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前  李瑞 《江苏蚕业》1993,(3):11-15
试验认为,生产中稚蚕期采用人工饲料育,由于蚕儿摄食性、发育整齐度好,蚕体质强健、发病少,有利于共育;饲育成绩和茧丝质成绩与桑叶育无大差异。采用稚蚕期1~3龄一回平板下层给饵饲育,操作简单,劳动生产效率至少可以提高5倍以上。还可调整养蚕布局,不需配备稚蚕专用桑园,能提高桑园产叶量,扩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 生物的成长是以摄取营养为根本。家蚕的饲料是桑叶,但随着人工饲料的开发,不仅改变了家蚕赖于生存的营养来源,而且也带来了养蚕方法上的改革。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相比,给饵回数可大大减少,特别是采用人工饲料无菌育,全龄只需给饵3~4回,就可确保蚕儿上蔟营茧。为探明在不影响饲育成绩基础上较为合理的给饵回数,本试验以日本松原的人工饲料全龄4回育为基础,调查增减给饵回数对家蚕成长和饲育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变异系数数学模式,对人工饲料及桑叶育家蚕,在3龄、4龄及5龄起蚕饷食1~2h后,定点逐条取样称重,进行体重变异系数分析,调查不同给饵方式对蚕生长发育整齐度的影响及不同品种之间的差距。结果:桑叶育家蚕CV值比人工饲料育小,生长发育整齐度好,但人工饲料育蚕改喂桑叶后,CV值变小。人工饲料育不同饲育方式,也会对CV值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人工饲料育在海宁市农村的可行性,应用粉状饲料和颗粒饲料分别饲养白玉×秋丰等3个家蚕品种的1~2龄幼虫,3龄后采用桑叶饲养,并对饲养成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蚕粉状人工饲料育1~2龄1次给饵比普通桑叶育工效提高5.4倍,龄期经过延长1~2d,生长发育欠齐,盒种产茧量低7.76%,茧丝质量无明显不良影响,其中干茧出丝率、光折、万米吊糙等指标优于普通桑叶育;在目前劳动力紧张的大趋势下,小蚕人工饲料育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人工饲料全龄2次给饵法(1—3龄1次、4—5龄1次,1—4龄1次,5龄1次)育蚕的结果表明:幼虫发育良好,且无蚕病发生,茧质亦较优。本饲育法与对照区(全龄3次给饵育)相比,饲育劳力更节省,适用于人工饲料育的丝茧和蚕种生产。  相似文献   

6.
桑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缪云根  徐俊良 《蚕桑通报》1994,25(2):13-14,12
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中间试验的情况表明:前期蚕儿生长发育欠齐,发育经过延缓,3龄饷食始转换桑叶育后,生长发育趋于整齐,至4龄时已与全龄桑叶育无明显区别。小蚕人工饲料育较之全龄桑叶育.其张种产茧量、万蚕收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小蚕颗粒饲料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比较了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ZHG×春54正反交和现行品种皓月×菁松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3对杂交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但小蚕期发育速率和体重低于全龄桑叶育。3龄改换为桑叶育之后,蚕的生长发育加快,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张种产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ZHG×春54正反交小蚕颗粒饲料育均高于全龄桑叶育,但皓月×菁松低于桑叶育,各杂交品种的生命率总体上小蚕颗粒饲料育高于全龄桑叶育。茧丝质量主要指标全龄桑叶育与小蚕颗粒饲料育无明显差异。ZHG×春54是一对对颗粒饲料适应性优良的杂交组合,达到了生产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8.
讲演者已报告过人工饲料育蚕的病毒感染性比桑叶育蚕高,这次报告是因为研究了关于蚕儿用人工饲料饲育的时期长短与病毒感染性的关系。对5龄起蚕用桑叶添食CPV,比较1~4龄人工饲料育、1~3龄人工饲料4龄桑叶育、1龄人工饲料2~4龄桑叶育、1~4龄桑叶育的蚕儿时,-log ED_(50)值分别为4.8、4.6、3.9、3.1,人工饲料育的时期越长病毒感染性越高。对4龄起蚕添食CPV时,也可以看到同样的倾向。在与上述相同  相似文献   

9.
小蚕人工饲料育生产实用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试验比较了稚蚕人工饲料育饲育式与小蚕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了生产上应用低成本人工饲料及1~2龄封闭饲育技术的养蚕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蚕的疏毛率、全龄发育经过及生命率等与全龄桑叶育无明显差异,蚕体重在人工饲料育期间不同程度的低于桑叶育,但后期生长加快、差距缩小。全茧量、张种产茧量比全龄桑叶育有所降低,但茧丝质量基本达到了全龄桑叶育水平。生产上应用该技术,小蚕饲养总费用可减少50%以上,养蚕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5%以  相似文献   

