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几种脱除草莓病毒的方法及效果,包括热处理、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花药培养及病毒抑制剂结合茎尖培养。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可使草莓脱病毒率达72.7%~100%,效果稳定,是较理想的脱病毒方法。花药培养脱病毒率达94%~100%,若能控制其在脱病毒中很少发生的变异问题,将会成为应用前景很好的草莓脱病毒技术。  相似文献   

2.
草莓病毒脱除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感染病毒的草莓品种宝交早生为试材,利用多重RT-PCR同时检测SMoV和SMYEV技术,对茎尖培养、热处理、抗病毒药剂处理3种脱毒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以期为草莓脱毒苗培育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0.2mn茎尖和0.5 mm茎尖都能够有效地脱除SMoV和SMYEV;热处理能够脱除草莓试管苗中的SMoV,但不能脱除SMYEv,39℃恒温处理30 d,SMoV脱除率达到63.0%;利巴韦林不能清除草莓植株体内的SMov和SMYEV.综合脱毒率和茎尖分化成苗率2个指标,认为0.5 mm茎尖培养是适宜的草莓病毒脱除方法.  相似文献   

3.
茎尖培养等处理脱除梨病毒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梨茎尖培养、热处理+茎尖培养、试管苗热处理+茎尖培养3个处理,对适于北方栽培的3个梨矮化砧和7个梨品种进行脱除茎沟病毒和褪绿叶斑病毒试验。经1993—1995年对3个处理的试管苗用室内血清快速诊断法检测表明,茎沟病毒和褪绿叶斑病毒的平均脱除率,茎尖培养处理分别为78.1%和95.0%,热处理+茎尖培养和试管苗热处理+茎尖培养两个处理均为100%。较详细叙述分析了茎尖培养技术及其效应。还讨论了3个脱除病毒处理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梨树苹果茎沟病毒的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3—1996年,采用热处理材料茎尖培养及试管苗热处理方法,对13个梨品种及矮化砧材料进行苹果茎沟病毒脱毒试验的结果表明,二者对茎沟病毒的脱除率分别较单纯茎尖培养高57.0%和62.4%。脱毒苗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70%和80%。  相似文献   

5.
无病毒草莓良种繁育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茎尖分生组织(0.3mm)培养技术,在MS附加1.32μmol6-苄基嘌呤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了早美光、矮丰、瑞星、奇妙、北斗和全明星6个草莓品种的无病毒苗。将微体繁殖技术与大田生产相结合,建立了6个草莓品种从无病毒组增“原原种”苗到“生产”用苗的良繁技术体系,年内增殖可达数万倍以上,比传统的热处理脱毒、网室繁育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6.
红实美草莓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染病毒的红实美草莓为材料.时试管苗热处理脱毒和试管苗热处理后茎尖培养脱毒的成活率和脱毒率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管苗热处理后茎尖培养脱毒能显著提高脱毒效果,比试管苗热处理脱毒效果好;其中剥离0.5~0.6 mm的茎尖培养成苗,试管苗0.5~1.0 cm高时40℃(4 h)~250C(20 h)变温处理4周,再次剥离0.5~0.6 mm茎尖培养的脱毒效果最好,成活率85.6%,脱毒率98.8%.  相似文献   

7.
草莓热处理脱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研究了草莓盆栽苗及茎尖组培苗热处理的脱毒效果,并对盆栽苗热处理致死原因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影响草莓盆栽苗热处理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根际温度。采用根系保护变温法(39℃/18℃昼/夜),由于根际温度变低(29℃/14℃/昼/夜),“绿色种子”品种苗寿命达30—90天。经90天热处理后,脱毒率达66%。热处理期间,分期取母株上原有的匍匐茎进行茎尖培养(外植体为1.0毫米),其组培苗脱毒效果(y)与热处理天数(x)呈极显著的正相关(y=24.45+1.33x,r=0.9388匍匐茎最长寿命达30天,相应的茎尘组培苗脱毒率为88.9%。采用茎尖组培苗进行热处理脱毒,“女峰”39℃/18℃变温30天结合38℃恒温30天;“明晶”,“女峰”38℃恒温46天的脱毒率均达到100%;“80—9—4”,“女峰”39℃/18℃变温60天,脱毒率分别为82%和88%。  相似文献   

