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Y-S-Y12拮抗菌发酵液和生物质热解液混配对辣椒炭疽病的协同防病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对不同浓度生物质热解液、拮抗细菌Y-S-Y12菌株的发酵浓缩液及其混配溶液对辣椒炭疽病的抑菌作用进行检测,计算出毒力方程,根据EC50值将两种溶液进行混配,求得最佳配比。通过活体试验检测Y-S-Y12菌株对辣椒炭疽病果实的防治效果,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活性,并探究各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病菌菌丝的细胞膜通透性、生理代谢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Y-S-Y12菌株发酵浓缩液和生物质热解液以1∶9混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混配的防效显著高于单剂,防效达到79.62%,进一步说明混配具有增效作用。混剂处理的辣椒炭疽病菌菌丝中的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单剂处理,处理后菌体的保护屏障被打破,使培养液的电导率、外渗液中蛋白质和核酸含量上升。混剂处理的辣椒叶片中SOD、POD、CAT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单剂处理,说明辣椒植株抗病性增强。综上,Y-S-Y12菌株发酵液和生物质热解液混配对辣椒炭疽病有协同防病作用,可能是因为Y-S-Y12菌株具有破坏辣椒炭疽病菌菌丝和诱导辣椒植株抗病性作用。研究为辣椒炭疽病无公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生物质热解液和农药腐霉利混配对番茄灰霉病的协同防病作用、减农药作用及机理,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测电导率、蛋白质和核酸外渗浓度、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蛋白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活体植株上测防疫酶活性以及离体果实上进行了防病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热解和腐霉利1∶9混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防效最高,在果实防病试验中,达到69.36%,混剂中减少腐霉利含量时也得到较高的防治效果;混剂处理的番茄灰霉病菌菌丝中的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单剂处理,结果菌体的保护屏障被打破,使培养液的电导率、蛋白质和核酸含量上升;混剂处理的番茄叶片中SOD、POD、CAT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和单剂处理。总之,生物质热解液和腐霉利混配对番茄灰霉病有协同防病作用和减农药作用,其机理为混配对病菌菌丝的破坏作用增强和番茄植株抗病性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林琳  高同春  高智谋  张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17-8519
[目的]研究多菌灵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多菌灵、吡唑醚菌酯混配对辣椒黑色炭疽菌和辣椒红色炭疽菌的毒力。[结果]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对黑色辣椒炭疽病菌EC50值分别是1.751 0、0.481 8μg/ml,对红色辣椒炭疽菌EC50值分别是1.163 4、0.496 5μg/ml。多菌灵的毒力小于吡唑醚菌酯;多菌灵与吡唑醚菌酯混配对2种辣椒炭疽病菌增效系数(SR)为1.182.57,部分配比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结论]研究结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有效混配杀菌剂的开发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芒果炭疽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芒果炭疽病菌进行了拮抗菌的分离和筛选.并且采用有效菌株的发酵液进行了平板培养基抑菌试验以及采后芒果果实炭疽病防病试验。结果从24个菌株中筛选得到1株有效抑制炭疽病菌的芽孢杆菌M35,其抑菌圈大于13mm,而且其发酵液对炭疽病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果实防病试验结果也显示,该菌株对于芒果采后炭疽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且随着该拮抗菌菌悬液浓度的增加,防病效果提高,在浓度为1×10^8CFU/mL时,发病率为45%,病斑直径为14.1mm。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农废热解液与多菌灵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协同防病、减农药以及水稻的增产作用,进行了室内抑菌试验和盆栽、大田防病试验。结果表明:2.5mL/L的农废热解液与多菌灵混配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2.5mL/L农废热解液与0.4和0.667g/L多菌灵混配时抑菌率分别比1.667g/L高5.86%和8.05%,并减少了多菌灵使用量76.00%和59.99%。盆栽和大田防病试验结果表明,2.5 mL/L农废热解液与0.4和0.667g/L多菌灵混配时不仅显著减少多菌灵使用量,还比1.667g/L多菌灵单独使用时的防效基本一致或更高,并且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用农废热解液喷晒处理的水稻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以及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5.81%、27.81%、94.84%和9.6%。  相似文献   

6.
