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明的一种判断大豆异黄酮糖苷是否水解或水解程度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方法通过商品豆粕经乙醇提取、抽滤除杂质、减压蒸馏浓缩至无乙醇得水相、以水相为底物进行水解、用乙酸乙酯从水解液中萃取大豆异黄酮苷元、萃取液减压浓缩、薄层层析,  相似文献   

2.
以大豆原油为原料,分别选择硅藻土、活性炭、活性白土、豆粕、珍珠岩、木质纤维素、凹凸棒土和膨润土作为过滤介质,对大豆原油过滤除杂,制备大豆浓缩磷脂,研究各种过滤介质对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纤维素可以有效去除大豆原油中的杂质,制备得到的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甚至比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高。  相似文献   

3.
大豆糖蜜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糖蜜是生产大豆浓缩蛋白过程中的副产物。综述了大豆糖蜜中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和大豆磷脂等功能性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其生理功能,并简述了大豆糖蜜在食品和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木瓜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浓缩蛋白为原料,研究了酶用量、固液比、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及pH值对氨基酸提取率的影响。最佳酶解条件为:酶用量为5%,固液比为1∶8,水解时间为5h,水解温度为55℃,pH值为6.7。得到了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质的最佳酶解工艺。  相似文献   

5.
加强专用性品种选育 推动大豆生产和加工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育和推广加工专用性品种的必要性 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大豆栽培历史,直到20世纪60~70年代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而后相继被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超过,位居第4~5名.在我国大豆食品加工生产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大豆制品以豆腐及其衍生制品为主,在各种传统大豆制品中,酱油、豆腐和豆乳最受欢迎,而且长盛不衰,新型大豆制品的豆乳粉、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产品也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提取分离新疆籽瓜皮中果胶的最佳工艺,采用酸提醇析法探讨了原料预处理,萃取剂的种类、浓度和加入量,萃取温度、时间和浓缩比例等因素对果胶产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对萃取工艺进一步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籽瓜皮以细渣状沸水浴灭酶3min,萃取液为硫酸,萃取液pH值为1.5,料液比为1∶15,萃取温度为90℃,萃取次数为2,萃取时间分别为2.5h和1h,浓缩比例为1/4,冷却后经1.5倍的乙醇沉淀,果胶产率为19.5%。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重点探讨了几种外部因素对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与pH值、加热温度、离子浓度、多糖和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大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加工和应用中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制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SPI)百分含量、大豆分离蛋白(SPI)与甘油的比例、pH 值、加热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特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SPI百分含量为5%、SPI与甘油的比例为5:2、pH为9、热处理温度为90℃,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膜各指标为:水蒸汽透过系数为71.96 g?mm/m2?h?kPa,抗拉负荷为16.33N,吸水率为0.409%,透光率为64.2%。  相似文献   

9.
酶法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成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成膜主料,在一定条件下与交联剂(TG酶)、增塑剂(甘油)等共同作用,制备出可降解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大豆分离蛋白膜,可部分替代塑料用于食品包装领域,减少环境污染。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实验室制膜工艺参数为:质量分数为5.0%的大豆分离蛋白,2.0%的甘油,0.15%的TG酶、pH值8.0。  相似文献   

10.
庄炳昌  徐豹 《作物学报》1988,14(3):232-235
采用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各种组分的降解时间不同,其中7S 的付大豆球蛋白的降解早于11S 的大豆球蛋白;(2)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萌发初期以大分子蛋白为主,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以小分子蛋白为主;(3)7S 付大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牛乳、无糖豆粉、大豆浓缩蛋白粉和低聚糖为主要原料,研究开发低血糖指数豆乳粉,确定其生产工艺及产品配方,临床测定其血糖指数。试验结果表明,研制开发的低血糖指数豆乳粉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临床验证,血糖指数仅为47.1,属于低血糖指数食品。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讨论不同补充料、瘤胃微生物、培养时间对瘤胃氢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四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本地黄牛,以原虫、细菌、真菌和全瘤胃液对膨化全脂大豆、焙烤大豆和大豆处理0.5 h、1 h、3 h和6 h,采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的方法分析各参数。(结果)NH3-N主要受原料不同和微生物区系与培养时间互作作用的影响;膨化全脂大豆组的NH3-N含量显著高于焙烤大豆组,但与生大豆没有显著差异;真菌和瘤胃液培养液中NH3-N浓度上升速度最快且始终处于最高位置;VFA浓度主要受微生物区系及其与培养时间的互作作用的影响;不同补充料来源对VFA浓度的影响不大;瘤胃液组具有较高丙酸和丁酸浓度;不同的原料和培养时间及其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将对硬脂酸含量产生显著的影响,而瘤胃微生物区系只有在特定的培养时间时才对硬脂酸含量产生显著影响;亚油酸(C18:2)浓度只受到不同的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而不同的原料、培养时间和瘤胃微生物区系间的互作对反式油酸(C18:1)浓度、亚麻酸(C18:3)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结论)真菌在补充料的发酵中起重要作用,VFA是各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添加膨化全脂大豆对于合成CLA及其前体物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物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庆喜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5):199-205
采用两因素有重复完全随机试验,研究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茬口主效应对连作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蛋白和脂肪的总含量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的影响,对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即连作2年的大豆蛋白质含量分别比苜蓿茬和玉米茬上连作1年的蛋白质含量高1.08%和1.32%,差异极显著;连作2年的大豆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比玉米茬上连作1年的二者总含量高1.45%,达显著水平。施肥主效应对连作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及二者的总含量影响均不显著,脂肪含量随施肥量增加有升高的趋势。茬口主效应与施肥主效应的互作对连作大豆的蛋白、脂肪含量及二者的总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大豆茬上施大豆专用复合肥375 kg/hm2(A3B4)组合蛋白质含量及蛋白和脂肪总含量最高,分别达39.86%和58.19%。茬口、施肥主效应及二者互作效应对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加工处理大豆对瘤胃干物质消化率及活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动态影响。(方法)以豆粕、膨化全脂大豆和焙烤大豆为试验材料,利用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量法,模拟奶牛TMR(DM)条件下研究不同添加水平(0、5、10、15、20%)对反刍动物活体外产气量、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1)同一原料不同梯度之间,膨化全脂大豆24h产气量在10%添加量最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10%、20%豆粕添加组乙酸含量、乙:丙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豆粕与焙烤大豆24h DMD呈逐步增加的趋势,10%添加组与0%、5%添加组差异显著,膨化全脂大豆DMD呈倒抛物线,在15%添加量时最低,与对照组及5%添加组差异显著;(4)膨化全脂大豆理论最大产气量10%添加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继续增加添加量差异不显著,产气速度在10%添加组最低,与对照组及其它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5)不同原料相同梯度之间,当添加量达到10%后,乙:丙比例发生显著变化(P<0.05),豆粕与膨化全脂大豆、焙烤大豆间乙:丙比例呈相反的变化趋势。15%添加组乙:丙比例最低,(结论)说明膨化全脂大豆与焙烤大豆以15%添加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空纤维膜连续型酶膜反应器制备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多肽。在传统酶解工艺条件的基础上,设计出能高效连续制备ACE抑制肽的酶膜反应器,并对此酶膜反应器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能高效制备ACE乳清蛋白源抑制肽的运行条件是:循环流速22.4 L/h,底物质量分数5%,跨膜压力0.07 MPa,酶膜反应器能稳定运行12 h以上,得到乳清蛋白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为30% ̄50%。  相似文献   

