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谷斑皮蠹属进出口植物检疫对象。是危害仓储物品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不仅危害植物性的粮谷、面粉、油料、葡萄干、大枣等,且能危害动物性的蚕茧、蛹干、皮毛、丝绸等。它有突出的耐饥性,一般幼虫两三年不吃东西饿不死,休眠幼虫能耐饥八年,且对  相似文献   

2.
辐照对谷物和豆类中谷斑皮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效的检疫剂量应能使F1代没有繁殖能力,或阻止未成熟虫态的害虫发育为成虫.按照FAO推荐的辐照检疫研究方法,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谷斑皮蠹不同虫态的辐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得出48 Gy的辐照可以阻止卵的孵化,60Gy辐照幼龄幼虫、100Gy辐照老龄幼虫和滞育幼虫可以阻止其发育成蛹,200Gy的辐照可以阻止蛹和成虫繁殖下一代.结果表明,蛹和成虫为较抗辐照的虫态,200Gy可以作为辐照检疫剂量.在进行了辐照谷斑皮蠹的大量验证试验,分析了200Gy辐照处理对小麦、豆类感官和加工品质的影响后,认为200Gy可以作为谷物和豆类中谷斑皮蠹的有效检疫剂量.  相似文献   

3.
谷斑皮蠹对多种药剂及熏蒸剂有显著抗性并耐热、耐寒、耐干、耐饥,对环境适应性很强,食性复杂,传播速度快,为害极大,一旦发生,难以彻底根除。1955年,我国首次将其列入《国内尚未发生或分布未广的重要病、虫、杂草名录》中,并规定在进口农产品中发现谷斑皮蠹时,应立即进行消毒或烧毁处理。1964年正式列为对外植物检疫对象,1992年农业部将其列为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害虫。它同时也是国际上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 缅甸是谷斑皮蠹原产地之一。随着边境贸易的往  相似文献   

4.
饥饿对谷斑皮蠹幼虫习性及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世水  梁凤娇 《植物检疫》1996,10(6):332-334
谷斑皮蠹幼虫在无任何食物和水供应的饥饿条件下,有互相残食行为;对同类的卵有取食的习性;对同类各虫态尸体有摄食现象。但取食量甚微,且都不可能是其延续生命的补充营养来源。主要依靠滞育幼虫的生理特征和自身体内营养物质的特殊低耗来维持生命。饥饿180天的幼虫恢复取食后生长发育正常,对以后成虫的生殖力无明显影响。饥饿365天后恢复取食的幼虫,化蛹率明显降低;少数幼虫能化蛹并羽化发育正常的成虫;多数幼虫不能化蛹或化蛹不能羽化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自1984年10月至1985年1月上旬,畹町口岸检验的植物及植物产品尚未发现谷斑皮蠹幼虫及成虫。1985年1月9日、15日在进口的磨芋片和绿豆包装物上发现谷斑皮蠹幼虫各一头。2月4日对进口的80袋绿豆包装物进行10%抽拌检查,从10只麻袋里查获谷斑皮蠹幼虫7头。从1982年以米畹町分所积累的资料来看,冬季很少或未查到谷斑皮蠹  相似文献   

