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纹稻苞虫虫源性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有关文献均记载直纹稻苞虫以幼虫或卵、蛹在当地越冬.本研究通过两年对南阳市直纹稻苞虫初见雌成虫卵巢发育情况解剖分析和对当地发生情况系统调查表明本地每年始见雌成虫卵巢发育均在四级以上,且均已交配,末代幼虫在杂草上不能发育到蛹即死亡;越冬期多处调查未发现任何虫态;当地上、下两代幼虫发生数量悬殊;该虫成虫和稻纵卷时螟成虫有明显的同步发生现象.据此认为,河南南阳直纹稻苞虫每年初始虫源来自南方.  相似文献   

2.
警纹地老虎     
警纹地老虎Euxoa Cxclamalotions(Linnaeus)在我区为害胡麻逐年加重;是我区地老虎害虫发生最迟的一种害虫。一年 发生一代,少量有一代半的,以5—6龄幼虫越冬,越冬场所主要是胡麻茬地和苜蓿田。越冬幼虫于来年4月下旬或5月初化蛹,5月上旬始见成虫,高峰期一般年份出现在6月上旬,6月中、下旬幼虫大量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3.
药材甲[Stegobium paniceum(L.)]是中药材储藏期害虫优势种,对我国储藏中药材造成极大危害。此虫卵小,椭圆形,长径296.80~380.80μm,短径224.00~313.60μm。幼虫有4个龄期,1~2龄体小,3~4龄体长迅速增加,整个幼虫期蛀食生存于药材中。蛹被蛹室,长5~10 mm,发育过程中伴随颜色变化。成虫体长2~6 mm,羽化后2~3 d交配产卵,单雌卵量(55.78±3.01)粒,寿命(22.22±1.39)d。1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明显,多以当年第4代幼虫越冬。  相似文献   

4.
异距琵甲在宁夏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越冬,4月上旬至10月上旬产卵,卵期10~14 d,幼虫一般为12龄,幼虫期380~445 d;越冬幼虫于次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化蛹,蛹前期16~28 d,蛹期14~20 d,羽化成虫经240~275 d性成熟开始交配产卵。该虫食性杂,不喜光,活动有明显的节律性。成虫具防御腺进行自卫,防御腺分泌物可作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5.
苹果天社蛾是晉中果区后期害虫。以5龄幼虫为害最重,取食量約占整个幼虫期总食量的90%左右。幼虫期平均为31.2天。以蛹在寄主树下距主干1米以內,土深2—12厘米处,做土室越冬。越冬蛹分布的密度因寄主而不同。成虫羽化出土与7、8月份降雨量及越冬蛹深度有密切关系。成虫产卵及幼虫取食对寄主有一定的选择,榆叶梅最爱好,杏树、苹果次之。此虫年只一代。6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7月下旬达盛期。卵7月初出現,8月上旬为盛期。幼虫7月中旬开始为害,8月中、下旬达盛期。9月下旬幼虫逐渐老熟入土化蛹越冬。防治药剂以25%DDT乳剂、50%可湿性DDT、6%可湿性666 150—300倍液效果为佳。要求把幼虫消灭在4龄以前;也可結合秋耕挖蛹,注意果园植物的配置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土沉香黄野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土沉香的主要害虫.通过室内、外的观察,结果表明,土沉香黄野螟1年可以发生6代.11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翌年4月初羽化.成虫趋光性弱.26℃条件下,卵期6.6 d,幼虫期14.1 d,预蛹期2.9 d,蛹期9.8 d,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8.7和8.6 d.幼虫共5龄,1~4龄具群集性,5龄的取食量占幼虫期的70.24%.卵主要分布于寄主树冠下层嫩叶端部的背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本所在邮寄出境到荷兰、新加坡、西斑牙、美国的香菇中,多次发现二纹大蕈甲 Dacne picta Crotch。经检查发现,含虫量最高的每公斤达206头。对于带有二纹大蕈甲活虫的香菇,采用高温灭虫处理,一般是80℃处理30min,60℃处理40min。杀虫  相似文献   

8.
桑皱鞘叶甲是桑树春叶期的重要害虫,在江西修水县2年发生1代,以成虫和中等大小的幼虫在桑园土下15-60cm深处的土室内越冬,越冬成虫于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量出土并繁殖为害,为害高峰期为4月底到6月中旬。幼虫分布范围为土下10-65cm,其中以30-50cm最多。当年孵化的幼虫至11月中下旬开始越冬,次年3月中下旬继续取食和生长,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化蛹,9月下旬至11月底羽化并静伏于土室内过冬。在自然条件下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9-10d,幼虫期15-16个月,蛹期16-19d。成虫寿命8-9个月,其中土下蛰伏6-7个月,出土生活2-3个月。可用昆虫病原线虫压低土中幼虫密度及成虫高峰期施用杀虫剂,并辅以人工防治的方法防治该虫。  相似文献   

