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主要影响樟子松树干液流速率的环境因子在不同时间尺度(小时、日、月)上的变化,于2016年生长季(5~10月)采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FLGS-TDP)对辽西北樟子松人工林的树干液流速率以及林内多个环境因子进行同步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樟子松的树干液流速率在小时尺度上均呈"几"字型变化趋势;在日变化尺度上树干液流速率呈现不规则的波动且波动程度差异明显,8月份和7月份波动范围较大,分别为94.14~1492.00g·h~(-1)和117.47~1151.278g·h~(-1),5月份波动范围较小,为305.09~926.26g·h~(-1);树干液流日累积量以6,7,8月份最大,10月份最小;在月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为整体先上升后下降,月平均树干液流速率为8月7月6月5月9月10月,且树干液流月平均速率在6月份开始增大,8月份最高,为870.97g·h~(-1),9月份开始降低,10月份最小,仅为216.44g·h~(-1)。随着时间尺度的变化,光合有效辐射平均值、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土壤温度与树干液流速率的相关性系数总体上越来越大,相关性系数随时间尺度的扩大而变得越来越显著。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与树干液流速率的相关性系数随时间尺度的扩大而由明显负相关变为不显著。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液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具有时间尺度的差异,饱和水汽压差和光合有效辐射平均值是影响液流速率变化的最重要因素。环境因子与树干液流速率的变化具有直接的关系,树干液流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有所不同,说明树干液流速率具有即时性,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程度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杏李树干液流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了解树体蒸腾耗水规律,为杏李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S-TDP8型热耗散式树干液流测定系统连续监测,分析环境因子对液流速率的影响.[结果]杏李在不同生长阶段液流日变化均呈昼高夜低的单峰曲线,晴天液流速率高于阴天.各月液流速率均不相同,4月液流速率最低,月液流量为232.31L,6月液流速率最高,月液流量为533.81L.4、6和8月,杏李液流速率均与空气温度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831、0.806、0.846.5、7月,液流速率与光照强度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0.863.4~8月回归方程决定系数R2均在0.8左右.[结论]在生长期,杏李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均呈现昼高夜低规律,晴天液流速率高于阴天.在整个生长阶段,6月液流量达到最大.杏李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显著相关,受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测算园林树木的蒸腾耗水量,应用热脉冲技术对阿克苏市3种常见绿化乔木(小叶白蜡、法国梧桐、桑树)进行树干液流的测定,并分析其日变化规律,同时运用自动气象站记录各气象参数数据,分析树干液流日变化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种乔木树干液流速率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日变化过程几乎相似,均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的液流速率比夜间大,午间由于太阳辐射( Rs)过强出现午休现象,凌晨和晚上树干液流速率较低,夜间保持微弱的树干液流过程。小叶白蜡、法国梧桐、桑树等树干液流日变化都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 Ta)、风速( Ws)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湿度( H)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模型显示,影响小叶白蜡树干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太阳辐射和空气湿度,模型拟合度为0.962,法国梧桐的是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拟合度为0.971,桑树的是空气温度和太阳辐射,拟合度为0.915。不同乔木的日累计液流量大小排序为小叶白蜡(57000±2400) mL﹥法国梧桐(55400±2100) mL﹥桑树(7600±1800)mL。  相似文献   

4.
利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DP)对天目山柳杉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并对多个环境因子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柳杉树干液流晴天、阴天日变化呈单峰曲线,雨天则变化不明显.春季晴天树干液流在6:00启动,13:00达到峰值,启动时间比秋季早1h,春季液流维持时间长于秋季.春、秋季阴天液流变化与晴天相似,但启动时间、达到峰值及开始下降时间的变化节律明显不同.液流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呈显著性相关关系,但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联性较低,而且不同季节液流速率与叶面湿度的关联属性相异.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不同季节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回归方程,春季:Vs=-23.785+0.032PAR+9.944Ta-1.022Rh+1.263Lh,秋季:Vs=29.635+0.069PAR+4.641Ta-0.756Rh-1.072Lh.  相似文献   

5.
以宁夏干旱区设施鲜食葡萄为研究对象,利用插针式茎干液流量计和设施环境监测仪获取葡萄全生育期茎干液流和试验区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及土壤温湿度等实时数据,开展不同地径和不同时间尺度葡萄茎干液流的变化特征以及环境因子对茎干液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径设施葡萄各物候期的茎干液流日变化过程相似,液流速率随着地径的增加而增大;晴天葡萄茎干液流06:00左右启动,液流速率16:00达到最大(0.660 kg/h);阴天次之(0.409 kg/h),雨天峰值最小(0.272 kg/h)。夏季茎干液流速率高于秋季,11:00达到峰值(0.493 kg/h),秋季最高值出现在16:00(0.354 kg/h);冬季最大值0.061 kg/h,分别为夏季和秋季最大值的12.37%和17.23%。7月份茎干液流量最大(260.34 kg/h),平均茎干液流速率0.360 kg/h; 6月次之,累计液流量227.93 kg, 11月最小(43.12 kg);全生育期累计液流量1 347.83 kg,日均液流量1.94~8.38 kg/d,平均日液流量5.94 kg/d。成熟期日液流量最大(8.38 kg/...  相似文献   

