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为鉴定绵阳地区山羊粪便中疑似血矛属线虫虫卵的虫种,本研究提取绵阳地区三个县山羊粪便中疑似血矛属线虫的虫卵DNA 60份,采用PCR技术扩增其核糖体第二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2)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上公布的捻转血矛线虫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60份疑似血矛属线虫的虫卵DNA样品均得到191bp的ITS-2片段;60条ITS-2序列共形成15条不同的序列,含有17个单变异位点,与GenBank中多株捻转血矛线虫的同源性达95.8%~100%;ML系统发育树显示,本研究得到的15种类型ITS-2序列与已报道的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聚类形成一个分支。综上可得,60份来自山羊的血矛属线虫均为捻转血矛线虫。  相似文献   

2.
基于ITS序列的捻转血矛线虫系统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捻转血矛线虫ITS序列的变异与虫株特性之间的关系,对捻转血矛线虫不同药物抗性虫株(苯并咪唑类药物抗性虫株、伊维菌素抗性虫株、莫西菌素抗性虫株、药物敏感虫株)、不同宿主来源虫株(长颈鹿、牛、绵羊、山羊、牦牛)和不同地理位置(中国、美国、意大利、法国、也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的分离株,以及毛圆科的其他线虫的ITS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捻转血矛线虫与毛圆科其他线虫的ITS-2基因的相似性高,基于该基因建立的系统进化树可以很好地区分毛圆科不同属的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的抗药性特点与其ITS-1基因的变异进化关系不大;不同地理位置的捻转血矛线虫分离株的ITS-2基因变异很小;从野生动物长颈鹿体内分离的捻转血矛线虫的ITS-1基因与家养反刍动物分离株的差异较明显。研究结果表明捻转血矛线虫ITS序列在种内相对保守,不同虫株间变异较小,在毛圆科线虫的分子分类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年份山羊源捻转血矛线虫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提取2015年-2020年间陕西省咸阳地区44株山羊源捻转血矛线虫的核糖体DNA(rDNA),对其ITS基因进行扩增、测序与分析.结果显示,44株捻转血矛线虫的ITS-1序列长度为400 b...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捻转血矛线虫进行分子鉴定,并且探寻其与毛圆科内不同属线虫存在差异的分子水平关联性,对采自牦牛体内的捻转血矛线虫线粒体COXⅠ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与进化分析,扩增出的序列登录到GenBank,登录号:KU314701。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捻转血矛线虫H-yak线粒体COXⅠ基因与毛圆科不同属线虫的线粒体COXⅠ基因同源性在85.5%~97.4%之间,其中与KJ724363.1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7.4%;其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与血矛属线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同源性为100%,且与长刺属线虫的同源性极高,同为100%,但与古柏属和奥斯特属的线虫蛋白同源性均为98.7%。该研究在基因和蛋白两个层面间接印证了毛圆科内不同属线虫在形态和生活史方面有较多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长颈鹿血矛线虫ITS的PCR扩增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来自长颈鹿皱胃的血矛线虫进行虫种鉴定。方法对样品XM9和XM11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1、5.8 S、ITS-2)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公布的血矛线虫(Hae-monchus)相应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来自长颈鹿皱胃的2条血矛线虫具有相同的ITS序列,5.8 S与ITS-1分别为153 bp、404 bp,与GenBank分布的捻转血矛线虫序列是一致的。ITS-2序列为231 bp,第753位是一个多态位点,该序列与来自国外的H.contortus,H.placei,H.longistipes存在0-18个碱基差异。结论来自长颈鹿的血矛线虫是捻转血矛线虫。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疆塔城及博乐地区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流行情况和系统进化关系,以及这两个地区捻转血矛线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药性,在塔城和博乐地区分别收集20、12个羊皱胃分离捻转血矛线虫,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抗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塔城地区的14个羊皱胃内发现有寄生性线虫,通过PCR鉴定出27只捻转血矛线虫;在博乐地区的7个羊皱胃内发现有寄生性线虫,共鉴定出55只捻转血矛线虫。对PCR阳性样品进行测序并应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本试验所测序列与GenBank上的捻转血矛线虫虫株序列聚为一支,置信度为100%;与捻转血矛线虫同科不同属的环纹背带线虫虫株序列相聚类,置信度为100%;其外群为不同科、不同属的羊仰口线虫,登录号为KP792295.1;内群与外群分别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对β-tubulin基因进行多序列比对发现,所选样本并未出现苯并咪唑类药物抗性。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捻转血矛线虫流行情况,并为捻转血矛线虫系统进化及苯并咪唑类药物抗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捻转血矛线虫ES24抗原基因序列(U64793.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大小约为670 bp的DNA片段。将该DNA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该基因与GenBank中已知的捻转血矛线虫24 ku ES抗原基因的相似性达96%~98%。将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插入pET28a(+)载体中,获得原核表达质粒pET28/ES24,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重组细菌用IPTG诱导,经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获得了表达,重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25 ku。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第3期幼虫、雌虫和雄虫等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性别虫体内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ES24基因在雄性成虫中表达量最高,雌虫和虫卵其次,在第3期幼虫中表达最低。  相似文献   

