文献   
9.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生态问题。种植耐盐植物是盐碱地利用和生物改良的重要途径。进行水生植物耐盐研究对盐碱湿地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水生植物耐盐评价方法、耐盐水生植物的筛选以及水生植物耐盐生理机制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东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栽培历史悠久,在中国北方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山东莲藕种质资源研究一直没有开展。为收集和保存莲藕种质资源,本研究从山东省8个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采集了76份莲藕材料,并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遗传相似性分析,共鉴定出38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38份种质资源的Nei's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26,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41。研究数据表明,山东莲藕种质资源相对丰富,但要建立高质量的种质资源圃,仍需要加强种质资源的引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