8.
苹果病毒病害与无病毒苗繁殖于绍夫(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植物研究所)(上接1995年第1期50页)三、病毒的脱除与检测(一)病毒脱除技术苹果病毒的脱除,通常采用热处理脱毒和茎尖培养脱毒等两种方法。1.热处理脱毒:据研究,苹果树在37±1℃的温度下,生长1个...  相似文献   

9.
单独采用茎尖嫁接法或单独采用热处理法均难脱除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夏季高温时期采芽进行茎尖嫁接获得的5株茎尖苗全部脱除SDV。夏季高温时期将带毒苗置简易玻璃温室中自然热处理38天,然后采接穗用常规嫁接法嫁接于枳橙实生苗上,获得的9株嫁接苗全部脱除SDV。采用昼(光照)40℃、夜(黑暗)30℃各12小时热处理7至43天,结合茎尖嫁接获得的72株茎尖苗亦全部脱除SDV。  相似文献   

10.
草莓茎尖培养脱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草莓"丰香"品种为材料,利用匍匐茎剥取茎尖,以茎尖培养结合改良热处理、冷处理、二次脱毒等方法来进行草莓脱毒研究,用电镜及野生草莓小叶嫁接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草莓脱毒效果与剥取的茎尖大小有关,茎尖越小,脱毒效果越好.以0.5mm(毫米)大小剥取茎尖,直接剥取茎尖法不能够彻底清除病毒,而二次脱毒法、改良热处理 茎尖培养法、冷处理 茎尖培养法等获得的植株都没有检测到病毒,脱毒效果良好.其中改良热处理 茎尖培养法的茎尖成活率最高,达47.37%.因此最适宜的脱毒法为改良热处理 茎尖培养法,即先将草莓匍匐茎放在40℃热水中处理4h(小时),再剥取≤0.5mm(毫米)大小的茎尖进行培养,脱毒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利用分生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草莓无病毒苗的技术,已普遍受到国内外人们的重视,无病毒苗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我国利用草莓茎尖培养无毒苗也获成功,并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草莓无毒苗培养有三个阶段,即草莓茎尖培养成脱毒苗;利用指示植物叶片嫁接方法检测和鉴定病毒;得到无毒苗,在无毒条件下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2.
葡萄试管苗热处理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培育葡萄优良品种无病毒苗木,提高脱毒效率,开展了葡萄试管苗热处理脱毒技术研究。将携带葡萄扇叶病毒(GFLV)、葡萄斑点病毒(GFkV)、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葡萄卷叶相关病毒-1(GLRaV-1)和葡萄卷叶相关病毒-2(GLRaV-2)的8个葡萄品种试管苗进行恒温热处理,对分离成活的62个茎尖进行RT-PCR和ELISA检测。结果显示,62个茎尖中,29个茎尖脱除了上述5种病毒,葡萄卷叶相关病毒-1、葡萄斑点病毒、葡萄扇叶病毒、葡萄卷叶相关病毒-2和沙地葡萄茎痘病毒的脱毒率分别为81.8%、80.0%、78.1%、75.0%和61.5%。采用试管苗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脱毒效果,适用于葡萄无病毒原种母本树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我所于1998~2000年从浙江引进天草、从台湾引进茂谷柑,经指示植物鉴定,发现天草带有柑橘衰退病毒强毒系,茂谷柑带有柑橘碎叶病毒,并对其进行了茎尖嫁接,热处理、热处理+茎尖嫁接脱毒试验,兹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以2种不同大小的草莓茎尖分生组织为试材,进行组织培养,分别获得再生小植株并进行病毒检测,利用上述脱毒母株和农家自留种苗分别繁育匍匐茎子苗,研究了2种子苗的病毒发生率与果实品质,以期通过草莓脱毒试验为脱毒苗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草莓品种的病毒含量有差异,并且病毒外壳蛋白表达量与其核酸转录量一致。切取草莓匍匐茎约5 mm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第一次脱毒,其部分再生小植株仍然携带了低浓度病毒。与之相比,再切取试管苗约0.5 mm茎尖组织进行第二次脱毒,其再生率虽然仅为31%,但是二次脱毒株均为无毒苗。利用已鉴定的脱毒母株和农家自留种苗分别繁育匍匐茎子苗,经过定植后发现2种子苗的病毒病发生率差异极显著。二次脱毒母株繁育的子苗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农家自留种苗(P<0.05),而可溶性总糖等品质参数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以0.5 mm茎尖分生组织为外植体进行草莓组织培养,可以获得优质的脱毒母株,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未来草莓良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球根鸢尾的病毒鉴定及试管脱毒成球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梅芳 《园艺学报》1998,25(2):175-178
对上海地区球根鸢尾进行了病毒病害调查。经检测初步确定球根鸢尾普遍存在鸢尾重花叶病毒、鸢尾轻花叶病毒、水仙潜隐病毒3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对带毒种球进行茎尖组培脱毒,得出了茎尖诱导成芽、芽成球及小球生根的培养基配方。将组培苗在试管苗、成球苗、移栽苗等不同时期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小于1.0mm的茎尖诱导的幼苗可脱去上述3种病毒。  相似文献   

