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机茎用芥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茎用芥菜又名青菜头、包包菜、羊角菜、笋子菜、棒菜、茎瘤芥、榨菜等。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蔬菜。榨菜是茎用芥菜的制成品.最初由于加工过程中使用木榨压出多余的水分,故名榨菜。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榨菜生产中常见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榨菜又称茎瘤芥,学名茎用芥菜,为芥菜的一个变种。榨菜是我国特产,其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2000年浙江省榨菜栽培面积在40万亩左右,其中桐乡市达7.8万亩。榨菜已成为桐乡乃至浙江省农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茎用芥菜(榨菜)夏季北繁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方茎用芥菜(榨菜)单位面积制种产量低的问题,分析了北繁地青海西宁适宜制种的地理气候条件,总结出了一套茎用芥菜(榨菜)良种夏季北繁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茎用芥菜是以膨大的茎为产品器官的芥菜类蔬菜,鲜销加工均宜,包括茎瘤芥(榨菜)、笋子芥(棒菜)、抱子芥(儿菜)。主要栽培地区为浙江、重庆和四川等省市。其中,榨菜是以膨大的瘤状茎为食用器官,为中国著名的加工蔬菜,以重庆"涪陵榨菜"和浙江"余姚榨菜"、"斜桥榨菜"最为出名。棒菜是中国特产蔬菜之一,食用嫩茎和叶,但以食用鲜嫩的茎为主。儿菜是以膨大的茎和腋  相似文献   

5.
茎用芥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榨菜类型,还有一种是菜头类型。其茎肉质上下比较均匀。表皮光滑,似莴笋的肉质茎,适应性强,产量高,茎叶、花薹均可鲜食或加工成酸菜,因此栽培普遍。一般8~10月为播种期,属冬性蔬菜。经过我们几年的试验,可以进行反冬栽培,即春栽夏收。1~2月初播种,4-5月收获。  相似文献   

6.
王迪轩 《农技服务》2006,(11):14-14
榨菜又名茎用芥菜,一般在9月底~10月初育苗,11月上中旬移栽到稻田里,翌年3月底~4月上旬收获,然后栽插早稻,这种稻田套种一季榨菜的栽培模式,可亩产榨菜(包括茎、叶)4000多公斤。采用浙江盐脱水粗加工工艺制成坛装榨菜,剔除所有成本后,亩可增收1700元左右,种植榨菜后的稻田,因  相似文献   

7.
榨菜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酱腌菜(榨菜、酱菜、酸泡菜)之一。它以茎用芥菜的膨大茎(俗称青菜头)为原料,经去皮、切分、脱水、盐腌、拌料、装坛而成。笔者运用现代肉类科技开发出的肉末榨菜,表面油润、红亮,闻起来香辣扑鼻,碉人垂涎,口感鲜、香、脆、嫩、咸、辣适当,回味悠长。以拉伸膜包装后,外型美观,携带方便,比普遍榨菜营养更丰富。  相似文献   

8.
榨菜瘤状茎形成及其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播种期试验与光照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榨菜(BrassicajunceaCoss.var.tu-midaTsenetLee)瘤状茎的形成及其与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瘤状茎形成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温度和光照。在杭州(北纬30°)地区,春季适合瘤状茎形成的5天平均温度为7.7—17.7℃,日照长度从11.O小时延长至12.7小时;秋季适合瘤状茎形成的5天平均温度为22.5—5.7℃,日照长度从12.7小时缩短至10.3小时。在适合榨菜瘤状茎形成的生长时期给予连续光照,则能抑制瘤状茎的形成,在杭州地区,无论是长日照或短日照,在旬平均5.4—26.3℃条件下,榨菜一年四季都会进行花芽分化。4月中、下旬播种的,从播种至花芽分化的时间最短,仅36—41天。花芽分化的旬平均温度为19.9℃,日照为13.7小时,长日照具有促进花芽分化的作用,10月上中旬为榨菜生产上的主要播种季节,花芽分化和瘤状茎形成均在翌春,榨菜瘤状茎充分膨大,三层瘤状物明显突起,花芽分化至始蕾期,标志瘤状茎成熟。榨菜的部分营养生长期与部分生殖生长期交错重叠。  相似文献   

