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室内种群抗寒能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为判断草地贪夜蛾抗寒能力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对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了测定,并对其频次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的过冷却点(df=834,F=430.26,P0.01)和结冰点(df=834,F=891.71,P0.01)在各虫态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25.45±0.25)℃和(-24.70±0.25)℃,显著低于其他虫态。6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高,分别为(-7.35±0.14)℃和(-2.07±0.11)℃;过冷却点由低到高顺序为:卵1龄幼虫3日龄蛹2龄幼虫1日龄成虫3龄幼虫4龄幼虫5龄幼虫预蛹6龄幼虫。结冰点的变化趋势和过冷却点相似,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卵1龄幼虫2龄幼虫3日龄蛹3龄幼虫1日龄成虫4龄幼虫预蛹5龄幼虫6龄幼虫;幼虫期,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龄期增加而逐渐升高。同一虫态个体间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频次分布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雌雄成虫过冷却点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雌成虫结冰点显著低于雄成虫。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该结论为草地贪夜蛾越冬区划分和监测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茶银尺蠖Scopula subpunctaria越冬虫态及其抗寒能力,利用过冷却点测定仪测定各虫态茶银尺蠖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茶银尺蠖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23.21℃和-22.52℃,均显著低于其他虫态,5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最高,为-5.86℃,预蛹的结冰点最高,为-1.79℃。随着幼虫龄期增加,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逐渐升高。同虫态不同个体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变异均符合正态分布。雄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1.07℃和-4.57℃,均显著低于雌蛹的-7.82℃和-2.10℃。雄成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13.39℃和-7.82℃,显著低于雌成虫的-9.60℃和-3.69℃。在蛹和成虫阶段,茶银尺蠖雄性个体的抗寒能力要强于雌性个体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3.
梨小食心虫过冷却点及结冰点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是世界性的果树害虫,以老熟幼虫越冬。由于果树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气候变暖等原因,梨小食心虫寄主植物的适生区扩大。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的耐寒能力,即是否可以随着寄主植物种植范围的扩大而向寒冷地区发生迁移,本试验对不同虫态、不同龄期幼虫、不同性别的蛹与成虫以及来源于不同环境下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测定,进而为判断梨小食心虫是否可以顺利越冬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梨小食心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差异显著,结冰点和过冷却点表现为幼虫蛹成虫;(2)不同龄期幼虫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差异显著。5龄幼虫的过冷却点(-12.47±0.27)℃与结冰点(-8.21±0.41)℃最低,4龄幼虫的过冷却点(-9.23±0.38)℃与结冰点(-5.06±0.37)℃最高;(3)雌雄成虫与蛹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差异不显著;(4)不同环境下幼虫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差异显著,外采幼虫的过冷却点(-24.42±0.69)℃和结冰点(-10.21±0.71)℃最低,室内幼虫经冷驯化后过冷却点降低。因此,在越冬过程中梨小食心虫老熟幼虫的抗寒能力较强,提前经历低温环境可提高其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草地贪夜蛾的抗寒能力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其抗寒能力的影响,本试验对取食人工饲料及小麦、玉米和高粱等三种不同寄主植物的草地贪夜蛾部分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间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16.71±0.26)℃和(-5.04±0.21)℃,显著低于其他虫态;3~6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龄期增大而升高。取食3种不同寄主植物的草地贪夜蛾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显著低于幼虫和成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蛹的过冷却点最低。除取食高粱的4龄幼虫外,取食3种寄主植物的幼虫的过冷却点均随龄期增大而升高。取食3种寄主植物的雌成虫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但取食高粱的雄成虫过冷却点显著低于取食小麦的。  相似文献   

5.
