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5种杀菌剂(36%多酮SC、40%戊唑多菌灵SC、59.7%咪鲜多菌灵WP、40%百菌灵WP和25%赤霉清WP)于小麦始花期施药1次及小麦始花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研究了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始期、盛期各施药1次36%多酮SC1 05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最佳,病穗、病指防效分别达47.67%和64.01%;40%戊唑多菌灵SC 1 200 ml/hm2、25%赤霉清WP1 800 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59.18%和59.86%。  相似文献   

2.
42%咪鲜·甲硫灵WP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示范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9年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施用42%咪鲜·甲硫灵WP 60~80 g/667m2一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达87.12%~91.13%,病指防效达90.18%~95.46%,均显著高于50%多菌灵WP的防效。2010年大田示范结果显示:于抽穗扬花盛期施用42%咪鲜.甲硫灵WP 60 g/667m2一次,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71.69%和78.45%,显著优于常规药剂40%多·酮·福美双WP的防效,也高于50%多菌灵WP的防效,且对小麦生长发育安全。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20-121
研究2015年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大流行年份以扬花初期(第1遍)+7 d后(第2遍)用40%多·酮可湿性粉剂3 600g/hm2的防治方式的防效最高;中等流行年份以始穗期、扬花初期、始穗期(第1遍)+7 d后(第2遍)、扬花初期(第1遍)+7 d后(第2遍)的防治方式比较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治水平,2016年在小麦齐穗阶段进行了不同药剂及不同用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咪鲜·甲硫磷、戊唑·福美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3组试验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78.0%、77.7%,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多·酮,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63.2%和47.6%;除甲基硫菌灵外,其他药剂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平均防效明显高于1次用药;在2次用药的处理中,第2次在雨前用药比在雨后用药的防效好。  相似文献   

5.
小麦赤霉病防治试验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杰 《河南农业》2016,(30):47-49
在试验土壤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对豫农98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防治试验,研究了40%多.福.酮可湿性粉剂600 g/hm2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偏高,阴雨寡照天气,第1次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到扬花5%时,第2次在扬花始盛期施药防治效果较佳。小麦赤霉病施药防治要"看天、看苗、看地",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于2012—2013年进行了30%多·酮WP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用30%多·酮wP按照1950g/hm。兑水喷施,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0d的病指防效分别是78.98%和78.03%,防病效果分别优于常用单剂50%多茵灵WP和15%三唑酮WP的防治效果,且有一定的保产作用,可作为小麦中后期病害防治的药剂。  相似文献   

