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不同种质玉米杂交种苞叶性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摸清适宜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新品种的苞叶性状特征,为选育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黄淮海夏玉米区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组配的161个杂交种为材料,在河南省3个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对3个苞叶相关性状(苞叶层数、苞叶长、苞叶包裹度)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苞叶相关性状在杂交种、试点、杂交种与试点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苞叶层数与苞叶包裹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各性状间均显著相关;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161个参试玉米杂交种分成3类,分别包括120个(含CK1、CK2)、27个和16个杂交种,其中第Ⅰ类杂交种的苞叶长为21.26 cm,苞叶层数为9.23层,较为适中,有利于籽粒脱水,为苞叶性状较优的类群;杂交种Z98和Z142表现更为突出,可望成为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2.
玉米果穗各部性状对籽粒含水量和脱水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美亚1号、郑单958、先玉335和丹玉39为材料,对其主要穗部性状进行测定并分析,探究影响玉米籽粒含水量和脱水速率的相关性状。研究内容包括苞叶、穗轴的含水量和脱水速率以及籽粒大小等相关性状。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长阶段,苞叶和穗轴含水量高的品种其籽粒含水量也高,苞叶和穗轴脱水速率快的品种籽粒脱水速率也快,籽粒较长的品种其含水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籽粒含水量与苞叶含水量达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轴含水量达显著正相关;籽粒脱水速率与苞叶脱水速率达显著负相关,与穗轴脱水速率达极显著正相关;籽粒含水量与粒长达到显著负相关,与粒宽和粒厚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籽粒的脱水速率与籽粒的长度达显著负相关,与籽粒的宽度和厚度均未达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3个青贮高油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种植密度对青贮高油玉米生物产量、干物质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密度下的生物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品种与密度互作之间差异显著;龙育1号、高油169和高油115分别在7.0万株·hm-2~8.0万株·hm-2、7.0万株·hm-2和6.0万株·hm-2下作为优质青贮高油玉米可在黑龙江省种植推广,青贮高油玉米品种的青贮生育日数、株高、穗位、茎粗、收获期绿叶片数差异不大,品种之间差异主要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玉米子粒容重与6个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子粒容重与产量、出籽率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与百粒重、子粒外观品质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天数、脱粒时子粒含水量、穗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并通过相关分析,针对今后提高子粒容重提出了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高产潜力的沧豆6号、冀豆16和冀豆17 3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5.0万株/hm2、19.5万株/hm2和24.0万株/hm23种种植密度下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变化趋势均大致呈抛物线型,沧豆6号在R6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冀豆16和冀豆17则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差异;沧豆6号在R1~R6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高种植密度下沧豆6号后期群体发育仍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适合密植。  相似文献   

6.
对梓树进行不同密度的移栽,研究其叶片可塑生长的密度依赖性以及主要叶片性状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生物量呈减少趋势;比叶面积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比叶面积与叶片厚度、叶干物质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相对叶绿素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叶片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与其它叶性因子的关系较为复杂,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两者既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又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群玉米自交系苞叶性状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良苞叶性状、选育适合机械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测定了我国五大类群玉米在2种不同环境下的苞叶性状,分析各性状的遗传特性和各个类群之间苞叶性状的差异及环境对各个类群不同苞叶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苞叶性状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且变异广泛,其中苞叶长度具有高遗传力,苞叶数量、苞叶总厚度和苞叶宽度具有中等遗传力;苞叶长度与苞叶宽度达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类群间玉米苞叶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苞叶长度差异最显著,苞叶宽度和苞叶数量次之,苞叶总厚度无显著差异;除兰卡斯特苞叶总厚度外,各个类群的苞叶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在育种中多数苞叶性状可直接进行遗传改良,并且以一个性状为主目标的改良可达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苞叶性状改良的效果;兰卡斯特和唐四平头的苞叶数量不多且长度适中,可作为苞叶性状改良的重要种质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处理下不同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筛选耐密性鉴定指标,为河西绿洲区密植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份不同基因型玉米为材料,设置6.75、9.75、12.75、15.75和18.75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株高、节间长度、叶向值和空杆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升高,穿刺强度、弯曲性能、茎粗、叶夹角、叶宽、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穗长、穗粗、百粒质量和单穗质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叶长与产量随密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指标在不同密度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密度与产量的回归方程分析表明,五谷632、五谷568、甘优169、五谷318、五谷704、五谷631、甘优661、CT505、富农588和富农340分别在15.9、12.5、10.6、13.3、11.9、15.0、12.9、13.8、13.5和16.8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在6.75万株/hm~2和18.75万株/hm~2两个密度处理下,穿刺强度、弯曲性能、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空杆率和单穗质量变异系数较高(CV≥15%).【结论】密度极显著影响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不同品种的玉米各指标对密度的响应有差异.穿刺强度、弯曲性能、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空杆率和单穗质量可作为玉米耐密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垦农4号和垦鉴21号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豆在3种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大致呈一抛物线,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在V3和R1达显著水平,R3、R5和R6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差异;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的关系,在R3呈显著正相关,R5呈极显著正相关;KJ21后期群体发育在高密度下仍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适合密植。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影响玉米产量及部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利用4个代表当前植株类型的玉米杂交种,研究了5种密度对形成玉米产量性状有关部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与玉米产量有正向相关的主要个体产量性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玉米单株的叶面积、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群体的叶面积、叶面积系数、光合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出增高趋势;玉米产量先增加后下降。当前类型的玉米品种出现高产的种植密度在70000株/hm^2~90000株/hm^2,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是在800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