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程度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与乳清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6头健康奶牛和18头患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奶牛,采集乳样,分离乳清,利用Elisa CRP检测试剂盒测定样品中CRP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汁体细胞数的增加,乳清中CRP含量逐渐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升高极显著。结果表明,乳清中CRP含量变化与隐性乳房炎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损伤程度与乳汁体细胞数增加和乳清中CRP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乳清中淀粉样蛋白A与奶牛隐性乳房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程度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与乳清中淀粉样蛋白A(SAA)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8头健康奶牛和24头患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奶牛为试验动物,采集乳样,分离乳清,利用Elisa SAA检测试剂盒测定样品中SA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汁体细胞数的增加,乳清中SAA含量逐渐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或P﹤0.05)。结果表明,乳清中SAA含量变化与隐性乳房炎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损伤程度和乳汁体细胞数增加与乳清中SAA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选取18头患不同程度隐性乳房炎奶牛和6头健康奶牛为试验动物,采集乳汁,分离乳清,利用比色法检测乳清中LDH、NAG活性,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与乳清中LDH、NAG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加重,乳清中LDH、NAG活性呈升高的趋势。乳清中LDH、NAG活性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随着体细胞数增加和乳腺炎症的加剧,乳清中LDH、NAG活性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与乳清中IL-8和TNF-α含量变化的关系。选取24头患有不同程度隐性乳房炎的奶牛和8头健康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集64份乳样并分离乳清,利用ELISA法检测乳清中IL-8和TNF-α含量。结果表明,患有轻、中、重度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清中,IL-8和TNF-α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且乳清中IL-8和TNF-α含量随着隐性乳房炎病情的加重呈升高趋势。乳清中IL-8和TNF-α含量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程度呈正相关性,IL-8和TNF-α含量随着乳腺炎症的加剧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对8头正常奶牛和22头自发性乳房炎奶牛的混合乳汁中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结合珠蛋白(HP)、α1-酸性糖蛋白(AGP)水平和乳汁体细胞数(SCC)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房炎奶牛与正常奶牛乳汁中HP水平差异显著(P<0.05),与乳汁SCC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r=0.406);乳房炎奶牛与正常奶牛乳汁中SAA和AGP的差异不明显(P>0.05),而且与乳汁SCC的相关性也均不显著,说明乳汁HP水平能反映奶牛乳腺感染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奶牛隐性乳房炎对牛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奶牛隐性乳房炎对牛乳品质的影响,在四川省洪雅市一大型奶牛场里,将7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6个月内所采的334个乳样,按乳汁体细胞数分成4组,分析各组间乳成分的变化趋势.以乳汁体细胞数超过每毫升50×104个作为判定隐性乳房炎的标准,结果显示,随着乳汁体细胞数的升高,特别是体细胞数超过每毫升50×104个时,乳蛋白比率、Na+和Cl-含量及乳过氧化物酶活性随体细胞数的升高都显著增加(P<0.05);乳脂、乳糖和干物质比率及K+、Mg2+、Ca2+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P含量在乳汁体细胞数每毫升超过100×104个时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定量实时检测奶牛牛乳中的乳酶活性,通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2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采集乳汁测定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SCC)和5种乳酶活性,研究乳酶活性在健康和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的变化规律及与SCC的相关性。【结果】以乳汁体细胞数50×104mL-1作为判定乳房炎的标准,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N-乙酰基-1-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乳酸脱氢酶(LDH)、乳过氧化物酶(LP)、碱性磷酸酶(AL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乳酶活性与SCC(lgSCC)呈正相关,其中NAG活性与SCC(lgSCC)的相关性系数R2=0.98,NAG与LDH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2=0.95。【结论】奶牛隐性乳房炎对LDH、NAG、LP、ALP和MPO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乳酶NAG和LDH可联合应用作为早期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乳房炎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采集西安市某奶牛场618头荷斯坦奶牛完整记录的各月DHI报告中体细胞数据和兽医记录,统计分析乳房炎发病率、临床乳房炎及其患病时期对奶牛305d奶量的影响。