椰心叶甲过冷却点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测定了椰心叶甲各虫态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各虫态以卵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低,分别为-23.27±0.1℃和-22.59±0.09℃,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虫态;以4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为-14.94±0.28℃和-12.87±0.14℃,各虫态过冷却点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卵<1龄幼虫<5龄幼虫<蛹<2龄幼虫<成虫<3龄幼虫<4龄幼虫;雌成虫过冷却点和冰点都低于雄成虫,两者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而冰点呈显著差异;椰心叶甲不同发育期的蛹之间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柑桔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老熟幼虫和蛹的抗寒能力,对柑桔大实蝇老熟幼虫、滞育蛹和滞育解除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同一虫态不同个体间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其变异范围均符合正态分布。柑桔大实蝇不同发育状态间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已解除滞育进入发育状态的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11.15℃和-9.76℃;其次为滞育蛹,分别为-8.93℃和-7.63℃;而老熟幼虫最高,分别为-7.09℃和-3.43℃。此外,老熟幼虫的结冰点和过冷却点之间的差值最大为3.24℃,显著高于滞育蛹(1.30℃)和滞育解除蛹(1.39℃)。表明,倒春寒对已进入发育状态的柑桔大实蝇蛹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旋幽夜蛾各虫态的过冷却点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明旋幽夜蛾(Scotogramma trifolii Rottemberg)各虫态的耐寒性。[方法]利用过冷却点测定仪对旋幽夜蛾1~5龄幼虫、蛹(滞育、非滞育)和雌雄成虫分别进行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测定。[结果]各龄幼虫过冷却点随龄期的增加逐渐升高,1龄幼虫(-13.63 ℃)<2龄幼虫(-12.50 ℃)<3龄幼虫(-11.08 ℃)<4龄幼虫(-11.05 ℃)<5龄幼虫(-10.04 ℃)。相邻龄期幼虫的过冷却点均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但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虫态过冷却点滞育蛹(-24.94 ℃)显著低于非滞育蛹(-21.91 ℃),雌蛹(-23.84 ℃)<雄蛹(-23.52 ℃),雌成虫(-15.75 ℃)<雄成虫(-15.44 ℃),但雌雄蛹和雌雄成虫之间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旋幽夜蛾各虫态过冷却点变化为蛹(-23.67 ℃)<成虫(-15.60 ℃)<幼虫(-11.48 ℃),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为旋幽夜蛾的越冬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的老熟幼虫、不同日龄的蛹(1 d、5 d、9 d)以及不同日龄成蜂(1 d、7 d、14 d、21 d)的过冷却点和结结冰点,结果显示阿里山潜蝇茧蜂5 d龄蛹的过冷却和结结冰点最低,而老熟幼虫最高,且老熟幼虫的SCP、FP值变化幅度均最窄;不同日龄雌雄成蜂的过冷却点和结结冰点均是7 d龄最低,21 d龄最高;相同日龄,雌蜂的过冷却点和结结冰点均低于雄蜂。  相似文献   

9.
为初步探明黏虫的耐寒能力,对室内饲养黏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蛹期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与性别及蛹重的关系。结果表明,黏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幼虫期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平均值分别为-4.79℃和-1.57℃;蛹期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的平均值分别为-14.05℃和-6.12℃。幼虫的过冷却点随龄期增加逐渐升高,即4龄幼虫(-6.23℃)5龄幼虫(-4.38℃)6龄幼虫(-3.58℃)。蛹期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日龄和性别上的差异,但与蛹重无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黏虫蛹的耐寒性强于幼虫。  相似文献   

10.
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是新疆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为明确不同发育阶段的多异瓢虫的耐寒能力,本研究利用过冷却点仪对多异瓢虫的3龄、4龄幼虫,蛹,2日龄雌、雄成虫分别进行了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的测定,并对其频次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蛹的过冷却点(-21.05±0.75)℃和体液结冰点(-17.45±0.89)℃最低;4龄幼虫的过冷却点(-15.02±0.55)℃和体液结冰点(-11.80±0.64)℃次之;2日龄雄成虫的过冷却点(-14.74±0.42)℃和体液结冰点(-11.26±0.42)℃与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14.07±0.68)℃和体液结冰点(-11.25±0.61)℃差异不显著;2日龄雌成虫的过冷却点(-12.97±0.40)℃和体液结冰点(-9.65±0.32)℃最高。结果显示,多异瓢虫蛹的耐寒性最强,2日龄雄成虫的耐寒性高于雌成虫,2日龄雌成虫的耐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红颈常室茧蜂Peristenus spretus Chen et van Achterberg蛹、雌蜂、雄蜂以及不同日龄的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以明确红颈常室茧蜂蛹、成虫和滞育蛹耐寒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显著低于成虫、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显著低于非滞育蛹;相同温度下,雄蜂和雌蜂之间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差异不显著;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着滞育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在滞育150d时,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23.36±0.60)℃与(-22.92±0.65)℃。