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巢蛾(Hyponomeuta malinella Zeller)幼虫巢网孔隙約为0.28—2.25微米,平均0.53微米,一般噴雾液滴約100—400微米,无法喷入网內。利用烟剂毒杀幼虫药效测定結果証明:45%六六六烟剂不及45%滴滴涕烟剂和六六六-滴滴涕混合烟剂(45%等量六六六和滴滴涕)。每公頃用六六六-滴滴涕混合烟剂15—20斤,风速1—1.5米/秒,于越冬幼虫出鞘活动初期,日落后采用定点或定点与移动相結合的方法施烟一次,田間防治效果达77.9%—94.3%;平均示范防治效果为74.3%、73.3%。烟剂防治效果高于敌百虫,稍遜于对硫磷噴雾,且施药安全、防治費低,比噴液提高工效30倍,适于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2.
六六六土壤处理,在不同浓度下,对小麦、水稻、大豆、棉花的出苗,生长,产量等均有不同的影响。小麦、水稻的安全浓度在1.2ppm 以下;大豆、棉花的安全浓度在2.4ppm 以下。在适量情况下,对上述作物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生长、提早成熟、增加产量的趋势。从四年的豆麦轮作试验中看出,土壤中六六六含量每年大约减少50%,并以白纹铜色金龟子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得到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3.
通过黄粉虫虫饵法从河北省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三株昆虫病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三株均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编号依次为Z-G2-5、M-G4、M-G3。通过生测发现3株球孢白僵菌菌株均能有效感染粘虫幼虫,三株球孢白僵菌对粘虫3龄幼虫的毒力不同:在5×108孢子/mL剂量下,菌株Z-G2-5第6 d时对粘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到96.77%,LT50为3.02 d,LC50为4.95×106个孢子/mL。而菌株M-G3、M-G4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6.67%、71.11%;LT50分别为4.89 d、3.97 d;LC50分别为1.18×108个孢子/mL、1.13×107个孢子/mL。上述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两株菌,菌株Z-G2-5对粘虫的致病力更强,致死速度更快,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作为粘虫幼虫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4.
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亚致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2、3龄幼虫的亚致死效应,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采用药膜法确定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2龄和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LC25、LC40),以试虫死亡率、取食量、化蛹时间、蛹重、羽化率为指标研究其对小菜蛾的亚致死效应。与对照相比,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的小菜蛾除死亡率显著增高外,幼虫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幼虫至化蛹平均历期显著延长,取食量、蛹重和化蛹率明显降低。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种群增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菜蛾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1965年,聊城地区黄地老虎大发生,为历年所罕见,由于及时防治,基本未造成灾害,主要经验如下: 在卵孵化盛期及幼虫一、二龄阶段: 1.喷粉:低龄期喷1%六六六粉和5%滴滴涕粉等量混合,每亩4—5斤。冠县孙町大队在4月下、5月上中旬喷粉二次,防治的危害株1.1%,未防治的30% 2.喷雾:用6%可湿性六六六和25%滴滴涕乳剂各1斤,兑水300—400斤,结合防治棉蚜,每亩用药水50—60斤,防治的受害株2.2%,不治的30%。 3.毒土:6%六六六粉1斤,兑土30斤,在下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评价新型吡唑类杀虫剂HNPC-A8008对鳞翅目害虫的生物活性、作用方式及环境因素对其应用效能的影响,通过叶片夹毒法、点滴法和根部内吸法测定了其胃毒活性、触杀活性和内吸活性,采用Potter喷雾法测定了温度、龄期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及对3龄粘虫幼虫的持效性,并应用浸渍法测定了其对粘虫卵的活性。结果表明,HNPC-A8008对粘虫表现出很好的胃毒毒力,且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但内吸活性较弱,药后24 h和72 h对粘虫触杀LD50和胃毒毒力LC50值分别为221.38μg/头和0.73 mg/L;2 000 mg/L浓度下,粘虫的内吸死亡率为56.67%;对1~4龄粘虫幼虫的的毒力分别为5.33、12.21、32.05和39.60 mg/L,对4龄的毒力最低;400 mg/L药液对粘虫卵的孵化抑制率为88.00%,初孵幼虫的死亡率为61.93%。温度对HNPC-A8008毒力发挥有显著影响,从15℃升至35℃,毒力增强了3.47倍,属正温度系数类杀虫剂。HNPC-A8008具有较长的持效期,药后0~14 d对3龄粘虫的LC50值在30.55~48.35 mg/L之间。  相似文献   

