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贵州开阳烟区烟蚜茧蜂繁育及田间防治蚜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阳烟区,对烟蚜茧蜂繁殖技术及烟蚜茧蜂生物防治烟蚜技术进行探索。结果表明,繁蚜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高时烟蚜繁殖较快,接蚜15 d后,数量可达到初始接蚜量的872倍;固定蜂蚜比条件下,单株蚜量对烟蚜茧蜂的繁殖速度有影响,单株蚜量较低时,初期烟蚜被寄生率较高;田间释放烟蚜茧蜂对烟蚜的防治效果明显,且放蜂量越大,防治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本地温室内2种优势寄生蜂烟蚜茧蜂和菜少脉蚜茧蜂对桃蚜的控害潜能,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研究了2种蚜茧蜂和桃蚜的繁殖、寿命和子代性比等生物学特性,并编制了寄主和寄生蜂的试验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2种蚜茧蜂的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烟蚜茧蜂雌蜂寿命长于菜少脉蚜茧蜂; 2种蚜茧蜂的逐日产卵量在羽化第2日达到高峰(烟蚜茧蜂:67.70粒;菜少脉蚜茧蜂:52.95粒),随后逐日下降;烟蚜茧蜂和菜少脉蚜茧蜂单雌平均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烟蚜茧蜂:332.2粒/雌;菜少脉蚜茧蜂:218.9粒/雌),产卵历期也存在显著差异(烟蚜茧蜂:8.0 d;菜少脉蚜茧蜂:6.4 d);母蜂日龄对子代雌性比有显著影响,且在相同日龄条件下,菜少脉蚜茧蜂的子代雌性比高于烟蚜茧蜂;通过比较2种蚜茧蜂与桃蚜的生命表参数发现,蚜茧蜂r_m和R_0值均明显大于害虫。综上表明, 2种蚜茧蜂对桃蚜的寄生能力强,繁殖速率高,种群增长速率均优于桃蚜,对桃蚜表现出较好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保山透心绿蚕豆上蚜虫的严重危害问题,在保山市隆阳区开展了利用烟蚜茧蜂防治蚕豆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试验表明,释放烟蚜茧蜂(僵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烟蚜茧蜂对蚜虫的防效逐渐显现,放蜂21 d后,田间蚜虫的有蚜株率和蚜情指数逐渐减低,烟蚜茧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逐渐增加,防治效果最高可达86.18%。由此可见,烟蚜茧蜂对透心绿蚕豆上的蚜虫防效显著,对蚜虫能起到有效、持续、安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蚜虫有多种天敌,利用天敌防治蚜虫是十分重要的生防方法,而蚜茧蜂是蚜虫天敌中分布最广、应用价值最高的天敌。烟蚜茧蜂作为蚜茧蜂的优势种群,是防治蚜虫的有力手段。烟蚜茧蜂是多寄主型天敌,在多种作物上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烟蚜茧蜂寄生蚜虫的种类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烟蚜茧蜂最喜桃蚜(烟蚜),对萝卜蚜、麦长管蚜和甘蓝蚜均寄生,也寄生大豆蚜和棉蚜。因此,烟蚜茧蜂不仅在烟草作物上是非常好的生物防治手段,在甘蓝、小麦、萝卜、棉花等非烟类作物上也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利用烟蚜茧蜂防控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的效果。[方法]研究烟蚜茧蜂防治、化学农药防治、不采用任何防治方法 3种处理对烟蚜及蚜传病毒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在大田环境下利用繁蜂大棚持续性放蜂可有效缓解烟田烟蚜种群数量的增长,人工释放烟蚜茧蜂进行烟蚜防治后,平均有蚜株率由放蜂前的14.4%减少至3.5%,有蚜烟株平均单株蚜量由104.0头/株降至18.7头/株,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虫口减退率为74.82%,防治效果达86.04%,蚜传病毒病(PVY+CMV)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病指减退率为73.07%,防治效果显著。[结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及蚜传病毒病效果显著,并且可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6.