9.
香脆榨菜 选料备料: 用于加工榨菜的原料是茎用芥菜(青菜头).要求选用茎部肥大,组织细嫩,坚实,皮薄、粗纤维雏少、不空心,含水量少,无病虫危害和腐烂的菜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榨菜缩短茎的最佳切割要素组合,在TMS-Pro质构仪上开展榨菜缩短茎切割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最大切割力和平均切割力为试验指标,探究刀刃类型、滑切角度、切割速度、切割方式对榨菜缩短茎切割过程中切割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滑切角度对最大切割力和平均切割力影响显著(P<0.05),刀刃类型对平均切割力影响显著(P<0.05),锯齿刃比光刃省力。为有效降低最大切割力和平均切割力,榨菜缩短茎切割的参数宜确定为锯齿刃,滑切角度20°,切割速度80 mm·min-1。此时,最大切割力为86.2 N,平均切割力为53.1 N。研究结果可为榨菜收获机的切割装置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榨菜是用茎用芥菜的膨大茎腌制的半干态腌菜,在加工中需要榨出汁液,故名榨菜.榨菜经腌制具有脆、鲜、香等独特风味,即可生吃,又可放汤,杂炒更是夏季佐餐佳品.本试验制作的榨菜,原料选用产自温州瑞安飞云江的榨菜.该地榨菜成品色泽好,味香,是较好的加工材料.现市场上榨菜一般含盐量较高,但本试验制作的榨菜含盐量低,既保持了传统榨菜的风味,又开发出新的风味,具有色、香、味好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2.
对6个春榨菜品种植物学和瘤状茎的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甬榨2号植株生长势强,瘤状茎经济性状好,且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茎用芥菜瘤状茎膨大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品种茎用芥菜的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研究表明,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中果胶、半纤维素2、纤维素、醛酸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特别是膨大后期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果胶和总糖含量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纤维素的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β-1,3-葡聚糖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这与膨大后期T84-61品种β-1  相似文献   

14.
<正> 榨菜,学名叫茎用芥菜,是芥菜的一个变种,在叶柄基部着生许多大小不等的瘤状突起,构成肥大的肉质茎,这是榨菜的主要食用部分,除加工腌制外,还可凉拌、荤素炒和做汤。鲜绿的嫩叶,可腌渍成同雪里蕻相似的美味小菜。榨菜,是我国独有的一个蔬菜品种.质地鲜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供应期长,耐贮运,所以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是我国传统的名特产蔬菜之一。榨菜的主要产地在四川、浙江等地。以四川栽培历史最久,面积最大,质量最好,所以人们习惯的称为“四川榨菜”。邯郸市科技人员为增加蔬菜新品种,解决“南榨北调”问题,早在50年代就开始引进试种未获成功。近年来邯郸市蔬菜研究所科技人员又以选育适宜北方种植的榨菜品种为目标立题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春榨菜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榨菜又名青菜头,是芥菜的一个茎用变种,其主要产品器官(膨大的瘤状茎)通常作为加工原料。榨菜是我国的特产蔬菜,起源地在四川盆地,重庆、四川、浙江是榨菜的主产区。浙江省春榨菜栽培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其分布从开始时的台州市椒江区、海宁、桐乡等地,逐步扩展到萧山、余姚、慈溪、上虞等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榨菜是茎用芥菜,可利用晚稻收割后“冬闲田”种植,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高产栽培亩产可达3000公斤,是经济效益商的冬种作物。而且每亩有1200公斤左右的根叶残物留田作绿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栽培容易,销路广,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郑信建 《福建农业》2008,(11):15-15
榨菜是茎用芥菜,可利用晚稻收割后“冬闲田”种植,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高产栽培亩产可达3000公斤,是经济效益高的冬种作物。而且每亩有1200左右公斤的根叶残物留田作绿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栽培容易,销路广,值得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研究瘤状茎膨大中期叶面喷雾多效唑(PP333,氯丁唑)对冬榨菜植株生长和瘤状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75 mg·L^-1的浓度范围内,PP333对榨菜植株株高、最大叶片长和宽无明显的影响,但显著提高瘤状茎产量;PP333处理对叶片产量的提高不及瘤状茎产量,从而明显提高植株的茎叶比。  相似文献   

19.
以范永红为首的科研团队成功地培育了我国第一个榨菜杂交品种"涪杂1号",开创了世界芥菜类蔬菜杂交的先河,宣告了我国榨菜杂种优势利用由梦想成为现实,使榨菜原料生产的产量、质量和技术进步发生了质的飞跃,实现了重庆市和四川盆地榨菜原料植物主栽品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品种茎用芥菜的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研究表明,瘤状茎在膨大过程中,细胞壁中果胶、半纤维素2、纤维素、醛酸和总糖含量逐渐下降,特别是膨大后期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果胶和总糖含量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纤维素的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β-1,3-葡聚糖含量在膨大后期不易空心品种T84-61高于易空心品种T84-66,这与膨大后期T84-61品种β-1,3-葡聚糖合成酶活性增加有关.瘤状茎中的Ca含量T84-61品种在膨大后期高于T84-66,而Mg含量品种间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细胞壁中果胶、总糖、Ca和β-1,3-葡聚糖含量的降低,可能与瘤状茎空心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