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1小麦品种的鉴定用肉眼辨别小麦的品种和外观,分清白皮麦、红皮麦、硬质麦、软质麦以及麦质的优劣。颗粒粗圆、饱满均匀的质优;皱缩狭细、腹沟深而参差不齐,有虫蚀痕迹的质劣。麦粒横断面鲜明,呈玻璃质,组织结构坚实、紧密,一般为硬质小麦;麦粒横断面呈粉状质,组织松软,且粉色较白,一般为软质小麦。2小麦水分的鉴定(1)手抓法。用手插进麦堆内,感觉阻力较小,有滑感,满抓一把小麦,紧握有咔咔咔的声音,拳头两端小麦溢出较快,这样的小麦水分在13%以内;如手插进麦堆内,感觉有一定阻力,满抓一把小麦紧握声音较小,拳头两端外溢较少、较慢,这样的小…  相似文献   

2.
<正> 在推广优质品种时,要弄清什么是优质品种,一般讲,优质应有两层内涵,一是品种自身品质好,二是品种的加工品质好。这就引伸一个“专用”概念,以小麦品种为例:按照面筋强度高低,可分为强筋硬质麦、弱筋软质麦和中筋普通麦三种。按照具体产品分这三种小麦各有其明显的区  相似文献   

3.
 硬度是小麦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主要影响磨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研究用云南省各地州有代表性的大面积主推品种39份调查了云南省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分布,结果表明云南省小麦籽粒硬度变化范围大,表现为硬质麦、软质麦和混合类型小麦共存,其中中等偏硬的小麦品种最普遍,占53.8%;中等偏软的比例最低,为7.7%;极端类型软质麦的比例较高,为17.9%。此外,云南省自育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与国内外品种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栽培冬小麦的技术,整理介绍如下.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栽培技术 1.品种选用.主栽品种以春性早熟为主,对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穗发芽具有较好的抗性.江苏沿江、江淮麦区、安徽省江淮中部应选用红皮软质小麦品种,如宁麦9号、扬麦9号等;安徽省沿淮地区、河南南部以白皮软质小麦为主,如皖麦48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22个小麦品种(系)2 a籽粒硬度与淀粉糊化特性检测,研究了不同籽粒硬度类型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硬质麦107个,软质麦114个,混合麦201个;稀懈值与低谷黏度品种间变异较大,峰值时间变异系数最小。除稀懈值外,硬质小麦其余各项参数变异系数均小于软质小麦;软质小麦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及糊化温度等参数的平均值均高于硬质小麦,最终黏度、回升值、峰值时间略低于硬质小麦。RVA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峰值时间与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糊化温度与硬度指数、最终黏度、回升值也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指数与稀懈值及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所有参试品种(系)中选择峰值黏度>3 000 CP、稀懈值>1 000 CP,且回升值高于稀懈值的38个品种,适用于制作品质较好的面条。  相似文献   

6.
纹枯病在长江流域及黄淮麦区的普遍严重发生,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培育、推广抗纹枯病品种的前提是小麦抗病资源的鉴定和筛选.探讨了麦粒嵌入法和牙签嵌入法2种接种方法对小麦纹枯病的诱发效果,并用麦粒嵌入法分析了黄淮麦区及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小麦主栽品种、重要素本及国外引进材料的纹枯病抗性,结果表明:带菌麦粒接种法具有更高的纹枯病接种强度,可获得更好的发病效果;所有检测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但高抗纹枯病的材料仅发现3份,分别为苏3/扬5、X9610和郑3666,中抗以上材料102份,占总检测材料的23.23%.  相似文献   

