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综述了我国近年来稻米品质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应用。从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品质、食味品质5个方面阐述了稻米品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稻米品质检测技术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水稻粒形与稻米品质间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水稻粒形与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营养品质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概述 ;对水稻稻米品质 (碾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碾米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营养品质性状 )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籽粒品质与食品品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陕西关中地区 16个小麦品种 (品系 )为材料 ,系统分析了小麦品种籽粒品质性状与面包、面条、馒头 3种面制食品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蛋白质品质、粉质参数、拉伸参数与食品品质关系密切 ,籽粒品质与其相关程度较低 ;蛋白质品质对面包品质、面条蒸煮品质有显著正影响 ,对馒头品质影响不显著 ;粉质参数、拉伸参数中与面包品质呈正相关的性状 ,对煮熟面条表观状态、馒头外观形状有不利影响 ,但对其弹韧性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4.
稻米食用品质主要是加工品质、外观品质、食味(蒸煮)品质、营养品质、贮藏品质等,试验研究了山东省稻米品种资源在特定产地、气候、栽培管理、收获贮藏和检测方式下的品质与食味表现,为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资源品质与食味研究和新品种选育、资源创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我国两系杂交粳稻品质现状,分析其各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60份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为试材,通过对其进行稻米各品质性状分析表明:大多数两系杂交粳稻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米2~3级水平,只有少数组合达到1级。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是正相关,和与食味品质呈负相关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观品质中的长宽比与加工品质的极显著负相关,却与食味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骨干亲本盐丰47相比,除加工品质外,两系杂交粳稻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蒸煮品质均较差。总体来说,两系杂交粳稻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一般,稻米品质改良仍需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6.
籼稻谷粒长度(粒长)与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碾磨品质和营养品质均有密切关系。粒长一般与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呈正相关,但与碾磨品质负相关,对营养品质的影响则表现为长粒可适当降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粒长通常是大米分类和定价的重要依据,长粒型籼稻品质一般较为优良。尽管粒长是数量性状,与环境条件有一定关系,但基因型仍是决定粒长的关键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对粒长的遗传改良来培育长粒型优质稻新品种。综述了籼稻粒长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粒长性状的遗传学研究及其在优质籼稻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不同青贮方式对玉米青贮料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裹包、青贮袋、桶装、青贮窖四种方式进行青贮。结果表明,密封与压缩程度较好的裹包青贮、青贮袋青贮、桶装青贮,其青贮料的感官品质与营养品质较好;压实程度低的小型青贮窖与自制塑料袋,其感官品质与营养品质一般。  相似文献   

8.
江苏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3—2015年江苏粳稻参试品种(系)试验数据,分析了参试粳稻的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子、品质性状等类型间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粳稻整体产量水平与株高、全生育期、结实率之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质量等产量因子与主要品质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提高整体产量水平对于稻米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味品质的影响较小;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各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但蒸煮食味品质指标与外观品质指标间矛盾较为突出,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0.423~(**)、–0.682~(**)),胶稠度与垩白粒率、垩白度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218~(**)、0.404~(**))。综合以上结果认为,江苏粳稻产量水平与主要品质性状间矛盾不突出,可以在保持现有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改进品质,同时平衡外观与适口性之间关系,选育出外观品质优、食味口感佳的优质、高产、稳产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9.
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其他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选用2种穗型水稻,以其穗部位置不同的稻谷粒为试验材料,测定粳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与粒形特征、垩白性状、碾磨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显著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蒸煮食味品质与淀粉RVA谱特征值和碾米品质相关性最高,与垩白性状相关度较高,与营养品质和粒形性状相关性相对较低。淀粉RVA谱特征因子主要通过峰黏度、冷胶黏度和热浆黏度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优劣。碾磨因子则主要通过整精米率对直链淀粉含量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垩白因子中主要通过透明度和垩白度的作用影响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因子主要通过脂肪酸含量、清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对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的作用而影响蒸煮食味品质好坏。粒形因子主要通过粒宽、粒长和长宽比对食味值和胶稠度的作用来影响蒸煮食味品质。淀粉RVA谱特征值可以作为评价粳米蒸煮食味品质优劣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0.
 将优质米新品种滇粳优1号种植在海拔1 532~2 109 m范围内的18个试点,通过分析稻米外观品质、碾磨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初步得出如下结论:海拔高度对滇粳优1号外观品质、整精米率和食味品质影响较大;海拔与滇粳优1号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的相关显著,与其余品质性状的相关均不显著。最适滇粳优1号种植的海拔高度为1 700~2 000 m地区。  相似文献   