6.
辽西农林复合系统中杨树水分耗散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西杨树-烟草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对杨树-烟草复合系统的杨树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并对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净辐射、风速、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进行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杨树液流速率具有明显的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并具有从6月到9月逐渐降低的季节性变化规律,6月液流速率月平均的日变化峰值为5.77×10-3cm/s,9月下降至2.34×10-3cm/s。相关分析表明:净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是杨树液流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风速和土壤温度次之,土壤湿度影响最小,并建立了依据环境因子估算液流速率的逐步回归模型。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很好地预测杨树的蒸腾耗水量。  相似文献   

7.
天目山柳杉的茎干液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Envis网络生态监测系统,对天目山柳杉Cryptomeria fonunei古树的茎千液流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对柳杉古树茎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月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柳杉古树茎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或多峰曲线,并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茎干液流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而波动。冬季的平均茎干液流速率在11月份最大,为56.7mL·min^-1,比2月份高22.9mL·min^-1。晴天茎干液流变化幅度较大,雨天茎干液流变化幅度较小。柳杉古树的茎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经关联度分析得出:茎干液流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图5表1参26  相似文献   

8.
依据组织热平衡原理,运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16年3月1日—2017年3月1日采用捷克生产的Ems 51树干液流测定系统对张家口市崇礼区清水河流域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i)混交林中2个树种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用美国HOBO公司生产的小型自动气象站同步观测环境因子(温度(T_a)、湿度(H)、净辐射(R_n)、总辐射(R_t)、风速(S)、土壤温度(T_s)、土壤含水量(C_s)、水气压亏缺(P_d))的变化,研究油松、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的昼夜变化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油松晴天、阴天、雨天树干液流速率日均值分别为0.019、0.008、0.006 kg·h~(-1)·cm~(-1),落叶松分别为0.016、0.006、0.005 kg·h~(-1)·cm~(-1),由大到小的顺序均表现为晴天、阴天、雨天。两树种夜间水分补充主要集中在前半夜(20:00—23:00);生长季初期(4月份)和末期(10月份)后半夜液流速率明显要高于旺盛生长期(7月份),4、10月份后半夜液流速率,油松分别是7月份的3.41和2.38倍,落叶松分别是7月份的1.86和1.61倍。油松、落叶松整树生长季昼间液流速率均值分别为1.12、0.98 kg·h~(-1),夜间液流速率均值分别为0.11、0.09 kg·h~(-1)。旺盛生长期(6—9月份)液流量夜间贡献率小于10%,昼间贡献率大于90%;而在生长初期(4—5月份)和末期(10月份)夜间贡献率有所增加,达到10%以上。两树种昼间液流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是T_a和H,夜间液流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是T_s。  相似文献   

9.
应用热扩散式边材液流计,研究了天目山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树干液流速率时空变化、蒸腾耗水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了柳杉水分生理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柳杉树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春季于6:20左右启动,12:30左右达到峰值,18:50左右开始迅速下降。夏季于7:00左右启动,13:20左右达到峰值.19:40左右开始迅速下降。春季液流启动比夏季早,达到高峰和迅速下降时间均比夏季提前。春季液流峰值、日均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均显著大于夏季,且胸径越大的柳杉液流速率越大:在柳杉不同方位上.春季柳杉南向液流速率最大,为平均值的187.3%,西向最小仅为平均值的15.4%。夏季东向液流速率最大,为平均值的226.2%.北向最小为平均值的33.1%。同一季节不同测点的液流速率目变化有明显差异.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季节液流变化节律表现不同;在柳杉垂直高度上,柳杉春季日均液流速率大小排序为中位(61.71g.min-1)〉上位(48.36g.min-1)〉下位(35.10g·min-1),夏季则为上位(20.65g·min-1)〉下位(14.81g·min-1)〉中位(10.43g·min-1),不同高度的树干液流速率差异明显,且上位液流的波动节律明显早于中位和下位.上位液流峰值出现的时间比下位要早。图5表3参30  相似文献   

