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态度是决定自然保护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浙江与陕西2省8个自然保护区周边24个社区,192个农户生计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保护区管理和农户生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保护区管理、农户生计状况对农户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和建立针对社区的补偿机制,有助于提高周边农户支持意愿,但目前的社区共管和旅游开发等对周边社区农户支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当前周边社区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薪柴为主的情况下,农户能源消费水平越高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支持程度越低;农户收入水平对支持态度的影响与预期判断相悖,但实际作用有限。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共管模式的效果;建立多元长效补偿渠道,改善农户生计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的直接依赖。表6参16  相似文献   

2.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冲突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天日山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通过对天日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天日乡政府、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及科技人员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衣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天日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主要冲突:①野生竹笋抚育经营受限,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9补偿措施不到位,社区居民预期收益未能兑现;③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当地项目投资开发受限;④限制采薪烧炭,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⑤旅游开发后.环境质量和社会治安状况变差。并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成因进行了分析:①自然保护区的外部性是客观基础;②保护理念和模式落后是认知原因;③产权交易机制不健全是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自然保护的力度,建立了更多的自然保护区,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关注日益高涨,对保护区周围居民和社区发展状况的关注较少,因而出现了矛盾.文章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矛盾的成因,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并意识到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提倡野生动植物以及环境的保护。为了平衡自然保护区与周边地区的发展,人们引入了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概念,本文将从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内涵、制度的建立、存在的冲突以及对策四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状况的生态位适宜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引入到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中,并据此构建可持续生计的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利用该模型选取多项能够反映现实生态位与最佳生态位之间耦合度的单项指标,构成经济生态位、社会生态位、环境生态位三大类独立的评价指标,用以评价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计的可持续性。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周边2个社区为例,通过计算生态位适宜度,判断居民生计状况和生计的可持续性,并综合当地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条件,验证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在评价居民生计状况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社区共管作为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方式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为了深入探讨社区共管体制的内在机理、影响因素和运行方式,本文以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山垸社区共管的实际情况为具体研究对象,梳理其社区共管发展的历程和原因,总结其十多年社区共管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依此提出完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体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与周边社区居民的影响密不可分。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对当今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普遍存在的利益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不同情况下该动态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最后对最优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策略组合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秦岭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选取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实证调研,论述了长青保护区现存的问题以及其周边社区现实生活状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共生理论视角反思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提出3个问题来阐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共生理念。并提出"政府-保护区-社区"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郭进辉  孙玉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260-6262
阐述了生态旅游可持续评价的研究概况,利用相关分析、层次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建立一套适合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经营中社区参与效果评价体系,并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度较低。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获得了当地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现状,并对两者可持续发展双赢对策进行探讨,提出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为其他自然保护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评价、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加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实现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自然资源评价框架及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围绕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的动态过程,提出并构建了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全过程、多维度评价框架及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框架与指标体系面向气候、土地、水和生物四大农业自然资源在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与核心内容,具体涵盖9个准则层、111个单项指标。研究表明,该概念框架及指标体系具有动态性、全过程性、系统性及与自然资源管理实务充分衔接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现了对农业自然资源的立体空间的连动式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2.
流域水资源管理主体间产权结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目前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多龙治水”的体制性问题,通过引入产权理论分析,对流域水资源产权管理作了以下几方面的解释:1)说明目前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性问题;2)从流域水文学角度说明流域水资源体系的形成结构;3)进一步解释了流域水资源产权的分析主体与客体;4)提出了以流域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流域水资源产权管理模型,不仅体现了流域水资源作为一整体性很强的自然资源属性,而且针对目前流域管理委员会与水利部门管理权责混乱的体制性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国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63-15664,15667
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紧缺等瓶颈问题,要求流域管理应体现水资源的自然特性和行政区域社会管理的和谐关系。与此相应的法律制度应重点调整跨行政区域的涉水利益关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等不同的立法层面,对流域管理体制、流域水资源管理、流域防汛抗旱减灾、河湖水域岸线管理、流域水土保持管理等主要内容进行规定,根据流域管理事项的不同影响,构建"两体两翼型"流域管理法规体系,实现主体与配套相协调。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改善自然环境、提高生态效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打击整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通过分析国家林业局公布的1998年至2016年全国林业行政案件统计数据,探寻林业行政案件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提出完善相关林业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强化林业行政案件管理、加强执法力度等建议,力争减少林业行政案件的发生和森林资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元分析与替代市场法的水资源价值量核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研究水资源的价值量和价格,为水价制定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景观水资源利用的特点和作用,将水资源价值分为自然资源价值、旅游景观价值及居民舒适性享受价值3部分;利用物元分析法和替代市场法,建立水资源的价值量和价格计算模型,分析水质、水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以西安浐灞生态区为例,对该生态区的水资源价值进行全面核算。【结果】基于建立的水资源价值量和价格核算模型,对西安浐灞生态区的水资源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浐灞生态区的水资源总价值为6.26×103万元,其中自然资源价值、旅游景观价值和居民舒适性享受价值分别为3.60×103,2.65×103和8.96万元,水的自然资源价值最大,其次是旅游景观价值,舒适性享受价值相对较小;水资源价格为2.24元/m3。【结论】用本研究所建模型对西安浐灞区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其对浐灞生态区的水价制定、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天然同龄林森林资源可持续特征方程的基础上,研究森林可持续的极限过程,即天然林同龄林的林龄向量转移极限过程。对任意一个现实的林龄向量,只要在满足遍历性经营矩阵的固定作用下(使其满足齐次马尔柯夫链的条件),最终可达到均衡的可持续生产,并找出最终可持续的林龄向量。要求该林区是良好的生态区,这样才能为满足遍历性经营矩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说明了,在森林分布的核心地带(如黑龙江省森工林区),只要森林经营活动渐进有序,森林的总面积不下降,该区的森林结构和木材生产是不会遭到毁灭性破坏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庐山风景区为例,对自然景观资源进行了分类与分级评价,并依据评价的结果及当前风景区自然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庐山风景区自然景观资源进一步科学开发与管理的合理化建议,以期为今后庐山风景区自然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天然林是森林资源的主体,在我国森林资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产品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天然林在改善群落结构、抵抗病虫害、提高林分生产力、促进养分循环与维持地力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人工林。因此,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不仅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在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中尚未有效解决天然林保护的尺度、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技术规范以及如何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天然林保护的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天然林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今后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研究提出了几点展望,旨在为我国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脂资源变化与技术革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论述了我国马尾松松脂资源变化的趋势,指出我国南方主产脂区马尾松成、过熟林已所剩无几,本世纪末中龄马尾松人工林将成为采脂的主力军,但采脂技术水平低下,管理落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适合于中龄林采脂的新技术及集约化中龄林采脂基地管理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次生林是我省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是林分密度低、质量差、树种单纯,天然更新不好。现行的以抚育间伐为主要方法的经营措施,不仅不能改变目前天然次生林现状,而且将不同程度地破坏现有天然次生林。本文根据栽针保阔的经营思想和天然次生林现状,划分为四种(抚育型、封护型、补植型、人促型)经营类型,并分别制定经营措施,为天然次生林探索一条科学合理,现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