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子岭猪不同杂交组合肥育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测定了双×沙、杜×沙、长×沙三个杂交组合的肥育性能与胴体品质。结果表明 :双×沙组合日增重快 ( 5 63.5 8kg)、料肉比低 ( 3.67∶ 1 )、瘦肉率中等 ( 5 4 .5 4 % ) ,肉质优良。但经方差分析 ,肥育和胴体品质性状三个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 ( P>0 .0 5 )。结合双×沙组合在繁殖性能方面的突出表现 ,认为用加系双肌臂大约克作为沙子岭猪二元杂交生产中的配套父本品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沙子岭猪不同杂交组合肥育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双×沙、杜×沙、长×沙三个杂交组合的肥育性能与胴体品质.结果表明双×沙组合日增重快(563.58 kg)、料肉比低(3.671)、瘦肉率中等(54.54%),肉质优良.但经方差分析,肥育和胴体品质性状三个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双×沙组合在繁殖性能方面的突出表现,认为用加系双肌臂大约克作为沙子岭猪二元杂交生产中的配套父本品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沙子岭猪三元杂交组合生产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测定了双×长×沙、长×双×沙、双×杜×沙 3个杂交组合猪的繁殖性能和肥育性能。结果表明 ,双×长×沙组合在日增重、饲料报酬、瘦肉率等主要指标上优于长×双×沙 ,更优于双×杜×沙 ,且繁殖性能居中 ,胴体品质优良 ,是一个适合目前猪肉消费市场及养猪生产的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4.
沙子岭猪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测定了双×沙、杜×沙、长×沙三个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 ,加系双肌臀大约克、美系杜洛克与沙子岭母猪杂交表现出较好的繁殖力 ,产仔多 (1 3 .2 5~ 1 4.0 0头 ) ,6 0日龄窝重大 (1 59~ 1 6 2 kg) ;而丹系长白与沙子岭母猪杂交 ,产仔数较少 (1 1 .1 7头 ) ,6 0日龄窝重也较小 (1 3 6 .1 9kg) ,仔猪适应性差 ,抗病力弱  相似文献   

5.
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不同杂交组合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择加系双肌臀大白猪、美系杜洛克、丹麦长白三个品种的公母猪,组成5个杂交组合(双公×双母,双公×长母,双公×杜母,杜公×双母),测定了双×双、长×双、双×长、双×杜、杜×双五个组合猪的繁殖性能与肥育性能。结果表明:杜×双组合在日增重(896.05g)、饲料报酬(2.80∶1)、瘦肉率(66.01%)等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杂交组合,且繁殖性能居中、胴体品质优良,是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二元杂交瘦肉猪生产中的最佳杂交父本品种。试验还表明,双肌臀大白猪产仔多(12.08头)、增重快(851.97g)、瘦肉率高(65.24%)、适应性强,值得大力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择加系双肌臀大白猪、美系杜洛克、丹麦长白三个品种的公母猪,组成5个杂交组合(双公×双母,双公×长母,双公×杜母,杜公×双母),测定了双×双、长×双、双×长、双×杜、杜×双五个组合猪的繁殖性能与肥育性能.结果表明杜×双组合在日增重(896.05 g)、饲料报酬(2.80∶1)、瘦肉率(66.01%)等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杂交组合,且繁殖性能居中、胴体品质优良,是加系双肌臀大白猪二元杂交瘦肉猪生产中的最佳杂交父本品种.试验还表明,双肌臀大白猪产仔多(12.08头)、增重快(851.97 g)、瘦肉率高(65.24%)、适应性强,值得大力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西藏高原条件下 (拉萨 ,3658m)杜洛克、长白与内江杂交组合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 ,产仔数杜×内组 1~ 3胎分别为 7.31、7.79和 1 0 .2 9头 ;长×内组分别为 6.30、7.50和 7.70头 ;杜×内组优于长×内组 ,而且上述两个杂交组合优于杜洛克、内江、藏猪纯繁组。杜×内、长×内组第 2胎的各繁殖性状均优于藏×内组。第 2、3胎杜×内组、长×内组的产仔数、初生个体重和窝重、2 0日龄个体重和窝重、断奶时个体重和窝重之间差异不显著。杜×内组 1~ 3胎的断奶仔数和哺育率分别为 7.0 0和 64.35%、6.0 9和 78.2 4 %、8.0 0和 78.30 % ;长×内组分别为 5.33和 56.31 %、5.90和 80 .65%、6.60和86.1 2 % ;;杜×内组的断奶仔数高于长×内组 ,两个杂交组合 2、3胎的繁殖指标均高于头胎。说明杜×内和长×内两个杂交组合适宜于西藏地区养猪生产  相似文献   