同时另采集108头奶牛有完整记录的150个泌乳期的1 368条DHI记录,对比分析不同体细胞水平对奶牛胎次奶量、日产奶量和乳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年发病率为50.5%,临床乳房炎头阳性率为4.37%,头次阳性率为8.25%。临床乳房炎极显著降低奶牛305d奶量(P0.01),而在泌乳盛期患病的牛305d奶量降低可达32.5%。隐性乳房炎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患病程度加重而加重,平均体细胞数20万/mL胎次奶量就会显著减少(P0.05),而体细胞数50万/mL,胎次奶量极显著降低(P0.01)。奶牛泌乳盛期患隐性乳房炎比泌乳中后期患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和乳蛋白率的影响更大,患病程度重的奶牛相对于健康牛日平均奶量显著降低(P0.05),乳蛋白率显著增高(P0.05),乳脂率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常造成奶牛乳汁体细胞数升高和细胞因子水平改变.白头翁皂苷B4是中药白头翁的主要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对临床型乳房炎奶牛注射白头翁皂苷B4注射液,为探究白头翁皂苷B4对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汁SCC、酶、炎性和抗氧化因子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规模化奶牛场2~3胎次泌乳高峰期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对照组,不注射药物)和临床型乳房炎奶牛(试验组)各12头.乳房炎发病当天记为第0天,按0.05 mL/kg连续颈部肌肉注射白头翁皂苷B4注射液6 d,1次/d,并观察临床疗效至第12天.分别使用体细胞检测仪和ELISA法检测各组奶牛第0、1、3、5、7、9、11天乳汁SCC和乳清酶LDH、NAG、ALT、AST、ALP、ACP,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抗氧化因子T-AOC、GSH-Px、SOD、CAT、MDA含量,并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汁SCC,乳清酶LDH、NAG、ALT、AST、ALP、ACP,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治疗时间推移显著下降(P<0.05);而抗氧化因子T-AOC、GSH-Px、SOD、CA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治疗时间推移显著上升(P<0.05);第11天时除ALP显著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指标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白头翁皂苷B4可显著降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炎症反应和乳汁SCC,促进乳酶恢复正常水平,增强乳腺抗氧化能力,是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
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新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应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的常用方法有加州乳房炎试验(CMT),乳汁体细胞计数(SCC)等,但在常规使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奶牛乳汁中一些酶活性和急性期蛋白量的变化是监测隐性乳房炎很有价值的指标,可用于泌乳早期感染乳区的检测和选择感染奶牛进行干乳期治疗。结合珠蛋白(H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奶牛最为敏感的急性期蛋白,它们在急性炎症时大量增加。概述了乳酸脱氢酶(LDH)、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乳过氧化物酶(LP)、碱性磷酸酶(ALP)、结合珠蛋白(H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指标在奶牛乳房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二联灭活疫苗免疫与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体细胞数、乳成分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在接种该二联灭活菌苗后,检测其免疫后120d内隐性乳房炎阳性率、牛奶中体细胞数及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首次免疫后第30天,二联灭活菌苗免疫组体细胞数、乳脂含量和乳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首次免疫后第60天,二联灭活菌苗免疫组同对照组相比,隐性乳房炎阳性率显著下降(P 0.05);首次免疫后第90天,免疫组乳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该二联灭活疫苗免疫可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有效降低牛乳中体细胞数,显著提高乳蛋白含量、乳脂率、乳糖含量,对牛乳质量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乳房炎中发生最多、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病症之一。病牛乳房和乳汁均无肉眼可见变化,但牛奶产量下降、细菌出现在牛奶中、乳成分被改变等。病牛乳汁电导率、体细胞数、pH值等发生变化,须用特殊理化方法才能检出。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杨凌莱夫尔公司生产的“乳炎宁”搽剂,对隐性乳房炎奶牛进行治疗试验。将年龄、胎次、分娩时间、日产奶量接近的14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另选7头年龄、胎次、分娩时间与以上两组接近的健康牛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外敷用药,每日两次,对照组和健康组不用药,其它饲养管理条件相同。一周后,进行BMT检测隐性乳房炎情况,并采混合乳测定体细胞数和乳成分。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奶牛乳中体细胞数显著下降67.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药物对隐性乳房炎的有效率为79.8%,表明“乳炎宁”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对洛阳市第一、第二两个奶牛场的125头泌乳牛,用HMT 和MWT 两种方法进行乳汁检查。