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擎天树当年生嫩枝为材料,分析外植体在消毒及启动培养过程中总酚含量与PPO活性关系,为擎天树褐变机理研究、建立种质资源保存新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擎天树总酚含量与褐变呈正相关,培养基中添加PVP 2.0g/L及黑暗处理下褐变程度较弱,总酚含量低;不添加抗褐化剂处理褐变最严重,总酚含量最高;(2)外植体材料不同褐化程度下的PPO活性均很低,为0.15~0.3U之间,且不同抗褐化剂及黑暗与否等处理间无明显变化;(3)外植体总酚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各处理下PPO活性随培养时间增加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紫枝玫瑰组织培养中抑制褐化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探讨了不同取材时间、不同抗褐化剂及低温处理对紫枝玫槐外植体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取材时间尽量避免高温季节,以3~5月为宜;②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PVP、Vc、AC三种抗褐化剂,其中AC可有效抑制紫枝玫瑰茎段的褐化,同时促进了外植体的生长;③对外植体进行适当时间的低温处理可减轻外植体的褐变。  相似文献   

3.
防止紫叶黄栌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紫叶黄栌组织培养过程中,取材时期、灭菌时间、培养基中附加物种类和浓度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取休眠枝条水插培养后抽生的嫩茎作外植体,经0.1%HgCl2灭菌2~3min,外植体褐变程度最轻。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Vc可以有效抑制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以雷公藤当年生嫩叶为材料进行离体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减轻外植体褐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代愈伤组织诱导时选用液体培养基,能有效降低褐化率并延迟褐化发生时间;接种前后的特殊处理,如接种前在1.0 g/L PVP溶液中切割外植体,接种后在暗培养和冷藏条件下预处理,均能有效延迟褐化发生时间;转接时间缩短到3 d,能很好地保证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褐化率;在培养基中加入低质量浓度(0.02 g/L)的硝酸银,能在保证有愈伤组织产出的前提下,降低雷公藤外植体的褐化。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刺五加1年生茎、叶柄和嫩叶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浓度NAA和6-BA组合的WPM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初代培养,并对继代培养中出现的褐化进行抑制。结果表明:嫩叶为最佳外植体,在各激素配比中的诱导率均达到最高,其中添加0.5 mg/L 6-BA和0.1 mg/L NAA的诱导率最高98.2%。在继代培养时,向培养基中添加500 mg/L活性炭,5 d暗培养继代10 d,能有效降低刺五加愈伤组织的褐化。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四数九里香种子萌发率,研究了最佳浓硫酸处理种子的时间及不同激素处理对四数九里香种子自然萌发的影响,以完整种子和带胚子叶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6-BA、NAA、IBA、GA3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及不同质量浓度活性炭对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硫酸最佳处理时间为1 min;用200×10-6的IBA处理过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50%;其次是50×10~(-6)和150×10~(-6)的NAA,其萌发率均为45%;外植体在添加2.5 mg/L 6-BA、0.2 mg/L IBA、0.1 mg/L GA3或0.2 mg/L NAA的培养基上诱导率较高,活性炭为1.5 g/L时外植体褐化程度最低;四数九里香胚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添加2.5 mg/L 6-BA、0.1 mg/L GA3、0.2mg/L NAA和1.5 g/L活性炭的MS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巨龙竹种子、小穗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巨龙竹种子和小穗两种外植体愈伤组织初导培养基和增生培养基的筛选及防褐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巨龙竹种子和小穗初导培养基最优组合为3/4 MS 3 mg/L 2,4-D 0.3 mg/L KT 25 g/L,MS 3 mg/L2,4-D 0.3 mg/L KT 25 g/L;其种子和小穗的增生培养基最优组合分别为MS (3~5 mg/L)2,4-D 0.3mg/L KT、MS 3 mg/L 2,4-D 0.3 mg/L KT;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对褐变有一定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以磨盘柿休眠芽、萌动芽或梢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取材时期和BA浓度对磨盘柿初代组培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1~3月上旬、9~12月休眠芽外植体萌芽率达80%以上,且增殖能力强,为取材最佳时期,4、5月份梢尖褐变死亡率达80%以上,不宜建立初代培养;BA5.0 mg/L适于磨盘柿初代组培建立;培养基中附加500mg/L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40)可有效防止休眠芽外植体褐变。  相似文献   

9.
周冰彬  陈晓阳  李慧 《河北林果研究》2007,22(4):348-350,354
黧蒴栲外植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变现象十分严重。不同培养条件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WPM为黧蒴栲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抗坏血酸(Vc)、活性炭(AC)、聚乙烯吡哆烷酮(PVP)对抑制外植体褐变均有作用,其中,PVP效果最佳,最适浓度为3 g/L。光照条件和温度对黧蒴栲褐变的影响都很大,初期暗培养和降低温度到19℃,能显著抑制外植体的褐变。  相似文献   

