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林业   2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北冬枣绿盲蝽发生与气候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冬枣绿盲蝽在鲁北地区一年发生5代,以第一代危害最重,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卵分布以修剪后枝条的残茬为主,占被调查卵量的88.4%。降水对次年虫口数量影响很大,而对当年影响很小。干旱会显著降低次年绿盲蝽的虫口数量。  相似文献   
2.
核桃炭疽病高效生防菌株鉴定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分离、筛选中获得4株对核桃炭疽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拮抗细菌(编号分别为PF-1,PF-2,Bs-03,Bf-02)。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试验项目,初步鉴定Bf-02为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Bs-0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PF-1为幼虫芽孢杆菌(Bacillus lacivae),PF-2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4株拮抗细菌对核桃炭疽病菌抑菌活性,4株拮抗细菌对核桃炭疽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率均达到83%以上,抑制活性最强的是PF-2,抑菌率为88.47%,与其它3株拮抗细菌的抑菌率在P<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其次为PF-1,抑菌率为86.11%,Bs-03和Bf-02的抑菌率在P<0.0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四倍体小麦矮秆基因的赤霉素敏感性及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四倍体小麦矮秆基因Rht14、Rht16和Rht18的赤霉素敏感性及其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促进这些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选用分别含有Rht14、Rht16和Rht18的四倍体小麦近等基因系ANW16D(Rht14)、ANW16F(Rht16)、ANW16G(Rht18)及其高秆轮回亲本LD222以及六倍体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测量其不同浓度GA3处理下小麦的株高,计算赤霉素敏感系数(GRI)并推断3种矮秆小麦的赤霉素反应类型。在成熟期对LD222近等基因系小麦的农艺性状如株高、穗长、主穗穗下第一茎节(P-1)节间长、节间表皮细胞、种子表皮细胞及种子体积等进行测量,分析Rht14、Rht16、Rht18这3个矮秆基因对小麦这些农艺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ANW16D、ANW16F和ANW16G这3个矮秆小麦株高恢复到正常LD222株高的最适GA3浓度为10-4mol/L;3个矮秆品种均为赤霉素敏感型且敏感性大小为中国春ANW16GANW16FANW16DLD222;Rht14、Rht16、Rht18均是通过降低主穗穗下第一茎节(P-1)节间长度来使小麦株高降低,降低效应为Rht18Rht16Rht14;它们降低小麦株高的根本原因均是缩短了小麦节间表皮细胞长度且缩短效应与降低株高效应一致;3个矮秆基因均在降低小麦株高的同时不影响种子的体积。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啶酰菌胺、嘧菌酯及氟吗啉等6种杀菌剂对茄子绵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和100 g/L氰霜唑悬浮剂;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随着药量的增加,抑制率增长并不显著,但其EC50不是很高;40%百菌清悬浮剂和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两种药剂对茄子绵疫病菌的防效较低,抑制菌丝生长的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5.
在对土壤有益微生物的分离、筛选中获得一株拮抗细菌Bf-02,该菌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通过对菌株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试验项目,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Bf-02菌株抑菌活性,结果表明Bf-02对供试的14种植物病原真菌,除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外,都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对核桃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在P<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7.
文章介绍了紫花文冠果形态特征,以及紫花文冠果嫁接繁育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冬枣绿盲蝽成虫毒力测定与防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比较了14种不同农药对冬枣绿盲蝽成虫杀伤力的差异。筛选了4种对冬枣绿盲蝽成虫具有较好杀灭作用的农药。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14种农药中,对冬枣绿盲蝽成虫具有较好杀灭效果的有敌敌畏、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氟虫腈。其中氟虫腈效果最好,LC50为81.57μg/g,其次为敌敌畏和氰戊菊酯,LC50分别为232.58μg/g、291.28μg/g。而大田试验,各种农药的防治效果较差。采用叶片喷雾法,5%氟虫腈乳油1000倍与20%甲氰菊酯乳油800倍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65.94%、64.24%。土壤处理,基本无法控制成虫危害。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法才能有效控制绿盲蝽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印楝素加工后的稳定性是剂型选择的关键,通过对不同剂型添加剂筛选,并测定其稳定性与杀虫活性的关系,从而确定印楝素微乳剂、可溶性片剂和及其添加剂。对美国白蛾三龄幼虫测定,三种剂型,以微乳剂最好,其LD50为1.8375μ/g,次为乳油,可溶性片剂居后。  相似文献   
10.
控制粉虱类害虫虫生真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虱类害虫在保护地和大田园林作物上发生日益猖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抗药性增强,化学防治难以奏效。利用虫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进行防治是未来粉虱害虫防治的主要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虫生真菌在控制粉虱类害虫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