8.
旨在解析3种不同形态阴门盖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的遗传进化差异,本研究从养殖场山羊皱胃中分离到捻转血矛线虫虫体,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71条雌虫虫体阴门盖的形态结构特征,并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1、ITS-2和nad4基因位点,采用PCR法对不同阴门盖的虫体进行扩增,通过比对多位点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经显微镜观察发现,本研究分离到的捻转血矛线虫雌虫阴门盖存在舌瓣形、亚球形和舌-球混合形3种形态,所占比例分别为45.07%(32/71)、50.70%(36/71)和4.23%(3/71)。对43条雌虫全长和阴门至虫体末端长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种不同形态阴门盖的捻转血矛线虫全长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而3种不同形态阴门盖的捻转血矛线虫阴门至虫体末端的长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1、ITS-2和nad4基因进行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形态阴门盖虫体的9个样品在3个基因位点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碱基差异,多态性位点分别为10、13和43个,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0.85%、1.34%和1.97%。基于ITS-1和ITS-2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研究中所用样品与GenBank上H.contortus的参考序列处于同一进化支,表明本研究所分离到的虫体均属捻转血矛线虫。捻转血矛线虫雌虫的阴门盖存在形态学差异,不同形态阴门盖虫体在ITS-1、ITS-2和nad4基因位点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碱基差异,此研究结果为捻转血矛线虫的种类鉴定和遗传进化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乌审旗地区捻转血矛线虫感染及耐药性情况,通过粪便中虫卵定性定量及剖检法对乌审旗不同地区的绵羊进行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情况调查,并开展了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流行比较严重,平均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89%和416.92×200个/g,捻转血矛线虫对伊维菌素注射剂和阿苯达唑片剂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为调查浏阳黑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情况,为养殖者提供科学数据,本研究通过洗涤法对浏阳黑山羊捻转血矛线虫进行了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季度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情况不同,第一季度的感染率为39.1%,第二季度的感染率为46.7%,第三季度的感染率为81.3%,第四季度的感染率为53.3%;通过线粒体DNA pcox1基因对捻转血矛线虫虫种进行鉴定,目的基因片段大小约为480bp。  相似文献   

11.
以日本进境的冻鳕鱼体内分离出的异尖科线虫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PCR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5.8S序列,并进行克隆、转化和序列分析,对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获得2个异尖科线虫样品的ITS及5.8 S rDNA序列,总长为991 bp,样品间序列相似性为99.0%。将序列与GenBank公布灰海鳗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muraenesoxi)的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C.muraenesoxi的ITS1、5.8S和ITS2序列相似性高,分别98.0%~98.4%、100%和97.0%~98.0%,表明冻鳕鱼中分离的异尖科线虫属于C.muraenesoxi。  相似文献   

12.
根据RNAi目标序列的选取原则和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登录号AY749124)产物的保守结构域所在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绵羊捻转血矛线虫雌性成虫中扩增出约400bp cDNA序列,与AY749124序列同源性为99%.将目的序列亚克隆到RNAi载体L4440中,经PCR和酶切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捻转血矛线虫对应于Hc38基因的RNAi载体L4440-Hc38.  相似文献   

