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菠萝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的药、材两用树种,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文章根据扎兰屯成吉思汗苗圃黄菠萝育苗试验,总结了黄菠萝种子繁育过程,以及苗期管理的相关技术。以期为今后在气候环境相似的地区大规模繁育黄菠萝种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迪 《湖南农机》2007,(6):33-33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不少人“眼皮跳”相信这种俗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眼皮跳”是眼皮肌肉的抽动,即眼皮肌肉的痉挛,有时只局限于上眼皮或下眼皮,有时会上下眼皮同时抽动,重者波及面部肌肉及口角的肌肉。面部及眼皮的肌肉运动是受面神经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规模化奶牛场粪水中氮磷含量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以实现准确预测的同时替代常规监测程序,选取23家天津市典型种养结合模式的规模化奶牛场,围绕粪水处理全过程环节依次开展样品采集、实验室常规化学检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分析,建立多种动态复合影响因素条件下的全局、全程快速检测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不仅反映出同一奶牛场粪水有机组分随处理环节的变化,而且也反映出不同奶牛场粪水样品的差异性,以及在粪水处理过程中各因素对后续模型的影响程度。建立的全过程环节定量分析模型对总氮含量预测结果与实际含量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为0.96,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87.80;对总磷含量预测结果与实际含量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为0.9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3.59。建立的全局定量分析模型对总氮含量预测结果与实际含量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为0.96,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238.59;总磷含量预测结果与实际含量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为0.9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6.56。研究表明,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对规模化奶牛场粪水处理全过程环节粪水样品中氮、磷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纵向模型比横向模型能提供更好的预测结果;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可实时、快速、高效地对规模化奶牛场粪水处理全过程总氮和总磷进行跟踪和监控。  相似文献   
4.
基于TRIZ理论与Adams虚拟样机技术对木薯种茎切割机进行优化设计。优化方案采用多融合方法进行研究,使用TRIZ理论与Adams虚拟样机搭建虚拟优化平台对实物样机进行优化设计。使用Adams和因果链分析法查找问题中的主要矛盾,运用TRIZ理论发明创造性原理解决主要矛盾,获得最优设计方案。木薯切种机优化后工作稳定可靠,采用新的定位机构可将刀具在非切割方向的振动减小,其工作效率与可靠性较原来样机有较大提高。结果表明:基于TRIZ理论与Adams虚拟样机技术的联合优化设计方法在解决发明创造问题时具有可行性,大大降低了解决发明设计问题的成本和时间,有望成为未来解决样机优化问题的研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试验通过对芩术安胎散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临床安全性进行研究,为芩术安胎散对家猫先兆性流产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急性毒性试验:制备芩术安胎散药液,取6周龄健康昆明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第1~4组的给药剂量分别为6 000、4 800、3 840和3 072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纯净水,10 d内观察有无中毒和死亡,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另取6周龄健康昆明小白鼠20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2.0 g/mL芩术安胎散药液,18 h内灌服3次,每次0.8 mL,对照组给予等量纯净水,给药后饲养7 d,计算最大耐受量(MTD)。亚慢性毒性试验:24只7周龄SD雌性大鼠随机均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在30 d内,每日分别给予4 800、2 400和1 200 mg/kg芩术安胎散,对照组以等量纯净水进行灌胃,每日观察和记录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有无中毒症状和死亡;第31天对各组大鼠称重、采血,进行血液学检测,剖检各组大鼠,观察主要脏器有无病变并制作病理切片。临床安全性试验:选取2~5岁健康雌性家猫20只,适应性饲养10 d,随机分组,每组5只,分别为低剂量组(1倍临床推荐剂量:1.15 g/kg)、中剂量组(3倍临床推荐剂量:3.45 g/kg)、高剂量组(5倍临床推荐剂量:5.75 g/kg)及空白对照组,将药物置于胶囊内,口服给药,空白对照组给予空胶囊,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每日观察各组家猫食欲、精神状态及排便情况,于第8天对各组家猫进行静脉采血,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急性毒性试验无小鼠死亡,LD50>6 000 mg/kg;小鼠对芩术安胎散的最大耐受量为240 g/kg,表明该受试药物无明显毒性。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大鼠的生长发育情况、血常规指标、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下调(P<0.05),除此之外的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剖检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大鼠主要组织器官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在临床安全性试验中,不同剂量组家猫精神状态、被毛光泽度、粪便情况均正常,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中药芩术安胎散无明显毒性,家猫按临床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水炭运筹下水稻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15N示踪微区结合的方法,试验设置两种灌水模式(浅湿干灌溉、常规淹灌)和4个秸秆生物炭施用水平(0、2.5、12.5、25t/hm2),以常规淹灌作为对照,研究浅湿干灌溉模式施加秸秆生物炭对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根系对肥料和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