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找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的最佳选择。通过注射不同的催产药物,在不同的水温下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投喂。本次试验研究发现:雌鳅的怀卵量跟性成熟度成正比,即性成熟度越高其怀卵量也越高,成熟系数为24%的雌鱼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142和990粒而成熟系数为9%的雌鱼仅为18207和367粒。不同的催产药物对泥鳅催产的效果不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相对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好,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精率78.84%,而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受精率为83.04%。上述2种激素按照一定比例(LRH-A2 5μg∕尾,HCG100 IU∕尾)可提高催产效果,受精率可达89.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泥鳅的催产效果越好。水温在(30±0.5)℃之间是泥鳅人工催产的最适水温,效应时间6~8 h,催产率为93.33%,受精率为89.26%。在苗种的培育过程中开口饵料是至关重要的,用轮虫(以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为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仔鱼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93.3%,其他依次为卤虫幼体、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合理搭配开口饵料能够促进仔鱼的生长,投喂蛋黄+轮虫的泥鳅仔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投喂的3组,投喂蛋黄+轮虫的鳅苗,其生长速度是单独投喂蛋黄的1.21倍,是单独投喂轮虫的1.04倍,是单独投喂卤虫幼体的1.11倍。  相似文献   

2.
泥鳅激素浸泡催产试验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寻找一种简易的泥鳅催产方法。浸泡催产激素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和地欧酮(DOM),以HCG250 IU+LHRH-A22 μg+DOM1 mg/尾为基本剂量(X),食盐作为浸泡助渗剂,食用色拉油为消泡剂。分别进行不同浸泡时间、浓度和盐度的泥鳅催产试验。累计激素浸泡催产种鳅13.987 kg,900尾,获受精卵80.218万粒,其催产率在0%~100%,平均催产率为34.66%;得泥鳅水花苗71.42万尾。孵化率为在45.6%~93.3%之间,孵化率平均值为81.21%。激素浸泡催产率高达80.0%,激素浸泡催产获得泥鳅受精卵的孵化率和注射激素催产获受精卵的孵化率差别不大,说明利用激素浸泡泥鳅催产方便省时,是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浸泡催产激素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和地欧酮(DOM),按照HCG250IU+LHRH-A22μg+DOM1mg/尾基本剂量(X);食盐为浸泡助渗剂,食用色拉油为消泡剂。2011年6月15日至20日,笔者分别进行不同浸泡时间、浓度和盐度的泥鳅催产试验。累计激素浸泡催产种鳅13.987kg,900尾,获受精卵84.826万粒,其催产率在 0.00%~80.0%,得泥鳅水花苗71.42万尾。孵化率为在45.6%~93.3%之间,孵化率平均值为81.21%。  相似文献   

3.
饲料营养水平对棘胸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饲料营养水平对棘胸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将孵化后10日龄的蝌蚪采用4种含不同蛋白质成份的饲料喂养,测定蝌蚪生长过程中体长、体重及变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动物源蛋白含量高的B配方最有利于蝌蚪的生长发育,70日龄时体长和体重分别为70.65 mm和3.10 g,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P<0.05);在变态发育方面,使用B配方85日龄时蝌蚪变态率达95.50%;动物源蛋白与植物源蛋白含量相当的A配方次之,90日龄时变态率达90.00%;饲喂以植物源蛋白为主的C和D配方,蝌蚪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日龄100天时仍未出现变态。棘胸蛙蝌蚪期饲喂动物源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有利于其生长与变态发育。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方法对母猪的诱导发情及排卵效果的影响。采用三种处理方法对母猪进行了诱导发情及排卵研究。结果表明,PMSG+HCG组的诱导发情率与情期受胎率均极显著(P﹤0.01)高于三合激素组、显著(P﹤0.05)高于PMSG组,且PMSG组的诱导发情率与情期受胎率均显著(P﹤0.05)高于三合激素组;经PMSG+HCG方法诱导发情处理的母猪,其发情高峰发生在注药后48~96h,母猪发情呈现明显的同期化;PMSG+HCG方法处理母猪后,可以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及活仔数,且对受胎率无影响;进一步观察母猪排卵及胚胎发育状况表明,PMSG+HCG方法对母猪进行诱导发情及排卵并没有影响胚胎的质量,胚胎开始进入子宫的时间发生在母猪配种后60h以前,此时,胚胎处于4细胞期。说明采用促性腺激素对母猪的诱导发情效果要明显好于性腺激素,且采用适宜剂量的PMSG与HCG混合注射来诱导母猪发情及排卵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立枯丝核菌侵染下AMF对黄瓜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versiforme(GV)对接种立枯丝核菌黄瓜生长及根系内源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不接种植株为对照对接种GV的植株接种立枯丝核菌,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处理根系IAA、GA3、Zeatin、ABA含量,观测其动态变化。【结果】(1)GV与立枯丝核菌对黄瓜根系内源激素的影响不同。接种GV使黄瓜根系IAA、GA3、Zeatin、ABA含量增加,立枯丝核菌侵染使黄瓜IAA、ABA含量增加,而GA3和Zeatin含量下降。(2)与对照病株相比,接种GV植株根系具有较高IAA、Zeatin、GA3含量而ABA含量较低。【结论】接种GV能促进植株生长,接种GV植株根系IAA、GA3、Zeatin含量相对增加和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有关,IAA在植株对病菌侵染的防御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沙参根茎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研究目的】研究北沙参试管繁殖的诱导、分化、生根、移栽等过程,筛选优良试管苗。【方法】以北沙参根茎为试材,通过筛选激素种类、浓度和光暗条件、 基质等因素找到不定芽诱导、分化、生根及移栽的最佳条件。【结论】根茎不定芽分化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MS+ NAA0.2mg?L-1 + 6-BA 2.2mg?L-1~2.4mg?L-1+蔗糖30g?L-1+琼脂8g?L-1,适宜北沙参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 IBA 0.2 mg?L-1+蔗糖15g?L-1+琼脂6g?L-1,对不定芽带茎段切割可以显著提高转接芽的存活率,添加0.2 g?L-1活性炭有利于提高单株平均生根数,促进根毛发育。采用两步法半封闭炼苗{培养基覆沙法半封闭短期(2d)炼苗结合混合基质移栽长期(10d)半封闭炼苗}效果较好,适宜的移栽基质有两种,分别是:1/3园土+1/3草炭 +1/3细沙和1/3园土+1/3草炭+1/3蛭石。  相似文献   