10.
于2009年9~11月采用热扩散法对大叶女贞树干液流速率径向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大叶女贞树干不同深度液流速率沿边材从外到内呈"低-高-低"变化,不同深度液流速率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0 mm处液流速率最大,30 mm处次之,10 mm处最小;南侧树干液流速率和变化幅度均大于北侧;3种典型天气条件下,大叶女贞树干液流日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太阳辐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树干液流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1.
米泉县电力提水灌溉所消耗的能源约占农用动力的80%以上,能源浪费惊人。本文就此问题在机井普测的基础上,采取以综合维修保养为主,并对高扬程的潜水电泵运用变径,变级等改造措施,提出了节水节能的途径,达到少花钱,节能效果显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对传统中式香肠自然晾挂成熟过程中的理化特性、生化特性和微生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中式香肠自然晾挂成熟过程中的水分活度和水分均在干燥前16 d迅速下降,然后缓慢降低;pH则在干燥前12 d迅速下降,然后缓慢降低;蛋白质、脂肪和滴定酸度均在干燥前12 d迅速升高,然后缓慢上升;N aC l含量在整个干燥过程中一直显著上升;总糖虽然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不明显;色度在干燥前8 d迅速上升,然后快速下降;除非蛋白氮外,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硫代巴比妥酸值、氨基酸态氮、挥发性盐基氮均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呈上升趋势;好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嗜冷菌总数、酵母和霉菌总数均在干燥前12 d呈上升趋势,然后迅速下降;乳酸菌总数在干燥前8 d呈上升趋势,然后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上分析了错相及缺相判别原理,提出了新颖保护电路,其线路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Photosynthesis is the base of fruit tree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decisive factorof their productivity. Meanwhile,it is a physiological process quite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condition changes. Studies on photosynthesis in plum are still very few at present (Shu,l995). Some photosynthesis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 tree in plum variety have been studied(Yang, 1998 and 2000). But mature plum trees has not been researched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Shu, l995 ).The aim of thi…  相似文献   

15.
利用阿克苏市1996-2013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综合指标分析方法,揭示研究区17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空间差异等特点。结果表明:阿克苏市牧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其他各地类面积增加;各乡镇场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差异较大,除市直属土地外乡其余乡镇场土地利用程度均处于发展时期,市直属土地受沙漠化影像略微有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研究四川盆地西缘中低山地区耕地的时空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旱地数量在500~1200m范围内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但1200m以上数量锐减,水田数量总体而言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减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等综合的人为因素使耕地数量随时间变化而较大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17.
阴雷鹏  肖攀  赵景波  张新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995-11997,12035
根据咸阳渭河河漫滩剖面上48个样品的激光粒度分析,研究了咸阳渭河距今70年以来的洪水深度、洪水变化阶段和气候变化。资料表明,距今70年以来,咸阳渭河河漫滩沉积物厚度为91cm左右,成分主要为粗粉砂和极细砂,共包括9个明显的沉积层。这9个沉积层清楚地反映了9个大洪水阶段,而且渭河流域的降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气候趋于干旱。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初,大庆某绒山羊养殖场发现,数只绒山羊羔出现跛足、运动失调和后肢麻痹、头痉挛,有时做转圈运动,确诊为山羊关节炎-脑炎。对脑组织、淋巴结和脾脏进行病理学观察发现:脑组织可见不对称性褐色-粉红色肿胀区并压迫邻近组织,有脑软化,淋巴结和脾脏稍肿大;同时,镜下可见脑脊髓炎,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肿胀或萎缩,神经细胞与周围组织间隙增大;胞核肿胀或固缩;神经纤维有程度不等的脱髓鞘;毛细血管充血,有较多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脾脏可见白髓萎缩,少量细胞坏死;淋巴结中淋巴组织增生,有小灶状坏死。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黑线姬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季节、不同生境形态特征的变化规律。对贵州省播州区2016—2022年捕获的1040只黑线姬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季节、不同生境的形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姬鼠平均体重为(28.85±6.09)g,平均胴体重为(20.65±4.46)g,平均体长为(93.49±9.70)mm,平均尾长为(72.01±9.43)mm,平均后足长为(19.13±1.50)mm,平均耳高为(10.86±2.37)mm。不同性别形态特征的差异极显著,不同年龄组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极显著,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增加,不同季节形态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旱作区各项形态指标均高于稻田区。  相似文献   

20.
四子王旗景观格局演变与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通过提取分析四子王旗两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现地调查,对区域景观格局演变和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08年5a间,景观类型和沙化土地类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林地景观面积明显增加,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明显减少,林地面积增加了41 361hm2,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4 561、9 427hm2和19 307hm2;沙化土地5a间减少了664hm2,其中半固定沙地减少了261hm2,固定沙地增加了322hm2,露沙地减少了512hm2,沙化耕地减少了153hm2,风蚀劣地减少了60hm2。分析认为近年来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区域景观演变和沙化土地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