荧光假单菌菌株7-5对烟草炭疽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烟草根际分离的荧光假单胞菌7-5菌株,在室内条件下对烟草炭疽病菌进行生物拮抗性测定。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7-5菌株对烟草炭疽病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使培养中的烟草炭疽病菌的菌丝出现菌丝壁溃解、细胞质浓缩、菌丝扭曲变形,同时还发现烟草炭疽病病菌孢子萌发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潘以楼  朱桂梅  郭建  肖婷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04-107,12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氯啶菌酯、苯醚甲环唑及其混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穗轴褐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并用孙云沛法测定了混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结果表明:氯啶菌酯抑制葡萄炭疽病菌和穗轴褐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2.1793和1.1274μg/mL,而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分别为0.6667和0.1041μg/mL。当氯啶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按10∶1混配时复配制剂抑制这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CTC最高,增效作用最大。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试制样品22%氯啶菌酯.苯醚甲环唑EC(20%氯啶菌酯+2%苯醚甲环唑)以90~120 g a.i./hm2喷药2~3次对葡萄黑痘病、霜霉病、炭疽病均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辣椒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辣椒炭疽病菌及危害症状、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致病机制、辣椒对炭疽病抗性机制及抗病性鉴定和炭疽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对一株土壤拮抗链霉菌(Streptomycespp.)R15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效果、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拮抗链霉菌R15发酵液对棉花枯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强,抑制率达98.37%。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后芽管顶端膨大成球形,芽管停止生长;烟草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后不能产生附着胞,且芽管顶端有突起。处理烟草黑胫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畸变、扭曲、菌丝壁消解;R15通过菌丝缠绕、穿透、紧贴的方式重寄生于烟草黑胫病菌菌丝上,致使菌丝断裂。链霉菌R15发酵液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较强,在20~55℃,pH3~9范围内都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辣椒炭疽病快速选药技术,对贵州省4个辣椒主产区100株辣椒炭疽病菌菌株进行敏感性测定,建立了贵州省辣椒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的敏感基线,并以敏感基线为基准,应用溴甲酚紫为指示剂,研制出辣椒炭疽病菌快速选药试剂盒.结果表明,贵州省辣椒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的敏感基线分别为(0.7641±0.1508)...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复合菌剂液态发酵制备马尾藻发酵液,探究马尾藻发酵液在橡胶幼苗上的应用及对其抗寒性的提升作用。【方法】以芽孢杆菌、里氏木霉和黑曲霉为发酵菌剂对马尾藻进行单一菌种和复合菌剂液态发酵,以复合菌发酵液开展橡胶幼苗低温胁迫试验,温度设置为15℃,分别设5种不同用量(不施用发酵液,发酵液稀释200、400、600和800倍),与30℃条件下生长的橡胶幼苗进行对比,测定马尾藻发酵液的pH、海藻酸含量、多糖提取率及橡胶幼苗的生物量、根系活力、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和抗氧化酶含量。【结果】马尾藻复合菌剂发酵过程中,所有处理的pH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复合菌剂处理海藻酸含量略高于单一菌种。在多糖提取率方面,复合菌剂处理显著高于单一菌种,芽孢杆菌和里氏木霉二者协同处理提取率最高,为14.08%。在低温胁迫试验中,橡胶幼苗生物量均有所下降,施用马尾藻发酵液的橡胶幼苗根系活力提高,其中马尾藻发酵液稀释600倍的处理根系活力最大,为0.051 mg/(g·h)。受到低温胁迫橡胶幼苗体内的MDA含量和SP含量均有所增加,马尾藻稀释600倍处理的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小,SP含量提高22%。低温条件下,除马尾藻发酵液稀释200倍处理外其余处理的POD活性均有所下降,液稀释600倍处理的SOD活性在3种抗氧化酶中最高,稀释400倍处理CAT酶活性最高。【结论】复合菌剂降解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菌剂,芽孢杆菌和里氏木霉菌协同发酵马尾藻效果最优,将马尾藻发酵液稀释600倍之后可有效缓解低温对橡胶幼苗的损伤作用,提高幼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铝钙复合作用对1年生杉木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3种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铝浓度(1.5 mmol·L~(-1))胁迫下,增加钙离子浓度可以明显降低杉木幼苗叶片MDA含量,增强SOD、CAT、POD活性,且增强效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愈加明显;在高钙浓度(4.5 mmol·L~(-1))处理下,随着铝浓度的上升,幼苗叶片MDA含量升高,SOD、CAT活性下降,而POD活性变化却不明显。高铝浓度胁迫下杉木幼苗受毒害程度较大,而在高钙浓度下铝毒对杉木幼苗影响相对减弱;钙离子对杉木幼苗铝毒具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贵州大面积推广种植艾纳香与大果木姜子,通过盆栽方式,研究大果木姜子浸提液对艾纳香化感作用,测定艾纳香的叶片相对含水量、生物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淀粉含量、根系活力、MDA、POD、SOD、CAT等活性变化,得出敏感指数与综合效应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大果木姜子浸提液浓度的增加,艾纳香抗氧化系统的3种酶活、丙二醛含量、渗透调节、有机物质和根系活力都有一定程度改变,对植物的相对含水量和生物量造成影响,各物质在处理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化感作用为抑制,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因此在对艾纳香和大果木姜子的间作过程中要及时清理大果木姜子的凋落物以减弱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生防菌株ZM12发酵滤液的抑菌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索。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发酵滤液对猕猴桃细菌性叶枯病菌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滤液稀释100倍喷施时,其防效可达85.2%,显著高于95%CT杀菌剂的防效(64.8%)。同时,施药后植株SOD和POD酶活性都有明显趋势变化,先迅速增强,保持一段时间的高活性后缓慢下降。此外还对该菌株的发酵滤液稳定性和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菌株的发酵滤液具有耐热、耐酸、耐储藏性,但在强碱性条件下其抑菌活性降低较多。  相似文献   

15.
