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现代农业》2002,(3):28-28
1、彩色蔬菜 近年来,国外已先后培育出了蓝色马铃薯、粉红色花菜、里红外白的萝卜和红绿相间的辣椒等,以丰富餐桌上的蔬菜花色种类.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资》1998,(1):27-27
<正> 将蔬菜进行深加工,制成各种蔬菜食品,是使蔬菜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促进蔬菜生产深入发展的新途径。下面介绍几种供参考。 蔬菜饮料 是将新鲜的多汁蔬菜用榨汁机榨取采汁,再经科学加工制成具有果味、奶味、甜味以及保持蔬菜原有的清香味等多种风味的菜汁饮料营养品。这种饮料目前在日本、港澳十分风靡。  相似文献   

3.
1.蔬菜蜜饯崭露头角 胡萝卜脯、南瓜脯、西红柿脯、甘薯脯等相继面世,甚至连西瓜皮、辣椒也加入原料行列。蔬菜蜜饯微甜、微酸、微辣、微咸,营养全面,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2.蔬菜面点异军突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面粉与蔬菜汁泥拌和烘制而成的蔬菜面包,如胡萝卜、菠菜、  相似文献   

4.
菌类蔬菜:不施用化肥、农药,纯属绿色食品。营养高、疗效好,被国际上公认为健康食品。 罐头蔬菜:既方便食用,又利于贮存。 野生蔬菜: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如蕨菜、荠菜、苦荬菜、刺儿菜、蒲公英、野苋菜、曲曲牙和蒲菜等。 花卉蔬菜:鲜花保健作用明显,如韭菜花、梅花、桂花、玫瑰花、金针花等。  相似文献   

5.
蔬菜吸收养分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叶菜类蔬菜吸收养分的特点 叶菜类蔬菜是一年四季可供食的绿叶蔬菜,种类繁多,种植面积较大,生长期短,产量高,因此对土壤、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叶菜类蔬菜主要分两大类,即结球叶菜类和绿叶菜类.  相似文献   

6.
7.
1现状与问题近年来,崇明积极调整蔬菜产业结构,在搞好内销蔬菜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出口创汇蔬菜。目前全县在绿华、三星、竖新、中兴、新河等乡镇已形成出口蔬菜生产基地,2003~2005年全县共计出口蔬菜8665.3t,实现创汇651万美元。全县出口蔬菜主要是盐渍蔬菜及部分冻干和保鲜蔬  相似文献   

8.
新型蔬菜     
《福建农业》2000,(5):26-26
  相似文献   

9.
10.
蔬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如何促使蔬菜无公害生产,增加更多的花色品种,这些是蔬菜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 1 多膜覆盖。过去蔬菜大棚一般是用单层薄膜覆盖,这样虽吸光快,但保温性能差。所以只能在春季使用,蔬菜的定植期也只能提前到3月底,收获期提前到5月1日前后。如果彩采用双层或多层薄膜覆盖,则可使定植期和收获期提前15天或30天。双层覆盖即上面用无滴膜盖棚,地面用地膜盖秧苗。多层膜盖则包括大棚内设小拱棚,拱栅上盖草苫、纸被等,还有的在栅内挂二道幕,可使棚温摊高2~3℃。 2 应用无滴、长寿、多功能膜。过去应用的多是聚乙烯膜,此膜的缺点是韧性低、拉力弱、易老化、保温性能差。  相似文献   

12.
目前,蔬菜生产中存在一种"抄袭"现象,露地蔬菜的栽培方法人们已经驾轻就熟,于是就被挪到大棚使用,再被挪到温棚使用。如在温棚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人们往往沿袭露地蔬菜的种  相似文献   

13.
14.
本阐述了当前我国稀蔬菜,芽类蔬菜,野生蔬菜等新兴优势高档蔬菜悄然兴起的社会背景,生产发展概况以及它们的种类,特点,并进一步提出了生产发展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17.
自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小麦市场行情一直保持稳步向上的走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小麦价格从6月下旬的1504元/吨,持续缓慢上涨,涨至目前的1555元/吨,价格上涨51元/吨,涨幅3.39%。虽然,价格涨幅并不高,然而自冬小麦收获上市以来国内小麦价格却持续出现了2个多月的稳步上涨行情,国内小麦市场走势缘何看好,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几点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技术途径和经济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作者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9.
20.
上海地处我国副热带的中部,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植物种类繁多,市郊的小丘林间,竹园沟旁,河渠沿岸,生长着丰富的时取生植物资源,上海居民,历来有采食野生蔬菜的习惯,野生蔬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本市郊区不少单位都在进行野生蔬菜的引种试种,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本市的野生蔬菜资源,通过地上海市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类研究,确定上海地区可作为蔬菜食用的野生植物按其植物学分类,分属24科6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