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施肥 豌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生长期间需供应较多的氮素。每生产100kg豌豆干籽粒需吸收氮约3.1kg,磷约0.9kg,钾约2.9kg。所需氮、磷、钾的比重大约为1:0.29:0.94。从出苗到开花吸收的氮素约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40%,始花到终花约59%,终花到成熟约1%;磷吸收量分别为30%、36%和34%;钾吸收量分别为60%、23%和17%;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工控制土壤贮水量,研究作物产量与土壤贮水量关系的结果表明:对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能力油菜最强,小麦、豌豆次之,谷子最差;获得一定籽粒产量的最低土壤水分临界值约为:小麦160mm,豌豆150mm,谷子和油菜300mm;土壤水分超过临界值后,增加水分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但当水分增加到一定量,豌豆约300mm、小麦400mm、谷子500mm、油菜650mm时,产量则渐趋于稳定;土壤水分生产效率每毫米水最高生产小麦1.18kg,谷子0.78kg,豌豆0.69kg,油菜0.69kg。  相似文献   

3.
通过施氮试验得出,在江苏农垦临海农场壤性潮盐土中上等肥力田块,大麦无氮基础地力667 m2籽粒产量为175 kg,基础地力生产100 kg籽粒吸N 1.75 kg; 400 ~450 kg产量水平生产100 kg籽粒约吸N2.15 kg,大麦一生氮肥利用率为40%左右,大麦目标产量400 kg需N 13.84 kg.  相似文献   

4.
<正>豌豆是主要食用豆类作物,按照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半蔓生和蔓生,按收获类型可分为干籽粒豌豆和鲜食豌豆,按产区可分为春播豌豆和秋播豌豆[1]。云南省豌豆常年播种面积约17.3万hm2,其中60%~70%种植在山区和半山区旱地,干籽粒产量1.2~1.8 t/hm2,主要以满足自身需要或本地作坊加工生产为主,近几年鲜食豌豆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干豌豆生产面积和产量严重下跌[2],主要原因是干籽粒豌豆品种缺乏、单产较低,种植户积极性不高。靖豌5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院通过常规杂交育种程序育成的蔓生型干籽粒豌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以"英国大粒豌豆"和"坝莜8号"燕麦为试验材料,通过豌豆种植方式、施肥、播种密度以及与燕麦混播4个方面,研究了寒地豌豆的种植技术。结果表明:豌豆清种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比豌豆与燕麦混播比例5:3、7:2、1:1增加了64.76%、70.72%、80.41%;150 kg·hm~(-2)豆类专用肥处理的籽粒产量要比75 kg·hm~(-2)和225 kg·hm~(-2)处理高出10.84%和29.92%;株距5 cm处理的籽粒产量比7 cm和10 cm分别提高了18.89%和32.81%;垄上双行处理的籽粒产量比平作、垄上四行和垄上三行播种分别提高了50.53%、26.80%和7.95%。综合分析表明:豌豆单种(CK1W)、施150 kg·hm~(-2)豆类专用肥(F2)、30万株·hm~(-2)播种密度(M1)、垄上双行(Z4)这4种处理方式显著提高了豌豆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胡萝卜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重要的蔬菜,在皖北种植有1万hm2。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收益,探索总结了秋胡萝卜—越冬豌豆—春玉米一年三熟露地高效栽培模式,一般每667m2收获胡萝卜4 000kg、鲜豌豆荚600kg、鲜玉米1 200kg或玉米籽粒500kg,总产值约6 000元。该模式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保证粮食生产,很有推广价值。该文详细介绍了秋胡萝卜—越冬豌豆—春玉米高效种植模式与技术。  相似文献   

7.
试验表明,无论是豆科还是禾本科作物,其籽粒增产量和生物学产量与磷肥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小麦对磷肥反应比所谓“喜磷”的豆科作物并不逊色,每公斤P_2O_5可增产小麦生物学产量38.9kg/亩,比豆科作物高出56.3%~84.1%;可增产籽粒19.6kg/亩,比豆科作物高62.7%~108.1%;由于施用磷肥,小麦籽粒的增产量比豆科作物的干物质增产量还高7%~13%.单位面积上小麦吸收的总磷量比毛苕和豌豆分别高出38%和55%,从肥料中吸取的磷素比豌豆略高,而低于毛苕。磷肥利用率也是如此。整体看来,小麦对磷肥的反应比豆科作物的毛苕、豌豆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豌豆新品系8710-2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豌豆新品系8710-2是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77-441作母本,青-1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47.38 cm,千粒重220.90 g,生育期91 d,籽粒含粗蛋白284.2 g/kg、赖氨酸20.3 g/kg、粗脂肪13.4 g/kg,抗旱性强,耐根腐病,平均折合产量1 080.00 kg/hm2,比对照品种绿豌豆增产45.45%,丰产、稳产性好.适宜在定西市半干旱山区及其同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荷兰豆属豆科豌豆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直根系和根瘤菌,以嫩梢、嫩荚和籽粒为食用蔬菜,由于质嫩清香,富有营养,为人们所喜食佳蔬.2001年互助县连片种植103小荚荷兰豆7.6hm2,平均每公顷产量为青豆荚2391kg,最高3165kg,干豆籽1260kg.  相似文献   

