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格木是热带树种,为豆科常绿乔木,主产非洲及澳大利亚,台湾和广东、广西也有分布,我省南部有引种栽培。格木是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之一。格木材质非常硬重,故有“铁木”之称。其木材又极耐腐,亦抗虫耐水;心材红褐色或黑褐色,纹理致密。有光泽,是建筑、船舰、桥梁、机械工业和高级家具的优良用材。格木还具有树形优美,  相似文献   

2.
小叶红豆是制作高档家具及美术工艺品的优良用材,宜作椅类、床类、沙发、顶箱柜、餐桌等高级仿古工艺家具.其木材坚硬、结构细匀、花饰美观、色泽漂亮,为国产商品材中颜色较美丽者,与蚬木、金丝李、格木等同属广西特类用材,深受群众珍视,有“广西紫檀”的美誉.  相似文献   

3.
梁瑞龙 《广西林业》2014,(10):28-29
格木是优良的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用材。其在中国用于制作家具的历史与黄花梨、紫檀齐名,故宫博物院、广西民族博物馆等收藏的岭南古家具多是格木家具。格木不仅是广西三大硬木之一,也是明清家具用材的七大硬木之一,与黄花梨、紫檀木、鸡翅木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木。  相似文献   

4.
广西格木王     
据《广西珍稀濒危树种》等书记载,昭平县有一株直径达1米的格木大树。1987年,笔者在合浦县闸口乡福禄村旁砂页岩发育的砖红壤性红壤上,发现生长有一株格木古树,经实测:其树高26.5米,胸径114厘米,地径180厘米,树龄约400年左右,冠幅22.6×21.5米。华冠如盖,生气勃勃。广西格木王@唐俊  相似文献   

5.
天鹿湖郊野公园天然格木林的植物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各群落植物的重要值,研究了广州市天鹿湖郊野公园的天然格木林植物群落。根据《中国植被》所述的植被分类原则及命名方法,通过确定各层片中的优势种或优势组,将该公园内的格木林划分为三个群系:格木 中华楠林;格木 藜蒴林;格木 华鼠刺林。在分析其群落结构的基础上,对如何保护本区的天然格木林和将其改造成“近自然森林”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广西正大力发展土沉香与格木等珍贵树种。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趋严重,如土沉香食叶害虫黄野螟、格木蛀梢害虫荔枝异形小卷蛾等已发生严重危害。认识珍贵树种病虫害发生规律,做好监测与防治工作,有利于健康培育珍贵树种。黄野螟黄野螟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地,目前仅  相似文献   

7.
广西金秀大瑶山林区有一片蒲竹林,十多年前已全部死亡。而十多年后的今天,竟奇迹般地全部复活。 蒲竹是盛产在广西金秀大瑶山的杂竹,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1985年,大瑶山林区约有二百万株蒲竹普遍开花结籽后死亡。可奇怪的是,过了十多年这些败竹全部复活,还原了当年的丰采。 这种现象令当地林农大为不解,蒲竹死后其根既无生命,又无人工移植培育,而为何在十多年以后蒲竹又能复活成林呢?一些高龄林农“土专家”解释说,蒲竹老林有间隔50  相似文献   

