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农户个体特征和社员参与行为出发,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四川省石棉县32家合作社146户社员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有序的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个体特征对合作社绩效影响较小,农户年龄越小、生产规模越大,合作社的绩效水平越高;社员参与行为对合作社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社员参与合作社购销行为、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社员参会次数影响效果最明显。说明关注社员参与行为、提高社员对合作社的参与度,有助于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水平,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的合作社发展实践为例证,构建农 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农户视角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路径和相互 关系。结果表明,合作社对于稳定价格作用大于增收效应;各因素对于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农户个 体特征、农户生产特征、农户对合作社认知、产品特性和农户对合作社满意度,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505、0.426、 0.403、0.272、0.157;其中社员平均受教育水平、生产种植规模、借款比例以及对合作社的了解及关心程度对于合作社 绩效的影响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户收入上有重要作用。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何需求是发展合作社的主要问题之一。该文对福建省永安市部分行政村的500位农户进行了访谈和调查,结果表明认知程度、农产品收入占家庭经济收入的比重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是否能满足农户需求等因素对农户的需求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农户的视角,对影响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图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推动农户积极参加合作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和规范运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新疆巴里坤县6个乡镇的292个参与合作社的农户进行了调研,选取了农户特征、农户生产经营特征、合作社管理特征、合作社服务特征和政府支持情况等解释变量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满意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其次是家庭年总收入、合作社年收入、加入合作社年限、对合作社了解程度、对生产资金借贷是否满意,其中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对合作社了解程度对满意度的作用为负向影响,其余均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新疆巴里坤县6个乡镇的292个参与合作社的农户进行了调研,选取了农户特征、农户生产经营特征、合作社管理特征、合作社服务特征和政府支持情况等解释变量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满意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其次是家庭年总收入、合作社年收入、加入合作社年限、对合作社了解程度、对生产资金借贷是否满意,其中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对合作社了解程度对满意度的作用为负向影响,其余均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省获得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对熵的组合赋权法, 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因素作为评价指标,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农户正规融资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 析。结果表明,评价向量对应的评语等级为“好”,且除耕地面积、收入水平等农户本身的因素外,与合作社 有关的指标权重处于“次要地位”,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农户的正规融资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 强政府、信用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巩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优势与筛选功能,提升“专 业合作社+ 农户+ 金融机构”模式的运行效率,破解农户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超群  贾宪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38-10340
通过对四川省300名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保持稳定关系的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户产品通过合作组织销售的份额、受教育程度、合作社服务能力、盈余返还机制等,且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省杨凌区380户农户为样本,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入社农户的平均收入明显高于未入社农户的平均收入,两者之间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合作社对农户增收的促进作用与户主自身人力资本水平及农户农业专业化程度密切相关,户主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越高,合作社对农户的增收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贫困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减贫增收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减贫中的作用及对贫困社员的增收作用机制,构建了能力视角下的贫困农户参与合作社减贫的内在机理与理论框架,并根据实地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等方法,以信息获取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需求表达能力3个社员能力维度,检验其在合作社中贫困农户的参与行为和减贫增收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贫困社员收益的提高程度不仅取决于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资本参与和农业生产经营等业务参与行为,更取决于社员个人能力的提高程度;2)在贫困社员三个维度的能力中,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其收益提高的影响程度最大;3)为了促进社员稳定可持续减贫与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在鼓励贫困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更应注重提升社员的各维度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巴里坤县奎苏镇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分析了土地流转合作社的运行情况和农户参与意愿,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到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参与程度不高,但参与意愿比较高;务农兼经商农户相较于纯农户,有更大可能性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数农民还是依赖土地耕种生活,农户在将土地进行流转时对自身利益保护意识较强;农户未参与合作社的原因主要包括对入社程序了解较少以及附近没有合作社;参与合作社后家庭年收入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宋新华 《农技服务》2014,31(9):14-15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现代新型经济模式,对农户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以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的农户为研究对象,将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增加农民收入的结论,为今后的地区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晋北地区603户实地调研农户样本数据为依据,以TAM模型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欠发达地区小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为意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农户感知有用性;农户感知易用性、农户感知有用性均正向影响农户加入态度;农户感知有用性、农户加入态度均正向影响农户行为意向。完善对小农户教育机制的微观运行能力、提高合作社信息化水平、避免小农户投机行为发生、提高合作社负责人威望、增多小农户了解合作社信息的相关途径是促进欠发达地区小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4.