10.
2017年春,在安康市农村试验点进行了优食一号小蚕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比较试验。从试验成绩看,优食一号的各项经济性状指标与全龄桑叶育无明显差异,可作为人工饲料育蚕品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1.
桑蚕人工饲料育给饵回数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芮孟安 《蚕桑通报》1995,26(3):26-27
桑蚕人工饲料育给饵回数试验衢州市农业局芮孟安一、试验目的日本小蚕人工饲料育的普及已有18年的历史,1992年后,小蚕共育所人工饲料育的比例,已达总收蚁量的50%以上。目前所推行的小蚕人工饲料育的给饵回数,大致上是每龄2回。为进一步提高小蚕共育所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人工饲料养蚕与传统桑叶养蚕不是竞争和替代关系,二者都是为蚕桑产业发展服务的手段,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共存。为优化人工饲料养蚕模式、加快人工饲料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宜宾市农村家庭式饲养中,开展了春蚕产量和秋蚕抗性试验,研究家蚕1~2龄人工饲料共育、3~5龄桑叶育(以下简称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以下简称桑叶育)对家蚕生长发育及茧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育家蚕龄期经过较桑叶育延长1~2 d,增加的时间主要在于共育阶段的2龄眠期和农户饲养阶段的3龄期;饲料育期间眠蚕体质量显著低于桑叶育,在3龄转桑叶育至5龄48 h后,蚕体质量无显著差异;饲料育的鲜茧产量及茧质指标与桑叶育的相当,死笼率较桑叶育显著降低;饲料育的干茧丝质成绩与桑叶育相当,在洁净方面有优势,可缫高品位丝。  相似文献   

13.
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对桂蚕5号反交杂交种全龄人工饲料育和小蚕1~3龄人工饲料育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桂蚕5号1~3龄小蚕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指标差异不大,可在农村进行推广应用;全龄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指标差异显著,在生产实用性上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人工饲料育蚕和桑叶育蚕对核多角体病(以下简称NPV)感染性的差异早有研究。据这些研究,可知人工饲料育蚕的感染性,因饲料组成和饲育环境不同,与桑叶育蚕相比,其感染性有显著提高。两者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消化液中NPV不活化作用力的缘故。本课题主要是了解用人工饲料育蚕和桑叶育蚕,NPV的感染性在蚕品种间的差  相似文献   

15.
小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对于推广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和饲养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适应现代省力化养蚕发展的需要,2018年春蚕期以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为试验区,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和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为对照区,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表明:菁松R×皓月和优食一号小蚕采用人工饲料共育与普通桑叶育相比,眠蚕体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改喂桑叶后,眠蚕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差距缩小,但菁松R×皓月1~3龄人工饲料育后改喂桑叶熟蚕的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公斤茧颗数和盒种产茧量均偏低,50 g鲜上茧的干壳量低于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但高于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菁松R×皓月茧丝长略长于优食一号,同时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对良蛹率、茧丝长等无明显影响,但茧丝纤度有变细的倾向。菁松R×皓月对1~2龄人工饲料共育适应性较好,但与优食一号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未来推广1~3龄人工饲料共育甚至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需要,建议加强对菁松品种1~3龄乃至全龄人工饲料适应性的选育。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如东县河口镇推广小蚕饲料育的起因,介绍了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方法。该镇两年共实施饲料饲育小蚕1721盒,据调查,采用饲料饲育小蚕的平均盒种产茧量不低于普通桑叶育,全年平均盒种产茧量高出普通桑叶饲育2.56%,其中一秋蚕高出9.76%,蚕茧质量与普通桑叶育无明显差异。作者认为,小蚕采用饲料共育具有省工、省时、省力,能有效防止小蚕期蚕病感染,抵御共育中毒风险,同时具有省叶、增叶等优点。作为一项新技术推广,还必须提高小蚕发育整齐度和引导农民更新观念等。  相似文献   

17.
用“华广”品种进行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检测其对不同浓度氟化物的抗性试验,得出人工饲料育蚕对氟化物的耐受性比桑叶育的弱。人工饲料育5龄蚕体重的增长指数比桑叶育的稍小。  相似文献   

18.
稚蚕人工饲料育农村实用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工饲料育在农村实用化试验结果表明,前期蚕儿生长发育欠齐,发育经过延缓,三龄饲食转换桑叶育后,生长发育趋于整齐,至四龄时已与全龄桑叶我明显区别,稚蚕人工饲料育较之全龄桑叶育,其张种产茧量,万蚕量,茧量等茧质指标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春季稚蚕人工饲料育初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文章报告了如东县2010年春季利用现有小蚕共育设备,开展稚蚕人工饲育的有关情况。在3个共育室采用人工饲料饲育小蚕13张,每张种1~2龄用人工饲料约2.0kg,经过190~202h共育至3龄饷食分发,发育经过时间比桑叶育长约40h;人工饲料育小蚕体重比桑叶育轻,改饲桑叶后差距逐渐缩小,熟蚕体重相差无几;2眠起蚕整齐度能够达到98%以上;蚕茧产量和质量与桑叶育无明显差异。作者认为,将实用化的低成本人工饲料与如东县现有的小蚕集中共育的优势相结合,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6个家蚕原种、2个杂交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重点探讨了4个原种1~2龄颗粒饲料育对其生长发育、产卵性能和叶卵转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蚕品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存在极大差异,从24 h疏毛率来看,杂交种高于原种,日系品种高于中系品种。原蚕稚蚕颗粒人工饲料育的1~3龄发育经过比全龄桑叶育对照显著延长,但5龄期发育加快,差距缩小。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对原蚕虫蛹生命率无明显影响,全茧量高于全龄桑叶育,但茧层率低于对照组。造卵数1~2龄颗粒饲料育略少于全龄桑叶育,但残留卵率显著降低,平均产卵量与全龄桑叶育基本相同,良卵率也无明显差异。小蚕颗粒饲料育的5龄食下量均低于全龄桑叶育,4个品种平均减少11.0%,叶卵转化率比全龄桑叶育平均提高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