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新品种蒙豆37号是适于呼伦贝尔市中北部活动积温1 900℃的地区种植的极早熟品种,2010年参加内蒙古大豆超早熟组区域试验,2013年通过内蒙古审定,籽粒粗蛋白含量43.43%、粗脂肪含量20.83%,属极早熟优质高效大豆新品种,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大豆新品种"登科3号"是适于呼伦贝尔市中部活动积温1 950℃的地区种植的极早熟品种,2008年参加内蒙古大豆极早熟组区域试验,2010年通过内蒙古审定,具有明显的抗病、抗旱、抗倒伏的特性,丰产性好,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1、影响大豆生育期的因素 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是指自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育期是大豆的主要性状之一。它关系着品种的选育、选用和适应区域等。根据大豆生育期的长短可将大豆划分为:极早熟、早熟、中熟、中晚熟、较晚熟、晚熟、极晚熟等7个成熟期类型。极早熟品种的生育期为75-85天,极晚熟品种为140-150天,上述每一类型间相差10天。黑龙江省春大豆主裁品种多为早熟和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适宜北部高寒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以黑交13-140为母本,黑交01-1032为父本,采用了杂交、航天诱变及分子设计等育种方法,育成了极早熟大豆新品种合农89,2019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适宜黑龙江省≥10℃活动积温2100℃左右区域种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及良种良法技术配套等特点,应用价值大。文中介绍了该品种选育结果与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快北方地区大豆品种的选育及更新换代,通过3年大田栽培试验,对不同气候因子条件下的国家大豆核心种质资源进行性状鉴定及适应性与利用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因子中降雨量对株高、底荚高度、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影响显著,但在不同类型的种质间适应性变化存在差异。通过性状鉴定和数据分析,国外极早熟种质在株高、底荚高度和百粒重性状上适应性较为强,国内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在产量性状、抗倒性及百粒重性状上适应性较强。根据各性状相关性及适应性,国内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应注重在高产、优质、抗性育种及种质创新中的应用;国外极早熟、早熟种质注重在北方高寒地区极早熟大豆品种和有效积温≥2800℃地区夏播麦茬复种超早熟大豆品种选育及种质创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1 大豆生育期的分期与影响因素 大豆品种的生育期是指自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生育期是大豆的主要性状之一.它关系着品种的选育、选用和适应区域等.根据大豆生育期的长短可将大豆划分为:极早熟、早熟、中熟、中晚熟、较晚熟、晚熟、极晚熟等7个成熟期类型.极早熟品种的生育期为75~85天,极晚熟品种为140~150天,上述每一类型间相差10天.  相似文献   

7.
科技动态     
早熟高产夏大豆品种——中豆33中豆33系中国农业科学油料作物研究所用油92-570与鄂豆4号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极早熟夏大豆新品种。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被列为湖北省大豆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8.
垦鉴北豆4号大豆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科研所用北93 454作母本、黑河18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6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1品种特征特性垦鉴北豆4号大豆属中早熟品种,生育日数114d左右,需活动积温2200℃。株高70cm左右,主茎类型,亚有  相似文献   

9.
大豆品种及播期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品种与播期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晚熟大豆品种的产量最高,达2553.15 kg/hm2,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低;与早中熟大豆品种比较,晚熟品种与早熟马铃薯的生殖共生期较短,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较多,适合套作。播期间产量也有差异,播期为4月30日时产量最高。中晚熟大豆品种的适宜播期为4月30日,播期为5月10日的早熟品种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大豆在我市各地均有栽培。在嫩江西岸冲积平原、大兴安岭东中部浅山丘陵、大兴安岭东北部浅山丘陵地带均以大豆种植为主。1大豆水热条件大豆是喜温短日照经济作物。早熟品种需要≥10℃积温2000~2200℃,需水350~450mm,生长期110~125d。岭东80%保证率≥10℃积温2280℃以上,大豆生长期(5月中旬-9月中旬)的平均降水量为390mm左右,可以满足其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佳豆18是以北豆5号为母本、黑河35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与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该品种累加与聚合了双亲的优良基因,集成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具有超早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宜≥10℃活动积温1 900℃左右区域种植,为超早熟大豆生产急需品种。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一、夏播大豆栽培技术 1.选用早熟高产品种应选用生育期90天左右的品种,如早熟高产的吉林13号、新品种晋豆15号.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新品种合农61是在杂交育种{合交9983(北丰11×合交97-793)}连续选择的基础上,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处理合交9983F5风干种子后经过多代定向选择育成,2010年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21d,需≥10℃活动积温2 350℃,在北方春大豆种植区域为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11.0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10.5%,增产极显著;2009年6点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77.