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高油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9份XGY高油玉米自交系生育期、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9个XGY高油玉米自交系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低于3个高油自交系的平均值,差异极显著。9个XGY高油玉米自交系的淀粉含量平均值,极显著高于3个高油自交系的平均值。按生育性状,9个XGY高油玉米自交系同3个高油自交系的生育期相近,都能适应当地种植。生育期、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综合分析,XGY003、XGY047、XGY070三个XGY高油玉米自交系与3个高油玉米自交系的形态性状有差距,但差异不显著,基本上符合高油玉米自交系的要求,可以直接与其它高油自交系或普通玉米自交系组配杂交种。大部分的XGY高油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没有常用的3个高油玉米自交系的穗部性状优良,有待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2.
高油玉米自交系籽粒油分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15份高油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黑龙江省6个常用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设计,系统地比较分析了15个高油玉米自交系的籽粒油分含量配合力。结果表明:高油玉米自交系籽粒油分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高油玉米自交系GY246、GY923、GY994、BY843、GY798油分含量的GCA较高。Mo17×GY923、444×BY807、81162×GY220、444×GY220和434×BY807组合油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玉米自交系秸秆品质性状鉴定评价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30份高油和30份普通玉米自交系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粗蛋白(CP)、粗脂肪(EE)、可溶性糖(WSC)、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木质素(ADL)、中性洗涤纤维(NDF)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比较了普通和高油系秸秆品质差异。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自交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WSC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33.49%;IVDMD与NDF,ADF,ADL极显著负相关,与WSC,EE极显著正相关,与CP显著正相关。根据青贮玉米育种的要求,筛选出5份IVDMD和WSC含量高、NDF和ADF含量低的自交系。高油系表现为高IVDMD,WSC和低NDF,ADF含量,总体上高油系秸秆品质优于普通玉米。  相似文献   

4.
以9个高油玉米自交系和9个南斯拉夫玉米自交系按NC Ⅱ遗传设计组配的81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分析了春夏播环境务件下7个穗粒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两类亲本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其间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ZPL 10单株产量的GCA在2种环境下均为极显著正值,ZPL 10×GY 237 A单株产量超对照27.94%,有待进一步试验鉴定其在育种和生产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玉米果穗、产量和含油率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组合在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百粒重、出籽率、含油率上的差异极显著,产量差异显著,而在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空秆率、双穗率和秃尖性状上没有差异;初步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种植的高油玉米组合。  相似文献   