9.
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蓼蓝齿胫叶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仕田 《植物保护》2002,28(1):52-53
蓼蓝齿胫叶甲是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 ,以成虫、幼虫取食寄主叶片、叶柄和和植株生长点 ,导致全株枯死。该虫在宜昌 1年发生 1代,2月底至 3月初成虫出蛰取食、交配产卵 ,3月中旬始见幼虫,4月上旬至 6月上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4月中旬以后成虫陆续羽化 ,以未交配成虫在土壤中越夏越冬。该虫历期卵7~10d ,幼虫10~20d ,蛹5~10d ,成虫期长达1年之久  相似文献   

10.
大灰象虫是福建省柑桔类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此虫在福州、閩侯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少数二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底开始出土活动,取食新梢嫩叶及幼果。4月中旬为发生盛期并开始产卵,产卵期长达69—111天。卵期在4—6月間为7—12天,7—8月間为5—6天。4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7月中旬以前孵出的幼虫,当年10月底开始羽化,羽化成虫在蛹室中越冬,翌年春暖出土;7月下旬以后孵出的幼虫,当年职幼虫在土室内越冬,幼虫期长372—400天,直到第二年9—10月間才化蛹、羽化,并以成虫越冬,第三年春暖出土。成虫食性复杂,不同食料植物对其寿命、产卵量、产卵期有很大影响。生活在桃树上成虫寿命最长,产卵数量也最多。防治方法,采取胶环捕杀或人工震落捕杀成虫收效很大。药剂方面,可噴射50%敌百虫400倍液或6%可湿性六六六及25%DDT乳剂混合液(1:1:200)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1.
直纹稻苞虫虫源性质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关稻苞虫专著中均记载直纹稻苞虫,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当地越冬,但我们1990—1992年研究结果表明:雌成虫卵巢发育为6级;而每年始见雌成虫卵巢发育均在4级以上,且均已交配,末代幼虫在杂草上不能发育到蛹而死亡;越冬期多处调查未发现稻苞虫的任何虫态;稻苞虫成虫和稻纵卷叶螟有明显的同步发生现象,据此,我们认为稻苞虫在河南南阳地区每年初始虫源来自外地。  相似文献   

12.
芦毒蛾(Laelia coenosa candida Leech)为芦苇上的一种暴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湿地呈间歇性暴发态势。经过连续8年的野外监测、人工笼养和灯光诱集,系统调查了芦毒蛾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芦毒蛾在南大港湿地1年发生3代。4月上、中旬芦苇放叶后,越冬代幼虫逐渐转移到芦苇及其他禾本科杂草上为害,主要为害虫态为越冬代幼虫及第1代、第2代幼虫;10月上、中旬,2代成虫羽化后飞向苇草混生地产卵,以3代低龄幼虫越冬。芦毒蛾在湿地各种杂草上产卵、孵化及化蛹、羽化。但2龄幼虫主要转移至芦苇上取食,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冬季苇田干燥和芦苇生长期水层较浅,有利于幼虫越冬和取食为害。成虫具较强趋光性。幼虫越冬期、春季越冬代幼虫为害期是芦毒蛾的防控的关键时期,可通过越冬期烧荒或蓄水、春季药剂防控越冬代低龄幼虫、各代成虫盛发期灯光诱控和区域性联合监控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3.
枇杷果实象甲在贵州南部地区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下3~6cm深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化蛹,5月初成虫羽化。成虫啃食枇杷嫩梢,造成嫩梢萎蔫枯死,幼虫蛀食果实引起早期落果、烂果。在成虫出土期地面喷洒6%甲敌粉可使在土表爬行的成虫触杀死亡;春夏梢抽发期,用2.5%敌杀死等菊酯类杀虫剂1000倍液喷树冠,防治成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酸模角胫叶甲(C.astrophysa atroeyanea Motschulsky.)是蓼科杂草的天敌昆虫,寡食性,对农田常见杂草齿果酸模(Rumex dentatus L.)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成虫、幼虫取食齿果酸模叶片,大龄幼虫群集蚕食叶片,使之仅剩叶脉,导致植株枯死。酸模角胫叶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寄主植物根部13~17cm深土中越冬、越夏。翌年3月中旬越冬成虫出土,取食、交配、产卵,孵化幼虫大量取食,老熟幼虫入土化蛹,羽化成虫出土活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虫入土越夏、越冬。控草期达50~60d。  相似文献   

15.
在宁夏银川室内自然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阿笨土甲Penthicus(Myladion)alashanica(Reichardt)和波氏真土甲Eumylada potanini(Reitter)的生物学特性。阿笨土甲1年完成1代,以成虫越冬,成虫翌年4月上旬至6月下旬产卵,幼虫4月中旬开始活动,老熟幼虫8月上旬至9月下旬化蛹。波氏真土甲1年完成1代,以成虫越冬,翌年5月上旬至7月中旬产卵,幼虫5月中旬开始活动,老熟幼虫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化蛹。两种土甲成虫均有群集性和假死性。  相似文献   