16.
连作大豆苗期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作障碍是限制黑龙江地区大豆产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连作大豆根腐病发病期病原真菌菌群结构,为生物防治大豆根腐病奠定基础。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苗期大豆土壤中的3个大豆品种根系以及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3个大豆品种苗期根系以及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真菌丰度值以及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加;并且不同大豆品种间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也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验证了连作年限、大豆品种均对根腐病病原真菌菌群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玉米-大豆轮作及氮肥施用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岚  杨永  王占海  陈阜  曾昭海 《作物学报》2013,39(11):2016-2022
在大豆开花期分别对3个施氮水平下(0、50和100 kg hm-2)大豆连作(大豆-大豆-大豆)、玉米-大豆轮作I (大豆-玉米-大豆)及玉米-大豆轮作II (玉米-玉米-大豆),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玉米-大豆轮作及施氮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3种种植方式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均呈减少趋势。高氮处理(100 kg hm-2)明显降低了大豆连作、玉米-大豆轮作II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玉米-大豆轮作I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略有降低。玉米-大豆轮作I种植方式可减轻氮肥对其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影响,但施氮明显改变了其细菌群落结构。玉米-大豆轮作II中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受氮肥影响较小。在3种种植方式的土壤中,分布着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及厚壁菌门细菌,其中前两门菌群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和确定Cry1Ab和Cry1C蛋白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协同杀虫作用的基础上,利用同源重组技术进行Cry1Ab和Cry1C之间的结构域交换获得高效融合蛋白,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法将融合抗虫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豆中,从而获得抗虫转基因大豆新材料。采用PCR及蛋白试纸条检测法对获得的大豆再生植株进行鉴定,测得结果初世代阳性植株为121株。对部分后代转基因植株的遗传分析表明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室内接种斜纹夜蛾鉴定表明,含有重组基因的转基因大豆对斜纹夜蛾有较强的抗性。因此,利用同源重组技术进行Cry1Aa和Cry1C之间的结构域交换,是获得高抗食叶性害虫大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豆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及PAL1,PAL2,C4H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豆根系分泌物在大豆连作障碍中的作用,利用土壤溶液原位取样器收集已灭菌的大豆正茬、一年重茬和两年重茬土壤盆栽的大豆根系分泌物,并采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检测出正茬、一年重茬和两年重茬的大豆根系分泌物,分别有355、7和64种,均含有烃、醇、酸、酯、酚、苯和醛等化合物。将收集的正茬、一年重茬和两年重茬的大豆根系分泌物溶液浇灌大豆幼苗,发现对茎长、茎鲜重、根长、根鲜重、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以二氯甲烷(CH2Cl2)为溶剂,提取培养28d的大豆根系分泌物,共分离鉴定出大豆根系分泌物77种,其中包括烷烃、醇、酸、酯、苯、酚、萘、酰胺、酮、醛类以及其他类化合物。其中酚类物质占0.03%。基于追溯苯酚和苯甲酸类物质代谢的关键酶,克隆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家族的两个成员PAL1和PAL2,以及苯丙氨酸代谢的第二个关键酶C4H基因,为后续的基因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豆蛋白亚基组成的不同直接影响大豆蛋白的加工特性与营养特性。本研究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大豆蛋白质组成并提出了便捷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对1 624个中国大豆栽培品种的分析结果表明,构成大豆蛋白的主要亚基均有一定变异,同时,结合Western Blot分析,首次在中国大豆栽培品种中发现了β-伴大豆球蛋白的β-亚基缺失的大豆品种,为大豆蛋白质的品质改良育种和加工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