7.
一、优质小麦的内涵 小麦品质分为营养品种和加工品质,营养品质主要以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来衡量,加工品质可分为制粉品质、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等.小麦籽粒质地有硬软之分,国标规定硬质率达70%以上为硬质麦,软质率达到70%以上为软质麦.制粉品质决定于出粉率、容重、角质率、籽粒硬度等指标;面粉品质决定于白度、灰分、面筋含量、沉降值、降落值等指标;面团品质决定于面团的稳定时间、延伸性、吸水率等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黄淮麦区主推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籽粒硬度的分布概况,分析其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关系,以期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黄淮麦区中硬质麦的比例最高,为67.37%,混合型和软质麦的占比较低,分别为11.05%和21.58%,硬度值的分布范围较广,为18~85.通过分析不同硬度类型小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可知,在产量和千粒重指标上软质麦显著高于混合麦和硬质麦,而在穗粒数和单穗重指标上不同硬度表型的材料无显著差异,这说明籽粒硬度主要通过关联千粒重这一指标来实现对产量的影响;不同硬度表型与品质参数的关系表现为,在和面时间和SDS-沉淀值参数上硬质麦显著高于混合麦和软质麦.该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硬度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联系紧密,在育种过程中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应用到小麦育种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来自不同遗传背景、品质差异较大的14个品种(系),在四川6个主要麦区布点,连续2年进行基因×环境互作试验,研究面团流变学特性在四川生态区的变异.经相关分析,产量与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评价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面团特性在地点间呈一定变化趋势.试验结果经聚类分析把参试点分为2个麦区第一类优质区为成都、宜宾、井研、简阳,但简阳对品质的表达不稳定;第二类普通麦区为资中和阆中.有4个品种在优质点的面团稳定时间大于7 min,达到国家专用小麦品种品质的强筋标准.本研究表明在四川部分麦区能生产出优质小麦.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变异及优质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50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SDS沉降值、碱性水保持力和膨胀势等品质性状的变异,分别用PCR特异扩增和SDS-PAGE对1Dx5、1Dy10亚基基因和糯质基因进行了检测.筛选出一批高蛋白、强面筋的小麦品种,如MW18、安农9043、安农91168和安农9267,都含有1D5 10亚基基因.筛选出碱性水保持力和蛋白质含量都较低的小麦品种Tincurrin、皖麦48和Caldwell,推荐作为软质小麦育种的亲本使用.鉴定出小麦品种扬97-65和川96003缺Wx-B1,#445缺Wx-A1.试验表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5 10亚基基因在现有小麦品种中已有较高的比例,而糯质蛋白基因缺失型品种尚少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麦硬度分布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用 10 0份冬麦和 4 1份春麦调查了小麦品种的硬度分布及其与籽粒性状的相关性 ,用荔垦 2号 /豫麦 2号、85中 33/温麦 6号和 85中 33/ 95中 4 5 9,共 3个组合的P1、P2 、F1、F2 和F3 研究了硬度的遗传规律。用单粒谷物特性测定仪 (SKCS)和近红外仪 (NIR)测定的硬度值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r =0 .85~ 0 .94 ;硬度与角质率r =0 .73~ 0 .79,在同一环境条件下 ,可用角质率来初步判断硬度。我国小麦硬度变化范围大 ,表现为硬质麦、软质麦和混合类型小麦共存 ,总体上 ,北部冬麦区品种硬度较高 ,南方冬麦区小麦硬度较低 ,春麦品种以硬质类型为主。硬度与大多数籽粒性状相关不显著 ,与面粉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出粉率和面粉灰分间的相关系数因冬春麦类型而不同。硬度受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为辅的 1对主基因和一些微效基因控制 ,软质对硬质为显性 ,遗传力较高 ,为 0 .78,对硬度进行早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垫江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在小春粮食作物中居第一位。小麦的营养价值高,麦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1%~14%,是谷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作物。麦粒中还含有多量的麦胶(面筋),  相似文献   

13.
云南低纬高原生态环境对小麦籽粒硬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云南省有代表性的16个试点的18个田地麦区试品种进行了单籽粒硬度研究。结果表明,凤系02-98、临麦10号、963F7-4和靖0123的硬度值较高,分别为74.8、73.2、73.1和64.4,而楚22-41、022-3、楚21-35、00D2-33、楚20-7和99D2-405皆为软质麦。就地点而言,德宏地区和昆明地区较适合种植硬度值较高的小麦品种,而保山地区和大理地区适合发展软质小麦。  相似文献   

