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最适收获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三年进行了玉米最适收获期试验和籽粒灌浆规律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玉米授粉后48—50天,即籽粒乳线消失时收获产量最高,比按苞叶发黄时收获,晚收7—10天,可增产8—10%,增产效果显著。同时也证明晚收并不耽误腾茬种麦。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完熟期收获比一般的收获增产10%左右,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判断玉米是否完全成熟:一是玉米苞叶变白,籽粒变硬,苞叶上口松散。二是通过乳线消失判断成熟。把果穗剥开,从中间掰断,可以看到籽粒中间有一条黄白色的交界线,这就是乳线。如果看到乳线表明玉米处于蜡熟期,看不到乳线时,才是完熟期。三是通过籽粒黑色层出现判断成熟。把玉米粒脱下后,再将籽粒底部的花梗去掉,如  相似文献   

3.
以柘城县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滑玉12、浚单29、俊达001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收获期玉米产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适收期应为完熟期,籽粒脱水变硬有光泽,苞叶变黄松散,指甲不易划破,果穗中部籽粒灌浆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小于30%,此时收获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正> 今年,由于去冬今春气温偏低,小麦收获期一般推迟一周左右,玉米播种也相应较晚。为最大限度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推广玉米晚收增产(推迟收获)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玉米晚收增产(推迟收获)技术是在不影响小麦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充分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是一项增产增效突出、操作简便、有很大推广潜力的实用技术。增产增效情况:把生产上常用的以玉米苞叶发黄收获推迟至籽粒乳线消失收获,需比常规收获期推迟10  相似文献   

5.
陈现平  戚尚恩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5):438-439,441
连续2a 对玉米夏播制种籽粒灌浆速度和收获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地区玉米夏播制种无论播期早晚,均表现授粉后10 天左右籽粒开始形成。快速增重的时间随播期推迟而延长,灌浆持续时间表现相同趋势。授粉后55~60 天,即籽粒乳线消失达完全成熟时收获产量最高,比传统的苞叶变黄时收获推迟12~17d,可增产17.7% ~24.1% 。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确定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2009年利用48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了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结果表明,当籽粒黑层形成(达到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在25%~35%,果穗苞叶完全变干,彻底松散,可作为收获期标准.个别品种稍有差异.籽粒乳线位置品种间变化较大,如10月10日,2个品种籽粒乳线消失,6个品种乳线位置在7...  相似文献   

7.
正辽宁玉米收获期一般在每年10月1日以后,玉米收获的早晚对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所以要根据当地的栽培制度、气象条件、品种熟性和田间长势灵活掌握收获时期。一、收获期的确定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是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变硬,微干缩凹陷,果穗苞叶干枯发白、松散。籽粒乳线是玉米开花授粉后28~30天出现的。当淀粉在籽粒顶部充实沉积,开始形成固体时,下部仍为乳浆状液体时,形成的固体和液体的交界面,从外部看界面形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晚收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从不同收获时期的籽粒含水量、千粒重及产量方面,分析了夏玉米适时晚收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玉米适时晚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目前黄淮海地区生产上主推的玉米品种达到完全成熟,收获期在10月10号左右为宜,籽粒含水量下降到28%以下可作为收获期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是限制籽粒机收的关键因素。选用郑单958、先玉335、华美1号等8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籽粒、苞叶、穗轴的含水量及脱水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籽粒含水量、籽粒脱水速率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间的苞叶、穗轴含水量差异极显著。籽粒含水量与苞叶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脱水速率与籽粒含水量、苞叶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脱水速率与穗轴脱水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籽粒含水量在收获时差异明显,华美1号、先玉335、迪卡517、安玉308这4个玉米品种收获时产量高、籽粒含水量低,平均脱水速率较快,收获时含水量符合籽粒机收的要求;郑单958、迪卡516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较快,适时晚收对这2个品种很重要;联创808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度慢,收获时含水量高,不适宜机收。  相似文献   

