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溶性壳糖对水稻恶苗病和油菜菌核病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表明水溶性壳聚糖S-Ⅱ对水稻恶苗病菌及油菜菌核病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稍强。用S-Ⅱ进行种子处理后,水稻恶苗病和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均明显减轻,分析认为壳聚糖抑制这两种病害的机理不同,抑制水稻恶苗病的主要机理S-Ⅱ的直接抑菌作用,而抑制油菜菌核病主要是由于S-Ⅱ诱导了油菜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对辣椒疫霉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平板抑菌法测定了壳聚糖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capsici)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moniliform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稀释250~500倍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达59.1%~91.7%,而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的抑制效果只有14.6%~68.4%。  相似文献   

3.
木霉(TR-5)对病原真菌的拮抗机制和防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木霉(Trichodermasp.)菌株(TR-5),用对峙法和系列稀释法测定其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niveum),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昆明腐霉(Pyhtiumkunmingens)和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的拮抗作问。结果表明,TR-5菌株对6种病原真菌都具有极强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缠绕、附着在病原真菌菌丝上,同时产生吸器侵入病原真菌的菌丝,使菌丝断裂。还能分泌有毒或抗生物质抑制其生长,并具有很强的生长竞争能力。TR-5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禾谷丝核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有效抑制浓度为106~107个孢子/ml;对油菜菌核病菌和昆明腐霉菌为104~105个孢子/ml;而对寄生疫霉为105~106个孢子/ml。用TR-5木霉的分生孢子制剂在温室条件下对黄瓜猝倒病(Pythiumaphanidermatum)和黄瓜疫病(Phytophthoradrechsleri)进行防治试验,效果分别  相似文献   

4.
W-1是该研究室分离的1株解毒菌。油菜离体叶片W-1喷雾处理后,点接菌核病菌,3天后观察叶片发病情形。结果表明W-1对油菜菌核病具有明显的防病作用。在苔期和盛花期各喷1次W-1,对油菜菌核病具有68.8%的防治效果。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细胞壁化学成份分析,W-1初步鉴定为乳酷杆菌属(Caseobacter sp.)。W-1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具有诱人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无机铝化合物对水稻恶苗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供试3种化合物中,以硫酸铝浸种防治恶苗病效果最为显著。硫酸铝对恶苗病菌的抑制中浓度为703.4mg/kg,而用无水硫酸铝200倍浓度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而且对水稻种子发芽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内生细菌Y-33对小麦赤霉病病菌、油菜菌核病病菌、水稻纹枯病病菌、苹果轮纹病病菌、苹果炭疽病病菌和棉花枯萎病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Y-33对6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油菜菌核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倍发酵液浓度的抑制率分别为62.7%和66.5%。试验还对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其活性物质在100℃时仍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室内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的室内抑菌效果,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以二硫氰基甲烷效果最好,当最低浓度为100mg/L时,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8.
水稻恶苗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水稻恶轩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在分离到的约120个有拮抗潜力的细菌菌株中,有21种对恶苗病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2)用这21种拮抗菌株株处理种子,对恶苗病均且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同菌株之间防效差异显著,其中31-2、204、A-3、A-2、8-14、A-5、91-2、727和23防效较高;(3)用有些拮抗菌株如91-2、A-5和A-6等处理种子,对种子发芽地生活力具有促  相似文献   

9.
水稻和稗草ALS活性测定及农美利选择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是除草剂主要作用靶标,新型除草剂农美利(bispyribac-sodium)即是通过抑制ALS的活性使支链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受阻而达到除草目的。作者利用ALS脱羧产物3-羟基丁酮与肌酸及甲萘酚形成的复合物,采用比色法测定ALS活性和农美利的抑制作用,以明确农美利对水稻和稗草的选择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和稗草体内ALS酶促反应复合产物的吸收峰为520nm;ALS活性在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杂划体内各不相同,不同水稻品种依次为汕优63、秀水11〉样湖84〈嘉育293,不同杂草依次为稗草、鳢肠〉异型莎草〉千金子。体内法测定农美利对植物体内ALS的抑制程度结果显示,水稻ALS受抑制快于稗草,恢复也快;不同水稻品种ALS以嘉育293受抑制较快,秀水11抑制程度较大,而祥湖84和汕优63受抑制慢且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为 z-15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平板对峙法、发酵液抑菌法和抑制孢子萌发法测定嗜铁真菌 z-15对4种病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z-15对4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平板拮抗试验中,除西瓜枯萎病菌以外,对另3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超过20%,其发酵液对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 )的生长抑制效果较为显著,最高抑制率达50.9%;对西瓜枯萎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孢子萌发亦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水稻种传病害主要有恶苗病、干尖线虫病。近年来,随着水稻恶苗病菌对主要浸种药剂咪鲜胺产生抗药性,加之塑盘育苗中的高温催芽措施利于病菌侵染,恶苗病在江苏省呈加重发生趋势。一、恶苗病水稻重要的种传病害之一,为江苏省稻区常发病害,近年来在苏南、沿江、沿海的部分机插稻田回升明显,发生较重,重发地区病株率超过30%。1.发生规律病菌主要在稻种及病稻草上越冬。病菌随着种子萌发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水稻种子携带病原菌是水稻恶苗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江苏省栽培水稻品种种子携带恶苗病菌的状况。[方法]采用可分别特异性识别引起水稻恶苗病的藤仓镰孢(Fusarium fujikuroi)、层出镰孢(F.proliferatum)、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des)和F.andiyazi的LAMP检测技术,对江苏省2017年收获的103份水稻种子携带上述4种病原菌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103份稻种样本中,有89份检测出携带水稻恶苗病菌。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藤仓镰孢,为83.5%,层出镰孢、拟轮枝镰孢和F.andiyazi也被检测到,但检出率较低,依次为15.5%、1.9%和1.9%。[结论]江苏省水稻种子携带恶苗病菌是一种普遍现象,藤仓镰孢是江苏水稻恶苗病的优势致病菌种,其次是层出镰孢。种子带菌是上述2种病原菌所致恶苗病的重要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3.
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二硫氰基甲烷和多菌灵对水稻恶苗病病菌的毒力最高,但水稻恶苗病病菌对恶霉灵最敏感(抗性最低)。  相似文献   