7.
以甘薯一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和有机物组合对其生长和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激素及有机物对甘薯脱毒苗生长指标总值的作用为6-BA>NAA>IAA和烟酸>肌醇>VB1>甘氨酸>VB6。激素及有机物最佳浓度组合分别为NAA(0mg/L)+6-BA(0.1mg/L)+IAA(0.1mg/L)和甘氨酸(3.0mg/L)+VB1(0.6mg/L)+VB6(0.25mg/L)+烟酸(100mg/L)+肌醇(1.00mg/L),在此组合下,试管苗光照培养30d,形态指标总值和繁殖系数分别为25.52和24.98,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8.
桃树矮化砧木灭菌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靖  方庆  王政  李成斌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324-324
【研究目的】通过对桃豫矮化砧木1号茎段灭菌效果的比较,探讨合理有效的灭菌方法,为桃树矮化砧木离体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75%乙醇和不同浓度的 HgCl2(升汞)、NaClO(次氯酸钠)爱尔施牌消毒片浸液等灭菌试剂对外植体进行灭菌。【结果表明】用75%乙醇+不同浓度的消毒片浸液混合使用的灭菌效果要明显好于75%乙醇+不同浓度的NaClO(次氯酸钠) 混合使用和75%乙醇+不同浓度的HgCl2(升汞)混合使用的灭菌效果。其中以75%乙醇灭菌30s+1.5g/L消毒片灭菌20min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摘 要:【研究目的】进一步探究适合神木县区推广的肉羊最佳杂交组合和生产模式;【方法】在相同舍饲条件下的陶细、德细、萨陶细、特陶细、萨德细、特德细6个杂交组合中各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羔羊30只,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对比饲养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三元杂交组合羔羊在日增重和精料报酬均极显著地高于二元杂交组合(p<0.01),其中以萨陶细组的日增重最高。特陶细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虽然相对较高,但与陶细组以及其它三元杂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由此可见,三元杂交效果较好,萨福克作杂交肉羊的终端父系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玉米优良自交系综31和178的幼胚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3个耐盐基因(SOS1(SALT OVERLY SENSITWE1)、SOS2(SALT OVERLY SENSITIVE2)和SOS3(SALTOVERLY SENSITIVE3)一起转入玉米基因组中。【方法】利用愈伤的耐盐性比较和PCR检测研究耐盐基因在玉米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并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表型分析。【结果】早期转化的抗性愈伤耐盐性比较表明.抗性愈伤比非转基因对照愈伤耐盐性明显增强,后期表型观察分析,转基因植株比对照根系发达。根冠比增大。PCR检测结果表明。同时含有三个目的基因的阳性植株占4.63%,含有两个目的基因的阳性植株占5.56%,至少含有一个目的基因的阳性植株占11.11%。【结论】表明将多个目的基因可以同时转入玉米中已成为可能。为快速培育出优质、多抗的玉米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杨酸诱导黄瓜幼苗抗冷性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研究目的】水杨酸 (Salicylic acid,SA) 能诱导植物提高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冷胁迫等)的能力。为研究SA对非生物胁迫下植物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黄瓜 (“新优30”) 幼苗为试材,用SA (3mmol/L,pH6.0) 溶液和蒸馏水处理后,经7℃冷胁迫48h,提取叶片总RNA并反转录cDNA,【结果】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出12个差异表达cDNA片段,经反向斑点杂交验证其中2个(SICCL_1 和SICCL_2)为高差异表达片段。序列测定和Blast分析表明,SICCL_1与甜瓜中黄瓜花叶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 相关基因AM734282有88%同源性;SICCL_2与毛柽柳中NaHCO3胁迫相关基因THL24h-106有86% 同源性。【结论】由此推测,SA诱导植物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可能是通过诱导植物某些相同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宜优99生物学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锦平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215-219
【研究目的】明确杂交稻新组合宜优99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组合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宜优99参加福建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多点示范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提出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两年的区域试验表明,宜优99表现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较广。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都较大,但与产量相关不显著,结实率对产量直接贡献也较大,且与产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较小,与产量相关也不显著。【结论】宜优99高产栽培策略是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主攻结实率和穗总粒数,努力创建理想的高产群体,协调穗粒结构。  相似文献   