6.
赵养昌  李鸿兴 《植物保护》1964,2(5):209-214
为了使检疫工作者对谷斑皮蠹这一种危除性害虫作出可靠鉴定,并对它的生物学特性有一个初步了解,作者撰写了这篇论文。本文着重记述了谷斑皮蠹(特别指的是非洲谷斑皮蠹)的成虫、幼虫的形态特征,并编制了谷斑皮蠹和它的近似种花斑皮蠹的成虫、幼虫的形态特征对照麦一个;五种斑皮蠹的成虫,幼虫检索表一个。文中综述了斑皮蠹属概况,谷斑皮蠹在国外傅播情况、根除途径及在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来自谷斑皮蠹疫区货物在装船前虽都做了熏蒸灭虫处理,但仍多次截获该虫,最主要的一条经验,是我们对谷斑皮蠹幼虫蜕皮壳进行了仔细的检验。来自疫区的棉花,除带有谷斑皮蠹外,也往往带有同属的他种害虫。我们在锚地登轮检疫时,往往是先检到蜕皮壳,而后以蜕皮壳为线索追踪检查活虫。活虫经室内解剖鉴定不是谷斑皮蠹时,再继续解剖幼虫蜕皮壳,若确认有谷斑皮蠹蜕皮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是我国水稻上一种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以幼虫滞育越冬.本文总结了二化螟滞育生物学特性的总体研究进展,包括滞育诱导、滞育的维持和解除、滞育后的发育、越冬滞育幼虫的年龄组成、越冬滞育幼虫抗寒性与越冬存活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徐庆芳 《植物检疫》1992,6(1):80-80,F003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是谷斑皮蠹重点疫区之一。在检验苏丹原棉上发现应检对象——谷斑皮蠹 Trogoderma granariumEverts,约占总进口苏丹棉花批次85%以上,而且虫口密度相当高,并多次出现过一包棉花上带着成千上万头谷斑皮蠹幼虫、蛹、成虫和幼虫蜕皮壳。因此进口苏丹棉花对我国危险性很大。如若我们在现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滞育和非滞育幼虫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和ATP酶的活性。不同地理种群二化螟滞育幼虫体内5种抗逆性酶的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解除滞育幼虫体内的抗逆性酶活力随着纬度的降低而上升,长沙种群的酶活性明显高于哈尔滨种群的酶活性;滞育幼虫体内CAT、POD和SOD酶活性高于解除滞育幼虫体内的酶活性,而ATP和LDH的活性解除滞育幼虫高于滞育幼虫。二化螟滞育幼虫体内酶活力的增高和下降与抗寒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不同虫态体内的5种抗逆性酶的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老熟幼虫体内的CAT、POD和SOD酶活性低于蛹期,而ATP和LDH酶的活性老熟幼虫高于蛹期。  相似文献   