10.
刘世杰 《河南农业》2014,(19):36-36
<正>当前,河南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普遍推广,产量逐年增加,但适时晚收技术却很难得到实施,成为玉米增产的瓶颈。要想大幅度、大面积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必须发挥"木桶效应",实施玉米晚收技术。一、玉米收获现状河南省中部一般在9月中旬收获,此时,玉米苞叶发黄,籽粒变硬,灌浆完成90%,早收10d左右,减产10%。二、玉米晚收标准玉米成熟后不存在养分向茎秆倒流的问题,只要不影响小麦播种,收获越晚越好。因此,一定要改变早收  相似文献   

11.
一、玉米延迟收割对于耕地中的玉米可以采取延迟收割的方式,玉米延迟收割不会增加人力和物力,适当晚收也可以增加玉米的产量、质量,玉米粒可以更加饱满且含水量更低,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玉米籽变硬、灌浆乳线下移到玉米籽的基部并消失、玉米籽粒根部有黑色层形成且果穗包叶膨松下垂是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只要观察到这几个变化后就可以对玉米进行收割。  相似文献   

12.
不同收获时期对夏直播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玉米灌浆期,定期取样测量乳线形成的位置,风干后称量籽粒百粒重,计算不同收获时期夏直播玉米产量.试验结果,郑单958、浚单20、超试1号、聊玉20和鲁单9002五个品种在9月20日左右苞叶变白时,乳线形成50%左右,粒重仅为完熟期最大值的83%~88%,此时收获,会减产10%以上.生产上,如果推迟8-10天收获,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可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第二大玉米优势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hm^2左右,约占全国玉米面积的37%,年总产量5000万t,占全国玉米产量的35%以上。根据近几年黄淮海夏玉米生产情况看,普遍存在玉米早收现象严重,造成不必要的减产。综合各地研究表明,玉米适时晚收(苞叶干枯变白,乳线消失,黑层出现,籽粒硬亮)千粒重增加10%~15%,增产玉米50~80kg/667m^2。从黄淮海夏玉米品种遗传、气候条件、光温利用、栽培措施和病害侵染等方面,对玉米适时晚收诸多方面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玉米生产上,人们往往认为玉米果穗枯白即可收获了,其实不然。对一些紧凑型玉米,例如成单14、川单13、掖单12、掖单13和掖单20号等当前各地推广种植的几个紧凑型玉米而言。这些品种有早白皮、晚成熟的“假熟”现象,收获过早往往会造成玉米减产,试验证明,减产幅度多在8.50%~12.10%。玉米完熟的特征是:当田间95%以上的玉米植株茎节变黄,果穗的苞叶枯白且松散,籽粒内含物完全硬化,  相似文献   

15.
去苞叶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研究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籽粒体积、干重、脱水速率、籽粒灌浆速率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变化,以期明确去苞叶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作用。【方法】以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去苞叶1/4(S1)、去苞叶1/2(S2)和苞叶全去(S3)以及对照(CK),研究去苞叶对夏玉米产量、籽粒灌浆特性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影响等。【结果】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XY335的S1、S2和S3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下降9.45%、13.78%和27.89%,ZD958分别下降10.72%、15.07%和24.75%,DH661分别下降9.31%、16.01%和22.35%,去苞叶数越多,产量下降幅度越大。去苞叶后夏玉米的千粒重和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显著下降,S3处理影响最显著,XY335的S3处理千粒重和穗粒数分别下降15.30%和14.87%,ZD958分别下降11.22%和15.24%,DH661分别下降15.10% 和8.55%。此外,去苞叶显著影响夏玉米的籽粒灌浆特性,影响随去苞叶数的增多而显著加剧。去苞叶后籽粒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Dmax)显著减少,S3处理影响最显著,XY335、ZD958和DH661的S3处理的Dmax较CK分别缩短3 d、4 d和3.5 d。去苞叶后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和籽粒灌浆活跃期(P)等也均显著降低,且去苞叶数目越多,Wmax和P的下降幅度越大,XY335﹑DH661和ZD958的S3处理的Wmax较CK分别下降12.75%、17.78% 和17.12%。XY335﹑DH661和ZD958的S1﹑S2、S3的P较CK分别下降6.22%、9.82%和11.78%,5.39%、8.39%和13.09%,0.17%、2.39%和5.97%。去苞叶后籽粒鲜重和籽粒体积显著下降,籽粒脱水速率显著提高,灌浆时间减少,籽粒乳线消失时间和籽粒黑层出现时间较正常发育的籽粒缩短,S3处理影响最显著,XY335﹑ZD958和 DH661的S3处理的籽粒乳线消失所需时间较CK分别缩短10 d、6 d和4 d,籽粒黑层出现所需时间较CK分别缩短10 d、5 d 和4 d。【结论】去苞叶后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和籽粒灌浆活跃期均显著降低,籽粒脱水速率显著提高,导致籽粒灌浆时间缩短,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籽粒乳线消失和黑层出现的时间较正常发育籽粒缩短,进而严重影响夏玉米籽粒的正常灌浆,最终导致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且其影响程度随去苞叶数目的增加而加剧。  相似文献   