14.
江苏淮北地区13个主导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近10年来江苏省淮北地区主要推广的13个小麦品种,针对影响小麦产量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3要素,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产量3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产量较高的小麦品种为矮抗58、连麦6号、淮麦20、济麦22,较低的小麦品种为徐麦33、徐麦30;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高的小麦品种为淮麦22、连麦6号、淮麦20、烟农19,较低的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矮抗58、淮麦33;穗粒数较高的小麦品种为矮抗58、淮麦33、连麦6号、济麦22、烟农19、烟农5158,最低的小麦品种为徐麦99;千粒质量较高的小麦品种为郑麦9023、矮抗58、淮麦20、徐麦99,较低的小麦品种为淮麦33、保麦1号、烟农515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小麦产量均呈正相关,其相关性大小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质量;产量3要素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的负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为0.510。通径分析结果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吻合,产量3要素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质量。  相似文献   

15.
小麦腥黑穗病又称黑疸、乌麦、腥乌麦,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而且使麦粒及面粉的品质降低,小麦腥黑穗病有网腥黑穗病和光腥黑穗病两种,前者危害小麦和黑麦,在我国南,北麦区都有发生;后者仅危害小麦,以北方麦区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16.
以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的半冬性水地中筋品种周麦18和强筋品种新麦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灌水次数处理对中强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水平逐渐增加,并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籽粒营养品质表现为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籽粒加工品质的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粉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869-12870
[目的]解析不同筋力小麦品种的粉质参数并探讨其差异。[方法]以强筋小麦皖麦38、中筋小麦皖麦44和弱筋小麦皖麦48为供试品种,应用粉质仪测定3个小麦品种的粉质参数。[结果]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小麦粉吸水率分别为63.2%、55.8%和55.0%,其中强筋小麦粉的吸水率最高。小麦粉的面团形成时间随着筋力的减弱而缩短,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形成时间分别为5.8、5.5和1.5min。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稳定时间分别为10.7、7.2和3.6min。小麦粉的面团弱化度随着筋力的减弱而增加,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面团弱化度分别为29、41和91。皖麦38、皖麦4.4和皖麦48的评价值分别为105、85和44。[结论]试验得到的粉质参数较好地反映了供试小麦品种的筋力,该测定方法值得推广应用。经  相似文献   

18.
以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的半冬性水地中筋品种周麦18和强筋品种新麦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灌水次数处理对中强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产量水平逐渐增加,并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籽粒营养品质表现为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籽粒加工品质的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低温冻害是中国北部平原冬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重大灾害之一,并导致了小麦的严重减产。本文主要研究了低温对不同播期和品种冬小麦冻害的影响。三个小麦品种分别为:郑麦9023,皖麦48和皖麦50;两个播期分别为9月25和10月5号。采用植物解剖学的方法观察了低温对三个小麦品种细胞的影响发现,播种较早的小麦相对于适期播种的小麦,在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情况下突遇低温发生了严重的质壁分离。不同小麦品种和部位间的质壁分离程度差异显著,且质壁分离程度和低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郑麦9023和皖麦48相比,皖麦50具有较好的抗寒性,且郑麦9023和皖麦48在抗寒性方面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得出,通过采取适当的品种和播期可以改善小麦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了解安徽麦区软质小麦溶剂保持力(SRC)性状的基因型效应与不同种植区域环境效应的互作关系及稳定性,利用GGE双标图对种植于7个生态试点的12个大田推广软质小麦品种的蔗糖SRC、乳酸SRC、碳酸钠SRC和水SRC 4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GGE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4个SRC性状的GGE变异值均大于50%,环境-基因型互作效应复杂。能较好区分蔗糖SRC和乳酸SRC的试点是濉溪,能较好区分碳酸钠SRC且具有强代表性的生态点是新马桥,能区分水SRC的生态点是阜阳。生态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表明:蔗糖SRC值表现较稳定的品种包括华成863、龙科1109、荃麦725和涡麦99;乳酸SRC值稳定的品种有徽研912和瑞华麦516,碳酸钠SRC值稳定的品种包括徽研912和瑞华麦516,水SRC值表现较稳定的品种是华成8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