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郑76-3新种质的选育过程 1976年选用生产上广泛种植的农家品种鹿邑歪头、千斤红和白狗牙(平玉)作为亲本,通过复式杂交的方法和系谱法进行定向选育,在F3、F4代对中选株系籽粒进行品质分析,以期选出高淀粉材料.在F5、F6代进行配合力测试,以保证中选株系的"高配合力”特性.经过10多年的筛选、鉴定和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将白狗牙的糯性基因,千斤红的矮源基因和早熟性以及鹿邑歪头的丰产性"四位一体”实现了高产、高淀粉、早熟、矮秆的高配合力遗体基础,于1988年初选育成功.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夏玉米不同品种脱水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2007~2009年河南省审定的8个玉米杂交种生理成熟前后籽粒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脱水干燥的速率,结果以豫单2670最快,达1.09%/d,郑单2201最慢,为0.50%/d。但不同品种黑色层出现前后脱水速率有差异。黑色层出现前,洛玉8号最快,达2.56%/d;郑单988最小,为0.50%/d。黑色层出现后,郑单528最大,为0.68%/d;而新单26最小,只有0.20%/d。黑色层出现前品种间的脱水速率差异比黑色层出现后的大。  相似文献   
3.
黄河水灌溉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比较了黄河水和地下井水灌溉对水稻根系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水种稻能明显提高根系活力,增加中、上部土层的根数和根重,促进根系生长。此外,对不同灌溉用水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及黄河水质等也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郑稻18号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以高产抗病材料郑稻2号为母本,以优质材料郑稻5号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较抗水稻穗颈瘟、白叶枯病及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5.
<正> 具有长日照不育、短日照可育特性的晚粳水稻农垦58的发现,已引起广泛的研究与利用。据研究,这种光敏核不育水稻(简称农垦58s),从幼穗分化的第二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进入光照育性诱导阶段,其临界光长为13.75~14.00小时。据此推论,在高于32°N的地区,直接利用农垦58s繁殖、制种均有困难,薛光行等在北京(39°56′N)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为明确和验证农垦58s在郑州地区(34°49′N)的直接利用价值,1988~1989年对其育性转换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食用稻米主要根据碾米、外观、蒸煮、食味及营养这五个方而进行综合评定米的品质。若以百分比表示,则分别为15%、30%、30%、20%和5%。大米的用途很广,消费者的嗜好不同,具体品质标准也不易规定。现仅简述一般食用方面的品质要求。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米主要有籼米、粳米和糯米等。由于大米有籼、粳之分,因而对各种类型的品质要求有所不同。在国际市场上,要求籼米粒形细长,无垩白而呈半透明;粳米则以短圆形而呈半透明为佳。  相似文献   
7.
麦茬稻育秧技术的建模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播期、秧龄和播量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河南省沿黄稻区麦茬稻晚粳类型品种的育秧技术进行了建模寻优,提出了不同产量水平的育秧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粳稻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粳稻育种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高产育种、优质育种、抗旱育种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选育出豫粳6号、水晶3号、郑旱2号等有代表性的品种,常规粳稻育种居黄淮地区先进水平。对河南粳稻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河南省粳稻育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黄灌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黄河水和井水分期灌溉的方式,研究了沿黄稻区麦茬稻合理的灌溉方式及效果。初步认为中期黄灌利于水稻产量的形成。建议发展井渠配套,实行中期黄灌,前后期井灌等方式,稳定和提高稻作生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稻作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47年来稻作发展的回顾和分析,认为河南省水稻生产尚有较大的潜力,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主要限制因素等,提出了稻作改进对策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