结果表明,洛阳市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69.6%,患病乳区占被检乳区数的68.7%。人工挤奶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远远低于机器挤奶,差异极其显著。年龄与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呈正相关。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程度与奶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牛乳中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牛乳中体细胞数对产奶量和乳汁成分的影响,采集西安草滩奶牛三场2004年处于泌乳盛期(2~4胎)的荷斯坦牛的奶样,测定体细胞数、乳脂率、乳蛋白率、日产奶量、胎次、泌乳阶段,共测341个样本。运用直线相关与回归方法,确定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与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率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体细胞数与产奶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14,P0.01),与乳脂率无显著相关关系(r=-0.045,P0.05),与乳蛋白率无显著相关关系(r=0.035,P0.05)。说明体细胞数越高,奶量损失越大,当体细胞数超过110万/mL时,奶量损失达24.6%。因此,要充分利用奶牛牛群改良项目(dairy herd i m-provement,DHI)报表,加强对体细胞数的监控,及时预防和发现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减小经济损失,提高牛群的产奶性能。  相似文献   

16.
消乳灵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新城  褚景生  赵兴华  刘永超  邱凤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46-11147,112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消乳灵"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8头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试验组(20头)和对照组(8头)。选用清热燥湿中药黄柏、大黄和公英经乙醇提取后加入冰片制成涂搽剂"消乳灵",局部涂搽乳房治疗奶牛乳房炎,试验期为2周。[结果]涂搽"消乳灵"2周后乳房炎治愈率达89.47%,泌乳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乳汁中体细胞数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血浆中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提高(P〈0.01)。[结论]消乳灵对奶牛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随机采集的奶牛乳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与体细胞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细胞数在20万~50万个/mL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值在0.40~0.55mho/m之间;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上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在0.6mho/m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的变化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可确定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变化的相关关系可准确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B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法等方法相结合,对哈尔滨市3个大型奶牛场、10户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 000头奶牛,400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其中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7.7%(477/1 000);乳区发病率为27.3%(1092/4000),从477头的隐...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瓜蒌散对临床性乳房炎治疗效果,将患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分为西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同时以乳房炎阴性健康奶牛作空白对照。各组分别在0、5、10、15 d采集样品。统计中药组、西药组治愈头数及有效头数;测定乳汁中体细胞数;乳清中SA、ALT、AST、LDH含量;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试验结果显示,中药组治愈率为57.1%、有效率为92.9%,西药组治愈率为23.1%,有效率为69.2%;给药15 d后,中药治疗组乳汁中SCC低于西药组(P0.01);西药组淋巴刺激指数低于健康组(P0.05);西药组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低于健康组(P0.05),中药治疗组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SA、ALT、AST、LDH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瓜蒌散具有加速受损乳腺组织修复作用,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发病后严重影响牛奶的品质,可以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增加药物费用,造成奶农的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主要表现为临床型和隐性型.其中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较临床型乳房炎高。由于奶牛隐性乳房炎无临床症状,乳房和乳汁通常肉眼无可见变化,所以通过实验室群体检测.2008年3月,阿克苏市动物防疫监督站对依杆其乡某奶牛场临床健康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测,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7.3%。而对病牛进行治疗和淘汰,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