7.
小地老虎对几类杀虫剂的毒力反应及其抗药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系统地了解小地老虎对几类主要杀虫剂的毒力反应,及其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合理用药和提高现有杀虫剂的杀虫效果提供依据,本文研究了5类、18种杀虫剂对小地老虎五龄幼虫的触杀毒力,以及小地老虎对数种药剂的抗性程度。结果得出,触杀毒力顺序依次为: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剂>六六六和沙蚕毒系杀虫单>>氨基甲酸酯类≥滴滴涕。与1965年的毒力测定资料对比,小地老虎幼虫对敌百虫和滴滴涕的抗性都有明显增加。本试验还发现辛硫磷和敌百虫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建议在生产上应用合理的混配药剂来提高杀虫效果,减少施药量和次数。  相似文献   

8.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试验表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当饲毒浓度在1.14×108PIBs/mL以上时,能引起97%的甜菜夜蛾幼虫死亡;饲毒后1~8天内,致死中浓度LC50值在8.4718×105~2.6098×10 12PIBs/mL之间;在饲毒浓度范围内,致死中时间LT50在1.98~6.99天之间;感病幼虫每日病死时间分布可用时间-剂量-条件死亡率模型较好地拟合,累计病死时间分布可用Gompertz模型拟合.室内试验还表明,病毒对甜菜夜蛾种群有明显的亚致死作用.免于病死蛹重量减轻,羽化所得雌成虫产卵量下降,产卵期延长;从感病高龄幼虫发育的成虫能将病毒传播至子代,引起20%~48%的子代幼虫死亡,并使子代成虫产卵量下降.田间试验表明,病毒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后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个粘虫季节性远距离迁飞的模式图。粘虫在广东、广西省1—2月間发生一个世代,为害小麦。这一代羽化的成虫(可能还有湖南、福建等地越冬幼虫羽化的成虫)于3—4月間向北迁飞:绝大多数迁到江苏、安徽、河南及山东南部地区,并在該地繁殖为害,产生第二代;一部分可能迁至河北、山东北部、山西、豫北等地,在这些地区也能繁殖一代,但因环境条件不适合,基本上不为害;一小部分甚至于可以迁至更北地区,如东北中北部,但在这些地区不能生存繁殖。在江苏北部、河南等地繁殖后的第二代成虫,在5—6月间又向北迁飞,这就成为东北地区的主要为害世代。在河北、山西等地,除了有这批迁移来到的蛾子外,尚有当地繁殖的后代,因而有世代重迭現象。在东北为害世代的成虫在7—8月間向南迁飞:一部分可能在东北南部(如錦州等地)再繁殖为害一代;但多数迁到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这一代的成虫在9月間再迁向南方,到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为害晚稻。在湖南、湖北、福建等地,该代的幼虫越冬,在广东、广西地区,再繁殖一代。一般说来,在粘虫迁飞后的地区,虫量大为減少,以至几乎不能找到,春季向北迁移与秋季向南迁移可能有所不同。在向北迁移中,每代迁移之后、数量都有增加;而在向南迁移中,数量增加是不显著的;这可能是由于迁移中有稀释或分散至更大地区的原因。根据这一模式图,許多有关粘虫发生的現象可以获得解释:如不同地区猖獗世代的不同,猖獗时間的不同,东北地区早春蛾子发生的特点,蛾子发生高峯的类型,各地区的世代数等。本文并根据这一模式图討論了对于数量变动及預测預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大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bGV)和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rGV)的包涵体、病毒粒子和核衣壳在形态上相似。它们的包涵体在血清学上属同型,包涵体蛋白在电泳分析时均只能见到1条浓带。 PbGV和PvGV对菜粉蝶幼虫的致死中量接近,但幼虫对它们的剂量——死亡率反应有差异,在较高剂量时,PbGV引起的死亡率高于PrGV。PbGV对大菜粉蝶幼虫的毒性则比PrGV强得多。  相似文献   