14.
在田间和实验室采用捣碎菌丝体接种,黑麦粒接种和草酸浸根3种方法分别对15个甘蓝(Brassica napus L)春油菜品种(系)进行了抗(耐)菌核病性(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鉴定。结果没有发现高抗基因型,但是甘蓝型品种(系)之间存在着感染菌核病轻重程度的显著差异。15个甘蓝型品种(系)在田间和实验室3种方法鉴定试验中感染菌核病的轻重程度排列顺序基本相似。田间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研究及治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已产生较严重的抗性,其抗性频率已达82.14%,大部分菌株抗性水平为中抗。在育苗移栽条件下,咪鲜胺常规浓度浸种已不能有效控制水稻恶苗病的发生。田间小区试验证明,氰烯菌酯等可作为治理恶苗病菌对咪鲜胺抗性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6.
油菜几丁质酶的纯化及其在抗菌核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菜叶片经油菜菌核病菌 (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 或水溶性壳聚糖处理后, 几丁质酶活性明显提高, 分别在处理后 1 d 和 2 d 达活性高峰, 比对照分别高5 倍和2 倍左右。被激发提高的几丁质酶表现为内切酶活性, 细胞间的几丁质酶比活力显著高于细胞内的酶比活力。菌核病菌侵染后的油菜叶片提取液经60% 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再通过再生几丁质柱亲和层析得到了纯化的几丁质酶, 经 S D S P A G E 显示单一的谱带,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32 000。纯化的油菜叶片几丁质酶能降解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细胞壁,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可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根际袋培养技术研究了大豆、玉米、油菜和水稻幼苗(60d)根际MB-S(MicrobialBiomass-Sulfur)的根际效应及硫肥对根际MB-S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S,根际土壤MB-S在21.6~23.9mgSkg-1(土);油菜和水稻施S处理根际土壤MB-S为22~25mgSkg-1(土)。作物根际土壤中MB-S含量比无作物处理提高了65%~130%。非根际土壤MB-S在12.5~15.4mgSkg-1(土),比无作物处理高7%~33%。根际土壤MB-S是非根际土壤的1.7~2倍。水稻根际MB-S含量一般比旱作物高。与对照(无作物处理)相比根际MB-S增加百分数,水稻稍大于油菜,但明显低于大豆和玉米。硫肥施用对根际土壤MB-S的影响不大。作物根际土壤MB-S含量与其无机S呈直线正相关;与其有机硫呈直线负相关。在旱作物中根际土壤MB-S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但在水稻中则相反。作物体含硫量与根际土壤MB-S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杂草水浸提液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两种杂草-婆婆纳(Veronica didyna Linae)和簇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 Glib)全株水浸提液分别处理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种子,结果表明:婆婆纳水浸提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高浓度的簇生卷耳水浸提液对油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而低浓度则表现为促进作用,但萌发率达到对照组水平所需的时间随浸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臭氧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臭氧对恶苗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在臭氧处理10 min的条件下,200、100、75、50 mg/m~34种浓度臭氧对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分别为54.47%、26.50%、16.08%、8.36%,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0.45%、59.55%、41.67%、14.77%。在200 mg/m~3臭氧处理条件下,30、20、10 min臭氧处理对恶苗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分别为88.08%、72.38%、49.60%,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分别为90.25%、50.74%、21.46%。[结论]试验结果为促进臭氧在水稻栽培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石香薷主要成分麝香草酚对植物病原菌的影响。[方法]采用管碟法研究麝香草酚对13种致病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麝香草酚对13种受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恶苗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黄瓜炭疽病菌、油菜菌核病菌4种植物病害真菌的抑制效果极显著,抑菌效果与麝香草酚浓度呈正相关,对这4种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25、0.063、0.063、0.250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125、0.125、0.063、3.000 mg/mL。[结论]试验结果可为麝香草酚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