8.
用国外猪种(巴克夏猪、汉普夏猪和长白猪)分别与高黎贡山猪杂交,统计比较这几种杂交组合间的繁殖性能(包括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双月头数、称取双月个体重和双月窝重)。结果:巴×高、汉×高、长×高与高×高相比较,巴×高在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均重、窝双月活仔数、双月个体重、双月窝均重6个指标差异显著(P<0.05);汉×高在初生个体重、初生窝均重、双月个体重、双月窝均重4个指标上差异显著(P<0.05)。综合结果表明,巴×高繁殖性能较好,优于汉×高、长×高、高×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IV2系)作基础母本,设计大白×DIV2、长白×DIV2、杜×长×DIV2、杜×长×DIV24个配套组合,测定各组合的肥育性胜,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结果表明:三元杂交杜×长×DIV2的肥育性能和肉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沙子岭猪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测定了双×沙、杜×沙、长×沙三个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加系双肌臀大约克、美系杜洛克与沙子岭母猪杂交表现出较好的繁殖力,产仔多(13.25~14.00头),60日龄窝重大(159~162kg);而丹系长白与沙子岭母猪杂交,产仔数较少(11.17头),60日龄窝重也较小(136.19kg),仔猪适应性差,抗病力弱.  相似文献   

11.
互助猪不同组合杂一代母猪的繁殖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杜洛克、长白、苏白与互助猪的杂一代母猪繁殖性能。结果表明 :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各组合母猪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初生重和初生窝重杜×互母猪显著大于苏×互母猪 (P <0 .0 5 ) ;35日龄断乳重和断乳窝重杜×互母猪极显著大于苏×互母猪 (P <0 .0 1)及长×互母猪 (P <0 .0 5 ) ,且长×互母猪显著大于苏×互母猪 (P<0 .0 5 )。  相似文献   

12.
青海八眉猪杂交繁育的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高原八眉猪种资源,对青海八眉猪、长白猪及长×八组合的繁殖、肥育、胴体和肉质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总产仔数,八眉猪极显著高于长白(P<0.01),显著高于长×本组合(P<0.05);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和断奶窝重,长×八组合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日增重,长×八极显著高于八眉猪(P<0.01);料重比,长×八也明显低于八眉猪。瘦肉率、胴体长×八极显著高于八眉猪(P<0.01);脂肪率长×八显著低于八眉猪(P<0.05);眼肌面积、后腿比例长×八显著高于八眉猪(P<0.05);皮厚长×八比八眉猪降低0.14 cm,差异显著(P<0.05)。八眉猪的肉色鲜红,细嫩多汁,肉味清香,长×八介于两者之间并偏向八眉猪;尤其肌肉pH、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及肌内脂肪、熟肉率八眉猪与长×八杂种猪明显高于长白。结果表明:八眉猪生长速度慢,胴体性能较差,直接肥育生产肉猪不太经济;但其肉质和产仔性能好,在国内也属高产类群,与长白杂交各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是优良的杂交母系品种,应合理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组合二元杂交母猪主要繁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集约化猪场长梅 (长白♂×梅山♀ )、大二 (大约克♂×二花脸♀ )、大米 (大约克♂×米猪♀ ) 3组二元杂交母猪分别与杜洛克公猪杂交后的每胎生产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二组合第 1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明显高于长梅组合 (P <0 0 5) ,3个组合各胎次的其他繁殖性能无明显差异 (P >0 0 5)。第 1胎与第 2胎、第 1胎与第 3及 3胎以上的总产仔数之间存在正相关 (P <0 0 5) ,第 2胎与第 3及 3胎以上无相关 (P >0 0 5)。  相似文献   

14.
试验测定了长×杜互、长×长互、长×苏互三个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 :窝均活产仔数杜互母猪 (11 2 2± 1 3 9头 )最高 ,显著高于苏互母猪 (10 2 5± 1 13头 )和长互母猪 (9 95± 1 2 6头 ) ,(P <0 0 5 ) ;初生窝重杜互母猪(12 46± 1 48)最高 ,与苏互 (11 15± 1 5 7kg)和长互 (10 60± 0 88kg)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断奶窝重长互母猪 (68 2 4±16 5 7kg)与杜互母猪 (63 12± 15 75kg)和苏互母猪 (65 81± 13 87kg)间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 ;窝均育成断奶头数 ,杜互为 9 3 8± 1 87头 ,苏互为 8 83± 2 16头 ,长互为 9 15± 1 93头 ,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综合评价 ,杜互母猪繁殖性能最好 ,长互母猪次之 ,苏互母猪较差。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3~ 9月份在本公司猪场 ,选经产 (第二胎 )康贝尔PIC父母代 4 0头母猪与杜×长大组合 4 0头母猪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 ,进行繁殖性能比较观测。结果表明 ,与杜×长大相比 ,康贝尔PIC父母代的种猪适应性强 ,发情明显 ,性情温顺 ,母性好 ,易于管理 ,其受胎率、分娩率、产活仔数、育成率、断奶窝重均明显高于杜×长大组合 ,详见表 1。至于商品代的肥育性能、胴体及肉质 ,有待以后试验比较。表 1 康贝尔父母代与杜×长大之繁殖表现康贝尔PIC父母代 杜×长大差值试验母猪数 40 40受胎头数 37 343 受胎率 / % 92 .5 85 .0 7…  相似文献   

