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将乐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并在间伐后的林窗、林隙下套种阔叶树种木荷。对试验地杉木和木荷生长情况进行4 a的持续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对杉木林分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了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上述生长指标也不断增大。试验还表明,随着杉木林分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内套种的木荷植株胸径、树高、冠幅呈上升趋势,同时间伐后3a内各处理植株的胸径、树高和冠幅较套种时相关指标均有增加。试验说明合理抚育间伐和林下套种,有利于保留杉木和林下套种木荷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抚育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测树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的了解抚育间伐对天然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树高、胸径和冠幅等因子的影响,充分掌握林分消长动态,为森林更好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平均林龄在52 a的落叶松天然次生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在林地内设置4块(20 m×30 m)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的样地,依次为对照样地(CK,0%)、低强度间伐样地(Z1,16.75%)、中强度间伐样地(Z2,25.48%)、高强度间伐样地(Z3,34.38%)。分别对各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样地中所有乔木,包含树种、株数、树高、胸径和冠幅等测树因子。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测树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中等强度间伐下,冠幅主要分布在1.5~4.0m之间,平均冠幅2.5m;冠高率主要分布在0.3~0.8之间,平均冠高率为0.54;胸径对冠幅和冠高率促进作用最大,胸径对冠形率抑制作用较小;树高对冠幅和冠高率抑制作用最小,树高对冠形率促进作用较大。因此,在中强度间伐Z2(25.48%)时,树高、胸径和冠幅等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间伐强度对重庆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在重庆市綦江区北部林场选择马尾松人工纯林(18年生)开展抚育间伐试验,分别设置弱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15%,保留密度1410株·hm~(-2))、中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30%,保留密度1155株·hm~(-2))、较强度间伐(间伐株数占总株数的45%,保留密度900株·hm~(-2))、不间伐(保留密度1650株·hm~(-2))等4种间伐强度。间伐3 a后调查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显著提高马尾松人工林林分胸径的生长,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量在一定范围内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明显提高;不同间伐强度对马尾松林分平均树高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大小依次为:间伐强度30%>间伐强度15%>对照组>间伐强度45%。说明间伐强度30%已达到了最佳的林分质量和收获量,是该区域马尾松人工林最优的抚育间伐强度,而1155株·hm~(-2)是较合理的伐后密度。  相似文献   

4.
木荷纯林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比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抚育间伐强度对林木的胸径生长有着极显著的影响。强、中、弱度的胸径分别比对照大10 .13%,18 .99%,30. 38%。但不同的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的树高、单株材积及总收获量无显著影响。因此,确定合理的保留株数有利于林分整体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武冈林场第二代人工杉木中幼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表明:a.杉木中幼龄林抚育间伐能促进林分胸径、树高、材积的增长,能使林分的速生期延长1-2年,能有效地提高林分产量,提高木材质量;b.不同的抚育间伐强度类型对林分生长因子的影响效果不同,以株数间伐强度30-40%效果最佳;c.对培育大径材的杉木林分,可实施三次间伐,第一次在9-11年,第二次在14-16年,第三次在19-22年;第三次间伐能明显促进后期林分胸径生长。  相似文献   

6.
根据同龄纯林及下层抚育间伐的特点,利用正态分布函数分别得出了伐前林分、间伐木、保留木的算术平均胸径、胸径方差、平方平均胸径及各径阶株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实例对预估结果进行了精度计算,结果表明,在株数间伐强度为22%~47%时算术平均胸径、径阶株数、平方平均胸径预估效果都较好,在伐前林分、保留木预估中其精度满足规划调查中相应调查因子允许误差的A类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按郁闭度来确定一个林分是否需要进行抚育间伐,按强度来控制抚育间伐的林木株数和出材量,这种做法在抚育间伐过程中不是超出就是达不到设计的强度。