16.
为初步明确钩纹皮蠹Dermestes ater De Geer不同虫态的抗寒能力,本文运用智能昆虫过冷却点测定仪及配套软件测定钩纹皮蠹幼虫、蛹和成虫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比较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差异,以期为钩纹皮蠹的越冬区划分、发生期预测和虫害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钩纹皮蠹3日龄蛹的平均过冷却点最低,为-24.31℃,1龄幼虫平均过冷却点最高,为-16.34℃,其余虫态平均过冷却点依次为老熟幼虫(-24.04℃)5日龄蛹(-23.84℃)1日龄蛹(-23.01℃)7日龄蛹(-19.53℃)7龄幼虫(-19.16℃)5龄幼虫(-18.75℃)3龄幼虫(-18.43℃)成虫(-18.25℃);老熟幼虫的平均结冰点最低,为-18.41℃,5龄幼虫平均结冰点最高,为-10.84℃,其余虫态平均结冰点依次为3日龄蛹(-18.26℃)1日龄蛹(-17.13℃)5日龄蛹(-16.87℃)1龄幼虫(-14.66℃)成虫(-14.55℃)7日龄蛹(-13.20℃)3龄幼虫(-12.96℃)7龄幼虫(-12.38℃)。钩纹皮蠹蛹和老熟幼虫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但幼虫和成虫的抗寒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7.
眼蕈蚊是甘肃省食用菌种植区的主要害虫,为探明当地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眼蕈蚊的种类,对采自该省定西市食用菌上的眼蕈蚊成虫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分子鉴定,并观察记录了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在平菇大棚中采集到的眼蕈蚊为厉眼蕈蚊(Lycoriella ingenua);各虫态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变短,温度对发育历期的影响显著;厉眼蕈蚊卵、幼虫、蛹、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3.49、6.09、7.50、5.94℃,有效积温分别为102.88、211.97、52.48、364.21 d·℃。本研究结果可为食用菌厉眼蕈蚊的测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寄生不同寄主对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Fairmaire)生长发育和耐寒性的影响,于室内分别用鞘翅目的Zophobas morio蛹、麻竖毛天牛Thyestilla gebleri和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幼虫作为寄主,统计和分析花绒寄甲的发育历期、成虫产出数、成虫个体大小和过冷却点。结果发现:寄生不同寄主对花绒寄甲的成虫产出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幼虫历期、蛹历期、成虫体长、成虫体重和过冷却点有显著影响。寄生Zophobas morio蛹的花绒寄甲幼虫历期(10.58 d)和蛹历期(30.17 d)均最长,成虫体长最长(8.68 mm),体重最重(360.22 mg),过冷却点最低(-18.81℃);而寄生麻竖毛天牛幼虫的花绒寄甲幼虫历期(8.94 d)和蛹历期(22.84 d)均最短,成虫体长最短(6.33 mm),体重最轻(184.38 mg),过冷却点最高(-16.50℃)。相比麻竖毛天牛和松褐天牛的幼虫,Zophobas morio蛹所繁育的花绒寄甲成虫体型更大且耐寒性更强,Zophobas morio蛹是繁育更为健壮和耐寒的花绒寄甲种群的理想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19.
龚秀泽  陈武恒 《植物检疫》2007,21(3):139-141
截获泰国产芒果中的果核杧果象,在我国气候环境下对该虫的幼虫和蛹饲养、成虫越冬存活率及浸水死亡率等进行研究.该虫在原芒果果核内饲养的幼虫出成虫存活率为59.1%,蛹为75%;在恒温湿条件下保湿饲养的幼虫出成虫存活率为27.3%,蛹为36.3%.成虫恒温湿条件下不同材料中越冬存活率均达66%以上,常温湿条件下平均不足49%.越冬前成虫浸水10h全部死亡,常温湿条件下越冬后成虫浸水6h全部死亡,恒温恒湿条件下越冬后成虫浸水8h全部死亡.研究结果表明,泰国产的果核杧果象在我国南方环境条件中化蛹、羽化、越冬仍然存在较高的存活率,该虫可以在我国南方芒果产区定殖危害.  相似文献   

20.
大草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r)在湖北省以预蛹越冬,全年可完成4—5个世代。雌虫1次交尾可终生产受精卵,单雌平均产卵量在800粒左右,最多可达1234粒。幼虫可捕食粮、棉多种害虫。成虫和幼虫均嗜食多种蚜虫。成虫有趋光性。温度对卵孵化率、幼虫和蛹的存活率以及成虫寿命有较大影响,最适温度在25—30℃之间,卵在35℃恒温条件下不能孵化。各虫态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卵期为8.17℃和63.21日度;一龄幼虫为12.99℃和37.80日度;二龄幼虫为10.83℃和39.17日度;三龄幼虫为9.35℃和60.23日度;蛹期为9.23℃和215.47日度。幼虫随着龄期的增长,抗寒能力加强。草蛉黑卵蜂(Telenomus aorobates)是抑制大草蛉种群数量的主要天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