16.
加系双肌臀大约克猪三元杂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以双肌臀大约克猪纯繁(双×双)为对照的长×双、双×长、双×杜、杜×双等二元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以双肌臀大约克猪纯繁为对照,又测定了杜×长双、杜×双长、长×双长、双×长双三元或二元级进组合的肥育性能及胴体品质.结果表明,杜×长双组合在日增重(860.74 g)、饲料报酬(2.871)等主要指标上优于其它杂交组合,且瘦肉率高(68.96%)、胴体品质优良,是一个理想的外三元优势杂交组合.试验还表明,双肌臀大约克猪产仔多(12.00头)、增重较快(792.21 g)、瘦肉率较高68.30%,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7.
结果二、以民猪为母本的杂种猪的繁殖性能(表5) 据对哈×民、长×民、杜×民、哈×杜民以及杜×长民5个杂交组合六个性状542个数据的统计及与同等条件下民猪的相同性状比较测定结果表明:二元杂交猪产仔数比民猪有所增加,其中长×民组最高;三元杂交组合的产仔数均少于民猪,但差异不显著。初生窝重长×民组,杜×民组分别比民猪多2.24和2.31千克,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选用 40头体重约 2 8kg的杜× (大×长 )三元杂交猪 ,随机分为 4组 ,分别饲喂添加0、2 0 0、 40 0、 60 0 μg/kg铬 (吡啶羧酸铬 )的玉米—豆粕型饲粮 (生长、肥育期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 7 0 %、 1 5 0 % ) ,直至体重约 95kg左右结束。结果表明 ,铬水平对生长期 (约 2 8~ 60kg)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无显著影响 ,也不影响血清钙、镁、钾、钠、氯、尿素氮浓度。虽然肥育阶段 (约 60~ 95kg) 40 0 μg/kg铬组的日增重和 60 0 μg/kg铬组的日增重、饲料转化效率有降低趋势 ,但各组间日增重、料重比、采食量差异不显著。铬不影响肥育猪血清镁、钾、钠、尿素氮浓度 ,但对氯、钙浓度有影响 (P <0 0 5 )。纵观全期来看 ,铬不影响生长肥育猪全期的生产性能 (P >0 0 5 )。虽然 60 0 μg/kg铬组有增加瘦肉率、降低脂肪率的趋势 ,但肥育猪各组间胴体性状无显著差别。以上结果提示 ,在本试验条件下 ,添加 2 0 0~ 60 0 μg/kg铬 (吡啶羧酸铬 )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总结最近三年来三江白猪繁殖性能及其杂种优势率的测定成绩.结果显示,三江白猪繁殖性能经过持续的系统选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表现为窝产仔数达到12.04头,初生重由1.24 kg上升到1.41 kg,哺育率则由86.68%提高到90.64%.其杂交后代的繁殖性能以大白猪×三江白猪组合及杜洛克×大白猪×三江白猪组合为最好.通过优势率计算,杜大三组合各繁殖性状优势率明显优于其它组合.  相似文献   

20.
湖羊不同杂交组合产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特克塞尔等国外 5个肉用绵羊品种作父本 ,分别与湖羊进行杂交 ,观察各组合杂一代羔羊 8月龄的生长发育和 7月龄的产肉性能。结果 :德国肉用美利奴×湖羊组羔羊 8月龄平均体重为 45 .83kg、特克塞尔×湖羊组为44 .31kg、萨福克×湖羊组为 41.96kg,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 <0 .0 1) ;陶赛特×湖羊组为 37.6 9kg,夏洛来×湖羊组为 37.2 4kg ,分别比对照组提高 11.9%和 10 .6 %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各杂交组合羔羊 7月龄屠宰 ,屠宰率比对照组均有一定的提高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在净肉率和肉骨比性状方面 ,特克塞尔×湖羊组、陶赛特×湖羊组、德国美利奴×湖羊组 ,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P <0 .0 1)。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优秀外种肉用绵羊与湖羊杂交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湖羊的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