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利平  周桃华  马乔 《农技服务》2013,30(7):673-674
以湘杂棉8号、鄂杂棉11号及爱棉1号(对照)为材料,探讨了湘、鄂杂交棉品种在安徽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湘杂棉8号生育期与对照基本一致,各性状略优于对照,产量略低于对照;鄂杂棉11号生育期基本一致,各农艺性状显著优于对照,产量也显著高于对照,2个品种均较适合在安徽沿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选用爱杂9号于2010年在安徽省沿江、江淮和淮北3个棉区进行试验,探讨该品种(系)在我省不同生态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爱杂9号在生育期、产量、抗病性和纤维品质方面都比对照品种皖杂40 F1有优势,更适宜在淮河以南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2009年在安徽省阜阳棉花棉种场对5个棉花新品种(系)进行引种试验,探讨新品种在安徽淮北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5个棉花新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纤维品质等均优于对照品种,从产量与纤维品质相结合分析,5个参试品种中以皖杂11号和同杂棉8号表现最优,增产最显著,品质最好,适合在安徽淮北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棉花新品种升金棉30号在不同生态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升金棉30号在不同生态棉区种植,其农艺及产量性状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升金棉30号的生育期淮北棉区比沿江棉区长9d.而与对照泗棉4号无明显差异;升金棉30号在沿江棉区比淮北棉区增产皮棉19.0%,较对照品种增产3.9%-5.8%;升金棉30号的纤维长度、比强度及马克隆值三项指标协调性优于较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开展14个棉花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绿亿棉10号、鄂杂棉26等品种在综合性状上表现较好,适宜在皖西南沿江丘陵棉区栽培。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皖杂棉1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曦结  叶泗洪  添长久  刘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19-17220
[目的]介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皖杂棉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方法]皖杂棉1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皖棉133为母本、TM-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在2007~2008年安徽省区域试验中,皖杂棉11号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533.0、1476.2、1312.7 kg/hm2,分别较对照皖杂40F1增产11.0%、9.4%、6.2%,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虫、抗倒伏、纤维品质优良。[结论]皖杂棉11号产量高、品质好、抗病虫性强,适宜在安徽省沿江区和皖南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皖杂3号(皖棉24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号:皖品审04100426)。1适期播种,培育壮苗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移栽地膜覆盖栽培或直播地膜覆盖栽培。营养钵育苗适宜播种期为:沿江棉区4月上中旬淮北及江淮棉区3月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桐城市近两年来引进的杂交棉品种进行综合评估,以筛选适合该市生态种植的杂交棉品种。[方法]引进的杂交棉品种分别为鄂杂棉10号、岱杂1号、鄂杂棉11F1、湘杂棉3号、中棉所63、鲁棉研21、泗杂6号、苏杂208、徐棉8号、苏杂3号、金杂2号、皖棉25,分别记为X1~X12。[结果]各供试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序为r1r3r10r9r12r8r2r7r5r11r7r4,表明6个杂交棉(X1、X3、X10、X8、X9、X12)与"参考品种"的关联度最为接近,并且都高于0.8139;各供试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序为r1'r9'r10'r3'r8'r6'r12'r11'r2'r7'r5'r4',表明6个杂交棉品种(X1、X9、X10、X3、X8、X6)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最为接近,并且高于0.873 2。[结论]在沿江地区生态条件下,选择杂交棉鄂杂棉10号、鄂杂棉11F1、苏杂3号、徐棉8号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2006年在沿江、江淮和淮北3个不同生态区,对新品种(系)爱棉1号的适应性与泗棉4号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爱棉1号平均籽棉产量4270.95kg/hm2,皮棉产量1799.25kg/hm2,分别较泗棉4号增产21.38%和19.25%.爱棉1号在我省不同生态棉区的适应性有一定的差异,较适宜在沿江和江淮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棉花皖杂40F_1的丰产性、稳定性及其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皖杂40F1在1994年安徽省杂交棉常规棉品种比较(擂台赛)试验中所表现的丰产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该组合F1丰产性好,条件适宜增产潜力较大,稳定性、适应性尚可,在安徽省江淮及淮北棉区增产幅度大于沿江棉区,经灰色加权关联度评定.其综合经济性状(包括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早熟性)在现最好,值得在安徽省棉区进一步扩大试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强优势杂交棉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引进10个近几年审定的杂交棉新组合,在望江进行试验,筛选出适合望江及安庆棉区的杂交棉组合,以解决生产上出现的品种多乱杂的问题。结果表明:从产量、品质、抗性等几个方面考虑,泗杂3号、润杂2号、皖杂5号、东杂003、湘杂3号和皖杂3号等几个杂交棉新品种适宜在望江及安庆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一、我省棉花良种推广及目前退化情况解放初期,我省沿江棉区主要种植德字五三一品种,淮北棉区主要种植斯字二B品种。1952年前东流棉場引进岱字十五号,通过区域試驗,皮棉比德字五三一增产11.25%,1953年試驗增产29.8%,并在东流、貴池等地示范,取得同样結果。1954年沿江棉区开始推广岱字十五号,至1956年全面普及。1956年肖县棉花原种繁育場举行的区域試驗中,岱字十五号比斯字二B增产20%。淮北棉区于1957年开始推广,至1959年全面普及。1959年后,岱字十五号种植面积約占全省棉田面积的95%左右。  相似文献   

13.