南京溧水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的意愿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合作社增收绩效显著的前提下,通过发展合作社来推动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何做到既快又好的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组织,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南京市溧水县的农户问卷调查,本研究运用了二元Logistic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劳动力供给、专业化水平、认知程度、主观判断等因素显著影响着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参与意愿.作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发展空间的两条重要路径应该在于:促进农业资源向优势农户集中、增强农业经营的规模化水平;促进信息及技术向专业农户集中、增强农民的认知及信心.  相似文献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国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和激励农户参与合作社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但是,在我国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农户"被参与"合作社的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构建农户参与行为"自选择"和"被参与"的理论框架,利用在江苏、吉林和四川3省18个乡镇获得的合作社相关数据,运用GLM模型,在合作社层面分析合作社官方发起和功能对农户参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功能较弱的合作社中具有官方背景的合作社参与率达53.5%,明显高于民间背景合作社(18.6%),而在功能较强的合作社中两者参与率没有明显差异;在民间背景合作社中,功能强的合作社参与率比功能弱的合作社高出15.8%,参与率与组织自身功能完善程度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关系,但官方背景合作社的参与率与其功能几乎没有关系,功能较弱的合作社参与率反而略高。研究表明,在目前的政策导向下,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严重的虚假参与问题,并且主要集中在具有官方背景且功能较差的那类"空壳"合作社之中。因此,我国合作社数量高速增长过程中的虚假参与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有关部门应开始着手提高合作社准入门槛、加强补助资金监管力度,并适时调整合作社扶持思路。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536-1541
以新疆北疆地区农户成员实施的调查问卷为分析数据,调查与分析北疆地区农户成员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观认识与满意程度的评价。结果表明,"增加经营收入"是北疆地区农户最主要的生活目标,80%以上的农户成员期待通过加入合作社来增加收入;被调研农户成员中的80%左右对于所在合作社评价为满意及以上,也有10%以上被调研农户成员持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农户成员对于所在合作社评价满意程度来自于合作社提供具体服务的项目内容,随着满意项目的增加对于所在合作社满意程度的评价也提高;农户成员将"种养技术"、"贷款支持"、"补贴政策信息"3项内容评价为最需要的支持项目。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天然的益贫性,能促进农户脱贫增收。通过对四川省秦巴山贫困片区5市11个样本县的320名农户进行实地调研,根据贫困地区独有特征,构建农户参与意愿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贫困地区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不高,是否有非农或村干部经历、家庭务农人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对合作社盈利能力、发展前景认知有显著性正向影响,建档立卡贫困户相对非贫困户来说,参与意愿更不强烈。此外,地区之间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基于以上研究,在如何引导贫困地区农户参与合作社、建立长效脱贫机制以及促进贫困地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得成功与否,关键看其是否能真正带动农户。目前虽然合作社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长,但是有些合作社产销脱节、产业链无法延伸,导致农民获利有限,而浙江省桐乡市坝桥养鸭专业合作社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意愿为出发点,主要研究农户参与合作社的影响因素。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对湖北省部分地区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对合作社的了解程度、合作社发展状况以及政府对合作社的宣传扶持力度是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本文将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农户、合作社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典型实例剖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契约组织模式的几种类型,认为实现“公司+合作社+农户”契约关系稳定能有效降低生产经营的交易费用,且有利于产业化经营组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契约关系稳定性实现的路径: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快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经营组织健康发展;执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规范与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