11.
对草地螟幼虫过冷却点和冰点测定的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幼虫滞育的深度以及虫体含水量均可以影响草地螟幼虫的抗寒能力。长光照(16 h)条件下发育成的非滞育幼虫过冷却点、冰点均显著低于短光照(10 h)发育而成的滞育幼虫;无论是非滞育幼虫还是滞育幼虫,经低温处理后抗寒能力都会上升。经4℃处理1 d的非滞育幼虫冰点为-2.28℃,而处理25 d的则降低到-4.76℃,过冷却点可从-13.97℃降低到-21.47℃;经4℃处理25、35 d的滞育幼虫,其过冷却点分别为-25.82、-26.79℃,冰点分别为-5.59-、9.13℃。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与其体重不相关,但与其体内的含水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滞育持续期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滞育解除后蛹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以非滞育幼虫发育而来的蛹作对照,观察了从5种滞育持续期(2、4、6、8、10个月)条件下发育而来的蛹生长发育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草地螟蛹重、化蛹前期、蛹期和蛹的存活率均差异显著。其中,非滞育幼虫发育而来的蛹最重,显著高于其他滞育持续期的,但不同滞育持续期的幼虫发育而来的蛹重差异不显著;所有经过滞育的化蛹前期均显著延长,其中以滞育2个月幼虫解除后的最长(14.78 d),其余处理随滞育持续期的延长,化蛹前期显著延长;所有经过滞育的幼虫滞育后蛹期均显著延长,其中以滞育2个月和6个月幼虫发育来的蛹期最长,滞育4、8、10个月幼虫发育而来的蛹期差异不显著;随着滞育时间的延长,蛹的存活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日本平腹小蜂是多种果树蝽类害虫的优势寄生蜂, 能以老熟幼虫滞育越冬。本研究分别测定了日本平腹小蜂非滞育老熟幼虫、滞育25、35、45、55 d老熟幼虫和滞育解除老熟幼虫体内的总蛋白、脂类、糖类及醇类等生化物质的含量, 以及海藻糖酶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关键酶的活性变化, 比较了日本平腹小蜂滞育、非滞育和滞育解除老熟幼虫体内重要生化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滞育老熟幼虫显著积累脂类、甘油三酯、糖原等能源物质以及山梨醇等低温保护物质, 且滞育个体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 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其抗逆性, 满足滞育维持期及滞育解除后恢复发育的能量需求, 保证滞育个体的发育和存活。结果为解析日本平腹小蜂的滞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唐山局首次截获谷斑皮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局首次截获谷斑皮蠹1997年6月16日,唐山局对中韩合资滦县南光食品有限公司从印度进口的90t花生米实施检疫时,在麻袋内外发现数十头皮蠹幼虫、蜕皮壳和1头成虫;经鉴定,确认是谷斑皮蠹TrogodermagranariumEverts。目前全部进口...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处理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幼虫,使用过冷却仪测定过冷却点,分析该菌株对参试幼虫耐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5龄非滞育幼虫抗寒能力比其他龄期非滞育幼虫强。亚洲玉米螟滞育5龄幼虫抗寒能力比非滞育5龄幼虫强。使用丁香假单胞菌处理亚洲玉米螟5龄非滞育和滞育幼虫,24 h后非滞育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提高了5.14和2.83℃。5龄滞育幼虫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提高了11.25和4.65℃。丁香假单胞菌菌悬液(浓度为8×108 cfu/m L)对亚洲玉米螟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非滞育5龄幼虫在(15±1)℃条件下处理24 h后平均死亡率39.1%。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滞育的诱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作者以河南省新乡县棉铃虫为材料研究了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滞育的诱导因素,结果表明,食物质量对棉铃铃虫滞影响不大,光帮温度是诱导该虫滞育的主要因素,以12:12(光照时数:黑暗时数)光周期诱导作用最强,高温对滞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是感受滞育信息的敏感虫态,不同虫龄间感受程度差别不大。在22℃、12:12光周期下幼虫以少一半时间接受短光照处理才能产生滞育个体,处理时间越长滞育率越高。供试棉铃虫在22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麦红吸浆虫成虫和幼虫滞育过程中体内蜕皮激素的变化规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麦红吸浆虫成虫和幼虫滞育过程中的蜕皮激素滴度.结果表明,同一天羽化的成虫,雌虫蜕皮激素滴度为7.43pg/头,显著高于雄虫;滞育前后及滞育期幼虫蜕皮激素滴度存在显著差异,滞育前为5.22pg/头,进入滞育后显著降低;滞育期间,冬季蜕皮激素滴度为6.64~7.10pg/头,显著高于其它季节;滞育解除后蜕皮激素滴度显著降低,之后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渐升高,至化蛹前约1周达到最高,为15.22 pg/头.滞育期间同期裸露幼虫与结茧幼虫,以及不同滞育年限幼虫的蜕皮激素滴度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光照和温度对螟卵啮小蜂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表明,螟卵啮小蜂幼虫期的滞育主要由光照时间的长短所决定。造成幼虫滞育的临界光照时间在12小时到12小时30分之间。短日照控制滞育的温度上限为24℃左右。螟卵啮小蜂对光照的敏感虫态为早期幼虫,在短光照持续作用下,发育到老熟幼虫即进入滞育。短光照持续作用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螟卵啮小蜂幼虫期的滞育。滞育一个月的老熟幼虫转入25℃长光照下,其羽化率为95.16%;滞育两个月的,羽化率仍达64.29%。  相似文献   

19.
除虫脲作为谷物保护剂对贮粮害虫均有效,但谷斑皮蠹例外,因该虫对许多杀虫剂都具有很高的忍耐力。但除虫脲对谷斑皮蠹的生殖力有抑制作用。在35℃,相对湿度80%条件下,用碎麦为食繁殖获得成虫,经1—3天让其在麦粉中产卵,待孵出幼虫后选取3天、7天、14天的幼虫分3组分别以含除虫脲有效成分0.05—12.8毫克的食料喂食,定期检查,计算出生殖力(每雌产生的子代数)。试验表明除虫脲对谷斑皮蠹生殖力的影  相似文献   

20.
丝兰蛾Prodosida y-inversus以成熟幼虫在丝兰果的僵果中滞育。体眠一般由前一年的夏季维持到来年的5月,但是,当幼虫没有接受到最佳的气候条件时,特别是冬季的寒冷,滞育则不能解除,继续被维持。1970年4月在内华达州的南部收集到1969年的幼虫,置于变化的冬季条件下,但气温较田间种群所经历的气温暖和,180多个个体在第16年和第17年的冬季同步羽化。温度资料表明:冬季寒冷的强度是开动滞育发育的主要因子,滞育多年的幼虫仍对温度敏感。为了检测这种假设,我们将幼虫置于暖和的恒温下4~5年,然后将其暴露至变化的冬季条件下,151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