13.
茄科作物青枯病原菌的脂肪酸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采用脂肪酸鉴定技术对茄科作物青枯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期为青枯病的预防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技术对茄子、番茄和辣椒病株进行青枯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而后对青枯病原菌进行脂肪酸鉴定。【结果】经选择性培养分离得到的36株青枯病原菌中,有33株鉴定为典型的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占91.67%;茄子、番茄和辣椒上的青枯病原菌被鉴定为青枯雷尔氏菌的比例分别为100%、90%和89.47%。【结论】脂肪酸鉴定技术具有快速性、准确性,并可通过计算机的运用使分类达到数据化、自动化,可在茄科作物青枯病的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野家杂交猪F1代群体8个繁殖功能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检测和分析野猪与大白猪杂交后F1代群体内8个与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群体遗传情况,以期为猪的杂交育种以及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RFLP法对248头杂交猪(大白♀×野猪♂)的ESR、FSHβ、GPX5、FUT1、PRLR、NCOA1、OPN和RBP4基因的多态位点进行了检测,并计算了每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结果】大白猪群体内引入野猪血统后,F1代的ESR、FSHβ和PRLR的优势等位基因频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FUT1和GPX5的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与现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而NCOA1和OPN的优势基因频率都高于已检测的杂交品种,只有RBP4基因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结论】野猪与家猪杂交育种工作中,要选择ESR、FSHβ和PRLR的优势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母本群体。  相似文献   

15.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花叶病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开发和创制新的烟草病毒病控制药剂提供依据,从而指导烤烟生产中花叶病的防治问题;【方法】试验设芸苔素内酯400倍,8 %宁南霉素水剂800倍与清水对照(cK)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结果】在重庆市黔江烟区,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和宁南霉素两种生物药剂进行了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侵染烟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烟草花叶病均具有比较好的控制效果,相对防效均在70%左右,且对烟草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芸苔素内酯不但能发挥其生长调节剂的功能——促进烟草生长,而且也是防治烟草花叶病的较为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6.
烟草感染青枯菌前后POD及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对烟草感染青枯菌前后的根、茎、叶内过氧化物酶(POD)及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比色法测POD酶活,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进行POD同工酶的比较。【结果】对烟草感染青枯菌前后,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烟草叶部POD活性显著高于根部和茎部。烟草接菌后,根、茎、叶内的POD活性均在第3天升至最高,而叶内比对照增高了29.67%。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烟草接菌后的同工酶谱带,在条带的数目、种类和各条的相对活性上表现出差异。【结论】POD作为植物的保护酶类,随植物抵抗疾病的过程变化而变化,故与植物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秦川牛CS-1基因的SNPs多态性,并将其与秦川牛胴体和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对485头秦川牛CS-1基因第3外显子进行SNPs多态性检测,分析其与部分胴体、肉质性状的关系; 【结果】在CS-1基因第3外显子191碱基处发现C→A突变,201碱基处发现C→T突变。检测到A和C两个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位0.1381和0.861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胴体性状方面, AC 型个体背部皮下脂肪厚显著高于CC 型个体(P<0.05);在肉质性状方面,AC 型个体的大理石花纹显著高于CC 型个体(P<0.05),AA 型和AC 型个体的嫩度要显著优于CC 型个体(P<0.05);其余性状差异不显著; 【结论】揭示可以用该多态性位点(CS-1 Exon3) 对秦川牛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8.
12个鲜食大豆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和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鲜食大豆的分类方法,分析鲜食大豆品种数量性状间的遗传距离;【方法】对近年育成的12个鲜食大豆品种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计算了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并通过离差平方和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16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因子,即株型因子、产量因子、结荚因子和粒型因子,且这4个主成分因子可保留91.54%的信息量,测算了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94%8.38%,平均为4.63,12个品种被分为4类,地理远缘品种在遗传上不一定远缘,而近缘品种由于选择方向不同可能成为遗传远缘;【结论】在选育鲜食大豆品种时应根据育种目标确定各主成分值大小;在评价资源间遗传差异时,不能仅以地理来源和亲缘关系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