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麦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小麦纹枯病、健叶鞘上分离到240个细菌分离物,通过细菌-纹枯菌对峙培养和含菌平板培养筛选出拮抗力较强的Rb2、Rb26等11个芽孢杆菌菌株。在对峙培养中,拮抗细菌的抑菌带达11.5~16.2mm,在含细菌培养基中,拮抗细菌产生明显的抑菌透明圈,宽度7.0~13.0mm,小麦纹枯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筛选到的Rb2和Rb26的代谢产物对小麦纹枯菌生长和菌核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8%和1.8%,且高温处理对其抑制活性无显著改变,抑制中浓度仍分别达3.0%和2.1%,但对菌核形成的抑制活性有所减弱。Rb2和Rb26菌液浸种对苗期纹枯病的防效分别达到71.8%和78.1%,代谢产物浸种的防病效果也达71.1%和72.8%。研究认为,Rb2和Rb26对小麦纹枯菌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对苗期小麦纹枯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解淀粉芽胞杆菌YU-1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筛选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作用的菌株,并初步探索其生防作用机理。收集水稻、甘蓝、黄瓜等不同植物根际土壤,采用稀释分离和对峙培养法筛选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有抑菌作用的菌株;通过离体接种防效、盆栽防效、抑菌谱、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及形成的抑制作用等方面评价其生防潜力,并对生防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37份根际土壤中共分离获得细菌297株,其中4株对纹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菌株YU-1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89.8%;对西瓜枯萎病菌、草莓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85%以上;对水稻纹枯病的离体和盆栽防效分别为73.1%和66.3%;对水稻纹枯病菌菌核萌发的抑菌率在92%以上;经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由此可看出,菌株YU-1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具有进一步开发成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农抗120对水稻纹枯病菌抗生活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农抗120对水稻纹桔菌的抗生试验结果,表明农抗120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抗生作用为抑制菌丝生长,使菌丝畸变。菌丝顶端产生不正常的分枝,分枝与主轴成直角,菌丝先端扭曲变形,不形成菌核。农抗120对纹枯菌的抑制生长最低浓度为12.5μg/ml,抑制纹枯菌核形成的最低浓度为100μg/ml,可推迟形成菌核,有效地控制水稻纹枯病流行和扩展。  相似文献   

4.
从南方红豆杉分离到的一种新内生真菌紫杉木霉Trichoderma taxi菌株ZJUF0986,与水稻纹枯病菌对峙培养。结果发现,该内生真菌通过菌丝缠绕附着等重寄生方式,导致纹枯病菌菌丝断裂或其内含物降解直至死亡。其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也能强烈抑制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显著降低病原菌的菌核萌发率;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08和3.59μg/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JUF0986浓度80μg/ml的活性代谢产物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达63.82%,与50μg/ml井冈霉素A的防治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5.
蜡质芽孢杆菌R_2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我们从稻株上分离筛选的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R_2号菌株,分别在室内和田间测定其对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AG—1)的拮抗性和防病效果。在PDBA平板上,R_2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带可达10.9mm宽。在WA平板上可抑制病菌菌核萌发,R_2菌量为4×10~6、2×10~7、2×10~9cfu/ml时,病菌菌核萌发菌丝指数分别较对照降低28.2%、39.7%、56.4%。用菌量为2×10~9cfu/ml的R_2菌液处理人工接种病菌的离体稻叶,对纹枯病病斑扩展的控制效果为55.5%,随R_2菌量降低,其控制效果相应递减。用菌量为4×10~7cfu/ml的R_2菌液喷施田间人工接种病菌的稻株,对纹枯病的防效可达43.8%。  相似文献   

6.
芽孢杆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西瓜和柑桔等作物根际中分离到的B11、B14、B19和B24等芽孢菌菌系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生长和菌核的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B11和B14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它们在室内的防效分别是60.5%和67.4%,在大田的防效分别为54.6%和52.1%。  相似文献   