保水剂可改良土壤结构、提高植物水肥利用效率,并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为研究保水剂对袋式复合沙培辣椒的影响,以辣椒栽培品种‘瑞霸五号’为材料,于幼苗定植前在栽培基质中按基质体积分别穴施0、0.075、0.150、0.225、0.300和0.375 g·L-1的淀粉型保水剂,对比分析不同剂量保水剂对辣椒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培基质中适量施加保水剂(≤0.300 g·L-1)有利于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增强,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降低逆境对植株造成的伤害;提高辣椒果实产量;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硝酸盐含量也显著增加。随着保水剂剂量的进一步增加(≥0.375 g·L-1),辣椒植株的真叶数、叶面积等又有所降低;叶片SOD、POD和CAT的活性减弱,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果实硬度降低、果肉厚度减少;单株结果数减少从而造成单株产量降低;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进一步增加,从而造成品质下降。由此可见,在辣椒定植栽培基质中施加适宜剂量(0.300 g·L-1)保水剂有助于促进辣椒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缓解辣椒不同低温胁迫下伤害的作用及其机制,以较耐低温的辣椒品种超越五号为试材,研究了叶面喷施ALA对冬春季不同低温胁迫下辣椒花期植株叶片中渗调物质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电解质渗透率(EL)、丙二醛(MDA)含量、植株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25 mg/L ALA后,明显提高了低温胁迫下辣椒叶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SOD、POD、CAT的活性;同时ALA也提高了低温胁迫下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植株生长量,显著降低了叶片中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以及O.2-的产生速率。说明,ALA通过提高低温胁迫下植株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酶活性,从而降低植株叶片中活性氧的含量,维持膜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增强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从而缓解了辣椒受到的低温伤害。但不同低温胁迫下ALA的缓解程度有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其缓解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磷素对紫花苜蓿镉累积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紫花苜蓿(中苜一号)为材料,采用土培试验,设置不同磷水平(0、40、80、160、240、300 mg·kg-1)和镉含量(0、2、20 mg·kg-1),分析紫花苜蓿生物量、镉含量、镉亚细胞分布、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在相同镉处理下,随施磷水平的增加,紫花苜蓿地上部、地下部镉含量最多降低了41.7%和39.2%;生物量、POD活性、SOD活性和CAT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相同施磷水平下,与未添加镉处理相比,低含量(2 mg·kg-1)镉处理时,紫花苜蓿生物量最多增加了28.8%,高含量(20 mg·kg-1)镉处理时,生物量最多降低了9%;随着镉处理含量的增加,紫花苜蓿MDA含量和CAT活性显著增加,POD和S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镉含量在各亚细胞组分中的次序为细胞壁>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且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细胞壁镉含量占比最高达...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根装置,在自动控制的遮雨棚中,研究了聚乙二醇(PEG)胁迫对羊草幼苗植物量、活性氧代谢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1/2强度Hoagland营养液)相比,单一根茎胁迫(RHS)、单一根系胁迫(ROS)以及同时根茎和根系胁迫(RHSS)3种处理方式均显著降低了羊草幼苗地上部干重、根茎干重以及总干重,且ROS处理和RHSS处理的降低幅度较大.RHS处理时,羊草幼苗根系中SOD、CAT活性显著降低,而根茎SOD、CAT活性增加.ROS和RHSS处理下,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均有上升趋势;根茎在ROS处理下SOD、CAT活性均增加,RHSS处理下仅SOD活性上升,而根系在ROS处理下仅CAT活性上升.羊草地上部脯氨酸含量在RHS、ROS和RHSS处理时均显著增加,而根茎则显著降低.可见,根茎和根系在羊草响应PEG胁迫的生理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PEG胁迫下羊草不同器官同一抗氧化酶对活性氧淬灭作用不同,与POD相比不同器官SOD和CAT作用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9.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3种杀菌剂和两两混用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单剂中以咪鲜胺、双苯菌胺对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EC50分别为0.144 5、0.147 9μg/m L,精甲霜灵的抑制作用弱,EC50为9.549 9μg/m L;咪鲜胺与双苯菌胺按5∶1和1∶4混用,其共毒系数分别达为198和355,表现为增效作用;咪鲜胺与双苯菌胺按3∶1和精甲霜灵与双苯菌胺按1∶3混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01和105,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