现谈谈利用经营密度表的保留株数换算成单位郁闭度级相应株数,来确定抚育间伐的开始株数和控制抚育间伐强度的作法: 一、各树种各平均直径的各郁闭度级相应株数的计算黑龙江省林区天然幼壮林、人工林经营密度表,是根据林木的冠幅、胸径和株数的相关规律,进行一系列的统计分析之后而确定的单位面积上的合理株数,郁闭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尾松人工林抚育间伐试验四年的结果,就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对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而对胸径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随问伐强度增大,胸径提高量也增大,大径木比重增加,离散度低;冠幅也有随之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间伐对木麻黄中、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位观测结果表明,间伐起始期越早,木麻黄树高、胸径和冠幅增长量越大;间伐方式对林分胸径生长的影响为下层>综合>机械>对照,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为综合>下层>机械>对照;间伐强度越大,木麻黄树高、胸径和冠幅增长量亦越高,枝下高和郁闭度越小;林分蓄积量以中度间伐为最大。木麻黄中、幼林间伐起始期以6年生时较好,采用下层间伐方式,中度、强度间伐即每公顷保留1500~1800株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河南登封林场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抚育间伐对林分不同生长阶段林木株数、林木直径分布和树高分布的影响,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抚育经营措施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方法】在株数强度为31.55%的间伐林分和条件基本一致的未间伐林分内,分别设置1个1 hm2样地,间伐作业2 a后获取每木检尺数据,分别利用Normal分布、Gamma分布、Lognormal分布、Weibull分布、Logistic分布函数对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栓皮栎人工林林木个体直径分布、树高分布进行拟合,并应用Kolmogorov-Smirnov(KS)拟合优度检验,选择拟合效果最好的分布模型。【结果】1)间伐和对照样地幼树、小树和大树林木株数比例分别是9:642:582和229:978:585。相比对照样地,间伐样地林木小树和大树生长阶段株数比重较高。2)间伐样地林木直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8~18 cm,高于对照样地的4~16 cm。KS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间伐样地林木直径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最好,Normal和Logistic分布次之;对照样地林木直径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拟合效果最好,Normal和Gamma分布次之。3)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林木树高级分别为8~16 m和4~14 m,但KS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5种分布函数对间伐样地和对照样地树高分布拟合优度排序一致,说明抚育间伐对林分树高分布的影响不明显。【结论】抚育间伐调整了栓皮栎人工林林分的直径结构,林分直径分布向较大径阶方向偏移,使林分直径分布结构更趋于对称分布,但对树高分布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8年生火炬松试验林不同间伐强度分析表明:不同间伐强度的处理对胸径和单株蓄积量均存在显著影响,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分内的通风透光条件,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增加了林分的稳定性,从而促进了保留木的生长和林分的丰产。但不同间伐强度对树高生长和单位面积蓄积量无显著作用,且强度过大的间伐导致单位蓄积量有减少的趋势。在火炬松人工林生产中.应根据培育目标而选择不同的间伐强度.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依据收集于福建省柳杉主要分布区的柳杉林分标准地及解析木资料,对柳杉林分平均树高与平均胸径、胸径与地径、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林分优势高与林龄及林分平均树高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以便揭示柳杉林分测树因子的生长规律,为柳杉的造林及营林设计、抚育间伐、林地生产力评价、森林收获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马尾松人工林强度采伐后套种的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规律,筛选适宜的套种树种,为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技术支撑。2008年2月于1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采用4个强度进行采伐,即保留密度分别为225(Ⅰ)、300(Ⅱ)、375(Ⅲ)和450(Ⅳ)株/hm2,于林下均匀套种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等5个乡土阔叶树种,2008年底调查套种阔叶树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此后至2016年每2年测定1次,应用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对不同强度采伐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采伐强度显著影响林下套种阔叶树的生长,其中大叶栎和灰木莲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红椎的胸径和冠幅的生长随保留密度增大而减小,而红椎、格木的树高生长受采伐强度影响不大;格木的胸径和冠幅以及香梓楠的树高和冠幅生长在套种第7年之前受采伐强度影响不大,此后其生长随保留密度增大而减小;香梓楠的胸径生长则一直随保留密度增大而增大。大叶栎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灰木莲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树高生长高峰出现在套种后第3年;红椎、灰木莲、香梓楠的胸径生长高峰出现在第5年;格木的胸径、树高和冠幅以及香梓楠的树高和冠幅、红椎的冠幅生长高峰出现在套种后第9年。马尾松人工林强度采伐后套种阔叶树的生长动态表现为大叶栎红椎灰木莲香梓楠格木。大叶栎、红椎、灰木莲的生长随采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香梓楠、格木受采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综合比较5种套种树种的生长特性,在桂西南开展马尾松中龄林近自然化改造,选用大叶栎、红椎、灰木莲进行林下套种,宜采用采伐强度Ⅰ、Ⅱ,而套种香梓楠、格木则宜采用采伐强度Ⅲ、Ⅳ。  相似文献   

14.