8.
格木为广西乡土珍贵树种,其天然林资源已遭受严重破坏,但对格木人工造林和野生资源保护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通过对格木试验林样地调查和嫁接试验,研究坡位对造林3年的格木生长影响和格木嫁接成活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位格木长势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下坡的地径、树高、冠幅长势最好,其次为中坡,上坡的长势最差;不同坡位对格木的枝条生长也有极显著的影响,一级分枝数、枝条长度、枝条粗度、枝条角度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3年生格木下坡和中坡的林分开始郁闭;格木的自然整枝能力差,用材造林需要为其人工修枝。2)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除枝下高外,地径、树高、冠幅、一级分枝数量等生长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促进的作用。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格木嫁接时,(砧木粗度在11.29~50.79mm,接穗粗度在3.84~13.00mm,接穗长度在24.64~94.68mm,嫁接高度在16.00~50.00cm)选择的砧木和穗条越粗壮,成活率越高;砧木越粗,萌芽长度生长越快;接穗越长,则穗条萌芽越粗,叶子越多。而嫁接高度对嫁接成活没有影响。本研究为格木人工林营建和通过收集野生格木种质资源嫁接保存保护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调查结果表明:1.格木在封开县适宜的立地上生长很好;2.格木林天然下种的幼苗生长十分茂盛,天然更新能力强;3.格木具根瘤,具有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以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种子为原料开发食用植物油和食品源的可能性。采用相关国家标准对广西产格木种子开展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格木种子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水分含量分别为:19.00、9.40 g/100 g和7.70 g/100 g;蛋白质中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须的氨基酸7种,占34.06%;脂肪中含有11种脂肪酸,其中人体必需的脂肪酸2种,占37.44%;含有V_E和钙、铁、锰、锌、铜等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格木种子可以长期自然条件下贮藏,具有一定的食品源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橡胶林下铁力木和格木生长节律及栽培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 a橡胶林下定植1 a以后的铁力木和格木作为观测对象,对两个树种分别在3月、6月、9月、12月进行4次树高观测.结果发现两个树种树高的生长高峰期都是在6月~9月,此期间树高生长量最大,铁力木平均树高生长量为14.97 cm,格木平均树高生长量为34.65m,铁力木和格木生长表现最好的栽培模式为铁力木+格木+望天树.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样方调查,对广东省紫金黄龙村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风水林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0 m2的样地内共计维管束植物47种,隶属28科43属;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占本群落的94.74%;群落组成种类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占全部种类的80.85%.群落垂直结构较复杂,乔木层郁闭度达0.9以上;中、大径级个体较多,平均胸高断面积达44.19 m2/hm2,林下灌木层及草本层盖度较低,分别为30%和20%;群落多样性指数较低,各层次丰富度指数为乔>灌>草,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为灌>草>乔.该群落是以格木为绝对优势的单优群落,格木属进展种群,只要没有大的人为或自然干扰,群落将维持目前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3.
格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格木是珍贵的特殊用材树种.文章介绍了格木的育苗技术,包括种子采集与贮藏;播种与芽苗培育;芽苗移植与容器苗培育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由于广西是桉树造林大省,其种植主要采用纯林集中连片种植的模式,而随着桉树的大面积种植,单一无性系造林所引起气候灾害和病虫害袭击等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且混交林具有改善林地土壤、增加生物多样性、调整林分小气候等作用。因此,选择马尾松、格木、红锥3种广西洪潮江水库周边常见乡土阔叶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马尾松,格木,红锥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桉树与马尾松(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和红锥生长量增加,而格木的生长量降低。故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则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15.
濒危植物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格木天然种群114个单株的13个果荚及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进化和适应性潜力、表型变异规律、表型分化水平、种群聚类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格木表型多样性水平中等,13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 911 1(种形指数)~2. 103 9(果荚周长)之间,平均2. 027 8;8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 920 9(P6)~1. 885 6(P8)之间,均值为1. 474 7。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 544 6%(种子长)~18. 868 5%(果荚面积)之间,均值为12. 410 9%; 8个种群的变异系数在8. 852 9%(P1)~13. 984 8%(P5)之间,均值为12. 410 9%。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 395 2(种形指数)~2. 805 6(每荚种子数)倍,均值为1. 791 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格木13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01),说明这些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种群内的变异(40. 387 1%)远大于种群间(11. 948 9%)。种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1. 857 9%,各性状的分化系数变化幅度在7. 476 5%(种形指数)~38. 674 0%(果荚宽)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13个表型性状之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果荚宽度、种子周长等性状和温度指标呈负相关,与纬度呈正相关,格木在气温高、降雨量大的地区往往具有小果荚、小种子的特征,随着温度指标降低和纬度增加,格木果荚及种子有变大的趋势。格木13个表型性状可提炼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 382%。8个天然群体基于欧氏距离可分为3类:第1类2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小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南端;第2类5个种群呈现果荚大、种子大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北部,仅1个种群位于分布区的南部;第3类1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少、种子大而薄的特征,该类表型出现在格木南北分布区的中间衔接部。【结论】格木的表型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在个体上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在群体及物种水平上,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各个性状分布相对集中,较为稳定,不易发生群体分化,拥有特殊表型的格木单株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果荚及种子大小进化及适应性潜力相对较大,种形指数最不易产生变异。种群内的变异是格木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格木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可减少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内个体数量,并优先收集有特殊表型的单株。广西省容县和龙圩区的格木种群是格木遗传多样性保护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重点区域。年均温等温度因子是影响格木表型及分布的最主要因子。果荚及其中种子的大小是格木种群间聚类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及格木生长量差异,探讨马尾松与格木混交的适宜模式,为马尾松格木混交林的营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凭祥5年生马尾松和格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及混交比例马尾松和格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及材积的差异,探寻马尾松格木混交合理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结果】1)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处理a和CK3林分平均胸径最大,均为5.9 cm,CK3林分平均树高、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大,分别为4.9、2.4和2.7 m。CK3的单株材积最大为0.0082 m3,处理c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最小,分别为5.0 cm、4.1 m和0.0051 m3,同时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小,分别为2.0 m和2.1 m。2)不同混交模式格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CK2林分平均胸径最大为5.1 cm,最小为处理c的4.1 cm。处理a和CK1林分平均树高最高,均为4.8 m,处理c树高最低为4.0 m。处理a、处理b和CK2上下冠幅最大,均为2.4 m,处理c上下冠幅最小为2.0 m,CK1左右冠幅最大为2.8 m,处理c左右冠幅最小为2.1 m。CK2格木单株材积最大为0.0058 m3,处理c单株材积最小为0.0035 m3。3)不同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不影响径级数量的分布规律,各处理及对照中马尾松和格木的径级均呈正态分布。【结论】马尾松与格木幼林4种混交模式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优,其次为马尾松+格木(4:1)行状混交,生长表现最差为马尾松+格木(210丛·hm^-2)。综合考虑,以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为经营目标,早期应选择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模式进行混交。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大明山格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数量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西大明山保存较为完好的格木天然林内设置1块1 hm2固定样地,从种群空间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4个方面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格木种群从幼龄和中幼龄到大树阶段,其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变为随机分布,但总体上呈聚集分布格局;该格木种群年龄结构大致呈金字塔形,属于增长种群,考虑潜在干扰影响时种群仍处于稳定状态;种群内幼苗丰富,死亡率高,以3~4龄级种群数量变化最为剧烈,是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时期,后面龄级的个体比例较低,死亡率较早期明显下降;种群生存分析显示,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均随龄级增加呈下降趋势,早期生存压力明显高于中后期,格木种群存活曲线为 Deevey存活曲线Ⅲ型。  相似文献   