16.
正夏玉米适期晚收技术是近几年来玉米上推广的一项增产技术,即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时期,使玉米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玉米适期晚收的好处(一)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玉米产量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收获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有些地方有早收的习惯,常在果穗苞叶刚变白时收获,此时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一般减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各地推广种植的紧凑型玉米,如“掖单12”、“掖单13”和“掖单20号”等品种有早白皮、晚成熟的“假熟”现象,过早收获会造成减产,减产率达9.25% ̄13.64%。因此,在果穗白皮后的7 ̄9天收获,为其最佳适期;试验证明,一般比对照增产10.58% ̄13.27%。据测定,“掖单12”和“掖单13号”等紧凑型玉米,进入完熟期时,籽粒仍处于半乳线期,即蜡熟期,其籽粒干重只有完熟期的90%,籽粒仍继续灌浆,约7 ̄9天后,乳线才消失,籽粒干重才达到最大值。此时收获,亩产量亦最高。各地种植的麦套夏玉米或夏直播玉米,由于后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  相似文献   

18.
夏玉米适期晚收能显著提高千粒重,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增产的潜力,增加玉米产量。但是,许多农民缺乏科学判断玉米成熟的知识,仅以玉米苞叶变黄作为玉米成熟的标志,过早收获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  相似文献   

19.
一、技术简介(一)技术背景及应用地区近年来,豫西夏玉米在9月20日左右开始收获,乳线(即籽粒外部的黄白线)位于基部的1/2~1/3处,这时,玉米正处于果穗籽粒蜡熟期,籽粒灌浆时间不足40d,籽粒含水量在40%以上,成熟度差,这时收获,千粒重低,品质差,产量损失在10%左右。(二)技术优点及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20.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王克如  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2027-2035
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安全贮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与经济问题。当前玉米品种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偏高不仅制约了中国玉米粒收技术的推广、影响到玉米收获及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严重影响了玉米品质。从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可见,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主要由生理成熟前后籽粒的脱水速率控制,该性状是可遗传的,品种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品种间脱水速率与苞叶、穗轴、籽粒特征及果穗大小等许多农艺性状有关;玉米生育后期的空气湿度(环境水分的饱和亏缺程度)、温度、日辐射、风速、降雨等生态气象因子对籽粒脱水速率具有重要影响;播期、种植密度、株行距、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对籽粒脱水也有一定影响。通过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率和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参数可预测籽粒的适宜机械收获时间。本文建议,当前选择适当早熟、籽粒发育后期脱水快、成熟与收获时含水量低的品种是中国各玉米产区实现机械粒收技术的关键措施。同时,鉴于籽粒脱水速率受基因型、生态气象因素和栽培措施的共同作用,而中国玉米种植区域广、种植方式与品种类型多,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玉米籽粒脱水的生理机制,并在各产区针对籽粒脱水特征开展系统观测,为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和品质改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