13.
北京郊区羊感染捻转血矛线虫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粪便检测法和幼虫培养法,对北京地区5个区县的5个不同规模的羊场(423只羊)进行了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检测230只羊的粪样,感染40只,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率为17.4%。其中通县感染率为100%,其它4个郊区(县)均无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掌握我国部分地区羊胃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以及捻转血矛线虫ZJ株近年来的系统进化关系,从而为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9—12月采集了来自山东、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河北、江苏、天津和青海9个省(市)的490份羊粪样品,对其进行了寄生虫虫卵分类鉴定,对羊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此外实验室于2004—2013年采集了来自浙江省嘉兴地区的15份捻转血矛线虫ZJ株成虫样品,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样品ITS-2和ND4基因进行分子克隆测序鉴定比对,对该虫近10年来的系统进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各地羊体内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均较为严重,其中感染虫种的严重程度依次为原虫(83.27%)、线虫(64.29%)和绦虫(49.80%),感染相对最为严重的3个地区分别为天津、青海和内蒙古,而相对较轻的3个地区为江苏、黑龙江、山东。对捻转血矛线虫ZJ株的15份样品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ITS-2和ND4基因在10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发生,变异范围分别为0.0%~3.9%和0.4%~4.8%,而ND4突变程度较大可能是由于虫种固有差异引起的。而2种基因都有部分位点突变后与H.placei(Haemonchus pacei)相同,说明嘉兴地区可能存在捻转血矛线虫和H.placei交叉感染的情况。调查分析结果将为制定更合理的羊寄生虫病防控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寄生虫系统进化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能快速灵敏的检测羊捻转血矛线虫病,试验采用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羊捻转血矛线虫进行二重PCR扩增。对反应条件和体系的优化,筛选出2组可用以鉴定羊捻转血矛线虫的微卫星DNA组合。结果表明:PCR条带清晰、与预期片段大小吻合。试验建立了快速准确识别羊捻转血矛线虫的分子鉴定方法,为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快速检测和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根据监测粪便虫卵数而设计的寄生虫防制计划的施行成功,促使我们在昆士兰州东南部的Goondiwindi地区进行这次绵羊捻转血矛线虫虫体数与虫卵数之间定量关系的试验。从曾发生过捻转胃虫病的羊群内挑选了61头商品美利奴绵羊,在处死前收集粪样,随后进行虫卵、虫体计数与鉴定。结果发现,虫卵数与捻转血矛线虫成虫总数之间明显相关(r~2=0.83,P<0.001)。寄生虫群体的大小,不同的月份和成虫雌雄的比率,对相关所致的差异很小。我们认为此相关在此地区内,对完成诊断和防制羊群内捻转胃虫病计划的施行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鉴定来自斗牛犬体内的类圆线虫种类,试验提取了虫体的总DNA,对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同源性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rDNA ITS序列全长为580 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216 bp;得到的cox1序列长度为961 bp;ITS1和cox1序列均与粪类圆线虫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5%和99.8%;基于ITS1和cox1序列与Gen Bank中相关线虫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类圆属线虫处在一个大的进化分支上,亲缘关系最近。说明采自病犬体内的线虫为粪类圆线虫。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理想驱虫药物,对8组检出有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山羊群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阿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伊维菌素以及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进行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盐酸左旋咪唑、伊维菌素以及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对山羊捻转血矛线虫驱虫后,虫卵减少率均达95%以上,而阿苯达唑驱虫后的虫卵减少率低于95%。表明左旋咪唑、伊维菌素以及阿苯达唑-伊维菌素预混剂对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驱虫效果较好,而阿苯达唑有一定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9.
以神木山羊体内分离出的美丽筒线虫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进行PCR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5.8S序列,并进行克隆、转化、测序和序列分析,对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获得一个美丽筒线虫样品的ITS及5.8 S rDNA序列,总长均为1 035 bp.将序列与GenBankTM公布的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美丽筒线虫分离株ITS1与参考株的相似性为98.1%~99.7%,ITS2、5.8S序列与参考株相似性均达到100%.本研究是第一次从山羊体内获得美丽筒线虫ITS序列,为其分子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以茂名野生动物园斑鼻羚体内分离出的毛首线虫为研究对象,用保守引物PCR扩增其核糖体DNA(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和5.8 S序列,并进行克隆、转化、测序和序列分析,对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获得2个毛首线虫样品的ITS及5.8 S rDNA序列,总长为1 316 bp,样品间序列相似性为99.2%.将序列与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