18.
珍稀濒危树种格木更新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方面详细阐述格木出现天然更新障碍的原因。格木生境要求苛刻,如温暖、光照强和水分好等;格木更新依赖种子,其种子不透水性和抑制物质导致难以萌发,且幼苗易遭病菌和虫蛀,这些均为格木天然更新能力弱的原因。人们过度砍伐也成为格木种群更新障碍的原因之一。针对格木濒危现状和原因,提出加强对格木原地保护,做好迁地保护工作,开展培育技术方面的研究等5方面格木种群资源科学保护对策。提出今后格木重点研究方向为格木天然更新障碍机制研究和格木大径材近自然高效培育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9.
格木的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术Erythropbloeum fordiioliv.有的地方群众称铁木(博白、合浦).是一种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40厘米以上.材质坚硬,木材干燥后无收缩或变形,耐水耐腐.格木为名贵用材,是家具、造船、车辆、桥梁建筑、机械工业的特好用材.格木树冠浓荫苍绿.是优良的观赏树种,可作"四旁"绿化之用.格木性喜温暖、湿润,适生于年平均气温21℃以上,1月平均气温11-14℃之间,年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的地区.格木对土壤、水、肥条件有较苛的  相似文献   

20.
格木和降香黄檀幼林表层土壤性质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珍贵树种人工幼林随着林龄的增长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对广西林科院老虎岭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和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幼林土壤进行定位跟踪,并对土壤容重、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树种的0~20 cm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随着林龄的增加均表现不断增加,土壤容重则表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说明2个树种土壤通气透水能力在不断加强。在格木和降香黄檀造林后的第3至第5年间,林地土壤肥力各项指标均随林龄的增加表现上升的趋势,但增长趋势均趋缓。第4年后,降香黄檀对土壤氮、磷、钾养分的需求高于格木,而格木对钙、镁、锌的需求高于降香黄檀。因此,在第5年后可适时适量补充有机肥或者全量缓释肥,适当增加格木钙、镁、锌肥的施用量,以保证林木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