10.
绿洲灌区玉米间作豌豆的产量密植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解决集约化栽培条件下间作密植潜力研究薄弱、生产中缺乏间作增密增产理论和实践依据的问题.【方法】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低、中、高(4.50、5.25、6.00万株/hm2)玉米密度对玉米间作豌豆群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玉米间作豌豆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玉米间作豌豆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低、中、高玉米密度下的间作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2.除在中密度水平下,间作的籽粒总产量低于相应单作4.89%,其余处理均表现为间作籽粒总产量高于单作,间作生物总产量高于单作豌豆;单位面积间作玉米及间作豌豆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平均比相应单作增加了82.03%和5.89%、37.12%和2.88%;随玉米密度的增大,间作的籽粒总产量、间作玉米和单作玉米的籽粒产量及间作玉米的生物产量均呈增大趋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量性状对玉米籽粒产量的综合效应排序为:穗数穗粒数500粒质量,所以穗数对玉米增产的贡献居所有产量性状之首;4个产量性状对豌豆籽粒产量的综合效应排序为:株数百粒质量单株荚数单荚粒数,说明对豌豆籽粒产量影响较大的是株数和百粒质量.【结论】综合作物的产量高低、产量性状表现及通径分析结果可得:随玉米密度的增大,间作可以显著提高主栽作物玉米的籽粒产量,进而提高间作的籽粒总产量,但会影响豌豆在间作中籽粒产量的优势,所以玉米间作豌豆较单作具有更高的容纳高密度的潜力和产量优势,且密植是提高间作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3414”完全实施方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得出如下施肥参数:苏北沿海垦区壤性潮盐土,中等肥力田块,啤酒大麦单二空白基础地力籽粒产量2709.0kg/hm2,无氮基础地力籽粒产量2689.5kg/hm2,无磷基础地力籽粒产量5380.5kg/hm2,无钾基础地力籽粒产量5367.5kg/hm2;缺氮基础地力相对产量为48.7%,缺磷基础地力相对产量为97.4%,缺钾基础地力相对产量为97.2%;无氮区啤麦需氮量2.147kg/100kg,无磷区啤麦需磷量1.219kg/100kg,无钾区啤麦需钾量2.697kg/100kg;最高产量啤麦需氮(N)量2.509kg/100kg,需磷(P2O5)量1.351kg/100kg,需钾(K2O)量2.817kg/100kg;空白区啤麦需氮(N)量1.865kg/100kg,需磷(P2O5)量1.480kg/100kg,需钾量(K2O)2.192kg/100kg;氮肥利用率为24.6%~47.2%,平均36.7%.  相似文献   

12.
豌豆挤压力学特性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绿豌1号,为试验材料,在材料力学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了豌豆挤压试验以及运用有限元法建立豌豆籽粒的力学模型,研究豌豆籽粒在挤压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试验测得含水率在10.3%~18.3%的豌豆籽粒在平放、侧放、立放3种不同放置方式下的屈服强度为1.06~4.80 MPa,弹性模量为57.5~392.6 MPa,破碎负载为83.8~358.1N,最大屈服变形为0.422%~1.521%.结果表明: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破碎负载随着豌豆含水率的增加均有明显下降,屈服变形随着豌豆含水率的增加而升高;在同一含水率下,豌豆平放挤压时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破碎负载最大,侧放挤压时次之,立放挤压时最小;平放挤压时,豌豆破裂方式沿着平面压头接触面开始破裂,裂纹沿着豌豆曲面垂直于两瓣子叶,侧放和立放挤压时,豌豆破裂出现两瓣子叶开裂;比较3种不同放置方式下的试验值和仿真值,二者最大差异是10.8%,验证了运用有限元法研究豌豆籽粒挤压学特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苏豌8号豌豆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利用早熟的矮生直立豌豆品种中豌6号为母本,矮生早熟大粒甜豌豆品种S4008为父本,经过杂交和系统选育而成。具有早熟、高产、抗病等优点,2014年苏豌8号及光温处理促进豌豆提早成熟技术通过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该品种早熟,荚长6.63 cm、宽1.90 cm,百荚鲜质量1 011.1 g,鲜籽百粒质量52.0 g,鲜籽粒浅绿色,口感柔糯;抗寒性较好,中抗白粉病;一般单产鲜荚约800 kg/667 m2,适合江苏省及相邻省份作保护地或露地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14.
豌豆原产于地中海沿岸、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等地。中国栽培豌豆已有两干多年,相传是汉代张骞通西域时带回家的。豌豆为长日照作物,要求气候凉爽,水分较多,耐瘠薄,豌豆适应性很强,分布甚广,地球上凡能种植小麦的地方几乎都有豌豆栽培。豌豆是世界上第二大食用豆类。豌豆籽粒含蛋白质15.5%~39.7%,脂肪约2%,碳水化合物约60%,还富含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还含有较多的糖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优质蔬菜。豌豆茎叶和荚皮富含可消化蛋白质,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饲料。  相似文献   