施加秸秆生物炭改变了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适量的秸秆生物炭提高了根系的主根长、根体积、根鲜质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伤流强度和根系活力,优化了根冠比,有利于根系对氮素的吸收;浅湿干灌溉模式水稻根系对肥料-15N和土壤氮素的吸收量与根系伤流强度和根系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活跃吸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浅湿干灌溉模式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促进了水稻根系对肥料-15N和土壤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浅湿干灌溉模式施加12.5t/hm2秸秆生物炭处理的水稻经济产量、氮肥吸收利用率(NUE)、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肥偏生产力(NPFP)较不施加秸秆生物炭处理分别提高了13.05%、30.54%、11.67%和13.05%。本研究可为秸秆生物炭在寒地黑土区稻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水氮耦合模式下黑土区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规律,设置常规淹灌(F)、浅湿灌溉(W)和控制灌溉(C)3种灌溉模式,0、85、110、135kg/hm2(N0、N1、N2、N3)4个施氮量水平,共12个处理,研究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水稻干物质、产量、氮素吸收转运、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控制灌溉模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水稻地上部不同器官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施氮水平,控制灌溉模式的叶、茎鞘和穗氮素累积量较常规淹灌提高了27.80%~43.42%、18.32%~24.97%、13.85%~24.25%,较浅湿灌溉提高了0.96%~13.18%、10.73%~12.86%、10.53%~12.61%;3种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氮素累积速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控制灌溉模式高于浅湿灌溉和常规淹灌模式,干物质、氮素累积始盛期随施氮量增加而提前;水稻植株平均氮素累积速率达到峰值时间比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达到峰值时间提前11.39d;相较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模式,控制灌溉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CN2处理产量最大,为10272.57kg/hm2;控制灌溉模式显著提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相同灌溉模式下,叶、茎鞘氮素转运率以及穗部氮素转运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水稻产量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水分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百千克籽粒吸氮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适宜水氮耦合模式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综合考虑CN2处理为最佳水氮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连云港地区栓皮栎人工林主要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根据群落调查资料,在计算树种种群的重要值的基础上,确定栓皮栎人工林的主要树种,并应用扩散指数、负二项参数、Lloyd的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标、Morisita指数对该人工林主要树种的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云港栓皮栎人工林主要树种为栓皮栎、盐肤木、黄檀和赤松,种群分布格局都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表现为:栓皮栎种群<黄檀种群<盐肤木种群<赤松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树木种群的聚集程度不同,栓皮栎种群聚集强度随种群龄级的增加而减小,而盐肤木种群和黄檀种群的聚集强度则随种群龄级的增加而增加;种群分布规律与种群个体数的大小和种群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有关.可以进行适当的透光伐作业改善林内的光照条件,促进伴生树种的更新.  相似文献   
9.
为使山西省乌拉尔甘草获得高产、稳产,从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机械直接播种)、施肥、病虫害、收获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将其配套栽培技术应用到大田试验中,与当地常规栽培技术(育苗移栽)进行产量和效益方面的比较。结果表明,该配套栽培技术产量高、效益好,平均每公顷产量(干质量)达6180kg,较常规栽培技术平均每公顷产量5475 kg增产12.9%;平均每公顷纯收入较常规栽培技术增加7 050元。初步集成一套适宜山西地区种植甘草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为今后山西省甘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该试验以翘嘴鲌(Culter ablurnus)为试验对象,将相同浓度的抗应激饲料添加到基础饲料中,研究抗应激饲料作为饲料添加剂喂养不同时长(0、7、14、21、28和35 d),分为6组(S0、S1、S2、S3、S4、S5)对翘嘴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肌层厚度方面,总体呈现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厚。同对照组相比,S1、S2与S3无明显差异,S4、S5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褶皱高度方面,总体呈现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厚。同对照组相比,S1、S2、S3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S4、S5出现极具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褶皱宽度方面,总体呈现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同对照组相比,S1、S2、S3和S4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S5与对照组有具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横截面积方面,总体呈现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变大。同对照组相比,每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S1组和S3组增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