10.
鹅掌楸组培苗的生根及移栽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鹅掌楸春季萌动芽为外植体,通过诱导丛生芽实现鹅掌楸的快速繁殖。结果表明:适当降低矿质元素的1/2MS培养基,附加0.1mg/L IBA生根效果较好。活性炭的使用既能够有效提高组培苗的生根率,又能有效抑制外植体的褐变现象发生。组培苗移栽在主要由蛭石组成的基质中,成活率高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核桃离体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核桃离体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月份取嫩枝茎段进行培养,效果最差,褐变死亡率高,取6月份半木质化茎段进行培养,效果较好,休眠芽次之。液体状态的培养基可以减轻外植体褐变。培养基中附加激素6-BA和IAA、GA时,外植体的褐变程度较低,外植体腋芽萌发与生长分化较好。培养基中加入硫代硫酸钠对防止外植体褐变。提高外植体萌芽率和有效新梢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华盖木组织培养中褐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木兰科濒危植物华盖木顶芽为试材,对其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的发生及防止措施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选取华盖木下部枝条顶芽为外植体,选用1/2MS为基本培养基并附加O.1~1.5 mg/L BA和0.1~1.0mg/L IBA,适当提高培养基硬度,培养初期适宜的低温处理是褐化控制的有效措施;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二硫苏糖醇(DTT)、抗坏血酸(VC)3种防褐化剂对褐化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其效果PVP>DTF>vC。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防止楸子(Malus prunifolia Willd.Borkh)初代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化,设置选用不同外植体、消毒方法、培养温度、光照、6-BA浓度及不同防褐化剂类型与浓度研究楸子离体培养过程中外植体褐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选用当年生新枝上1~3cm的带芽茎段作为材料,使用0.1%HgCl_2消毒,4℃低温暗培养5d,并在培养基中添加1~2g/L抗坏血酸或0.5~2g/L聚乙烯吡咯烷酮及0.5mg/L的6-BA可以有效防止褐化,且植株生长旺盛,色泽正常,生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以健康无病虫害的剑叶龙血树的顶芽和侧芽为外植体,摸索外植体的消毒方法,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对诱导芽分化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吸附剂的防褐化效果。结果表明:0.1%HgCl2消毒9 min时,存活的无菌芽比率最高;MS+6-BA 5.0 mg/L+NAA 0.5 mg/L培养基能较好的诱导剑叶龙血树芽的形成;在培养基中添加1.0 g/L的PVP作为吸附剂时防褐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喜马拉雅红豆杉的幼叶、幼嫩茎段、幼根为材料,比较不同外植体、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抗氧化剂以及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幼叶做为外植体时,其诱导率高于幼嫩茎段和幼根,愈伤组织量大;MS、1/2MS、B5和WPM基本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其他的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上添加1 mg/L 6-BA和0.5 mg/L 2,4-D配合使用时,诱导率达到93.6%,愈伤组织生长也最旺盛;基本培养基MS中添加1 mg/L Vc时褐变现象得到极大抑制,愈伤组织生长较好;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且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好。  相似文献   

16.
红哺鸡竹丛生芽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哺鸡竹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对外植体不同的消毒方法和防褐变处理,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丛生芽。结果表明:红哺鸡竹带芽节段最佳消毒方式是75%酒精浸泡30s,用0.1%升汞处理6min。红哺鸡竹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5mg/L)+TDZ(0.1mg/L)。在培养基中加入PVP(1g/L)有明显的防褐变效果,外植体在半胱氨酸(100mg/L)溶液浸泡30min以及暗培养能有效降低褐化率。  相似文献   

17.
以5个代表性的平阴玫瑰品种为试材,对不同芽位外植体的褐变度以及不同的褐变抑制剂的抗褐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阴玫瑰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芽位的外植体在组培中褐变发生情况不同,但5个品种各芽位的平均褐变度均呈单峰型变化,且峰值均在第4芽;1.5g/L的活性碳(Ac)是初代培养和生根培养的最佳褐变抑制剂,0.2g/L的抗坏血酸(Vc)是增殖培养的最佳褐变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培养基激素组成对华盖木腋芽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盖木嫁接植株当年生枝为外植体,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KT、NAA进行3因素3水乎正交试验,筛选诱导华盖木腋芽萌发的适宜培养基.结果表明,培养基的激素组成和浓度对外植体的萌发率和褐化率都有极显著影响,1/2 Ms 6-BA 1.0mg/L KT 0.5mg/L是筛选出的诱导腋芽萌发的适宜培养基,萌芽率为53.33%,褐化率为13.33%.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无患子组织培养中的难题,对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外植体与基本培养基类型先进行筛选,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愈伤组织诱导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及分化培养最佳抗褐化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水平。结果显示:(1)1 a生嫩茎段是无患子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外植体;(2)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抗坏血酸和10.0 mg/L半胱氨酸能有效抑制愈伤组织褐化现象的发生;(3)以改良MS作为基本培养基,外加6-苄基腺嘌呤(6-BA)0.6 mg/L+糠基腺嘌呤(KT)0.15 mg/L+2,4-二氯苯氧乙酸(2,4-D)3.0 mg/L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合,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结构致密;(4)愈伤组织团在改良MS外加6-BA 3.0 mg/L+萘乙酸(NAA)0.4 mg/L+吲哚丁酸(IBA)0.25 mg/L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组合下,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芽苗健壮。  相似文献   

20.
探究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 L.)组培快繁中褐变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机理,并通过对培养材料、培养时间及基本培养基的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降低和防止褐变的最佳措施:以冬季室内水培的嫩稍为外植体材料,采用1/2MS为基本培养基,pH值5.4~5.6之间,培养温度为(18±2)℃,光照强度1 000~1 500lx,每日光照12h,可获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