烟蚜茧蜂控制工厂化蔬菜桃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蚜茧蜂控制工厂化蔬菜挑蚜,进行了放蜂量、放蜂时期、放蜂次数以及控蚜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烟蚜茧蜂控制温室桃蚜放蜂量(蜂蚜比)在桃蚜发生初期以1:200为宜,连续多次放蜂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温室黄瓜桃蚜发生初期,每隔5d释放1次,连续7次释放烟蚜茧蜂,有效控制期可达50d。  相似文献   

7.
采集凉山州、攀枝花市、泸州市、宜宾市、广元市、达州市、德阳市、云南省玉溪市烟叶产区烟田蚜虫和蚜茧蜂,室内进行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蚜虫优势种群为桃蚜(Myzuspersicae),蚜茧蜂优势种群为烟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对各烟叶产区烟蚜及烟蚜茧蜂进行生殖研究,结果显示:烟蚜产仔能力以泸州市、宜宾市及德阳市较强;烟蚜茧蜂成虫寿命以泸州市、宜宾市及达州市的较长;烟蚜茧蜂产卵量以泸州市、宜宾市及德阳市较大,其他各烟叶产区烟蚜及烟蚜茧蜂生长发育及生殖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进行了人工温室大量繁殖烟蚜茧蜂和田间释放烟蚜茧蜂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蜂时烟蚜量和接蜂量是影响僵蚜繁殖量的重要因素;大田放蜂生物防治效果达89.3%,防治效果显著;大田放蜂应在田间蚜量很少的5月中旬,同时防治效果随着放蜂次数和放蜂量的增多,防治效果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9.
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在开阳烟区的防治效果,以完善开阳烟区病虫害防治体系.[方法]于2015年在贵州省开阳县进行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的效果评价.[结果]蚜虫繁育量随接蚜后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僵蚜量随接蜂后天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放蜂区烟蚜衰退率较非放蜂区高29.0%;烟株蚜传病毒病发生率降低,农药施用次数较非放蜂区少1.5次.[结论]烟蚜茧蜂防控烟蚜技术的效果明显,有利于降低烟农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大棚释放不同比例的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4∶0、3∶1、2∶2、1∶3、0∶4),防治不同数量烟蚜种群(蚜情指数为0~5级。结果表明:蚜情指数为0~3级时,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以3:1的比例释放可以达到更好的控制烟蚜的效果,防治效果达81.13%。蚜情指数达到4~5级时,烟蚜茧蜂和菜蚜茧蜂以1:1的比例释放时,控制效果高于比其他对照组,但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烟蚜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防治烟蚜,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通过人工繁殖和释放烟蚜茧蜂对防治烟蚜应用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温室小棚培养烟蚜茧蜂,烟蚜茧蜂的繁殖速度快,能满足大田散放烟蚜茧蜂数量的需要;放蜂7、14、28 d后处理Ⅰ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处理Ⅱ和处理Ⅲ的45.5%和42.8%、31.6%和22.0%、39.2%和5.7%;放蜂7 d后平均防效为32.0%,随后防效逐渐上升,放蜂35 d后平均防治效果达83.0%。这说明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是一种十分稳定、有效的方法,可以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规模化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主要技术障碍及应对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危害烟草Nicotina tobaccumL.的一种主要害虫,烟蚜茧蜂是烟蚜的优势寄生天敌。对烟蚜茧蜂控制烟蚜能力、繁殖技术、保护应用及规模化应用中需要研究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一些可供规模化应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更好地为吉林省优质烟叶生产服务,并逐步的向大农业进行推广,以玉溪市烟草公司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为基础,吉林省烟蚜茧蜂防治烟蚜项目组经过3a(2014-2016)的努力,总结出一整套适宜吉林省冬季寒冷地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涉及繁蜂设施、具体繁蜂操作(冬季蚜种、蜂种的保育,一级种蚜、种蜂的扩繁,烟蚜及烟蚜茧蜂的大量繁育)、放蜂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4.