11.
光肩星天牛刻槽中一种细菌及其对天牛幼虫的致病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离光肩星天牛刻槽微生物时筛选出一种红色杆状细菌,经常规方法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室内试验显示该菌对天牛低龄幼虫有致死作用.用5个浓度梯度(7.8×1010~2.0×107)接种低龄幼虫,结果显示,最高浓度剂量下幼虫死亡率可达80.6%,最低剂量下也有16.1%的死亡率.毒力回归方程为Y=0.6116x~0.6441,LD50=1.69×109个/ml.在野外试验中,将菌液喷于木段表面并将天牛成虫置于罩网木段上,使其产卵于木段,结果显示有皮下幼虫感染该菌致死,但防治效果仅有5.3%.  相似文献   

12.
敌百虫粉剂按每平方尺250毫克(折合每亩3斤)的撒粉量,用双重纱格撒粉箱直接撒药于粘虫体上;或先将药粉撒布于盆栽玉米苗上,然后接飼粘虫。結果表明敌百虫粉剂对不同龄期粘虫的药效有明显的不同。在26℃按致死粘虫90%以上所需最低含量計算,直接撒药于虫体,对2龄,3、4龄,或5、6龄,所需浓度依次为0.5%,1.0%或2.5%;玉米苗撒药后飼虫,对以上各龄幼虫所需浓度依次为0.25%,0.5%或1.0%。并表明玉米苗撒布药粉后飼虫的药效,約大出虫体直接撒粉的1倍。将2.5%敌百虫粉剂用这两种方法处理,都能达到或接近100%的效果。温度低至14℃或18℃时,則药效比在26℃或27℃时为低。粘虫取食撒有敌百虫粉剂的玉米叶,在26℃、接近飽和湿度的条件下,对3龄、5龄或6龄粘虫的药效都大于在同温度、相对湿度50%时的药效,而粘虫龄期越大,药效的差别較明显。敌百虫粉剂施后經24小时,其残留药效約相当于刚撒布药粉后的一半。6龄粘虫直接撒布2.5%敌百虫粉剂后,經过不同时間洗除药剂試驗,在24小时內粉剂附着时間越短,药效也越小。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华北白前生物碱对重要的鳞翅目害虫小菜蛾的生物活性,采用点滴法和叶碟饲喂法测定了从华北白前中提取的生物碱对小菜蛾的触杀、胃毒和生长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白前生物碱浓度大于500 mg/kg时,对3龄小菜蛾幼虫触杀的死亡率达23.33%。叶碟饲喂小菜蛾结果显示,10 d内,白前浓度50mg/kg时无幼虫死亡,12 d后各浓度均表现出胃毒作用,但是死亡率不显著,500 mg/kg浓度的死亡率仅为30%;各处理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缓慢,体重均较对照低,幼虫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抑制程度随生物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药后12 d时生物碱对小菜蛾幼虫生长的抑制率在11.78%~92.20%之间。  相似文献   

14.
硫酰氟对杨树包装材料中光肩星天牛幼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酰氟熏蒸木质包装材料中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幼虫的毒力试验表明,中毒天牛幼虫经过14天的人工饲养后,"垂死幼虫"全部死亡,存活幼虫死亡率约为10%左右;毒力分析结果显示:在4.4℃、10.0℃、15.5℃和21.1℃条件下熏蒸24h,达到LD99.9968要求的预期CT值分别为6183.5、3242.7、1019.1和692.6mg.h/L,在木材装载量为25%左右的情况下,致死剂量分别为309.5、217.0、87.8和75.7mg/L.  相似文献   

