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作是控制大范围土传病害的自然屏障。试验(1989-1991)结果表明,冬大麦和冬小麦混作能降低由眼斑病菌(pseuaocercosporellaherpotrichoicles)、镰刀菌(Fusariumspp.)、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mycesgraminis)和丝核菌(Rhioctoniacerealis)引起的茎腐病。前茬为谷类混作的,后茬大麦和小麦健茎数目增加。前作为混作时,大麦拔节期和成熟期Fusariumspp.的发病率显著降低(降低幅度大于50%);在大麦成熟期,G.grarminis的发病率从44%(前作大麦)降低到9%(前作混作)。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没有因为前作的不同而明显不同。前作为大麦的混作小麦。眼斑病的发病率增加,且病原菌间发生互作,表明竞争的差异。大麦和小麦连续2年混作,控制病害的效果提高。这种情况下,小麦病害降低的程度与小麦单作施杀菌剂效果相似。利用选择性培养基测定小麦下胚轴和根组织的病原频率表明:G.grarminis在小麦组织中的频率从14%(前作大麦)和7%(前作小麦)降低到1%(前作混作),Fusarium.spp的频率一般不受前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科技期刊是反映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水平的窗口 ,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可通过期刊的状况得以反映。因此 ,科技期刊的质量与水平越来越受到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项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已进行了 1 0年 ,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科学地评价期刊 ,客观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提供了宝贵资料。该课题的承担者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于 1 999年 1 2月完成的 1 99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 ) ,以 1 998年 2 64 8种中国科技期刊的引文数据为依据 ,选择目前比较公认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 99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 )统计 ,西北农业大学 1 998年在所统计的 1 2 86种科技期刊中共发表科技论文 3 1 0篇 ,在全国高校中位居第75名 ;在全国农林高校中位居第 4名 ,详见表 1。表 1  1 998年我国高校 (农林 )科技论文数前 30名名次表位次在全国高校中的位次高校名称 论文数 /篇 位次在全国高校中的位次高校名称 论文数 /篇1 44中国农业大学 52 3 1 6 1 83湖南农业大学 1 302 51浙江农业大学 40 3 1 71 91东北林业大学 1 2 53 75华中农业大学 31 0 1 81 95江西农业大学 1 2 1475西北农业大学 31 0 …  相似文献   
6.
研究地膜覆盖、育苗移栽、露地直播三种栽培方式对不同时期形成的棉铃发育的影响表明:在满足其它生长条件下,栽培方式对同期形成的棉铃发育过程中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生理变化影响较小,但对单株棉铃各主要性状的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地膜棉伏桃比例比移栽棉和直播棉分别增加8%和14%左右,产量分别提高31%和60%左右,与育苗移栽、露地直播比较,地膜覆盖栽培确是棉花生产上获得高产优质的丰产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2004)》对5586种统计刊源140万篇中文论文引用参考文献及“中国期刊网”中心网站2003年全文下载记录的统计,本刊2003年度总被引频次856次(他引总引比0.9077),居全国农林高校学报第一名,影响因子为0.5504,居全国农业高校学报类第3名,现将前15位农业高校学报3年来的统计结果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8.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陕西省科技新星西北农业大学博士导师张涌教授张涌,男,1956年出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中共党员。1981年内蒙古农牧学院本科毕业,1987年和1990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先后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兽医系和西北...  相似文献   
9.
为快速准确地鉴别不同部位和不同采集年限的巨大口蘑,采集88份巨大口蘑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建立判别模型,鉴别不同部位、不同采集年限的巨大口蘑。对波段进行筛选,并比较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标准正态变量(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一阶微分(first derivative,FD)、二阶微分(second derivative,SD)等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巨大口蘑子实体主要含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在光谱波数为1655 cm-1、1554 cm-1和243 cm-1附近是蛋白质的特征峰,在1410 cm-1、1376 cm-1、1243 cm-1、1160 cm-1和952 cm-1附近有脂肪类物质的特征峰,在 1154 cm-1、901 cm-1、880 cm-1和814 cm-1附近为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原始光谱结合标准正态变量校正,在1800~600 cm-1对不同部位的巨大口蘑样品的鉴别正确率为100%;对不同年限巨大口蘑菌柄校正集和预测集分类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2.3%;不同采集年限的巨大口蘑菌盖校正集和预测集分类正确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0.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采集58份巨大口蘑样品的红外光谱,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去除光谱噪音明显部分,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红外图谱具有差异,主要吸收峰有2295、2851、1652、1149、1075、1030、995和807 cm-1.在500-3000cm-1波段范围内,用原始光谱结合标准正态变量校正法,能够对野生和栽培样品菌盖和菌柄校正集、预测集的样品进行正确识别.表明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结合判别分析法对野生和栽培巨大口蘑进行鉴别,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