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推测此蜂在我国的越冬分布区,并对其大规模繁殖和滞育蛹的保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温度条件下草地贪夜蛾耐寒能力的差异,本研究利用过冷却点仪对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各虫态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频次分布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度(16、20、24、28、32、36℃)条件下饲养的草地贪夜蛾,各虫态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龄幼虫、6龄幼虫以及2日龄蛹的过冷却点和体液冰点均为在16℃下饲养时最低,3龄幼虫分别为(-13.48±0.53)℃和(-8.97±0.35)℃;6龄幼虫分别为(-8.94±0.28)℃和(-4.99±0.28)℃;2日龄蛹分别为(-18.09±0.50)℃和(-12.17±0.37)℃。5日龄蛹过冷却点在16℃饲养时最低,为(-17.76±0.49)℃,体液冰点在32℃和16℃饲养时最低,分别为(-11.72±0.56)℃和(-11.02±0.39)℃;成虫过冷却点在16℃饲养时最低,为(-17.87±0.55)℃,体液冰点在28℃和16℃饲养时最低,分别为(-11.23±0.61)℃和(-10.98±0.44)℃。本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对草地贪夜蛾的耐寒能力具有一定的驯化作用,同时适当的高温也可以提高草地贪夜蛾的耐寒能力。该研究结果有助于预测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越冬分布区域,对其监测预警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棘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陕北吴旗县沙棘年生长季内叶片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变化规律,并测定了沙棘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率(WUE).结果表明:沙棘叶片光补偿点(LCP)在年生长季内的变化范围为15.66~112.31 μmol/(m2·s),光饱和点(LSP)变化范围为1 327.39~1 638.89 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Φ)的变化范围为0.0052~0.0122 μmol/mol;沙棘叶片的CO2补偿点(CCP)在年生长季内的变化范围为120.83~278.29 μmol/mol,CO2饱和点(CSP)的变化范围为192.24~775.59 μmol/mol.表明沙棘为C3植物,不耐荫,宜栽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沙棘在年生长季内Tr的变化为:8月、9月高于6月、7月、5月;8月份的蒸腾速率最高,5月份的蒸腾速率最低;WUE高低排序为:9月>5月>8月>7月>6月.  相似文献   

14.
田斌  徐丽丽  王涛  宗世祥 《植物保护》2017,43(5):113-118
以宁夏地区3种木蠹蛾越冬幼虫(榆木蠹蛾、沙蒿木蠹蛾和沙棘木蠹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木蠹蛾越冬幼虫在不同时期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同时比较了沙棘木蠹蛾不同虫龄阶段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结果表明,3种木蠹蛾的过冷却能力基本相似,沙蒿木蠹蛾在3种木蠹蛾中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低温驯化对木蠹蛾越冬幼虫的过冷却能力影响明显,榆木蠹蛾和沙蒿木蠹蛾2013年3月的过冷却点及结冰点显著高于2014年1月,两种木蠹蛾表现出耐结冰型昆虫的特征。沙棘木蠹蛾各虫龄阶段之间的过冷却能力差异不显著,但高龄越冬幼虫具有更好的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的抗寒性,利用热敏电阻测定仪对马铃薯甲虫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和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虫态过冷却点和冰点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卵和成虫的过冷却点最低,分别为:(-13.73±0.93)℃和(-7.89±0.07)℃,显著低于其他虫态。3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冰点最高,分别为:(-6.21±0.08)℃和(-2.80±0.08)℃;过冷却点由低到高顺序为:卵<成虫<1龄幼虫<蛹<4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冰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卵<1龄幼虫<成虫<2龄幼虫<蛹<4龄幼虫<3龄幼虫;同一虫态个体间的过冷却点频次分布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但均服从正态分布。研究结果为制定马铃薯甲虫在我国潜在分布和风险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热带两种入侵棕榈害虫耐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椰子织蛾和椰心叶甲是危害棕榈植物的入侵害虫。为了解其耐寒性,本试验测定了这两种害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并比较其在2℃低温下致死中时间。结果表明两种害虫卵、蛹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低于幼虫、成虫。总体上椰子织蛾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低于椰心叶甲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致死中时间也表明椰子织蛾的耐寒性强于椰心叶甲。从耐寒的角度看椰子织蛾适生范围比椰心叶甲的要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