15.
腊螟杆菌对菜青虫的室内毒力测定显示:4、5令幼虫个体吞食孢子12×10~3个以上,死亡率达100%。对幼虫羣体所致死亡率如下:菌液浓度0.3%及0.5%为89.3—100%,杆菌与 DDT 混合(浓度0.2% 1/6万)或与敌百虫混合(浓度为0.2% 1/8万)死亡率都达100%。苏芸金杆菌液浓度0.3%时,菜青虫死亡率为93.3%;与 DDT 混合液(0.1% 1/6万)或与敌百虫混合液(0.1% 1/8万),死死率分别为87.5%及82.4%。田间毒效腊螟杆菌液浓度0.3%,死亡率为56.5—79.2%,与 DDT 或敌百虫混合喷施(浓度0.2% 1/6万),死亡率为65.5—93.5%。液剂毒效高于粉剂。对玉米螟的室内毒力测定(两种菌液浓度均为0.02—0.5%):腊螟杆菌液处理玉米叶幼虫口服死亡率为68.9—79.2%,苏芸金杆菌液为64.1—75.5%。田间毒效,在春玉米上,两种稈菌单纯菌剂(液剂或颗粒剂)浓度0.1—0.5%,与DDT 混合剂(液剂或颗粒剂)浓度0.1% 0.05%,蛀孔率一般比对照低2.2—31.5%。在夏玉米上腊螟稈菌单纯菌剂(浓度为0.2%),或与 DDT 合剂(0.1% 0.02%),蛙孔率比对照低1.4—17.0%,苏芸金稈菌几无效果。颗粒剂用菌量较液剂差4倍,而毒效与液剂相当。室内毒力测定,两种稈菌对粘虫、梨小食心虫效果很差,对(?)螬无效果。两种稈菌对家蚕健康都有影响,腊螟稈菌液(浓度0.01—0.5%)致死率达80—100%;苏芸金杆菌液(浓度0.1%及0.5%)致死率为55.8%及94.2%。两种稈菌对蜜蜂全无影响,稈菌能存活在蜂蜜内,但繁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杀铃脲对美国白蛾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1995年结合应用杀铃脲大面积防治美国白蛾,定点、定时采集幼虫,观察杀铃脲对幼虫引起的中毒征象,表皮病理改变和对幼虫体壁主要化学成份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杀铃脲可延缓美国白蛾幼虫生长发育,被处理幼虫虫体逐渐萎缩,体色变黑;一般不立即出现中毒症状,而在蜕皮或变态时中毒死亡;应用10、20μL/L杀铃脲处理,使美国白蛾幼虫几丁质含量减少17.74%或21.74%,脂肪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释放中华卵索线虫防治粘虫,不同益害比的寄生效果,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当益害比为100:1时,可取得60%的发生效果;200:1时,寄生率增加到76.4%。按益害比为400:1,释放侵染期幼虫,防治麦田一代粘虫,第3天调查校正寄生率71.7%;第5天增加到84.13%,对粘虫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成虫,结果表明,处理剂量为500Gy时,当天死亡率达100%,处理剂量为350Gy时,成虫3d后全部死亡,而以300Gy剂量处理后7d,试虫死亡率亦为100%。处理后30d,200—300Gy剂量的处理未出现卵或幼虫。纵坑切梢小蠹存活和繁殖能力与辐照剂量之间符合剂量效应关系,7d理论致死剂量LD99.99为228.7Gy。  相似文献   

19.
室内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6菌株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地面撒施固体菌剂对地面桔小实蝇老熟幼虫和土壤中蛹的致死作用较弱,但对成虫致死作用明显,在0.5×108~2.0×108孢子/g内,成虫死亡率可达82.89%~94.04%。在蛹期、幼虫期和蛹期施2.25×108孢子/g固体菌剂,2个处理对成虫致死效果很好,成虫死亡率高达91.29%~100%,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沙土表面喷施1.0×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桔小实蝇总死亡率为75.18%,防效为71.93%;养虫笼内壁喷施1×107~1×108孢子/ml孢子悬浮液,成虫死亡率为81.00%~100%,防效为78.94%~97.94%。因此可以明确该白僵菌固体菌剂对桔小实蝇成虫有一定防效,有望成为桔小实蝇防控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芜菁夜蛾线虫对小木蠹蛾侵染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室内试验结果证明:芜菁夜蛾线虫的5个品系Agriotos、All、Mexican、NC 116、Florida对蛀干害虫小木蠹蛾幼虫有很高的侵染力;但不侵染蛹。用Agriotos品系作试验,剂量和温度影响小木蠹蛾的死亡率和致死速度。当剂量大于25条线虫/木蠹蛾幼虫时,死亡率可达92%以上,同一剂量对一年、二年生幼虫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在15-30℃的范围内,线虫均能侵染和杀死寄主,但30℃不能在寄主尸体内繁殖。25℃为线虫浸染的最适宜温度,寄主死亡率最高,死亡速度也最快。一头5龄和7龄木蠹蛾幼虫能繁殖侵染期线虫16万和48万头。在10℃低温中,线虫不能侵染寄主,但并不死亡,当移入适宜的温度后,能迅速恢复活动。在35℃高温中,线虫则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