11.
对从浙江茶区引入川西茶区的5个茶树良种进行了营养芽物候期、芽叶性状、春季名优茶产量、主要生化成分以及名优茶品质等的研究和鉴定.结果表明:5个引进品种具有萌芽早和新梢芽叶性状较优的特性,所制名优茶的氨基酸总量和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茶氨酸、谷氨酸等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四川主栽品种“福选9号”(CK2),且各品种的儿茶素品质...  相似文献   

12.
对乌牛早、龙井长叶、白毫早、龙井43、尧山秀绿、桂香22引种龙州后的茶树栽培特性、产量、品质等内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牛早、龙井长叶、白毫早这三个品种在龙州茶区引种,生长表现良好,鲜叶产量与福鼎大白对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龙井43比对照品种福鼎大白鲜叶产量高,达显著差异水平;桂香22、尧山秀绿两品种适应性一般,鲜叶产量略低于福鼎大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龙井茶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井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其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及醇沉浓度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为85℃时多糖得率最大(3.842%);浸提时间为3 h时多糖得率最大(3.227%);料液比为1∶40时多糖得率最大(3.437%);醇沉浓度为90%时多糖得率最大(3.413%)。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依次为:浸提温度〉料液比〉醇沉浓度〉浸提时间;龙井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40,醇沉浓度90%,此条件下茶多糖得率可达6.333%。[结论]该研究优化了龙井茶多糖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4.
倍赢番茄大棚越冬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倍赢番茄进行大棚栽培,该品种表现丰产、优质、抗病性强、适应性好。该文主要介绍倍赢番茄的大棚越冬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康乃馨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不同品种的康乃馨,在宁夏银川日光温室进行栽培试验.根据产量、切花质量、抗病虫害等各项指标,对不同品种的表现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康乃馨6个品系8个品种均适应日光温室栽培,其性状从高到低依次为达拉斯、卡蔓、自由、绿夫人、粉佳人、佳农、兰贵人、白雪公主.在该实验条件下,各品种生长发育正常,品质较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土壤隔离栽培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光温室中,以黄瓜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塑料薄膜隔离栽培(PS)、秸秆深埋隔离栽培(CS)和普通土壤栽培(CK)3种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的土壤隔离方式对日光温室生产中黄瓜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冬茬塑料薄膜隔离栽培、秸秆深埋隔离栽培的灌溉水量分别比对照减少43.5%和15.9%,黄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2%和3.1%:黄瓜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93.2%和22.6%;冬春茬塑料薄膜隔离栽培、秸秆深埋隔离栽培的灌水量分别比对照减少24.3%和19.3%,黄瓜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和12.5%:昔瓜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9.0%和39.4%.  相似文献   

17.
栽培措施和环境因素对强筋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品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状,不仅决定于品种的遗传性状,而且与环境因素和栽培措施有关。主要阐述了栽培措施和环境因素对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的影响,并提出了强筋小麦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以龙粳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氯水平对龙粳20产量构成因子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旨在为其高产栽培及品种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尿素施用量275~312.5 kg·hm-2的处理具有较高的平方米穗数、平均稳粒数和结实率,产量水平较好;龙粳20单穗灌浆速率无明显灌浆高峰,整个灌浆模式近似半圆形状,灌浆过程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19.
饮用茶水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梅  杨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15-17317
[目的]了解饮用茶水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动态变化特征。[方法]测定不同茶叶品种、冲泡放置时间、沸腾时间以及冲泡方式下茶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情况。[结果]3种茶叶中,硝酸盐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为红茶〉绿茶〉龙井茶,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为绿茶〉红茶〉龙井茶。不同放置时间下,绿茶硝酸盐质量浓度先缓慢上升,再直线上升,最后又缓慢下降,1min时最低,为0.187mg/L。720min时最高,为1.230mg/L;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180min时最低,为0.060mg/L,1440min时最高,为0.130mg/L。不同沸腾时间对绿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大,硝酸盐质量浓度范围为0.180—0.220mg/L,亚硝酸盐质量浓度范围为0.102~0.130mg/L。密闭条件下冲泡的茶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高于敞开方式下冲泡的。[结论]冲泡茶叶后应在30~180min内饮用;冲泡茶叶时最好选择敞开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覆盖稻草和地膜对都匀毛尖茶原产地茶团山种老茶园杂草控制效果,开展了不同控草措施对都匀毛尖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处理春季茶芽密度、茶芽重、产量及茶叶色、香、味、形等外形感官评审分数均高于清耕对照,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黄酮类含量均高于清耕对照。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可有效控制杂草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