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如何有效利用机载激光雷达冠层高度模型(CHM)自动区划小班,提高小班区划工作效率.[方法]在高光谱影像树种信息的辅助下,使用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生成的CHM进行两种空间尺度的分割和优化来自动区划小班.先对1?m空间分辨率CHM数据进行过分割,再对降尺度处理并平滑后的5?m空间分辨率CHM数据进行欠分割,结合两种...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峰林场为研究区,采用CAF-LiCHy系统获取的20cm空间分辨率的CCD影像进行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区划与树种判读技术研究。对研究区常见树种建立高分辨率航片树种解译标志,结合上一期二类调查的小班区划结果,使用目视解译的方法重新区划了小班边界,并根据解译标志完成了小班优势树种判读,使用实地调查数据进行精度验证表明,目视解译总体精度为92.11%,Kappa系数为0.90。结果表明,高分辨率航片在小班区划和优势树种判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森林资源区划主要是以地形图为工作图进行对破勾绘,存在人为主观性,不够客观.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基于影像上地物目标的光谱、结构、形状、纹理等信息进行小班区划,则可排除现有区划不一致问题.因此该文对影像分割与分类在森林资源小班区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应用,笔者发现该方法能大大缩短外业调查的时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区划,提出基于GIS的延续小班区划技术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小班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采用林地"一张图"与公益林专题数据库对接,可确保林地"一张图"中生成与专题数据一致的公益林分布图,运用"卷帘"对比方法找出小班边界不一致并逐一修改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边界不一致的小班容易产生遗漏。运用ArcGIS中"位置选择"和全国林地年度更新软件中的"选中要素分割"等工具,可将两个数据库边界不一致小班一次性全部找出和修改,并将事权等级代码统一赋值,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林地"一张图"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GIS的模型构建器(ArcGIS Modelbuilder)的功能,通过分析小班边界平滑的流程,构建起工作流模型,从而实现对小班边界进行自动批量化的平滑处理;以崇左市2016年林地变更小班数据(256 254小班)进行验证该方法比传统手工平滑的处理效率提高了约4.3倍,且随着处理数据量的增加,效率会进一步提高,本方法也可应用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和使用林地项目小班边界的平滑处理。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以小班为基础的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防治数据的采集与汇总方法进行了研究。数据采集在小班GIS信息支持下,采用图上勾绘范围与批处理信息录入方式进行,汇总按照区划和时间序列两个步骤进行,得到乡镇一级发生防治数据,可直接上报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系统。该方法实现了林业有害生物小班管理,提高了数据的精度、准确度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家级公益林调整中小班补入难问题,提出了基于ArcGis平台,采用dissolve(融合)+buffer(缓冲)+intersect(裁切)联合的方法,提取出适合补入的小班列表及矢量图形的方法,可极大提高国家公益林调整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卫片在森林二类调查中应用的一些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全区开展新一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2008年3月在宁明县开展了二类调查试点。试点工作应用了遥感高新技术,采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应用先进的图像分割技术,实现了小班区划的自动化,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地形图勾绘小班界线位移大、面积精度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小班多边形矢量数据拼接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周至县厚畛子林场和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班多边形拼接实践.详细阐述了用ArcGIS数据模型Geodatabase进行数据拼接,利用Topology规则进行检验并对检验错误进行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工作流的概念及参考模型的基础上,介绍基于Domino工作流的实现技术,详细介绍工作流实现的问题,并给出完整的代码.对工作流中的安全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在工作流中不可再被编辑的功能,保证工作流的准确性,实现高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的乌桕发展区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建立乌桕发展区域评价模型,可把多维分类指标综合成一维投影值。投影值越大,表示该区域乌桕发展潜力越大,因此,可以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对乌桕发展区域样本集进行合理区划。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用于乌桕发展区域分级与区划,投影寻踪效果理想,简单可行,可操作性强。通过由样本数据驱动的改进的投影寻踪技术,建立福建省乌桕发展区域评价模型,并结合聚类分析进行等级划分,区划出乌桕树种发展的中心区、适宜区和边缘区。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调查中SPOT5遥感影像屏幕目视判读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调查是国家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其重要的林业基础工作。本文结合洛川县森林资源规划调查工作实践,根据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特点,从屏幕目视判读区划工作流程和方法等方面探讨SPOT5信息提取,对调查成果做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屏幕目视判读区划方法组织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是切实可行的,能够大幅度提高调查工作效率、保证了调查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2004—2006年,先后在重庆、广西、山西等地进行了灭虫药包及布撒器施药技术防治食叶害虫试验。试验表明,除白僵菌灭虫药包因天气影响而防治效果较低外,其他灭虫药包防治效果十分显著。应用该项技术可降低防治成本和防治作业劳动强度,扩大有效防治面积,提高防治效率和药剂覆盖度,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贺方  李汶阳  李洋 《森林工程》2013,(3):118-122
为解决有限土地资源与装车场业务发展需要二者矛盾,以优化和完善装车道位的使用流程、进一步提高道位使用率为目标,分析道位装车限制因素,采取更有效、合理的调度方式保证装车任务按时完成,提出基于"看板"为辅助设施的道位装车模式,构建矩阵装车模型,应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采集商品车及轿运车信息作现场信息回馈,建立作业准确高效、信息化覆盖的装车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装车方案,装车作业更透明化,效率高,可采用预调度模式,在补车环节上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16.
对引种的笋用竹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是引种筛选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一套用于评价笋用竹引种质量的体系。评价体系共分为目标、准则及方案3个层次,共15个评价因子,建立的判断矩阵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分别计算了权重值,给出了相应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方式及综合得分计算方法,为下一步验证该体系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政治生态学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政治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框架,并用其思路探讨了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矛盾的解决在于集中力量,高起点先发展局部和解决事物的重要方面的问题,再逐一推进.原始自然资源的价值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原著性和不可替代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为原著性和不可替代性转变为经济价值提供了良好的机缘.我国林业的重点应由扩大森林面积转变到原始自然资源保护.在未被破坏地区实施高起点的原始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旅游,在已破坏地区实行近自然林业经营.林业的发展在于转变观念,各行各业参与,高起点先发展局部和事物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棕榈藤栽培区区划初探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华南和西南11个省(区)有棕榈藤天然分布的区域确定区划范围,选择与棕榈藤生态、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密切相关的6个气象指标共60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气候预分区。在此基础上,根据棕榈藤综合成果和生产初中经验,以黄藤、白藤、单叶省藤和异株藤等具有发展潜力的藤种及其适生条件作为主要区划依据,进行栽培区区划,将我国宜藤区划分为四个栽培区,即最适栽培区、适宜栽培区、次适宜栽培区和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测量超长尺寸的测量精度,提高测量效率,降低成本,研制开发了一种机械式量具.介绍了该量具的使用方法、制造工艺及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林地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降低林地年度变更及森林图斑复位调查数据配发工作量,在2016年度林地变更调查成果和贵州省第四次森林资源普查成果基础上,利用ArcGIS建模技术和Python语言完成小班图形边界衔接、数据结构和代码之间的转换工作,实现了全省林地变更调查期初数据配发以及森林资源图斑复位调查数据配发,较常规数据处理方法效率有一定地提高,为其它数据之间的转换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