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监测成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成效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经过抚育间伐的林分在胸径、蓄积量和林下植被等方面明显优于未抚育的林分,监测区抚育间伐后2 a,保留木平均胸径增长11.7%;保留木平均高度增长5.0%,保留木蓄积量增长14.8%;草本植物、灌木(幼树)的数量、盖度和种类均有所增加。监测区林分抚育间伐后能够明显加快林木生长速度,提高林分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建议大力推广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试点项目。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人工同龄纯林自然稀疏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马尾松4~20年生不同密度的人工同龄纯林生长资料的分析表明:第1次树高生长分化高峰期在4~7年生,第2次在11~14年生,幼林郁闭后林木直径分化状态比较稳定。中幼林期抚育间伐主要采伐劣等木,进入近熟林期后除采伐劣等木外,还可采伐一部分中等木。间伐施工应以留优去劣为主,适当照顾均匀。总稀疏强度与密度呈正相关性,出现稀疏的时间随密度增大而提前;连年稀疏强度高峰期出现在林分郁闭后的一段时间内。根据总稀疏强度与稀疏时间同密度的关系可确定不同密度林分的间伐强度与时间。利用马尾松人工林观测资料拟合出与立地条件、现存株数密度、林龄三因子相关的自然稀疏模型,从而可推算出不同立地条件的自然稀疏表,为马尾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抚育间伐对红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红松人工林45a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促进红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的生长,提高大径材的比例,缩短大径材的培育年限。2012年极强区林分平均胸径达到35.8cm,大径材株数比例达到90.32%。适度地抚育间伐能提高林分活立木蓄积量连年生长量,过度地抚育间伐降低了林分活立木蓄积量连年生长量。林分自然稀疏强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少,极强区枯损率最低,仅为0.125%。抚育间伐能提高林分总蓄积量。2012年中度区林分总蓄积量最大,为603.991 5m3/hm2。极强区大径材蓄积量最大;强度区大径材株数最多,中度区次之。综合考虑,中度区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对华山松中龄林进行的3种不同抚育间伐强度试验表明,下层中度间伐和下层强度间伐可促进保留木树高、胸径、蓄积的生长和林分总材积的提高,其中下层强度间伐效果最好,平均年高生长量0.5m,胸径年生长量0.59cm,蓄积年生长量13.6m3/hm2,林分材积总产量2073709m3/hm2,分别是对照林分的196倍、1.26倍、1.14倍和1.09倍,且林分规格材总产量和大径级材总产量均有较显著提高,间伐效果居各措施之首。  相似文献   

18.
不同密度管理措施对杉木林分的生长、生态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定位观测,对不同密度杉木林的树高、胸径与材积生长规律、林分结构、林木分化和材质的差异;并对不同方式间伐后林分的生长变化,以及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地土壤肥力、林下植被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密度和间伐强度对杉木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而胸径和单株材积则随着林木株数的增加而减小;林下植被种类、数量和土壤肥力均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而有所增加;中度间伐强度的生长、生态和经济等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混交林木荷大径材培育技术薄弱、林地产值低等问题,开展间伐试验,分析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的间伐强度,为木荷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16年生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按株数比例进行弱度间伐(15%)、中度Ⅰ间伐(30%)、中度Ⅱ间伐(35%)和强度间伐(60%)及对照(未间伐)5种强度抚育间伐,比较不同强度间伐木荷和杉木胸径、树高、蓄积量和直径结构特征,探讨其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结果](1)间伐6 a后,不同间伐处理均促进木荷和杉木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中度Ⅱ间伐处理木荷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最快,两者分别比对照高28.5%和78.2%,其增长量分别较对照高243.9%和326.7%,杉木除强度间伐胸径生长量略高于木荷外,各强度间伐的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小于木荷对应指标值。(2)由于间伐减少了树木株数,林分蓄积量和杉木蓄积量有所降低,但木荷蓄积量明显增加。中度Ⅱ间伐、中度Ⅰ间伐和弱度间伐时木荷蓄积量分别为对照的132.3%、112.5%和139.8%。(3)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木荷与杉木的径阶分布峰值所在的径阶依次向高径阶方向进级,中度Ⅱ间伐木荷直径分布左偏、尖峭,中大径阶木荷株数多且分布集中,能有效实现大径级材种的培育目标。[结论]对密度较高的中龄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适宜采用强度间伐措施,即间伐强度35%左右,林木密度1 780株·hm~(-2)(木荷杉木株数比约为1:2),在保持林分蓄积量不减小的情况下,促进木荷胸径、单株材积快速增长,以实现木荷大径材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抚育间伐对油松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蛮汉山林场油松、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间伐林分进行生长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后明显促进树木直径的生长,并随着林分单位面积株数的减少平均直径增加,同时抚育强度越大,直径平均生长量也越大;(2)间伐对树高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明显,与间伐强度无明显的相关性;(3)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抚育能提高林分单株材积生长量,并且随抚育强度增大,林分单株材积生长量呈递增趋势;(4)间伐初期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小于未间伐林分,但随着林龄的增大,间伐林分蓄积向未间伐林分渐近;间伐强度越大,年平均生长量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