7.
水稻纹枯病菌拮抗菌CZB40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对水稻纹枯病有生防效果的拮抗放线菌,以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为指示菌,从湖南郴州天鹅山风景区土样中分离筛选出5株拮抗放线菌株,其中菌株CZB40无菌滤液的5倍稀释液对指示菌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90.45%,能使菌核菌丝萌发指数降低56.30%,而且能显著抑制菌核的形成。经形态观察、培养性状、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将CZB40菌株鉴定为极暗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fulvissimus)。抗菌谱研究表明,该菌株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都有拮抗作用,抑菌率达27.94%~85.71%。通过单因子变量法和均匀设计法对菌株CZB40进行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的发酵条件为:玉米粉25g/L、酵母粉5g/L、MgSO40.2g/L、NaCl 0.8g/L、K2HPO40.4g、水1 000mL、29℃、pH 6.0。经优化后,菌株CZB40无菌滤液的10倍稀释液对水稻纹枯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达到94.85%,比优化前明显提高。该研究结果为水稻纹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菌强拮抗菌B34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水稻植株上分离到1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强烈拮抗作用编号为B34的菌株,在PDA平板上表现有对水稻纹枯病菌较强作用的抑菌带,其发酵菌液对纹枯病菌丝有强烈的致畸作用,抑菌率达到71.5%,使菌核的菌丝萌发率降低69.0%。离体防效和田间小区防效分别高达81%和48.74%,高于清水和井冈霉素处理。经生理生化检测及细胞壁化学成分分析,确定其为致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ureofaciens)。  相似文献   

9.
防治水稻纹枯病两种新农药纹枯灵和担菌胺纹枯病是一种顽固性、难治理的土藏水传全株性水稻病害,分布广、为害重、面积大、损失惨、通常采取水控、肥防、药治的综合治理措施,药治普遍使用井岗霉素。近年来日本生产出两种新农药,即75%纹枯灵和20%担菌胺悬浮剂,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甲霜铜、粉锈宁和多菌灵对辣椒白绢病原整齐小菌核和拮抗木霉菌株T150的毒性研究结果。上述3种杀菌剂对木霉T150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4×10^-3、3×10^-4和4×10^-5。粉锈宁浓度为3×10^-4时,整齐小菌核的菌丝生长、产菌核量和菌核萌发率分别为对照的41.58%、3.60%和3.58%。用3种杀菌剂1000倍液分别施于土壤和叶面,药后12天除甲霜铜灌根外,各处理的土壤木霉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复合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嘉兴地区单季稻田二代二化螟和五(3)代稻纵卷叶螟混合发生时,其复合为害的产量损失率y=0.0159X1+0.2456X2-0.2227(式中X1为二化螟枯鞘团密度,X2为稻纵卷叶螟虫口密度)。按照当前水稻生产水平,计算得经济允许损失L=2.3464。由满足0.0159X1+0.2456X2-0.2227=2.3464,测得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混合为害的1组动态的复合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2.
根据在浙江富阳、江苏句容和河南郑州,对三种不同生态类型稻区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明确了捕食性天敌与其猎物在种类和数量上的相互作用以及季节动态方式。用经过原点的直线回归分析,捕食者的种类是猎物的1.525倍。从数量上看,猎物多于捕食者,二者平均比率约为1:4。捕食者与猎物之间具有跟随现象,但一般滞后7~14天。优势种捕食者如黑肩绿盲蝽、狼蛛、微蛛及食虫沟瘤蛛对以白背飞虱、褐飞虱(富阳、句容)、黑尾叶蝉、灰飞虱(郑州)为主的害虫种群具有显著的控制效应,应注意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的主要病害,实践证明,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1981年开始,植物病理工作者与遗传育种工作者经过20年的协作攻关,研究制定了一套适合四川生态特点的有关病菌生理小种、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的规范化技术和评价体系,探明稻瘟病菌致病性变异和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规律,筛选出200多份稻瘟病抗源材料,育成穗颈瘟1-5级的抗病品种(组合)27个,累计推广面积达2750万hm^2,有效地控制了稻瘟病的流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重点研究领域和抗病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稻瘟病普遍率与严重度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对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的观察和盔栽接种试验,获得92组叶稻瘟和80组穗颈稻瘟普遍率和严重度间对应关系的数据,在计算机上分别分析了叶瘟和穗颈瘟普遍率与严重度之间的关系(I-S)。结果表明:叶瘟I-S关系和穗颈瘟I-S关系均可用直线方程描述,其直线回归方程为:叶瘟:SL=-1.104+0.455IL(SL,IL——叶瘟严重度和普遍率)穗颈瘟:SE=-3.717+0.737IE(SE,IE——穗颈瘟严重度和普遍率)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对稻瘟病 I-S 关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点试验方法,对稻蝗若虫集中田边为害期导致的水稻产量损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若虫虫量与产量损失呈正相关(r=0.9353),损失率回归方程y=1.2947+5.5723x。应用经济效益指标代替目前沿用的经济阈值指标,在生产水平550kg/667m2,6月上旬稻田边2m范围内化学防治的虫量指标为310头/百丛,较原指标61头/百丛放宽5倍。  相似文献   