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是为害烟草Nicotina tobaccumL.的一种主要害虫,目前生产上还是以化学杀虫剂为主控制该虫的为害。烟蚜茧蜂是烟蚜的优势寄生天敌,对烟蚜茧蜂寄主、繁殖技术和对烟蚜的控制作用及其规模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并对制约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利用的主要技术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是烟草绿色防控的一项关键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制约和限制了烟蚜茧蜂的应用效果。针对洛阳市烟蚜茧蜂的繁育和大田应用2个环节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为烟蚜茧蜂防治蚜虫的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解决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推动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组织保障、技术操作、推广应用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洛阳地区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体系,为该项技术在更大的领域进行普及和推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烟蚜茧蜂对烟叶质量的影响。[方法]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气候环境和生产条件下,比较烟蚜茧蜂释放区、常规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的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结果]放蜂防治区的烟叶较易烘烤并且烤后黄烟率较高,单叶重高达8.6 g,产量高达2 742.5 kg/hm2,产值高达50 875.00元/hm2,均价18.55元/kg,上等烟比例为53.10%,烟叶产量、产值和总体质量明显较常规防治区和空白对照区好。[结论]试验结果为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对不同龄期烟蚜(Myzus persicae)寄生的偏好,观察了烟蚜茧蜂对不同龄期烟蚜的寄生选择行为和不同龄期烟蚜被寄生后的子代烟蚜茧蜂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烟蚜茧蜂成功寄生4龄烟蚜和成蚜需要的寄生次数分别是1、2、3龄烟蚜的4.15、2.33、1.46倍和3.77、2.12、1.33倍,成功寄生3龄烟蚜需要的寄生次数分别是1、2龄烟蚜的2.83、1.59倍,低龄期烟蚜(1龄和2龄)更容易被寄生,寄生高龄烟蚜(3、4龄烟蚜和成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另外,烟蚜茧蜂选择给予1、2、3、4龄烟蚜和成蚜的寄生次数占比分别为6.69%、12.21%、26.29%、33.47%和21.21%,其对高龄期烟蚜的寄生次数比例超过80%,说明烟蚜茧蜂更偏好于选择寄生高龄烟蚜。烟蚜龄期不影响子代烟蚜茧蜂的发育历期、寿命和性比,但1龄烟蚜繁育的子代雌蜂体型显著小于3、4龄和成蚜,2、3龄烟蚜繁育的僵蚜羽化率(分别为89.17%和91.14%)比1、4龄和成蚜繁育的僵蚜羽化率(分别为77.78%、87.56%和81.85%)高,相对而言,中间龄期烟蚜(2、3、4龄)更利于子代烟蚜茧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黄板对繁蜂小棚内有翅蚜和烟蚜茧蜂的诱杀规律,观察了黄板在不同时间段对烟蚜茧蜂和有翅蚜的诱杀效果;利用有翅蚜的假死习性,通过轻拍有翅蚜和烟蚜茧蜂聚集地的方法,观察了黄板距离繁蜂小棚顶不同平放距离对烟蚜茧蜂和有翅蚜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黄板对有翅蚜和烟蚜茧蜂均有显著的诱杀效果,从早到晚,诱虫比率逐渐下降,在15:00以后,黄板对繁蜂棚内有翅蚜的诱杀效果会显著的高于烟蚜茧蜂;将黄板放置在距离繁蜂网10 cm时,黄板对烟蚜茧蜂的伤害值显著的高于20、30和40 cm的处理。在实际繁蚜过程中,可以采用悬挂黄板的方法,监测和剔除繁蚜棚内的烟蚜茧蜂;利用蚜虫假死性,轻拍繁蜂虫网,将黄板平放在距离繁蜂网顶20、30、40 cm时,黄板可高效剔除混合聚集在繁蜂网上的有翅蚜和烟蚜茧蜂,而几乎不伤害烟蚜茧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