6.
普通玉米高油化三利用技术生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试验以不育豫玉 2 2×高油 115、不育农大 3138×高油 115、不育农大 10 8×高油 115和不育豫玉 2 2×高油2 0 2共 4个配套组合为材料对普通玉米高油化三利用技术的生产效果进行了研究。不育普通玉米和高油授粉者种植行比为 4∶2。试验得到了以下结果 :高油化不育普通玉米与同型普通玉米相比 ,4个组合的穗行数均有增加 ,平均增加 0 .34行 ;千粒重、出籽率等性状则基本与普通玉米相同。 4个组合的产量表现为 3增产 1减产。这证实在三利用模式中 ,不育普通玉米高油化以后一般表现增产。另外 ,4个组合的蛋白质、油分、赖氨酸含量均有增加 ,分别比同型普通玉米增加 4 .14 %、32 .0 8%、4 .5 9% ,淀粉含量减少 1.6 %。相关分析表明 ,高油化普通玉米性状的相关性与同型可育杂交种明显不同 ,个别性状如蛋白质和油分之间的相关性质也发生了改变。在同型可育杂交种上二者的相关性为极显著负相关 ,而在高油化的普通玉米上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从整个三利用模式综合分析 ,4个组合3减 1增 ,但幅度很小 ,与同型普通玉米没有明显差异 ;而品质性状的单位面积产量特别是油分的产量明显增加 ,平均增加 4 1.33%。这表明普通玉米高油化三利用模式可以通过配套杂交种的选择 ,在不减产甚至增产的情况下明显改善普通玉米的籽粒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由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的分离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夏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株高与穗上叶片数,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和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高油玉米育种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用7个性状优良、茎秆糖含量差异较大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配置21个组合。通过对21个组合的玉米茎秆糖含量、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测定,分析玉米茎秆糖含量性状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玉米茎秆糖含量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不显著的遗传负相关关系,基因型相关系数r_g=-0.3031;环境条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显著的正效应,环境相关系数r_e=0.2370,提高玉米茎秆糖含量可能不会对玉米产量产生负效应;(2)棒三叶面积与玉米茎秆糖含量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增加棒三叶面积可以提高玉米茎秆糖含量;(3)穗粗、穗行数、播种-吐丝天数、株高、穗上一叶面积和穗位叶面积6个性状以及部分性状的互作对茎秆糖含量影响较大,偏回归系数均呈极显著水平,它们的复相关系数R=0.8028,达极显著水平。玉米茎秆糖含量可能与许多性状有关,且关系复杂,同时还受到玉米生长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3个青贮高油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青贮高油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下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品种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显著;龙育1号、高油169和高油115分别在7.0万株·hm-2~8.0万株·hm-2、7.0万株·hm-2和6.0万株·hm-2下作为优质青贮高油玉米可在黑龙江省种植推广,青贮高油玉米品种的青贮生育日数、株高、穗位、茎粗、收获期绿叶片数差异不大,品种之间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7个高油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时期生育指标及产量性状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春油30生育期最短,播种至成熟为122d;高油115生育期最长,播种至成熟为137d;蜡熟期收获,高油298和高油6号的地上鲜重水平较高,分别达到91000.0kg/hm2、76000.3kg/hm2。完熟期收获,春油30子粒产量最高,达到9230.8kg/hm2,春油6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8.17%。高油298、春油6、高油6是当地高油玉米生产较为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以8个早熟高淀粉玉米自交系和8个同型普通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4组配,得到28个高淀粉玉米和28个普通玉米杂交组合.经遗传分析,除株高、穗位高外,高淀粉玉米的形态发育与普通玉米相近,从而说明在黑龙江省选育高淀粉玉米种质及杂交种是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玉米蚜是危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筛选出对其高抗的自交系,分别在安徽凤阳和海南乐东,采用单叶蚜量计数法评价1 46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的抗性情况,测量了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夹角、茎粗、叶片厚度、叶片硬度等农艺性状和叶片中蜡质、单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化学品质,分析玉米自交系抗蚜性与农艺性状、叶片化学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为高抗玉米蚜的自交系有233个,高感的自交系有121个;相关分析表明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长、叶宽、叶夹角、茎粗、叶片蜡质含量均与玉米抗蚜性关系不显著,而叶片厚度、叶片硬度、单宁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与玉米抗蚜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和5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按Grifing方法4模式配制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了杂交F1代籽粒性状的遗传表现和配合力效应。从平均值看,普通玉米较高赖氨酸玉米在籽粒密度、百粒重和穗粒重性状上普遍为高,而籽粒含水量较低。普通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杂交F1代籽粒性状介于中间,但明显偏向普通玉米。以硬质粒普通玉米作亲本可以改良高赖氨酸玉米籽粒的缺陷。配合力分析表明,同一亲本在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有很大差异,同一籽粒性状在不同亲本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有很大差异。籽粒密度和籽粒含水量在遗传上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粒重和百粒重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主要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低氮胁迫和正常施氮条件下玉米植株的生理指标、产量性状与耐低氮的关系进行研究,为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进行有效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96份广西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通过两年一点两个水平的田间试验,鉴定玉米自交系在低氮和正常氮水平下的产量、吐丝期穗位叶SPAD值、低氮农学利用效率(LNAE)、株高、穗粒数、百粒重和ASI值等性状指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遗传力等,对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进行有效评价.[结果]在低氮和正常施氮条件下,各性状遗传变异较大;铁7922、9046、金黄55、P1201-1-1-6、89-1、D黄212、Su137-3P798-1-3-1-3、M017和越F1-1等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较高,应充分利用.低氮条件下,各遗传力较高,正常氮下则较低;穗粒数与产量相关性最高,达0.76.[结论]低氮条件下选育自交系的效率更高;低氮农学效率(LNAE)可作为玉米自交系氮利用效率评价指标;选择与产量相关性较高的性状,能提高选择材料效率.  相似文献   

15.
优良玉米自交系的选育与应用以及杂优模式的利用是选育新品种的关键,以黑龙江省核心玉米自交系作母本,选用含有国外血缘、综合性状优异的自交系作父本,杂交育成了集高产、优质、综合性状优异、出籽率高、活秆成熟等于一体的玉米新品种——龙育4号。  相似文献   

16.
以外源碱蓬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获得的75份稳定导入系和原受体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分析了株高、穗长、穗粗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特点。结果表明:后代导入系各性状平均值和原受体自交系相比均有差异。各受体自交系的后代系变化幅度均较高,既有高于原品种的后代导入系,也有低于原品种的导入系。各性状的变异系数有较大差异,单株粒重、百粒重、轴重和行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大;穗粗、出籽率及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较小。因此,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总DNA导入玉米自交系能够产生各种性状变异,出籽率、单株粒重、百粒重、行粒数、籽粒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均较受体有一定程度提高,可以通过选择改良玉米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遗传力在高油玉米育种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子粒含油量的变异一般都是可遗传的,玉米油分在遗传上由众多的微效基因控制,而且表现较高的遗传力,大部分群体含油量的遗传力在0.3%~0.6%之间。通过混合选择或轮回选择的途径,有效地选出了若干高油玉米群体和自交系。利用高油玉米子粒含油量的高遗传力选育高油玉米自交系和二环系是促进高油玉米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把握及评价引入加拿大同纬度外源自交系对黑龙江省自交系的改良效应,为玉米育种工作提供宏观指导,应用 Dudley 方法对8个外引加拿大自交系的引入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综合表现方面认为 C06为最优,C05次之.若将 C06应用到改良单交种的育种程序中有可能在各个性状上取得较好的效果.C05的最高改良值多集中于植株性状上,应用其改良单交种的植株性状可能取得进展.自交系 C01、C02、C03综合表现一般,但 C03表现为在改良每穗行数性状上优于其它自交系. C07和 C08虽然在其它性状上表现弱于其它自交系,但用于改良单交种的早熟性有望取得较好的效果. 自交系 C04在引入群体中综合表现最低,且未表现出在所调查性状中有突出的改良优势,可以将其淘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