16.
江苏水稻旱育秧“黄枯”病原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江苏13个市采集肥床旱育秧"黄枯"标本1030份,分离后获784株菌。经鉴定和致病性测定,752株为致病菌,分属4属11种真菌:(1)镰孢属(Fusarium),占74.0%,有6个种,分别为禾谷镰孢(F.graminearum Schw.)、尖孢镰孢(F.oxysporum Schlecht.)、木贼镰孢[F.equiseti (Corda) Sacc.]、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Sheld.)、半裸镰孢(F.semitectum Berk.et Rav.)和雪腐镰孢[F.nivale (Fr.) Ces.],其中禾谷镰孢最多,占病菌总数的25.3%;其次是尖孢镰孢、木贼镰孢和串珠镰孢,分别占16.2%、13.3%和10.2%;而雪腐镰孢仅占1.1%。(2)丝核属(Rhizoctonia),有立枯丝核(R.solaniKühn),占14.6%。(3)平脐蠕孢属(Bipolaris),占7.4%,主要是麦根腐平脐蠕孢[B.sorokiniana (Sacc.) Shoem.],占7.0%,而稻平脐蠕孢[B.oryzae (Breda.de Haan) Shoem.]仅为0.4%。(4)腐霉属(Pythium),占4.0%,有瓜果腐霉[P.aphanidermatum (Eds.) Fitzp.]和链状腐霉(P.catenulatum Matth.)。病菌种类及其比例因地区和苗床土类型的不同存在一定差异。接种试验表明,不同病菌致病力和引起的症状类型差异较大。腐霉、禾谷镰孢、串珠镰孢和麦根腐平脐蠕孢引起的发病率均为100%,而半裸镰孢和雪腐镰孢仅40%左右。多数病菌能够引致稻苗的"黄枯",并且茎基部有褐色病斑。引起死苗的主要是腐霉、麦根腐平脐蠕孢和禾谷镰孢,而串珠镰孢往往引起稻苗的徒长或矮化。  相似文献   

17.
浙中沿海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种群消长和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至 1 998年 ,对分离来自浙中沿海台州各市县所获得的 1 76个单孢菌株 ,用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共鉴定出 7群 2 2个稻瘟病生理小种。其中中 B和中 D群是台州稻区 2个主要的优势小种群 ,总的出现频率分别为 53.98%和 2 3.86% ,它们中的中 D1、中 B1 3、中 B1 5和中 B1这四个小种在我地分布范围广 ,出现频率分别高达 2 0 .4 5%、1 4 .2 0 %、1 4 .2 0 %和 1 0 .80 % ,且对多数栽种水稻致病 ,为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18.
栽插密度、施氮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生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应用回归最优设计,评价了水稻栽插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综合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密度与氮肥均是诱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主要因子,但影响的侧重点不同,密度主要影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虫量的再分配;氮肥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纹枯病的水平扩展作用要大于密度的作用;而密度对水稻纹枯病的垂直扩展作用略大于氮肥的作用,二者的交互  相似文献   

19.
在温室条件下,对9个无垂直抗性基因粳稻品种×8个日本标准稻瘟菌株组合测定了侵染几率(IP)、病斑型比例(PB)、病斑扩展速率(LR)和产孢能力(SPC)组分,并据此确定了品种与小种的适合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SPC的互作项外,其它组分及类型,方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品种和小种主效应所占方差更大,从而证实了品种的抗性类型为水平抗性。某些品种在IP、PB及LR组分上反映了小种的专化作用,但因为不同品种在各组分上的抗性反应不同,因此,品种水平抗性的稳定性不能由组分的小种专化作用确定,而须由各组分组成的适合度的小种专化性确定。对品种X小种的适合度进行了互作的多重比较,未发现专化性互作,说明供试品种的水平抗性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早稻抛秧田病虫发生特点与为害损失调查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稻抛秧田水稻主要病虫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均比移栽田发生为害重,穗期更为突出。在不防治的情况下,抛秧田病虫为害损失也重于移栽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