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9.2%;油分含量20.76%,蛋白质含量38.69%,水溶性蛋白含量高,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适宜做食用大豆;中抗灰斑病、中感花叶病毒病Ⅰ号株系、抗疫霉根腐病;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未来气候情景下大豆生育期和产量的变化,为保障大豆生产安全、充分合理利用热量资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对东北三省大豆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区域气候模式和WOFOST作物生长模型,模拟了A2(强调经济发展)和B2(强调可持续发展)情景下2021-2050年大豆熟型的可能分布及生育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①以B2情景为例,不同熟型大豆品种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北移东扩,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和晚熟品种适宜种植区北移,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及晚熟品种适宜种植范围缩小,极晚熟品种适宜种植范围扩大。②在A2情景下,东北三省大豆出苗期平均提前2.2d,开花期平均提前3.0d;在B2情景下,大豆出苗期平均提前3.0d,开花期平均提前4.2d。③在A2情景下,2021-2030年辽宁省大部及吉林省大部地区大豆减产,辽宁东部及吉林省东南部小部分地区减产10%以上,2031-2050年东北三省大部地区大豆减产10%以上。④在B2情景下,2021-2050年东北三省大部地区大豆减产,2031-2050年东北三省大部地区大豆减产10%以上。【结论】在A2和B2情景下,未来30年间大豆出苗-开花阶段缩短,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缩短有可能发生;大豆减产面积不断增加,减产幅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大豆生育后期干旱对籽粒发芽率及石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个大豆品种在鼓粒期灌水,收获后做各个品种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处理间发芽率及石豆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灌水与对照两处理之间品种的发芽率与石豆含量达极显著水平;发芽率是中熟品种高于早熟品种,石豆含量是早熟品种高于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6.
迟播对早熟大豆各生育阶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个不同熟期早熟大豆品种8个播期试验,研究早熟大豆品种在迟播条件下各生育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日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墒情下,播种~出苗的天数与其间的平均气温呈极密切的负指数关系,播种~出苗的日平均气温对出苗起决定性作用.不同熟期的早熟品种出苗~开花天数随播期的延后,都呈下降的趋势;开花~成熟的天数先是降低然后略有升高;出苗~成熟天数随播期的延后,都呈下降的趋势.即晚播对整个生育阶段的影响主要是作用在营养生长阶段.早熟品种迟播时,日平均气温升高加快大豆出苗的速度,在24℃条件下出苗可缩短4 d.早熟品种晚播后,出苗~开花阶段、出苗~成熟阶段日数与出苗~开花阶段日平均气温呈直线正相关,出苗~开花阶段日平均气温是影响营养生长阶段和整个生育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早熟大豆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生育期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地理播种法研究了15个早熟大豆品种生育期的表现。试验表明,相同品种在不同环境下生育期表现不同。从低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生育期逐渐延长。由于光温综合作用的结果,生育结构发生“前延后促”现象。根据出苗——始花变异率,可将供试品种分为温敏型品种和光敏型品种。极早熟类型品种一般为温敏型,中熟类型品种为光敏型,早熟类型品种兼两种类型。早熟大豆始花——成熟日数与全生育期的相关系数大于出苗——始花和全育期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8.
特早熟玉米品种并单5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并单5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H11-30作母本、2011-387作父本杂交选育的特早熟玉米新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极早熟类型,全生育期需≥10℃积温2 200℃,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优等特点,在山西省春播生育期为121 d,比对照并单16早3 d左右,适宜在山西省特早熟Ⅱ区(活动积温介于2 350~2 400℃的五寨县及周边地域)或相同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沙培方法对种植于范家屯的150份不同生育期的东北主栽大豆品种进行了发芽率鉴定,结果显示,中晚熟组品种的发芽率最高,其次为中熟组品种和中早熟组品种,极早熟组品种发芽率最低,表明熟期愈早发芽率有降低的趋势。中晚熟组品种与早熟组品种及极早熟组品种间在发芽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晚熟组品种、中熟组品种和中早熟组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熟期组大豆品种的品质性状和百粒重与发芽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熟期组品种发芽率与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百粒重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大豆新品种蒙豆39号是适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南部、兴安盟北部积温在2200℃以上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2012年参加内蒙古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16年通过了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蒙豆39生育期113天,出苗至成熟需活动积温2210℃。无限结荚习性,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