针对植棉费工、费时等问题,研究了‘皖杂棉11号’轻简化栽培技术,旨在为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根据‘皖杂棉11号’的品种特性,结合安徽省沿江及江淮棉区的生态气候条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改进与提高,提出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皖杂棉11号’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该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规定了‘皖杂棉11号’的适宜产地、种植制度、育苗移栽、施肥、病虫草害防控、化学调控、防灾减灾、整枝、打顶、收花等技术要求,提供了轻简化育苗移栽技术、棉花专用配方缓释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化学除草技术、机器辅助采棉技术等轻简化栽培技术.该规程符合节本、省工、高产、高效和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向,对于指导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19个杂交抗虫棉品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鄂杂棉11F1、瑞新棉6号F1、湘杂棉11号F1、中抗47F1、南农优3号F1综合表现较好,适合太湖县种植,其余品种须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5.
棉花新组合九杂4号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棉花新组合九杂 4号籽皮棉单产 3 2 14.6kg/hm2 和 13 78.8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 17.3 1%和13 .12 %,皮棉单产比皖杂 40F1 增产 10 .9%;纤维品质优于皖杂 40F1 和泗棉 3号 ,值得在阜阳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以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鄂杂棉3号为材料研究产量性状,结果表明:①鄂杂棉3号杂种F1代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极显著,杂种F2代虽然优势程度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相比仍增产显著,且与亲本比较杂种后代增产达显著水平,均表现出增产效应。②鄂杂棉3号杂种后代皮棉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单铃重的增加,其次是衣分。③明确了鄂杂棉3号F2代生产利用的产量优势,且能采取正反交法杂交制种,并初步探讨了强优势组合的亲本选配和筛选及杂交棉的F2代利用问题,提出了全面利用F1代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与湘杂棉3号、湘杂棉花11号在怀宁县的种植表现比较,结果表明:先杂棉1号田间表现较好,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旺盛,单铃籽棉重,衣分率高、产量高.建议其宽行稀植,增加中后期施氮比例,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8.
湘杂棉品种(特别是湘杂棉3号、湘杂棉8号)已在长江流域主产棉区大面积种植,国内有多家开发商从事湘杂棉品种F1代的开发工作。为满足开发商和棉农对湘杂棉品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既要求快速高效繁殖亲本,又要确保种子质量,做到保纯、保质、保量。棉花是常异交作物,自然环境中有  相似文献   

19.
不同刈割次数对甜高粱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饲用型甜高粱品种晋甜杂2号、晋甜杂3号、皖草2号(CK)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刈割次数对甜高粱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甜高粱2次刈割总鲜草产量均比1次刈割高,皖草2号、晋甜杂2号、晋甜杂3号分别增产95.09%,113.08%和56.52%;不同刈割次数处理中,晋甜杂2号、晋甜杂3号均比对照皖草2号增产,且晋甜杂3号产草量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挑选适应洞庭湖棉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对14个杂交棉的生育期、病虫害危害、早衰和倒伏情况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联杂8号、雅杂棉1号、皖杂棉11和晶华8号4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洞庭湖棉区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