16.
梨病毒脱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洪霓  王国平 《中国果树》1995,(4):5-7,24
1992-1994年。采用恒温热处理、变温热处理、茎尖培养以及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对13个梨品种进行脱毒试验,获得9个品种共47个无病毒单株。其脱毒率分别为:恒温热处理47.1%,变温热处理64.3%,茎尖培养28.6%,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90.9%。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玻璃化超低温处理脱除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莓品种明宝为材料,取茎尖做初代培养,继代扩繁5次后,取2mm左右的茎尖,利用玻璃化超低温技术对SMYEV进行脱除,并利用结合内标的多重RT-PCR技术对再生植株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在病毒脱除过程中,预培养蔗糖浓度为0.5mol/L,处理3d;装载处理为25℃,60min;玻璃化处理为0℃,120min;液氮处理60min后,进行40℃水浴2min,草莓茎尖的存活率为76%,而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脱除率为95%。只有通过液氮处理才可以脱除该病毒,液氮处理前的玻璃化处理脱毒率为0。利用超低温脱毒法可以简便有效地脱除SMYEV。  相似文献   

18.
苹果母本树脱除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焕玉  刘福昌 《中国果树》1991,(4):15-17,35
栽培无病毒苗木是防治苹果病毒病害的根本途径。1982—1989年,采用热处理、茎尖组织培养和热处理与茎尖培养相结合的3种脱毒方法,培育成21个品种的苹果无病毒母本树,连同交换、引[的共有41个品种的苹果无病毒母本树.保存于兴城苹果无病毒中心母本园中。1986年以来,分別向辽宁、山东、陕西等8省提供无病毒苹果原种苗1200多株,接穗1700多条。建立省级无病毒苹果母本园23处,繁育苹果无病毒苗木240万株,新建无病毒苹果园5.11万亩。无病毒树长势健壮,整齐一致,有明显的增产优势。为发展我国苹果无病毒化生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解决病毒病防治问题,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草莓病毒病及无病毒苗木的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上已知的可在草莓上发生的病毒病有 2 0多种 ,在我国生产上常见的有 4种 ,由于病毒的侵染致使草莓生产区病毒病危害日趋严重 ,导致草莓果实小 ,品质差、产量低、严重阻碍了草莓的发展 ,近几年来 ,我们采用热处理 ,结合小茎尖培养的无病毒草莓苗 ,通过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7省 1 2市的试栽 ,表现为产量高、果个大、品质好 ,克服了普通草莓苗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优化葡萄试管苗脱毒体系,以携带葡萄蚕豆萎蔫病毒(GFabV)、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SPaV)、葡萄灰比诺病毒(GPGV)、葡萄卷叶相关病毒–3(GLRaV-3)和葡萄病毒E(GVE)共5种病毒的‘阳光玫瑰’葡萄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方式和时间以及热处理后茎尖和腋芽培养对脱毒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方式影响试管苗的存活率和脱毒效率,以38℃/光照8 h+32℃/黑暗8 h变温处理效果最佳,其次为38℃/光照16 h+32℃/黑暗8 h变温处理以及38℃恒温/(光照16 h+黑暗8 h)处理。取38℃/光照8 h+32℃/黑暗8 h热处理10、15、20、25、30和40 d的试管苗1.5 mm左右的茎尖和茎尖下第1、2腋芽接种培养,茎尖存活率高于腋芽,繁殖成苗后检测,均脱除了上述5种病毒,其中热处理10 d的平均脱毒率为52.38%,25和30 d的脱毒率均达100%;随热处理时间延长,接种茎尖和腋芽的存活率下降,故热处理时间以25 d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