7.
15%丙唑·戊唑醇SC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开展了15%丙唑·戊唑醇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齐穗初花期(扬花5%~10%)用第一遍药,隔5~7d用第二遍药,15%丙唑·戊唑醇SC 1 050g/hm2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56.08%、58.05%,与40%多·酮WP 2 250g/hm2的防治效果相当;15%丙唑·戊唑醇1 500g/hm2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68.61%、72.15%,优于40%多·酮WP 2 250g/hm2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明确36%多·酮SC对安徽省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施用安全性。[方法]于2009和2010年在安徽省凤阳县进行了36%多·酮SC对小麦赤霉病防效的大田示范试验,设置5个处理,并对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36%多·酮SC用量1 800~2 100g/hm2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优于50%多菌灵WP,病穗率防效和综合病指防效均在75%以上。[结论]36%多·酮SC是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替代高效农药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30%恶唑菌酮·氟硅唑、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安全性、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30%恶唑菌酮·氟硅唑、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于小麦初花期和盛花期施药,分别设为试验Ⅰ组(30%恶唑菌酮·氟硅唑喷施10 mL/亩)、试验Ⅱ组(30%恶唑菌酮·氟硅唑喷施15 mL/亩)、试验Ⅲ组(30%恶唑菌酮·氟硅唑喷施20 mL/亩)、试验Ⅳ组(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喷施70 mL/亩)和对照组(喷施自来水),观察各组的防效、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2种药剂均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有一定防效,能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试验Ⅳ组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产量和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试验Ⅰ、Ⅱ、Ⅲ组(P<0.05)。因此,建议使用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在小麦初花期、盛花期进行2次防治,可有效控制相关病害的蔓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作为对照药剂,研究60%叶菌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60%叶菌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900 g/hm2分别在初花期和灌浆初期喷药预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达到94.33%,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无药害,可以在大田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沿江麦区小麦赤霉病的药剂防治效果,本文通过小麦抽穗始期、齐穗扬花期两个防治时间和5种药剂6个处理。田间调查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在抽穗始期及齐穗扬花期只要正确施药,病情指数均大幅下降,齐穗扬花期施药的防病效果明显优于抽穗始期。80%多菌灵80克/亩效果最好,40%戊唑。多菌灵67克/亩和80%多菌灵40克/亩+25%咪鲜胺50毫升/亩防效也较好,36%多酮防效最差,不能作为防治赤霉病单一药剂使用。在赤霉病大发生年份,所有药剂防治一次不能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建议在小麦齐穗扬花开始用药防治,间隔5-7天连续施药2-3次,确保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班治)悬浮剂1 500 mL/hm2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显著;59.7%咪锰窑多菌灵(百功)可湿性粉剂600 g/hm2、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900 mL/hm2和36%多窑酮(护穗)可湿性粉剂600 g/hm2,按使用说明书最高推荐用量,在小麦抽期扬花期喷雾1次,防治小麦赤霉病也有较好效果,但效果低于50%多菌灵(班治)悬浮剂。各种试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以36%多·酮(护穗)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治效果为82.62%;59.7%咪锰·多菌灵(百功)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3.
40%多·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示范药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与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进行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对比试验,评价药剂40%多·酮可湿性粉剂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0%多·酮可湿性粉剂对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效,平均防效达87.86%,比20%井冈霉素平均防效77.69%提高10.17个百分点。40%多·酮可湿性粉剂处理区公顷产量7776kg,比对照药剂20%井冈霉素增产7.31%。建议使用时,每公顷用40%多·酮可湿性粉剂1500g对水675kg,于纹枯病发生初期对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对小麦增产的影响,选用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性液剂开展试验,分别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各喷施1次,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共喷施2次和清水空白对照,共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芸苔素内酯对小麦生长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且对促进小麦传粉受精、减轻病虫危害、均衡营养发育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对小麦抗倒伏、抵御干热风侵害也有较大作用。喷施芸苔素对增加穗粒数和穗粒重有显著正效应,以抽穗扬花期和灌浆初期喷施2次效果最好,穗粒数较对照区增加4粒,千粒重较对照区增加3.9 g,增产率为21.28%,差异显著。抽穗扬花期喷施处理和灌浆期喷施处理的穗粒数分别较对照区增加3.0、2.2粒,千粒重分别较对照区增加2.1、2.6 g,增产率分别为13.18%、12.63%,与对照区差异显著,但是不同时期各喷施1次未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感病品种和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分析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不同用药次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随着防治次数增加而提高,同时产量增加。其中于扬花10%、扬花100%各喷药1次防效较好,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提高建湖县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水平,特进行了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EW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在小麦齐穗初花期(扬花5%~10%)用第1次药,隔6d用第2次药,27%戊唑·噻霉酮EW600、750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55.17%、55.90%,病指防效分别为57.73%、62.05%,与对照药剂40%多·酮WP2250g/hm~2处理的防效相当;27%戊唑·噻霉酮EW900g/hm~2处理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64.66%、69.54%,优于对照药剂40%多·酮WP2250g/hm~2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17.
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的流行性病害,尤其对小麦生产危害严重。为寻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理想药剂,笔者进行了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施药,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理想,且对小麦安全。其经济有效的使用剂量以每667m^2用90g为宜。  相似文献   

18.
正1试验目的在小麦的播种期、幼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等生育期通过使用不同药剂,对小麦的苗期病害及麦田杂草、中期病害、后期蚜虫等小麦常见病虫害进行防治,调查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增产效果。2供试药剂播种期:亩用70%吡虫啉22.5克+40%萎锈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25克拌种。苗期:亩用5.8%麦喜10毫升+20%氯氟吡氧乙酸30毫升+56%二甲四氯30克抽穗扬花期:亩用80%戊唑醇10克+4.5%高效氯氰菊酯50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研究了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戊唑·咪鲜胺微乳剂、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在当涂县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且对小麦安全。由于2018年小麦齐穗—扬花期雨水多,赤霉病发生偏重,分别于扬花初期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7 d后喷施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3 000 mL/hm~2,开展2次防治,对赤霉病防效优异,值得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危害、提高小麦品质,于2014年进行了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发生年份,4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20 g/667m2、50%灵单多酮120g/667m2、50%多酮120g/667m2的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均达80%以上,而30%戊唑·福美双140g/667 m2的防效稍差,病穗率防效、病指防效均在70%左右;同一药剂1次喷药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2次喷药比1次喷药的防效提高5%~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