15.
食荚豌豆又名荷兰豆、荷仁豆、剪豆、软荚豌豆、小寒豆、淮豆、麻豆、青小豆、留豆、金豆、回回豆等.属豆科植物.豌豆含止杈酸、赤霉素和植物凝素等物质,具有抗菌消炎,防止便秘,有清肠、增强新陈代谢和抗癌防癌的作用.荷兰豆和豆苗富含蛋白质、糖分、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豆荚、嫩梢和幼苗,均可作优质高级蔬菜,品质脆嫩,清甜可口、风味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豌豆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最少.每生产100kg鲜豆荚,需纯氮1.6kg、五氧化二磷0.6kg、氧化钾1.2kg,氮磷钾比为2.7∶1∶2.一般667m2产750~1000kg.  相似文献   

16.
为了扩大豌豆品种资源,寻求新型食物蛋白质来源,于2007年3-6月在北京延庆县,以中豌4号、中豌6号为对照,比较了8个加拿大半无叶型豌豆品种的生育期、植物学特征、产量性状、籽粒营养特性与抗性。结果表明:引进品种的生育期长于对照,CANSTAR是引进品种中生育期最短的,为95d。单株产量CANSTAR、A.C.MELFORT、M.P.1824最高,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4.77g/株、4.76g/株、4.69g/株。CANSTAR、REWARD、M.P.1824单位面积籽粒产量高于对照11.1% ̄27.0%,分别为3257kg/hm^2、2986kg/hm^2、2905kg/hm^2。A.C.ADVATAGE籽粒的粗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27.33%、1.9981%。引进品种抗倒伏性、抗白粉病、抗根腐病、抗潜叶蝇等抗性均强于对照。加拿大半无叶型品种CANSTAR、REWARD、M.P.1824适宜在延庆推广种植,A.C.ADVATAGE在蛋白质产出上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果林套种蚕豆赤斑病防治药剂筛选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充市常年种植蚕豆19万亩左右、豌豆超过22万亩,蚕、豌豆种植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1%,为川东北第二大主产市,多为间套作方式种植。近年来随着产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养殖业和优势果蔬园区发展也相当迅速,较好地带动了产区粮饲兼用型干籽粒以及鲜食型蚕豌豆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盆栽条件下,对加拿大豌豆品种M.P.1824接种8株豌豆根瘤菌菌株,研究其对豌豆生育特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根瘤菌可以延长豌豆生育期,促进后期豌豆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增加籽粒粗蛋白质、粗纤维含量,以及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其中,接种菌株ACCC 16058豌豆初花期、盛花初荚期、盛荚期及成熟期分别推迟3.1、5.2、4.8及12d,盛花初荚期分枝数增加45.5%,成熟期株高增加16.61%,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籽粒干重及单盆籽粒干重分别提高76.67%、85.54%、65.13%和36.71%,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接种商用菌株F98,可显著提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与降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P<0.05),增减量分别为+12.37%、-37.77%;接种CCBAU 43228和CCBAU 43232的籽粒粗纤维含量分别增加1.24和1.20倍,且比F98菌株增加39.7%和37.6%,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接种CCBAU 43232处理可溶性糖含量降低35.65%,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综合分析表明,M.P.1824盆栽条件下接种菌株ACCC 16058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9.
<正>云南省保山市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利,气候多样,光热充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近年来鲜食豌豆在全市发展较快,年种植面积约15万亩,鲜荚总产量约5万t,总产值达2亿多元,现已逐渐成为冬季农业开发的优势作物,产品远销昆明、重庆、成都、广州以及邻国缅甸等地。蔓生型豌豆新品种滇宝先锋长寿仁豌豆于2013年开始由保山市农科所引进种植推广,以其籽粒翠  相似文献   

20.
豌豆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约占籽粒重的22%~24%,且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以及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胡萝卜素等,是广大群众喜食的优质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